为政以德---上课-1.ppt_第1页
为政以德---上课-1.ppt_第2页
为政以德---上课-1.ppt_第3页
为政以德---上课-1.ppt_第4页
为政以德---上课-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譬(p)如:庶(sh):千乘(shng):颛(zhun)臾(y):彼相(xing):相(xing)夫子:盍(h):偃(yn):稼(ji):,比如,就好像。,人多。,千辆兵车。,鲁国的附庸国。,那些扶持者。,辅佐季氏。,何不。兼词,是“何不”的合音。兼起疑问副词“何”和否定副词“不”的作用。,仆,倒伏。被折服,被感化。,耕种,种田。,一、寻找出课文中的通假字:,1、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3、求!无乃尔是过与?,共:通“拱”,读gng,环抱,环绕,道:通“导”,读do,训导,道:通“导”,读do,治理,与:同

2、“欤”,读y,句末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与”是“欤”的古字,这个意义后来写作“欤”。论语中均用“与”字。,二、寻找课文中古今异义的词:,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3、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无耻:没有羞耻心。古代不守礼义、不光彩、不体面即“无耻”,如寡妇改嫁、战败逃跑等。,有事:有战事,指采取军事行动。事,特指战事、祭祀等军国大事。,以为(东蒙主):以之为,让(拿)它做(东蒙山的主祭者)。,三、词类活用:,1、如杀无道,以就有道,2、举善而教不能,“无道”指无道者,不守道义的人。“有道”,指有道者,道德高尚的人。,“善”指优秀者;“不

3、能”指能力差的人。,形容词作名词,补充说明:当动词、形容词处于宾语的位置,就充当名词了。,3、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风”,好比风,“草”,好比草。,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补充说明:当名词处于谓语的位置,就充当动词了。,词类活用:,4、富之:5、足食,足兵,民信之矣:6、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他们富起来。,使粮食充足,使军备充足。,所以如果远方的人不归服,就整顿礼乐教化来招引他们(使他们来)。,形容词作动词,使动。,形容词作动词,使动。,来,不及物动词使动。,使动用法,四、特殊句式:,1、“君子哉若人!”2、“尚德哉若人!”,这个人真是君子啊!,这个人真崇尚道德啊!,主谓倒装,补

4、充说明:主谓倒置,即谓语前置,是一种表示强烈感情的特殊句式。,特殊句式:,为政以德:以德为政,用道德治理国政。道之以政:以政道之,用政令来训导百姓。齐之以刑:以刑齐之,用刑罚来整饬百姓。道之以德:以德道之,用道德来训导百姓。齐之以礼:以礼齐之,用礼教来整饬百姓。使民以时:以时使民,按一定的时节役使百姓。使,使用,役使。临之以庄:以庄临之,用庄重的态度来面对百姓。,状语后置,这七个句子中的“以”都是介词,其中六个的意思是“用”。“使民以时”中的“以”意思是按照。古代的介词结构(介词+宾语)一般都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特殊句式:,“既富矣,又何加焉?”“百姓足,君孰与不足?”“无乃尔是过与?”,“

5、何加”,即加何,下一步做什么。疑问代词作宾语,动词宾语前置。,“孰与”,即与孰,跟谁。疑问代词作宾语,介词宾语前置。,“尔是过”,即过尔,责备你们。是,代词,复指前置宾语。“是字句”宾语前置,即用“是”字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宾语前置,固定句式:,“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要吧?表示委婉的商榷语气,对某种情况加以推测。“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为什么呢?表示反问语气。还可译为“还用做什么”“哪里呢”等。“年饥,用不足,如之何?”对怎么办?表示疑问语气,还可译为“怎么样”“怎么办”“怎么”。“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怎么能?表示反问语气。“其”与“

6、如之何”配合使用,加强反问语气。,相关成语:,众星拱北:,陈力就列:,既来之,则安之:,分崩离析:,大动干戈:,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指贡献出自己的才能去担负职务。陈力,献出才力。就列,归入行列。,把远人招来之后,又要使他们安定下来。“来”、“安”都是使动用法。,指当时鲁国不统一,已被季孙、孟孙、叔孙三家分割。后用以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不可收拾。,发动战争。干戈,泛指武器,比喻战争。现在多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祸起萧墙:,鸣鼓而攻之:,风行草偃:,化若偃草:,指祸患起于内部。后用以指内部出乱子。也指家庭成员中自起矛盾造成祸患。,比喻大张旗鼓地

7、加以声讨。攻,声讨。,风吹过的时候,草就倒伏。旧时比喻用仁德感化,人们自然心悦诚服。风行,风吹过。偃,倒伏。,形容教育或感化的力量很大,如风过草倒一般。偃草,草被风吹倒。,德,子曰:德者,得也。,文本研习(2.1):,本章作者的主张是什么?,通假字:,共通“拱”环抱、环绕,为政以德,譬如:,P比如、就好像,政,子曰:政者正也。,这句话可以看出儒家思考治国的方针,是以德教化,而不是法家的思想以法治国。三国时诸葛亮平南,经历了七擒七放,以德服人,使得孟获心服口服,云南成了蜀国的一个大后方。明末起义,李自成开始走的路线也是以德服人,不扰民,都已经获得天下了,奈何后来以为得了天下,到处扰民,落得个兵败

8、九宫山的下场。自古“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很值得当政者思考。,商道也一样,一味的欺诈即使让你暴发了,没有了诚信以后在圈子里就难有立足之地,而以诚信的态度去做生意,你的口碑会越来越好,生意会越来越长远。“诚信为本,操守为重”(朱镕基语),人道更一样了,与人交往,没有道德的人是没有人愿意与你做朋友的。有道德的人,很多人会愿意与你做朋友。“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万理都是相通,这句话还可以去思考,放之四海之内皆可用之。,文本研习(2.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无耻:有耻且格:,通“导”训导,整治、整顿,没有羞耻心。古代不守礼义、不光彩、不体面即“无耻”,如寡妇改嫁、战败逃跑等。现代汉语中意思是道德水平低下,含义较窄。,格:至、来。这里指内心归依,心悦诚服,思考:本章孔子提出了哪些治国方针?各有何利弊?,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循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的特点。但也应指出: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视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文本研习(13.6):,其身正:虽令不从:,他自身端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