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高三下学期语文2月理科模拟考试试卷A卷_第1页
南昌市高三下学期语文2月理科模拟考试试卷A卷_第2页
南昌市高三下学期语文2月理科模拟考试试卷A卷_第3页
南昌市高三下学期语文2月理科模拟考试试卷A卷_第4页
南昌市高三下学期语文2月理科模拟考试试卷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南昌市高三下学期语文2月理科模拟考试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20高三上呼兰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古典家具的发展源远流长。至明清时代,中国古典家具的制造进入了鼎盛期。明清家具用料讲究,造型简洁,榫卯精密, , 表明当时中国的家具制作工艺已经。这里面很有特色的是家具上的吉祥图案。吉祥图棠在家具上的运用大约起源于商周,至宋代已被广泛使用,明清更盛,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它不仅有洪福吉祥之内涵,更是绘画艺术和语言艺术的 。中国古典家具吉祥图案的构成手法很多。利用汉语的谐音表达某种吉祥寓意,在吉祥图案的运用

2、中十分普遍。也可以根据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有着不同的生态属性,借物寓志,附会象征。例如,鹿的不食荤腥、性情温顺比作仁,马之顺从主人谓之义等。( )。例如金线、玉石、元宝等都是属于财物象征的,表示对富贵的追求。文字本身就具有很好的装饰性,装饰在家具上有较强表现力的文字或其各种变体或书法形式都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段。像“福”“禄”“寿”“喜”四个字,常与室内艺术品或屏风雕刻结合起来,体现出书法艺术和民族工艺的,颇具意味。家具上很多吉祥图案综合运用了以上多种构成手法,涵意更丰富,作品也更加成熟。(1) 文中划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有较强表现力的装饰在家具上的文字或其各种变

3、体或书法形式都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段B . 将有较强表现力的文字或其各种变体或书法形式装饰在家具上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段C . 文字或其各种变体或书法形式装饰在家具上时有较强的表现力,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段D . 装饰在家具上的有较强表现力的文字或其书法形式或各种变体都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段(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用代表性事物来寓意吉祥喜庆,是吉祥图案对素材的直接应用,给人最为直观的祈 福印象B . 吉祥图案直接应用素材,然后可用代表性事物来寓意吉祥喜庆,给人最为直观的祈福印象C . 给人最为直观的祈福印象的方法就是用代表性事物寓意吉祥喜庆,吉祥图案直接应用素

4、材D . 用寓有吉祥喜庆意思的代表性事物作为素材直接用于吉祥图案,给人最为直观的祈福印象(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宛若天成登堂入室珠联璧合相反相成B . 蹙金结绣登堂入室并驾齐驱相应相生C . 宛若天成登峰造极珠联璧合相应相生D . 蹙金结绣登峰造极并驾齐驱相反相成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7厦门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深味与妙悟是研究诗歌艺术的特殊要求。中国古典诗歌多为短小的抒情诗,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那言外的韵味,尤其需要细细咀嚼。所以钟嵘在诗品序里提出“滋味”二字,并用以说诗。诗歌艺术是极其精微的,得失

5、往往只在一字之差。而要用语言道出它的精微,又决非易事,就连诗人自己也常为此感到困惑。欧阳修书梅圣俞稿后曰:“余尝问诗于圣俞。其声律之高下,文语之疵病,可以指而告余也;至其心之得者,不可以言而告也。余亦将以心得意会,而未能至之者也。”我们研究古人的诗歌艺术,如果拘于字句的表层意义,而不能品尝出声吻之间字句之外更多的滋味,就无法深入。许多长于诗词的前辈都曾指出吟诵涵泳的重要,在吟诵涵泳之际可以深深品味到诗的意蕴情趣,得诗人之用心。诗歌的品味,既不能穿凿附会,也不能停留在字句上。可以从语言开始,进而至于意象,再进而达于意境,复进而臻于风格。品味到风格,就达到了对诗人的总体把握。妙悟二字出自涅槃无名论

6、,是指超越寻常的、特别颖慧的悟觉、悟性。严羽在沧浪诗话里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把妙悟用到了诗歌的创作上。妙悟并不是甚么神秘的东西,我们不妨也借用一下,并赋予它以特定的涵义。我们可以说妙悟是对诗歌的一种超常的感受能力和共鸣效果。诗歌创作需要妙悟,诗歌的阅读、欣赏和诗歌艺术研究也需要妙悟。这和诗的特点有关。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满足读者不同的阅读心理,读者对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也有不同的心理期待和不同的接受方式。我们有时从书架上抽出一本诗集来读,有时抽出一本小说来读,有时抽出一本回忆录来读。抽取不同的书,我们的心境不同,心理期待也不同。诗和读者的关系是心灵间直接的呼唤与应和,无须借助故

7、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所以读者有时会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当成了诗人。我们登上庐山,情不自禁地吟诵“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此时自己仿佛成了李白。我们给远方的朋友写信时,信手引了陶渊明的“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仿佛这两句诗是从自己肺腑中自然流出的。当然,小说中的人物也可以引起读者的同情,但那是小说家让他所创造的人物去叩打读者的心扉。而诗人却是亲自前来,并把自己的心直接贴在读者心上。所以当读者沉浸在诗里的时候,和诗人已是浑然一体不分彼此了。阅读任何文学作品都需要感受,都可能产生共鸣。而诗的特点规定了诗歌鉴赏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感受能力和共鸣效果。诗歌艺术的研究也是这样。妙悟虽可得之于天赋,但主

8、要还是得之于后天的培养,是由于反复的实践而获得的敏捷性。在正确指导下多读多思,并练习写作,是很有好处的。(摘编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古典诗歌篇幅虽然短小但有着丰富的内涵,所以,深入品味更能体会到它的言外之意,从而进一步领会它的精妙之处。B .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尤其讲究炼字,但是,语言的精微之处,又常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有时连作者自己都为难和困惑。C . 读者品味诗歌,容易穿凿附会或停留在字面表层,所以要向长于诗词的前辈学习,通过反复吟诵,就可品味到诗的意趣。D . 诗歌的品味,要讲究渐进性,首先要从语言入手,力求能读懂诗

9、歌,而后理清意象、把握意境,进而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风格。(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妙悟本用于禅道,是指一种非同寻常的领悟,严羽在沧浪诗话里把妙悟移用到诗歌创作上,现代研究者进一步拓展它的涵义。B . 文章引用李白和陶渊明的诗作,意在说明,阅读任何一种文学作品,都需要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妙悟的修为,才可能和作者产生共鸣。C . 小说戏剧要借助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和读者交流,而通过妙悟,读者可以和诗歌进行直接的心灵交流,把自己当成了诗人。D . “妙悟”很容易被神秘化,似乎只有天资聪颖的人才能获得。作者指出,多读多思多写,掌握方法,通过后天的努力,也能达此境界。(3)

10、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陆游指出“功夫在诗外”,和欧阳修书梅圣俞稿后表达的意思大体一致,都是强调诗歌艺术是极其高致的,难以用语言道出它的精妙之处。B .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是品读诗歌另一种方式顿悟,是无师自通式的领悟,妙悟则更强调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共鸣效果。C . “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闹”用得好,在于它有声音,而且用了比拟的手法,很生动这样的分析,就是从语言入手。D . 民主革命时期,战士们看完歌剧白毛女,高喊着口号走向战场;时隔近百年,人们还在寻觅 “荷塘月色”的踪迹,所以阅读任何文学作品都可能产生共鸣。3. (9分)

11、 (2019高二下鹤壁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近来有网络媒体称,“中微半导体自主研制的5纳米等离子体刻蚀机,性能优良,将用于全球首条5纳米芯片制程生产线”,并评论说“中国芯片生产技术终于突破欧美封锁,第一次占领世界制高点”等。中微公司的刻蚀机的确水平一流,但夸大阐述其战略意义,则被相关专家反对。刻蚀只是芯片制造多个环节之一。刻蚀机也不是对华禁售的设备,在这个意义上不算“卡脖子”。光刻机是芯片制造中用到的最金贵的机器,要达到5纳米曝光精度难比登天,ASML公司一家通吃高端光刻机;而刻蚀机没那么难,中微的竞争对手还有应用材料、泛林、东京电子等,国外巨头体量优势明显。在IC业界

12、工作多年的电子工程师张光华告诉科技目报记者:“硅片从设计到制造到封测,流程复杂。刻蚀是制造环节的工序之一,还有造晶棒、切割晶圆、涂膜、光刻、掺杂、测试等,都需要复杂的技术。中国在大部分工序上落后。”科技日报记者发现,2017年开始网络上经常热炒“5纳米刻蚀机”,而中微公司一再抗议媒体给他们“戴高帽”。(摘编自高博专家:国产刻蚀机很棒,但造芯片只是“配角”)材料二:核心芯片国产占有率(单位:%)系统设备核心集成电路国产芯片占有率计算机系统服务器MPU0%个人电脑MPU0%工业应用MCU2%通用电子系统可编辑逻辑设备FPGA/EPLD0%数学信号处理设备DSP0%通信装备移动通信终端Applica

13、tion processor18%Communication18%Embedded MPU0%Embedded DSP0%核心网络设备NPU15%内存设备半导体存储器DRAM0%NAND FLASH0%NOR FLASH5%Image Processor5%显示及视频系统高清电视/智能电视Display Processor5%Display Driver0%(摘引自前经济学人APP)材料三:就已经发布的产品来看,华为的手机芯片麒麟980比苹果更强苹果的芯片没有基带,所以说华为手机芯片达到世界第一,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华为手机芯片的突破不意味着中国芯片业摆脱“卡脖子”窘境。事实上,2018年进口

14、的芯片全额为205841亿人民币,高于石油进口总金额158817亿人民币。芯片分设计、制造和封装三大领域。如英特尔、三星,既设计也制造;联发科和威盛,则只设计,不制造;台积电只替别人代工生产。近几年中国重视IC设计,此类公司已有1400家,别的国家加在一起也没有中国多,但水平不能说最高。另外,造芯片就好比装修房子,除了好的设计图,还得有高水平的施工队。“施工”是中国芯片业的弱项。中国最好的芯片制造企业,成熟工艺是28纳米,跟台积电的7纳米差了三代;在封装(激光切割晶圆、引脚等工序)市场,做得最好的企业在中国台湾地区和美国。这意味着如果我们面临禁运,台积电这样的企业不再加工我们的芯片,即使华为能

15、设计出最好的芯片,也造不出来。(摘编自刘艳等华为AI芯片很强,但外行请别瞎吹)材料四:近期,国内不少互联网及通信行业巨头纷纷追捧人工智能芯片。虽然很多厂商的人工智能芯片还处于PPT状态,或者只是堆在仓库里积灰尘,但这并不妨碍资本对这些企业的青睐。在一轮又一轮资本助推下,一些噱头很大,但规模化应用范例寥寥无几的厂商估值不断被推高。然而,这种现象对于中国解决当下“缺芯少魂”的局面于事无补。我们现在最缺的并不是人工智能芯片。在中国每年进口的超2000亿美元芯片当中,人工智能芯片的占比非常低。关键的是,由于布局较早,中科院计算机所等一些单位已经在人工智能芯片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技术成果,已有成熟的商业货架

16、产品和应用。在人工智能芯片这个概念“火”了之后,一些媒体预测:人工智能芯片将对半导体产业造成颠覆性变革。但实际上,人工智能芯片更像一款解决特定问题的加速器,并不能取代CPU,GPU等类型的芯片。简而言之,人工智能芯片只是饭后甜点,而不是信息产业的主粮。对于人工智能芯片,应当辩证地看:一方面看到这类芯片潜在的市场前景和进步意义;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其局限性,以及被过分炒作带来的一系列恶果。在追赶的车道上,我们应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追赶,而不是投机取巧。(摘编自铁流谨防人工智能芯片成炒作噱头)(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微公司研制的刻蚀机已经处于世界一流水

17、平,但不能表明中国芯片生产技术突破欧美封锁,媒体上的一些不当宣传受到中微公司一再抗议。B . 计算机系统中的服务器、个人电脑MPU,半导体存储器的DRAM等核心芯片国产占有率为零,反映了我国在核心芯片生产领域面临的严峻形势。C . 2013至2017年间,我国芯片进口额年年攀升,且与出口额差距巨大,2017年贸易赤字接近2000亿美元,我国芯片对外依赖分严重。D . 我国人工智能芯片发展较好,已有成熟的商业货架产品和应用,因此在我国进口芯片中占比很低,但人工智能芯片并不能取代CPU,CPL等芯片(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硅片制造的涂膜、光刻、掺杂、

18、测试等环节所需要的技术中,我国大部分落后,尤其光刻问题最为严重,我国高端光刻机生产空白。B . 2011年起,我芯片一直有出口,且一度出口势头增长强劲,结合进口情况,可以预测一旦解决芯片技术问题,会赢得极大的市场空间。C . 华为手机芯片达到世界第一,这主要指的是芯片设计领域,在封装等领域,如果我国技术水平不能提上来,依然会存在着被卡脖子的隐患。D . 从材料四中可看到,资本对人工智能芯片的青睐,展现了市场灵敏的嗅觉和力量,启示要解决我国芯片核心技术问题要更多调动市场力量。(3) 我国芯片生产核心技术的发展,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 (12分) (2019高三上泸县月考)

1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山音秦碧薇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外公谢世的次日,雾霭沉沉,下着密如针脚的雨。我对外公印象不深,依稀记得是个文弱的老人。也只偶尔听母亲谈起,说外公生在山里,长在山里,在外求学十余载,漂泊十余载,兜兜转转又回到山里。膝下的子女都走出大山,他却执意守在山脚的泥土房里,当了大半辈子的教书先生。没料到,一场乍暖还寒的三月冷雨,竟让他与这三尺讲台永别了。山里的世界静极了,没有丝毫外界的声音,而那些留守山中的孩子,失去了唯一的老师,与外面的世界相牵的线,就这么生生断了。“山里人现在越来越少,你外公啊,一人教了几座山头的小孩,满打满算,也不过二十几个。”前来给外公下葬的一位大伯对我说,

20、末了还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真可惜啊,那些小孩都挺喜欢他的。喏,那边就有一个他的学生。”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正好对上一双惶惑不安的眼睛。那是个十一二岁的女孩。头发扎得松松垮垮,身形也偏瘦小,上身一件衬衣洗得发白。她定定地看向我,板着脸,双唇紧抿,幼兽般的眼睛漆黑发亮 , 左手却紧抓着前面老人的衣摆。我凑过去问她:“你家在哪?”她抬头飞快地瞟了我一眼,不说话,朝山上一片在雨中凝固的苍翠努了努嘴。“你爸妈呢?”我注意到她的脸迅速蒙上了一层寒霜,眼皮也耷拉下来。她张了张嘴,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半晌才失落地开口:“他们去外面打工了。”“那你跟谁过?”“弟弟妹妹,还有奶奶。”之后我也不知该怎样搭话,

21、便默默走开了,因为我猛然发现,虽然只差了三四岁,但我们之间已然如被巨斧劈开了一道鸿沟,我与她的距离,就像各自眼中的风景般遥远。山也跟着沉默,不发出什么声响。在她的奶奶走后,她突然叫住了我。“你外公教过我,我很喜欢他。”“他教我们认字、算术,还给我们念诗、唱歌。他还说,我们这个地方以前叫作夔州。”“你看到我们头顶的天空了吗?他说这是夔州特有的天空,他说这种天空是苍色的。”渐渐地,我跟她熟稔起来。我发现她非常喜欢看书,时常看见她捧着翻旧的课本,在风里站成一株瘦削的酢浆草,融进绿得化不开的山中。雨声渐疏,在某个午后,阳光居然冒了个角,从天际漏了丝丝缕缕下来。我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搬了把凳子和她在院子

22、里打发时间,清洁润泽的空气让每一次呼吸都成为一种享受。我不由得感叹道:“还是山里好啊!”她不能相信地望向我,脸颊激动得有些发红。“你有没有想过这种生活,一人在山中,仅仅一人,不能做什么,只能听流水的声音,风从林间穿行的声音,鸟鸣的声音,石子滚落的声音。”远山浅淡,与天相接的地方只剩一条极细的线,是她抿起的嘴唇。她凝望那阵奔跑的风,似乎想将它捕捉。又转而凝望后山的竹浪松涛,像凝望一个梦中的幻影。“而现在我不能读书了,除了大山,外面的声音都听不到了,”她的话语似被水浸透,我转过头,看见她眼里的泪花像在走钢丝,摇摇欲坠。她侧过身去不想说话了。深绿铺满整座山林,光斑繁密。细细的芒草摇晃,若在轻吟。她口

23、中“苍色”的天空,从静水深渊中升起,万里无云。大地在我脚下隐隐颤动着,传出声响,混杂着风、树叶、草木、鸟鸣,是一支破碎的竹笛、一把断弦的琵琶,一声一声,都好像一种呜咽。而这声声呜咽在某一天顺着彤云出岫,搭上山鸢的翅膀,竟一路传到了远方,又托四月的山花捎回了一个令人为之一振的消息。我离开那天,她执意要来送我。她步履轻捷,每一步,都分毫不差地踏着我的影子。她语调平仄分明,在四下无人的山中响彻。她说:“我听说再过几个星期,学校就有人来修理了,有新学校,就有老师,就可以上学了。”“真的?”“真的!”而我撞入她黑桑葚般明亮的眼睛 , 宛若跌进鸦青色的深谷。“其孤意在眉,其深情在睫,其解意在烟视媚行。”耳

24、畔有什么呼啸而过。是山音。(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篇对雾霭和雨的描写渲染了沉闷悲凉的氛围,衬托出“我”因外公离世的悲伤心境,但结尾的一抹亮色却给人以温暖之感。B . 文中大伯的话,既侧面突出了外公甘于奉献的美好品质,也引出了主要人物小女孩的出场,反映出了山村的教育现状。C . 全文以“我”的行踪为线索组织材料,采用第一人称,记录了“我”从回乡到离开的一段真实经历,叙中有情,含蓄动人。D . 标题“山音”意蕴深厚。既指山里自然的声音,也指小女孩内心的渴望,更指大山的呼唤:呼吁人们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2) 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

25、) 画眼睛是小说形象塑造的重要方法。文章画线的三处描写分别体现了小女孩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5. (11分) (2017高三上安顺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宗勉,字强父,富阳人。开禧元年进士。绍定元年,迁著作郎。入对,言边事宜夙夜震惧,以消咎殃。明年,兼权兵部郎官。时李全叛谋已露,人莫敢言,宗勉独累疏及之。又言:“欲人谋之合,莫若通下情。人多好谄,揣所悦意则侈其言,度所恶闻则小其事。上既壅塞,下亦欺诬,则成败得失之机、理乱安危之故,将孰从而上闻哉?不闻则不戒,待其事至乃骇而图之,抑已晚矣。欲财计之丰,莫若节国用。善为国者常使财胜事,不使

26、事胜财。欲邦本之固,莫若宽民力。”寻改兼侍右郎官。明年入对,言天灾甚切。拜监察御史。时方谋出师汴、洛,宗勉言:今朝廷安恬,无异于常时。士卒未精锐,资粮未充衍,器械未犀利,城壁未缮修。于斯时也,守御犹不可,而欲进取,可乎?”昭侍从、两省、台谏条陈边事,宗勉率合台奏:“蜀之四路,已失其二,成都隔绝,莫知存亡。诸司退保夔门,未必能守。襄汉昨失九郡,今郢破,荆门又破,江陵孤城,何以能立?两淮之地,人民奔迸,井邑丘墟,呜呼危哉!陛下诚能亟下哀痛之诏,以身率先,身自贬损,服御饮宴,一从简俭。以公私之财分给四处,俾之招溃卒,募流民之强壮者,以冲游兵,以补军籍。仍选沿流诸郡将士为捍御之图,犹可支吾。不然将水陆

27、俱下,大合荆楚之众,扰我上流,江以南震荡矣。或谓其势强盛,宜于讲和,欲出金缯以奉之,是抱薪救火,空国与敌矣。”进工部侍郎兼给事中,仍侍讲。复上疏言:“陛下忧勤于路朝之顷而入为宴安所移切劘于广厦之间而退为便佞所惑。不闻减退宫女,而嫔嫱已溢于昔时;不闻褒录功臣,而节钺先加于外戚;不闻出内贮以犒战士,而金帛多靡于浮费。陛下之举动,人心所视以为卷舒者也。陛下既不以为忧,则谁复为陛下忧。”擢谏议大夫兼侍读。首言边事当增兵防托上流。又言:“求谏非难而受谏为难,受谏非难而从谏为难。苟闻之不以为戒,玩之不以为信,卒使危言鲠论,无益于世用,无救于时危,其与拒谏者相去一间耳。”及拜左丞相兼枢密使,守法度,抑侥幸,

28、不私亲党,召用老成,尤乐闻谠言。以光禄大夫、观文殿大学士致仕,卒,赠少师,谥文清。(节选自宋史卷四百五列传第一百六十四)(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陛下忧勤/于路朝之顷而入/为宴安/所移切劘/于广厦之间而退/为便佞所惑B . 陛下忧勤于路朝之顷/而入为宴安所移/切劘于广厦之间/而退为便佞所惑C . 陛下忧勤/于路朝之顷而入/为宴安所移/切劘于广厦之间/而退为便佞所惑D . 陛下忧勤于路朝之顷/而入为宴/安所移切劘/于广厦之间而退/为便佞所惑(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疏作为一种文体,属于上行公文。它是古代臣下向皇帝分

29、条陈述自己对某事的意见的一种文体,也称“奏疏”“奏议”。B . 拜,在古文中,既指臣子跪地行礼,接受封赐或接受官职,如“辞而不拜”;也指朝廷举行仪式,授予官职,如“拜相如为上大夫”。C . 致仕源于周代,汉朝以后形成制度。指古代官员交还官职,退休归家,也叫做致事、致政、休致、释褐等,如后汉书“永宁元年,称病上书致仕”。D . 我国古代,有些人的谥号由于经常被后人称呼,几乎成了他们的别名,如曾文正(曾国藩)、岳武穆(岳飞)、陶靖节(陶渊明)等。(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宗勉耿直敢言。他在仅担任著作郎时就面对李全反叛的阴谋暴露,多次向朝廷进谏,直言国家

30、治理之法。B . 李宗勉认为要使君臣团结一致,就必须做到下情上达,不能皇帝喜欢的人们就说,而皇帝不喜欢的就不说。C . 对于攻打汴京、洛阳,李宗勉持反对态度。他认为现在朝廷还没有能够做到出师胜利的绝对把握,发生意外无法处理。D . 李宗勉反对史嵩之设立督府,因为史嵩之的职责不在于议和,而在于同敌人作战,在于保护国家的防御工事。(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上既壅塞,下亦欺诬,则成败得失之机、理乱安危之故,将孰从而上闻哉?以公私之财分给四处,俾之招溃卒,募流民之强壮者,以冲游兵,以补军籍。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6. (7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各题。(甲)柳枝词(宋

31、) 郑文宝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乙)古离别(唐)韦庄晴烟漠漠柳毵毵 , 不那离情酒半酣。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注释毵毵:柳叶纷披下垂的样子。不那:同“不奈”,即无奈。(1) 对这两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甲)诗中写“亭亭画舸”,(乙)诗中写“柳毵毵”,都是借乐景写哀情。B . (甲)诗第三句感伤哀愁;(乙)诗第三句却刚健有力,一洗伤感情绪,体现了唐人的豪放气度。C . (甲)(乙)两诗首句都写到了柳,(甲)诗为暗写,(乙)诗为明写。D . 两首诗都写到“酒半酣”,都写出了离别者于半醉半醒之间体味到的别情的无奈。(2)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别鉴赏(甲)诗的第三、第四句。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7. (3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易水送别一段,“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营造出一种慷慨悲壮的气氛。青年毛泽东投身革命,以天下为己任,曾登临橘子洲,独立寒秋,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