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俞穴功能详解肝经的五俞穴肝经的“井”穴是“大敦”穴(大脚趾尖靠近二脚趾的侧端,甲根边缘的凹陷处);属“木”。此穴多采用艾灸的方法,主治:疝气、阴痛、阴缩、尿血、崩漏、月经不调、小腹痛。肝经的“荥”穴是“行间”穴(在第一和第二脚趾之间的凹陷处),属火。这个穴位在中里老师的书中也做过详细的介绍,配合“太冲”穴(大脚趾和二脚趾缝隙向足背方向4厘米处)向“行间”穴方向推按,能起到消除肝脏郁结之气的作用;具有疏肝、利胁、调理肠道和治疗疝气等功效。如:口苦、牙痛、口腔溃疡、腮肿、舌尖长泡、两肋胀痛等均可归它治疗。 肝经的“俞”穴是“太冲”穴(在大脚趾和二脚趾缝向足背方向大概三个横指处),属土。它在中医
2、上有时也叫“消气穴”。当你发烧无汗的时候它可以帮你发汗;当你紧张的时候它可以帮你舒缓;当你昏厥的时候能将你唤醒;当您抽搐的时候能帮你解除痉挛。肝经的“经”穴是“中封”穴(勾脚尖,在脚脖子上有条大筋会突出来,就在内踝骨和这条大筋之间的凹陷处),属金。“中者,正中也;封者,封堵也。”意思是肝经的血气到达此处后会变得流速缓慢,温度也会变冷。主治:腰痛,遗精,疝气,阴茎痛,胸腹胀满,小便不利,黄疸,足冷,内踝肿痛等症。肝经的“合”穴是“曲泉”穴(屈膝,大腿后面绷劲时有条筋,就在筋和膝盖内侧骨之间的凹陷处),属水。“曲者,隐蔽也;泉者,泉水也。”意指肝经气血的会合之处。因为肝属木,“曲泉穴”属水,水又能
3、生木;所以,此穴既能滋阴又能祛湿,在中里老师的书中把它说成是“杞菊地黄丸”和“二妙丸”的综合体,真是“一语破天机”啊!主治范围也很多,配合肾经、脾经的穴位还能治疗:阴挺、阴痒、痛经、月经不调、白带过多、产后腹痛、遗精、阳痿、疝气等妇科和男科疾病。 心包经的五俞穴心包经的“井”穴是“中冲”穴(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用于治疗昏迷、中暑、心绞痛等。心包经的“荥”穴为“劳宫”穴(握拳,中指尖下),属火。主治发热无汗、口臭(腥味)、晕车、虚喘等症。意为“劳累了去宫殿里休息”,当感觉到疲惫气短时按按“劳宫”穴会很快恢复体力。 心包经的“俞”穴是“大陵”穴(五指并拢,掌心对着自己,手指尖朝上时在腕部会出现两
4、条筋,此穴就在腕横纹两筋中间缝隙处),属土。它也是心包经的“原穴”,因为心包经属“火”;“火生土”;因此,此穴不但能管理心脏还能调理脾胃。如胸肋疼痛,急性胃疼,消化不良,呕吐等都是它的治疗范围;配合“劳宫穴”还可治疗心绞痛和失眠等症。心包经的“经”穴是“间使”穴(在掌心下腕横纹中点向大臂方向四横指,两条筋的凹陷处),属金。“间者,间接也;使者,指使、派遣也。”是指心脏有病时它可以间接的给你传递信息提起你对疾病的注意的意思,也可以说它是心脏派出来的求救使者。它就像“牛黄清心丸”一样可以化痰清淤,醒脑开窍。主治:心痛,心慌,胃痛,呕吐,烦躁,癫痫,疟疾,腋下肿大,肘部痉挛,手臂疼痛等症。心包经的“
5、合”穴是“曲泽”穴(掌心向上,屈臂时在肘横纹处有一条筋,就在紧贴这条大筋右边的凹陷处),属水。“曲者,隐蔽也泽者,沼泽、灌溉也。”意指心包经气血在此汇合。它是去火和调节心脏的要穴,主治:心痛、心慌、胃痛、咳嗽、烦躁、呕吐等症。脾经的五俞穴脾经的“井”穴是“隐白”穴(大脚趾尖靠近身体正中线一侧,距指甲角旁0.1寸处);属“木”。主治:子宫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肠炎、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等症;如配合气海(位于人体前正中线,肚脐下1寸半处)、血海(位于人体的大腿内侧,从膝盖骨内侧的上沿,再向上约三指的凹陷处,一按就能感觉到痛的地方)、三阴交(足内踝上三寸,也就是四个横指的位置)主治月经过多,崩漏等
6、妇科疾病。脾经的“荥”穴是“大都”穴(“隐白穴”向上走一点,大脚趾根部的凹陷处)属火。主治一些和肠胃有关的疾病,如:腹胀、胃痛、呕吐、泄泻、便秘等等;还可治疗腰腿疼痛、骨质诉疏松、颈椎病等症状。脾经的“俞”穴为“太白”穴(在我们脚内侧都有一块突出的骨头,紧贴着这块骨头有一个小小的凹陷处),属土。它同样是“原穴”又位于脾经上,补脾的效果最好。像由于脾不统血造成的崩漏等妇科疾病通过按摩它都会见效的。有些人晚上睡觉时总流口水,按摩此穴三次后就会好转,还有就是那些消化不良,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痔漏,脚气,体重节痛,痢疾等它都能治疗。 脾经的“经”穴是“商丘”穴(内踝骨下的凹陷处),属金。“商者,商
7、量、处理也;丘者,废墟之意也。”指脾经的散出的热量由此快速通过。在常用的治疗上“商丘穴”主治腹胀,泄泻,黄疸,便秘,足踝疼痛等症。脾经的“合”穴是“阴陵泉”(手贴着内侧胫骨向膝盖方向滑动,到了膝盖内侧就被骨头卡住了,就在卡住这个点的凹陷处),属水。“阴者,隐也;陵者,土丘也;泉者,泉水也。”意思是指流经脾经的气血和物质容易在此堆积。这个穴位是脾经能化痰去湿的大穴,不可小视,湿能滋生细菌引起皮肤病,水肿,腹胀,泄泻,小便不利,膝盖疼痛等症状,像有些中老年人经常得的慢性前列腺炎、肾炎等疾患常按揉阴陵泉就能得到改善。肺经的五俞穴肺经的“井”穴是“少商”穴(大拇指端外侧);属“木”。主治:肺炎所致的高
8、热、呼吸急促和中风昏迷;如配合“大肠经”的“商阳”穴(食指尖靠拇指一侧端,距离指甲角0.1寸)还可治疗咽喉肿痛。 肺经的“荥”穴叫“鱼际”穴(大拇指下有一块隆起的肌肉,大概就在肌肉的中点附近,按之很敏感);属火。它对治疗咳喘有特效。肺经的“俞”穴是“太渊”穴(在腕横纹上的“寸”脉处,顺着大拇指经过“鱼际穴”滑向根部横纹处,有个很小的凹陷处就是此穴),属土。它除了能治疗心脏早搏,房颤,气短,静脉曲张,脉管炎等与血脉相关的病症外,还能治疗咳嗽、呃逆等肺部本经与气相关的疾病。肺经的“经”穴是“经渠”穴(“太渊穴”后面一点点,很细,紧贴着桡骨头内侧;把指甲剪平,一但掐按到此穴整条胳膊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感
9、觉),属金。“经者,经过、路径也;渠者,水流通道也。”指本穴是肺经气血流经的渠道之意。是治疗寒热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手腕疼痛的要穴,尤其是对呛咳有很好的疗效。肺经的“合”穴是“尺泽”穴(掌心向上,在肘部横纹外侧的窝内),属水。“尺者,小也;泽者,水、恩泽也。”是指万物均因雨露恩泽才能茂盛之意。这个穴位不但是本经治病必选之穴,还和肾经有密切的联系。肺经属金,本穴属水;金能生水;母亲得病了,孩子应该尽力伺候左右。像咳嗽、哮喘这些本经之病它都是首选之穴。尺泽穴和复溜穴配合对治疗高血压也是很好有效果的,不过应该先按“尺泽穴”再按“复溜穴”和“太溪穴”,意思就是先降气,再接气,再补气这个过程。肾经的五
10、俞穴肾经的“井”穴是“涌泉”穴(位于前脚掌的凹陷处)。属“木”。此穴治疗范围极广。肾属水,而“涌泉穴”属木;肝也属木,也就是说由于肝火过盛和肾阴不足就会造成脚心发热,这时就要多按按“涌泉穴”,因为“水生木又克火”,通过“涌泉穴”即可补肝又可祛火,而且对于有足寒症的患者常按此穴也会有显著疗效的。涌泉穴是属于心肾两经的相接点,与肾有关的脾、胃、心、肺等脏腑病症均可参与治疗;如:高血压、耳聋、耳鸣、咳嗽、哮喘、发热、呕吐、腹泻、五心烦热、头痛、头昏、失眠、目眩、咽喉肿痛等都是它的治疗范围。肾经的“荥”穴是“然谷”穴(在脚内侧踝骨前下方高出一块骨头,就是这块骨头的下缘便是此穴),属火。“然者,燃也;谷
11、者,粮也”,意思就是它能将生米做成熟饭后变成营养之水气供应所需。这个穴位不但能治疗心烦不眠、口干无液、咽干欲饮、胃酸胃胀、小便不利、心急上火、欲言无声等似病非病的恼人症状,还可治疗遗精、遗尿、足咐关节疼痛等病症;并是治疗“消渴”症(糖尿病的一种)的必取之穴,有“升清降浊”之功效。肾经的“俞”穴和“原穴”都是“太溪”穴(在脚内踝骨后面,跟骨上面的凹陷处),属土。把“太溪穴”用好了就等于是调动了静脉中的血液(小溪之水),新鲜的血液就会冲开体内的淤血,形成良性循环。太溪穴是治疗肾病的要穴,对治疗妇科病、肾炎、痛风、肾绞痛、遗精、阳痿等病症都有很好的疗效,它可以帮助解除尿液的毒素含量减轻肾脏的负担,达
12、到恢复肾功能的作用。“太溪”穴主治的病症:咽喉肿痛,头痛目眩,哮喘,耳聋,耳鸣,牙疼(配合“合谷”穴),胸痛咳血,咳嗽,气喘,消渴,健忘,失眠,遗精,阳痿,月经不调,腰脊痛,小便频数,下肢厥冷,内踝肿痛;配合“然谷”穴还能治疗:足寒症,热病,烦心,自汗,盗汗等症状。 肾经的“经”穴是“复溜”穴(跟腱的前方,内踝骨上两横指多一点,或太溪穴直上2寸的地方),属金。“复者,重复也;溜,回流也”是指让停留和於堵在身体里的有害物质被血液冲洗后排出,新鲜的气血重新流动起来的意思。这个穴是个了不起的“大侠”,它和“太溪穴”一样在肾经“扬名立腕”,是名副其实的大牌明星。此穴能滋阴补肾、利水消肿,对治疗“水肿”
13、之症有特效。它和膀胱经配合能使尿路通畅,排毒迅捷,如肾炎、肾囊肿、肠鸣,肠炎,水肿,腹胀,腿肿,盗汗,自汗,无汗,小腿酸胀,手足指端麻木,大小便无力等症状都是它的治疗范围;又因为“肾,上咽喉辖舌本”,所以它还能治疗哮喘;如果配合肺经的“尺泽”穴还能治疗高血压,同时它也是治疗所有妇科病症的必选之穴。肾经的“合”穴是“阴谷”穴(屈膝和“委中穴”平行,在它的内侧旁边),属水。“阴者,水、湿、隐也;谷者,山谷、谷物也。”是指水湿之气汇集的汇集之所。这是个治疗妇科病和生殖系统疾病的要穴,诸如月经不调,崩漏,阴痛,阳痿,早泄,前列腺等,它都是必选之穴;同时它还能治疗多汗症。有颈椎病的朋友应该常按摩此穴,并
14、配合按揉尾骨的痛点(通常颈椎病的患者在尾骨按压时都有一个疼点),效果不错。咱们都知道胃经的“下巨虚”穴(大概在“足三里”穴下七横指的位置,“足三里”在膝眼下四横指,贴近小腿胫骨处)是治疗小腹周围疼痛的穴位,如果再配合“阴谷穴”治疗的效果会更快更好。心经的五俞穴心经的“井”穴为“少冲”穴(小指末节,指甲内侧靠近无名指方向,点压时可凹陷处);属“木”;也是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阴心经的交汇之所。“少者,阴也。冲者,突也”;“少冲”的意思是指本穴的气血物质由体内冲出体表。火气大的人每天按摩几分钟可解决心烦、心痛、昏迷、急躁、口渴欲饮(凉水)、心肌炎、心绞痛、肋间神经痛等病症,遇到急症刺血有醒脑开窍之功效
15、。 心经的“荥”穴是“少府”穴(屈指握拳时,尾指指尖所点处),属火。“少者,阴也;府者,府宅也”;意思是指本经气血聚集的地方。这个穴位相当于“牛黄清心丸”的功效。像心烦不眠、头颈疼痛、手心脚心发热、心慌、咽喉似有异物(梅核气)、胸疼等症状都可通过按摩此穴得到缓解。 心经的“俞”穴和“原穴”是“神门”(靠小指外侧,腕横纹的凹陷处),属土。因为心与小肠相表里,所以它不光能治疗心脏和脑神经方面的疾病,还能治疗消化系统的疾患。如: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哮喘(先天性)、惊后失眠、心烦心慌、头痛、抽筋、癫痫、食后胃堵等症状均是它的治疗范围。心经的“经”穴叫“灵道”穴(在掌心下腕横纹两横指,贴近尺骨的地方
16、),属金。“灵者,神灵也;道者,道路也。”顾名思义就是“通向神灵的道路”,因为“心”主神灵,所以,此穴是连接心脏的通道。像早搏、房颤、心动过速、心绞痛、癫痫、恐惧症、抑郁症、抽筋、肘臂疼痛等疾病在治疗时,它是必经之路;它还有定咳止喘、化痰开窍之功效。心经的合穴是“少海”穴(掌心向上,在肘横纹内侧贴近骨头的凹陷处),属水。“少者,阴也;海者,大水也。”它是“合穴”,意思是“百川入海”,阴经之水在此处汇集之地。因为心属火,而它的合穴“少海”属水,这个水还不是一般的小溪之水,是大海之水,因此它具有阴阳的双重性能滋阴降火又能滋阴补肾。它不但能治疗本经的心痛,两肋痛,手颤,手臂麻,头颈僵硬等病症,还能治
17、疗因上火引起的烦躁,烦热失眠,手部痉挛,多汗,耳鸣等这种似病非病的状况。 胆经的五俞穴胆经的“井”穴为足“窍阴”穴(在第四脚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属“金”。主治: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咽喉痛、胸肋痛、多梦等症状。胆经的“荥”穴为“侠溪”穴(在小脚趾和第四脚趾之间),属水。主治:心慌,耳聋,耳鸣,头痛,眩晕,颊肿,膝股痛,胸肋痛,手背疼痛、足跗肿痛,寒症,疟疾也可点刺出血。胆经的“俞”穴为足“临泣”穴(“侠溪穴”向足背两横指处),属木。“足者,下也;临者,面临也;泣者,泪也”,意指胆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化雨冷降。它是八脉交会穴之一(带脉之会),主治:头痛,目外眦痛,目眩,乳痈,胁肋痛
18、,疟疾,中风偏瘫,足跗肿痛,腰痛,肌肉痉挛,胆囊炎,神经官能症肝火引起的头痛等症状。胆经的“原穴”是“丘墟”穴(外踝骨前面的凹陷处),“丘者,土堆、土坡也;墟者,废墟也。”按摩此穴可治疗因生气上火造成的乳痛、咽喉疼痛、牙痛眼睛红肿、脖子疼痛、腋下肿大、踝骨扭伤等症。 胆经的“经穴”是“阳辅”穴(外踝尖上五横指处),离“悬钟穴”相当近,几乎一指能按两个穴位,属火。“阳者,阳气也,辅者,辅佐也。”常按此穴可帮助你提升体内的阳气,驱寒治病;主治:目外眦痛,偏头疼,腋下痛,疟疾,胸胁疼痛、半身不遂,下肢外侧疼痛等症。胆经的“合”穴是“阳陵泉”穴(屈膝,在膝盖外侧有一突骨,就在骨头下面的凹陷处),属土。
19、“阳者,阳气也;陵者,山丘也;泉者,不断之水也。”意思是胆经的气血在此似山中的泉水一样不断供给。它是人体八会穴之一的“筋之会穴”又是胆经的“合穴”,堪称得起是双料冠军。因为肝胆相表里,肝也主筋;因此肝经和胆经的问题它都是首选之穴。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能碰上几回抽筋、扭筋的现象,这时赶快用手拨动“阳陵泉”穴,痛苦就会很快过去;如果因心脏不好引起的抽筋可配合“神门”穴(它是心经的“俞穴和原穴”)一起治疗;晚上抽筋可配合“后溪”穴(小肠经的“俞穴”)一起治疗。因生气而出现的两肋胀满或胀痛,先点按“足三里”穴,再拨动“阳陵泉”后会打嗝排气,气排出后就舒服了,这就体现了它的作用:降浊除湿。当然,如果时间允
20、许再敲敲胆经让肝火有个释放的出路疗效会更好。它配合“曲池”穴还能治疗半身不遂,并对落枕、肩周炎、肩颈发紧的治疗效果也不错。总之,穴位是不变的;思路是可变的,灵活运用治疗手段才能将不变的因素变为可变的因素,做到“病万变而药(穴)万变” 小肠经的五俞穴小肠经的“井”穴是“少泽”穴(在手小指外侧端,小指甲角旁边0.l寸处);属“金”。主治:头痛、咽喉肿痛、乳腺炎、乳汁分泌不足、神经性头痛、中风昏迷、精神分裂症等病症。如果配合“肩井”穴(把手放在肩上,拇指贴住脖子,中指所点的位置就是此穴)和“膻中”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主治产后缺乳;配合“人中”(鼻子下面的竖沟处)穴还可治疗热病、昏迷、休克等病症。
21、小肠经的“俞”穴是“后溪”穴(握拳,在小指末关节和手掌感情线交点的凹陷处),属木。这个穴位大家一定要重视,它也是人体八脉交会穴之一(督脉之会),“一穴顶百穴”;主治范围也很广泛,如腰扭伤、脊椎痛、坐骨神经痛、盗汗、自汗、落枕、睡觉抽筋、肩膀疼痛、脖子疼痛等症状都是它的主治范围,而且对治疗“耳聋”和“耳鸣”还有特效。小肠经的“荥”穴是“前谷”穴(用一只手的食指内侧贴到另一只手的小拇指外侧,从小指外侧滑向小指根部,到了根部食指就会卡住了,就是这个卡住的点便是此穴);属水。“前者,前面的意思;谷者,是两山间空地意思”;此穴名意是指小肠经经气在这个穴位可以散热降温。能治疗因上火引起的脑后疼痛,手心发热
22、、出汗,慢性鼻炎、鼻窦炎,眼睛疼痛,耳鸣,咽喉肿痛,乳汁少等热发病症。 小肠经的“原穴”是“腕骨”穴(在小拇指外侧骨头的根部,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按会凹下去,再用指尖来回咯一下就会有感觉了)。“腕者,手腕也;骨者,水也。”是能生发小肠之气血之意。此穴看似虽小,可功能巨大;它能有效的调节小肠功能是治疗糖尿病的要穴,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肠胃功能都是紊乱的,常按揉此穴就会有所改善。而且它还能祛湿散热,对风湿,耳鸣,头颈疼痛和便秘患者来说都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小肠经的“经”穴是“阳谷”穴(用另一只手的食指从小指方向,向肘部方向滑过,到了紧贴小指外侧高骨时就会卡住了,这时你食指下面的凹陷处就是此穴。我说的高骨
23、就是医学术有祛热降温之效还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所以它不光能治疗因上火引起的耳鸣、耳聋、牙疼、头疼、头部肿胀、口腔溃疡等症状,还是治疗高血压、癫狂、腕部疼痛的要穴。小肠经的“合”穴是“小海”穴(屈肘,手心向上,就在内侧肘部两个突骨之间的缝隙处,常说的“麻筋儿”。)属土。“小海”顾名思义就是小肠之海,海是“百川入海”的意思,由此可看出此穴是小肠经气血汇集之地。因为心与小肠相表里,所以常揉小肠经可以加速巡夜循环,缓解心脏供血不足的现象。从难经“合,主逆气而泄”可知“小海”穴能治疗上火之症,因为小肠经向上直达面部,止于耳前的“听会”穴(张口,在耳前有个凹陷的窝便是此穴),所以像耳鸣、耳聋、牙龈肿痛
24、这些病症都是它的治疗范围。胃经的五俞穴胃经的“井”穴叫“厉兑”穴(第2脚趾末节外侧,距脚趾甲角0.1寸);属“金”。“厉者,危也;兑者,口也”。可解释为危险地方的出口,就是如果爱做噩梦;总是腹胀或夜间食指痛、牙疼均可掐揉此穴。 胃经的“荥”穴是“内庭”穴(位于第二、三脚趾之间的缝隙端点处),属水。主治:慢性胃炎、急慢性肠炎、扁桃体炎、脚趾关节疼痛和胃火引起的牙疼(和“合谷”穴配合治疗)、咽喉肿痛、鼻塞(左塞按右,右塞按左)、鼻出血等症。“内庭者,自家庭院之意”;有些人喜欢好静自闭只喜欢呆在家里,不喜欢与人交往和说话;还有些人耳朵经常出现蝉鸣声;常按按此穴对他的精神能起到调解作用。胃经的“俞”穴
25、是“陷谷”穴(顺第二、三脚趾之间的缝隙贴第三脚趾向足背方向三横指的凹陷处),属木。“陷者,凹陷、下垂也;谷者,山谷也”,意指本穴是胃经底部经水的聚集之所。主治:面目浮肿、水肿、太阳穴疼痛、肠鸣、腹痛、足背肿痛、鼻炎(左病右治,右病左治)、胃下垂等症。 胃经的“原穴”是“冲阳”穴(第二三脚趾缝隙向足背方向五横指处,处于足背的最高点)。“冲者,冲击也;阳者,阳气、火气也。”意指可治疗上火引起的症状。如胃疼、牙疼、面肿、足无力等。 胃经的“经”穴是“解溪”穴(在“冲阳穴”上面两横指,勾脚尖时脚踝中间和外侧两条脚筋的凹陷处),属火。“解者,解开、解运也;溪者,小溪之水也。”顾名思意就是解除流水的通道,
26、使水正常运行;这里的水指的就是血液之意。因血液循环不好而出现的下肢无力,头晕脑胀之症就可点按此穴进行缓解。当心脏功能弱供血力度小,或血液运行途中出现於堵时,就会出现头晕、头疼、颈椎痛、肩膀发紧、手足寒凉、四肢厥冷等症状,常按“解溪”穴就能缓解;用句顺口溜说就是:“解溪解溪,解运血气。”胃经的“合”穴为“足三里”穴(膝眼下四横指,距离胫骨一个中指的位置)属土。这个穴位几乎大家都听说过,它个能增加人体免疫力的穴位,很多疾病的产生都是由于人体的免疫力遭到了破坏,通过平常多按按“足三里”就会改善人的体质。它能“燥化脾湿,生发胃气”主治范围很广;“三里者,范围也。”如:胃痛,噎膈,呕吐,腹胀,泄泻,痢疾
27、,便秘,水肿,脚气等等治疗时都离不开它的配合。 大肠经的五俞穴 大肠经的“井”穴是“商阳”穴(在食指内侧,靠身体正中线方向,距指指甲角旁0.1寸);属“金”。主治:治疗咽炎、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口腔炎、急性胃肠炎、中风昏迷;如果配合“少商”穴(大拇指端外侧)和“中冲”穴(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还可治中风、中暑等病症;配合“合谷”穴(将拇指和食指完全张开,就是两个手指内侧骨头的交点的凹陷处)和“少商”穴可治咽喉肿痛。 大肠经的“荥”穴叫“二间”穴(在第二指关节下靠拇指一侧的凹陷处),属水。“二者,小也;间,间隔、空隙也”,是对本经气血物质所在的空间层次的说明。主治:眼睛晕昏,鼻出血,牙痛(配合谷
28、),嘴歪,咽喉肿痛等;此穴虽小,但是对治疗肩周炎,膝关节痛有较好效果。 大肠经的“俞”穴叫“三间”穴(握拳,在手背上拳眼贴近食指高出骨头后面一点的凹陷处),属木。主治:眼痛,腹胀,咽喉肿痛,牙痛,肠泻,指关节疼痛等症。 大肠经的“原穴”是“合谷”穴(在手背拇指和食指肌腱的中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虎口”。“合者,汇聚也;谷者,峡谷、谷物也。”意思是过剩的食物转化成的毒气(火气)在峡谷之中可得到降温和散化。如因上火引起的头疼、鼻出血、牙疼、耳聋、目赤肿痛、牙关紧闭、口外眼斜、多汗、无汗、腹痛、便秘、闭经等症均可多按此穴治疗;“左病右治,右病左治”效果最佳。 大肠经的“经”穴是“阳溪”穴(掌心向下
29、把拇指翘起,在手背拇指靠近手腕部出现两条筋,就在两筋之间的凹陷处);属火。“阳者,太阳、阳气也;溪者,小溪之水也,”是指阳气借助小溪之水运输到全身之意。这个穴是个补气的穴位,主治一些眼部不适之症,如眼涩、眼胀、眼浊等。 大肠经的“合”穴是“曲池”穴(掌心向下,屈肘,在肘关节横纹最外侧,大臂和小臂骨头连接点的凹陷处)属土。“曲者,隐蔽也;池者,水汇集之所也。”意思是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它是个美容的穴位,要想长期保持脸上干净就要把肠道也要收拾干净;在大肠经上刮刮痧平时多按摩按摩,在“曲池穴”上拔一个小罐去去毒素,再敲敲带脉保持大便通畅,痘痘就会很快消失了。因大便不好而引起的咳嗽、牙痛、耳鸣、
30、眼痛或视物不清都可通过它来改善。同时,它还是治疗皮肤病的要穴,大肠经配合肺经再加上胆经的“风池”和“风市”两穴;晚上临睡前敲敲带脉让第二天早晨的大便通畅,保持子时(23:001:00)的睡眠;一个月下来皮肤病肯定有所改善。 膀胱经的五俞穴 膀胱经的“井”穴为“至阴”穴(小脚趾外侧,距脚趾甲角旁0.1寸处);属“金”。主治:头痛,目痛,鼻塞(左病右治),鼻衄等证;最大的用处就是艾灸这个穴位可以矫正胎位,而且成功率极高。 膀胱经的“荥”穴是足“通谷”穴(可用食指从小脚趾外侧的“至阴穴”向小指末关节滑下,卡住的地方就是此穴),属水。“通者,通道、通孔也;谷者,两山间的空地也”;“谷者,有风且寒”;“
31、足通谷”名意是指膀光经经气在此降温之地。主治:头痛,颈部僵硬(配合“大椎穴”),眼睛眩晕,鼻衄等症状。 膀胱经的“俞”穴是“束骨”穴(食指从小脚趾外侧顶端顺外沿做滑向足根部的动作,手指会摸到小脚趾外侧一块高出的骨头,紧贴骨头下面的凹陷处就是此穴),属木。“束者,捆、束缚也;骨者,骨头、水也”;指膀胱经的寒湿水气在此聚集无法上行之意。有的人因感冒或着凉出现了头疼欲裂,鼻子不通气这些症状,可用拇指尖或食指内侧点揉此穴(解除被束缚的气血)症状即可缓解。主治:目眩,头痛,癫狂,颈部僵硬,腰腿痛等。 膀胱经的“原穴”是“京骨”穴(用手指顺着脚外侧从足跟部向小脚趾方向滑过,会有一个凸出的骨头,此穴就在骨头
32、前面(贴着骨头)的凹陷处)。“京者,谷仓也;骨者,水也。”意思是将储存的粮食通过水路运输。大家都知道营养过剩会上火的,“京骨穴”这时可以把多余的营养成分运至膀胱后由尿液排除,是专门祛火的穴位。主治:头痛、肩颈僵硬、腰痛等症。 膀胱经的“经”穴是“昆仑”穴(在外踝骨后面的凹陷处),属火。“昆仑者,广大无际也。”意指膀胱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上行。这个穴大家一定要重视,它可是个成了名的剑客,对治疗高血压有特效。还能治疗头痛、目眩、癫痫、腰骶疼痛、颈部僵硬、难产等症状。 膀胱经的“合”穴是“委中”穴(在膝窝中点处便是)属土。“委者,堆积也;中者,中部也。”意思就是膀胱经的气血在此堆积。在大自然中如果按
33、上、中、下的排列顺序是:天、人、地;而人体是大自然的缩影,身体上、中、下的排列就是:上躯、腰、下躯;这个“中”正是指的腰部,腰部又是膀胱经的必经之路,“委中”正好又占在膀胱经上,才有了中医上所说的“腰病委中求”这个道理,由此可看出古人命名此穴其含义的深远了。主治: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肚子疼痛、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劳、臀部疼痛、膝盖疼痛等症状,刺血效果也不错,但最好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三焦经的五俞穴 三焦经的“井”穴是“关冲”穴(在手无名指末节靠中指一侧,距指甲角0.1寸处);属“金”。“关者,关卡也。冲者,冲射也”;就是毒火被关在体内时,需要打开城门排泄出去的意思。比如有些人因为生气,肝
34、火淤积未能通过胆经排泄,就会沿着胆经的同名经(因为胆经和三焦经同占“少阳”二字,只是一个叫“足少阳胆经”,另一个叫“手少阳三焦经”而已)三焦经上行,三焦经是人体最大的“腑”,“腑者,容器也”。它是主全身之气的经脉,此经脉有其名而无其实,因为别的经脉对应的脏腑均有主体,而它却看不见摸不着,这就是所谓的“虚者为大”吧,相当于“精神领袖”的地位;咱们有时候感觉不舒服去医院,一检查什么毛病也没有,大夫们不说点什么也不合适,于是就告诉你是“内分泌失调”,其实这个“内分泌失调”指的就是三焦经出了问题。像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着急引起的舌头伸缩不利(舌强)、头痛,目赤,耳鸣,急性咽炎,心烦意乱等症都可以通过它来调解。 三焦经的“荥”穴是“液门”穴(在手背小指和无名指之间的夹缝处,靠近无名指的骨头。),属水。看起来此穴虽小,它的作用范围是很广的。顾名思义“液者,液体也,经水也;门者,门户也”。它就像一个提供液体的小水闸,当你疲劳引起了眼睛干涩、眼皮发沉,口干无唾液;上火造成的耳鸣、耳痛、耳聋或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信息系统项目角色定位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公共关系学特训课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基层医疗机构院感防控管理能力提升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绵阳市公需科目考试题及答案
- 品牌形象与品牌社会责任感考核试卷
- 集成开发环境(IDE)选择与应用考核试卷
- 医疗器械的再利用与环保材料选择考核试卷
- 招牌标志管理办法
- 政府印章管理办法
- 街道提升整治工程方案(3篇)
- 统编版2025-2026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含答案)
- 成都辅警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中考英语1600词汇(背诵版)
- 2025年国企中层干部竞聘笔试题含答案
- 公司文化培训课件模板
- 五年级英语上册单词表(完整版)人教版
- 食堂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 楼宇企业系列活动方案
- 骨髓抑制个案护理
- 2025年北京市中考数学试卷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