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_第1页
山东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_第2页
山东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_第3页
山东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_第4页
山东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东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5分)1. (6分) (2019高一下哈尔滨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随着市场化、信息化在世界范围持续发展,跨时空的全球性交流互动不断由经济、科技领域走向政治、文化领域。在这个过程中,全球文化一体化、世界文化趋同化、全球文化同质化等论调甚嚣尘上。这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决定政治、文化全球化,世界市场使得消费主义走向全球各个角落,而通信、交通和网络的超地域性加速了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融合,让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最终走向趋同。事实上,文化既有时代性又有民族性

2、和地域性,其发展离不开自身所处时代和固有文化传统,所谓“文化全球化”是一个具有欺骗性的伪命题。经济全球化是在不同民族和国家融入世界市场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不同民族和国家经济发展、国家治理、民众生活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尽相同,因而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利益诉求也各不相同。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为维护自身利益,不同民族和国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决策,并相应实行不同的国家治理模式。在这种不同民族和国家基于维护与发展自身利益而形成的世界格局中,连经济都很难趋同,就更谈不上所谓的文化趋同了。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民族文化是长期发展和积累起来的,是一个民族的根脉。由于人口

3、种族、地理环境和社会生产方式等存在差异,不同民族和国家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风俗习惯,造就了多元文化,而且每一种文化都具有无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承认文化差异、实现文化共存,是各个民族和国家实现生存发展、开展国际合作的基础。否认这种差异,盲目推动趋同,不但会导致人们自我身份认同的弱化甚至消失,而且将导致民族文化衰落和国家衰亡。西方人鼓吹“文化全球化”,实质是向全世界兜售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一个人如果认同西方文化,就会更加乐于消费其商品、接受其制度规则。这有利于西方国家按照自己的方式塑造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正因如此,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才不遗余力

4、地向发展中国家推广自己的文化,企图让所谓的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消融在单一西方文化中,实现西方文化全球化。所谓“文化全球化”极具欺骗性,危害甚大。借助国际经济、科技、教育、影视、传媒、艺术等交流互动,西方国家不仅向发展中国家倾销物质商品,而且强力输出新闻报道、影视作品和图书读物等文化产品。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人尤其是青年人,潜移默化地接受和认同西方文化,甚至把西方文化奉为更先进、更高级的文化样式,竭力学习模仿以求趋同,最终抛弃自己的文化传统。我们应当认识到,西方国家鼓吹“文化全球化”,目的是要加速垄断资本的全球扩张和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全球渗透,以攫取更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当前,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

5、走上发展快车道,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不同区域逐渐形成,经济全球化发展呈现新态势。进入新时代,我们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廓清“文化全球化”的迷雾,在保持自身文化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同时,积极同世界不同民族和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对话,在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丰富发展多姿多彩的人类文化,有效抵制西方文化渗透和扩张,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人民日报2018年03月14日07版,作者刘焕明,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经济、科技的全球化推动了政治、文化的全球化,这是“文化全球化”产生的背景。B . “文化全球化”将

6、趋同、消融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它实际上是西方文化全球化。C . 通过交流互动输出物质、文化产品是 “文化全球化”的欺骗性和危害性的体现。D . 西方国家借助扩张垄断资本与渗透价值观鼓吹“文化全球化”,以攫取更多利益。(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从产生背景、影响、本质、特征等方面对文化全球化这一伪命题作了细致的分析。B . 文章着重从经济与文化两个角度论证中心论点并阐述文化全球化推行的欺骗性危害性。C . 文章采用道理论证与对比论证结合的方法,论证有力,逻辑严密,体现作者深度思考。D . 文章阐述了在西方文化全球化思想渗透下中国应持有的立场,并提出了建设

7、性的建议。(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世界应是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如果以单一文化为取向,不能兼容反而消融其它文化,那将是灾难性的。B . 当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与风俗习惯时,这个民族等于失去了灵魂。C . 西方国家极力宣扬“文化全球化”是基于利益的驱使,并力图使它成为整个世界的共同尺度。D . 若我们能有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自主性,则可以有效抵制西方文化的渗透和扩张。2. (40分) (2019高三下浦东模拟)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去乌镇,看望木心先生李娟初夏的乌镇,烟雨迷离,还有阵阵凉意。踏上湿漉漉的青石板路,走进小巷深处

8、,去看望木心先生。十三岁的木心,就在枕水而居的院落,听着乌篷船吱呀的摇橹声,几乎读完了手头所有的书。白发如霜的时候,他回来了,叶落归根,像少年时一样,住在古朴的小院里。品一杯龙井茶,尝一块定胜糕,和学生们谈文学和艺术,看水边的桃花开了,听三月间的春雨声和杜鹃鸣。他二十二岁时,拒绝了杭州一家学校任教的聘书,雇人挑了一担书和画画的工具,上莫干山读书、画画去了。他不要常人安逸、温暖、舒适的生活,青春年少的他,早已决定要和艺术相伴一生,为艺术甘愿忍受冷清和寂寞。如今,他的著作静静地站在书柜里,我用目光一次次抚摸过它们,拂过他的文学回忆录,这本书横亘在岁月深处,坚如磐石。如果说,文化是有脉络的,他仿佛一

9、位习武之人,三言两语就打通中西文化的脉络。他学贯中西,中外文化信手拈来,融会贯通。木心从不仰望大师,也不是学院派,不说教,不迟疑,斩钉截铁,内心却如万马奔腾。乌镇西栅木心美术馆前墙上有他在纽约的一张照片,中年的他穿着黑色的毛呢大衣,手里一根手杖,头上一顶礼帽,目光如炬,清俊潇洒,儒雅坚毅,脸上棱角分明,宛如一幅版画。他仿佛一位民国文人,穿越半个世纪的光阴站在我的面前。来美术馆参观的人不多,三三两两,门票只有十五元。我站在他的画前,一弯晓月挂在夜空,群山默默,寂静无言,连月亮的光芒都是清冷的。他的画如此空灵、缥缈,有云烟苍茫之感。这是画吗?还是历史的云烟一不小心流淌在画布上?他的画,仿佛他自己的

10、内心,灵性、洁净,却无比悲伤和苍凉。在美术馆中看见他在狱中的手稿。“文革”期间,他数次被捕入狱,三根手指惨遭折断。有一次,他被关进积水的防空洞里,那里阴暗潮湿,不见天日,如同地狱。他把写检查材料的纸张悄悄节省下来,写满他的小说和散文。我低下头静静看着陈列柜中的手稿,每一张都密密麻麻,字如小米粒大小,写在粗糙的纸上。那穿越半个世纪的手稿,经过岁月侵蚀,纸张发黄变脆,字迹已经模糊,每一张纸的两面都写满了,不留天地。这些手稿有六十六张,共计六十五万字。我站在一张张手稿面前,忍不住泪水盈眶。那段暗无天日的岁月,带给一位艺术家多少精神与肉体的折磨和苦痛?是这些小米粒一样的文字,支撑他走过那些屈辱苦难的岁

11、月。也是这些文字,给予他暗淡的生命一点点幽微的光亮。看着这些手稿,我恍然想起画家梵高的星空,梵高生命最后的几年里,他一直被关在精神病院。只有一扇小小的铁窗,能让他看见外面世界的朝阳和霞光,也是那一扇小窗,让他看见湛蓝的夜空中满天的繁星,正因如此,他才创作出不朽的杰作星空。文学是什么?我问自己,也问镜框里的木心。他回答:是星辰!无论黑夜多么漫长,总有几颗璀璨的星辰闪亮着,照亮着人们日渐蒙尘的眼睛和心灵。我听他轻声吟诵:你终于闪耀着了么?在我旅途的终点。木心的手杖,黑色的礼帽,读过的书籍,他喜欢的艺术大师的肖像,如今都静静安放在他的故居里。莎士比亚、尼采、伍尔夫、贝多芬木质雕花的相框里有他们的照片

12、。无论他走到哪里,从乌镇到纽约,他们一如芳邻,一直陪伴在先生身边。我喜欢他的诗歌和短句,那么干净而热烈,率真而明亮,睿智而风趣。他说:艺术是最好的梦。世上有多少墙壁呀,我曾到处碰壁,可是至今也没画出我的伟大壁画。除了灾难,病痛,时时刻刻要快乐,尤其是眼睛的快乐。要看到一切快乐的事物,耳朵要是听不到快乐,眼睛可以。我喜欢画家梵高,木心说:“梵高在博物馆,我在路上走。”这是一九八三年,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特展梵高在阿尔,木心看画展后,写成此诗。第二年,木心在哈佛大学举办个人画展,二零零一年他在耶鲁大学美术馆举办画展。这距离他19岁第一次在杭州举办画展,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木心先生说:“文学是

13、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他说:“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啊!”他的一生,历经磨难,孤独漂泊,孑然一身,无妻无子。他只和文学、绘画、音乐、艺术在一起,和世间的一切的美相濡以沫,相携到老。他说:“人们看我的画,我看人们的眼睛。平时,画沉睡着,有善意的人注视着它时,醒了。”醒着的不仅仅是木心的画,还有他的灵魂。细雨如丝,思绪如雨。(选自2016中国年度散文,有删改)(1) 分析第段画线句的用意。 (2) 分析第段画线句的用意。 (3) 文章第段第段都写到梵高,视角和用意有何不同?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4) 文章第段第段都写到梵高,视角和用意有何不同?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

14、5) 分析第段画线句在文中的含义。 (6) 分析第段画线句在文中的含义。 (7) 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8) 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3. (9分) (2019高一上辽源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以及全域旅游的加速发展,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能力得以持续增强,而以文化旅游为代表的新型业态也得以迅速崛起。文化旅游1.0时代主要依托的是老祖宗留下的资源,文物发掘、遗迹保护、古建修复、文化恢复是这一阶段最主要的开发形式。文化旅游2.0时代不以有限资源而以无限创意和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无中生有、变废为宝”是主要特征,文旅产业的智造业属性得

15、以彰显,不断迭代成为必然的选择,“永远建不完的迪士尼”即是文化旅游2.0的典型代表。可以说,未来,谁拥有了创意和科技创新能力,谁就是文化旅游2.0时代的赢家。(摘编自中国文化旅游发展报告2017)材料二:“十三五”期间,经济步入新常态阶段,经济结构调整需加速发展服务业,动力转换需增强内需消费的拉动力,改善民生需进一步释放国民的休闲需求,这些都为文化旅游业发展提供重要机遇。2015年在线旅游市场迅速扩张,市场交易规模为4273.2亿元,在移动互联网产业大爆发的背景下,旅游行业迎来“新春天”,新业态的文化旅游业也随着蓬勃发展。从自由行主题角度来看,2015年中国在线自由行用户偏好文化体验游的人数越

16、来越多。该主题的旅游渐向2040岁青年、中年群体拓展。不同年龄段的选择文化体验游的用户占在线自由行用户总数的比例各不相同,其中,2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9.7,2130岁的用户占20.5,3140岁的用户占15.8,4150岁的中年人占4.7,远远高于同类型用户参加海岛度假游、疯狂购物游的比例。可见,文化旅游渐渐受到旅客的追捧,市场空间不断扩大。(摘编自中投顾问文化旅游专题)材料三:大众旅游的旅游者并不是历史学者、文化学者,也不都期望以旅游来“阅读”中国文化这部恢弘的历史长卷。所以,在依据资源本身的文化类型进行产品组合时,应考虑到资源的功能性转换,使整个线路切合场景活动特点和旅游者的审美习惯,否则

17、就可能脱离市场。毫无疑问,文化旅游产品应该具备相应的主题。主题越鲜明,越典型集中,越富层次感,就越有利于分层次、多视角地进行产品的设计和展示,使其内涵得到充分发挥,达到应有的广度和深度。文化旅游是一段时间有限、场景集中的经历与体验。旅游者在有限的时空中获得文化旅游的体验和感知,因此,文化旅游产品就必须用典型、形象、通俗、有趣的形式去展现文化,才算是定位得当。文化旅游不仅是一种文化观赏活动,也是一种文化介入和文化参与活动。崇尚参与和亲身感受是现代旅游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有必要研究为旅游者提供亲身感受和亲自参与的机会的有效措施,以便旅游者进入体验旅游目的地文化的角色当中。(

18、摘编自中国文化旅游:理论、战略、实践)材料四:随着旅游者对旅游活动内容的文化性需求不断提高,以感知异域文化特色、体验异域文化氛围为目的的个性化旅游正在成为旅游消费的主流,旅游目的也从单一的观光活动向更富于知识性的文化旅游转变。因此,选择文化旅游的开发模式,要结合区域特色、旅游者的消费需求,以及业态的发展趋势,开发出特点鲜明且具有体验性、创意性的文化旅游产品。但是,由于文化旅游带来的经济利益,很多城市开始竞相开展文化旅游,其中出现了效仿现象,更有甚者,为了文化旅游利益而争夺历史文化发源地。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原本无可非议,但是如果让历史文化遗产沦为金钱的附庸,那文化旅游也就失去了意义,更无特色可言。

19、(摘编自我国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研究)(1)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能力持续增强,一方面促使文化旅游迅速崛起,一方面推进大众旅游和全域旅游稳步发展。B . 文旅企业如果想要成为文化旅游2.0时代的赢家,就必然要以无限创意和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和核心竞争力。C . 从2015年旅游主题类型选择来看,50.7%的中国在线自由行用户偏好文化体验游,以2140岁中青年群体为主。D . 文化旅游产品越能分层次、多视角地进行设计和展示,使其内涵得到充分发挥,也就越能切合不同旅游者的需求。(2)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依靠传统资

20、源发展文化旅游并非新型旅游业态最主要的开发形式,未来的文旅产业更彰显其智造业的属性。B . 大众旅游的旅游者注重观光游览,而历史学者、文化学者更期望借助旅游来“阅读”中国文化这部历史长卷。C . 文化旅游崇尚文化参与,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有必要进行研究,为旅游者提供亲身感受和参与的机会。D . 要让旅游者在一定文化场景中获得深刻丰富的体验和感知,必须用典型、形象、通俗、有趣的形式展现文化。(3) 中国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如何?通过哪些途径可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二、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4. (13分) 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自鲁同“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

21、,至于郢。见楚王,曰:“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计必得宋而后攻之乎?亡其苦众劳民,顿兵挫锐,负天下以不义之名,而不得咫尺这地,犹且攻之乎?”王曰:“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墨子曰:“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王曰:“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墨子曰:“令公输设攻,臣请守之。”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于是乃偃兵,辍不攻宋。淮南子修务训儒书称:“鲁般、墨子之巧,刻木为鸢 ,飞之三日而不集。”夫言其以木为 鸢 飞之,;言其三日不集,增之也。夫刻木为鸢,以象鸢形,安能飞而不集乎?既能飞翔,安能至于三日?如审有机关,一飞遂翔,不可

22、复下,则当言遂飞,不当言三日,犹世传言曰:“鲁般巧,亡其母也。”言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一驱不还,遂失其母。如木 鸢 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则木车等亦宜三日止于道路,无为径去以失其母,二者必失实者矣!论衡儒增鲁般者,肃州敦煌人,莫详年代,巧侔造化。于凉州造浮图,作木鸢 ,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无何,其妻有妊,父母诘之,妻具说其故。父后伺得鸢,击楔十余下,乘之遂至吴会。吴人以为妖,遂杀之。般又为木鸢乘之,遂获父尸。怨吴人杀其父,于肃州城南作一木仙人,举手指东南,吴地大旱三年。卜曰:“般所为也。”赍物具千数谢之,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

23、大雨。国初,土人尚祈祷其木仙。注:鲁般,姓公输,名般,又作“班”,今常称其鲁班。(1) 对下列各句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墨子闻而悼之悼,哀悼B . 于是乃偃兵偃,停止C . 如审有机关审,确实D . 赍物具千数谢之赍,赠送(2)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 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 . 飞之三日而不集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C . 言巧工为母作木车马谁为大王为此计者D . 于凉州造浮图覆杯水于坳堂之上(3) 下无句子分编四组,全都能够体现鲁般技艺高超的一组是( )公输,天下之巧士,作去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九攻而墨子九却之

24、,弗能入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作木鸢曷,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A . B . C . D . (4) 对上面三段文言文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淮南子修务训一段中,鲁班虽然制造出攻城利器云梯,但在与墨子的攻守模拟中完败,说明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B . 论衡儒增一段,运用“以子之矛攻子这盾”的方法,指出儒书中对鲁班的记浮夸不实之处,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论衡作者的务实精神。C . 酉阳杂俎贬误一段,对鲁班的记叙颇有神异色彩,虽然篇幅不长,但情节曲折,结构完整,语言生动。D . 三段文字虽然都涉及了古代能工

25、巧匠鲁班,但体裁有别,叙议各有侧重,文字风格不同,表达主旨各异。(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2)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3)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4分)5. (14分) (2019高三上珠海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秋晚登城北门陆游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注释】城北门:成都城北门。幅巾:当时读书人闲居时的一种装束。杜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诗中用杜陵借指长

26、安,暗喻故都汴京。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句描绘诗人装束和出游地点,紧扣诗题,写出了诗人闲散的生活和日趋衰颓的状况。B . 颔联巧用“杜陵秋”暗指宋朝故都汴京,寄寓着诗人对已逝美好生活的深情留恋。C . “搔首”“倚楼”的描写,表现诗人心忧国家安危,感叹命途未卜,抒发了忧国深情。D . 尾联“横槊赋诗”借指诗人戎马生涯,“非复昔”包含着对戎马生涯已成往事的感慨。(2)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句描绘诗人装束和出游地点,紧扣诗题,写出了诗人

27、闲散的生活和日趋衰颓的状况。B . 颔联巧用“杜陵秋”暗指宋朝故都汴京,寄寓着诗人对已逝美好生活的深情留恋。C . “搔首”“倚楼”的描写,表现诗人心忧国家安危,感叹命途未卜,抒发了忧国深情。D . 尾联“横槊赋诗”借指诗人戎马生涯,“非复昔”包含着对戎马生涯已成往事的感慨。(3) 诗人的“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4) 诗人的“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四、 默写 (共1题;共20分)6. (20分) (2016高二上双鸭山期中) 名句名篇填空。杜甫在登高一诗中,用“_, _。”从空间的角度描绘出壮阔萧索的秋景,同时书写了自己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情怀。荀子在劝学中说,君

28、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醉翁亭记中具体描写早晨和傍晚明暗变化景象的两句是“_, _。”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_, _。”逍遥游中庄周引用齐谐中描写大鹏凭借六月息腾飞而起的阔大景象的句子是:“_, _”。岳阳楼记中由“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道德而得出的论断是:“_, _。”周敦颐爱莲说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慕权贵的句子是:“_, _。”记丞天寺夜游中,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的句子是:“_, _?”逍遥游中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

29、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_, _。”五、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7. (2分) (2017高一下山东期中)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于2月19日晚正式揭晓,又一个春天,又一次感动,这些普通人的大爱精神不绝如缕 , 是时代的精神丰碑,是民族的灵魂。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的许多展馆设计得鞭辟入里 , 细致入微,既能体现万物间的依存本能,又能凸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次会谈并没有其他人员参加,他们两个人又都一直讳莫

30、如深 , 所以会谈内容就成为一个难解之谜。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春季拍卖会甫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 , 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A . B . C . D . 8. (2分) (2016高二上南昌期末)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由于生长环境的改变,采取不规范的熏制及保存方式,以及施用化肥、农药,许多传统优质药材正逐渐流失原有药性。B . 因为时代有苦难,而诗人就是那个能够把我们心里不知道如何释放的情感表达出来,所以诗歌成了整个时代的精神象征。C . 此次探测到的引力波信号来自两个黑洞的合并,合并过程中有相当于3倍太阳质量的能量被以引力波形式释放出去。D . 中国提出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希望增进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