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卷D卷_第1页
济南市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卷D卷_第2页
济南市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卷D卷_第3页
济南市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卷D卷_第4页
济南市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卷D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济南市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4分)1. (4分) (2017衡水模拟) 下面这封信五处不合规范,请指出并改正。敬爱的爷爷:您好!近来身体好吗?我们已有几个月未见面了,我常常惦念着您,有时思念心切,我恨不得一下子很快飞到您的身旁 , 向您汇报我近来的情况,倾诉对您的思念之情。爷爷,通过您多年对我的谆谆教导,使我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目前,我各科成绩都很好,请勿挂念。我即将毕业,不久就要填报升学志愿,我准备报考师范学校。您同意吗?请您务必来信谈谈意见。此致敬礼!孙敬上年月日(1) 这封信格式有两处错误:_;_。(2) 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有语

2、病,请改正。_。_。(3) 文中加线的三个词中有一个不得体,找出来加以修改。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3分)2. (3分) (2017高三下龙泉驿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_,_”。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_,_”阿房宫赋中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的语句是:“明星荧荧,_”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9分)3. (19分) (2020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3、如果说历史主义来自科学理性,那么另一种潜在话语功利主义,则源于消费的理念。功利主义基于实用的立场,将历史作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在我们的时代就表现为消费历史。对比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现实主义立场,这种功利主义的谬误在于历史的“大义”消失了,只剩下“小利”。艰辛的血与火、激情昂扬的抗争与奋斗、美好的未来想象都被轻飘飘地耸身一摇,像狗抖落毛皮上的水滴一样,全部抛弃。这从那些最为风行的网络文学主题中就可以看出来,曾经在现代革命被打倒的帝王将相又回来了,并且以与绝对权力相匹配的绝对道德的面目出现就像那些痴女和迷妹受虐狂似的拜倒在霸道总裁的脚下一样,此类文本将做稳奴隶或者攫取权力奴役他人作为最终的目标

4、。这不啻是一种历史的逆流,新文化运动以来辛辛苦苦一百年,一觉回到了运动前。它们的历史观反进化论的思维,回到了退化论。而修真玄幻类的小说则只有在历史架空的异质时空才会发生,它们躲避现实,从历史中逃逸。在这个逃逸的过程中,就像盗墓贼一样,窃取历史的遗产并且将它们作为休闲装饰物和消费品以自肥。历史在消费逻辑中不仅不是一笔丰厚的遗产,反而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是一项召唤我们去偿还的债务。但是哪怕历史的幽灵始终徘徊不去,消费者也不想听从任何历史债务的召唤,他们只想逃债,用戏谑的方式扮演忘记一切的智力障碍者,或者摘取历史中可以提炼出使用价值的内容,并将之生产为衍生最大化的文化商品,投放于市场。其必然结果是迎合

5、低劣趣味,直奔本能的下流,而文学作为人类的精神产品就堕落为“自然存在物”的无节制娱乐,而不是“为自身而存在着”的“类存在物”(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了“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这样的文学其实是历史的浮游生物,根本无法触及历史的渊深内面。更为严重的后果是重新造成了原子化和游戏化的个人:一方面,无可无不可的虚拟人格随物赋形,因为缺乏坚定自主的价值执守而发生人格漂移;另一方面,将个人与社会隔离开来,没有意识到个人的社会关系联结,则是对于国家与民族的遗忘。这样的个人不会有任何操守,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文学艺术是一种与历史共振的能动性活动,而不仅仅是“再现”“表现”“象征

6、”或者“寓言”,更不是戏说、大话和流言蜚语。文学艺术通过叙事加入历史与现实的行动之中,“历史”总是被当下讲述,而这个“当下讲述”本身构成了历史实践的组成部分,它们共存于时空之中历史似乎已经远去,但文学艺术对于历史的一次次重新讲述,却可以参与到历史进程之中。(摘编自刘大先必须保卫历史(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帝王将相类、修真玄幻类这两类网络小说都功利性地消费历史,作品中历史的“大义”消失了,只剩下“小利”。B . 历史是一笔丰厚的遗产,我们应该带着尊重的心态对待历史,而不仅仅是摘取历史中可以获取利益的内容。C . “原子化和游戏化的个人”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7、没有了坚定自主的价值观,也没有了社会责任感,遗忘了国家与民族。D . 文学艺术通过叙事加入历史与现实的行动之中,文学艺术对于历史的一次次重新讲述,可以参与到历史进程之中。(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为论证功利主义的“谬误”,作者将功利主义与历史主义、现实主义划清了界限。B . 文章采用举例论证的手法,列举帝王将相类、修真玄幻类小说,论证功利主义的危害。C . 文章第二段重点论述了以“逃债”与“戏谑”的心态对待历史的做法会导致严重后果。D . 文章提出了正确做法,认为“历史”应被“当下讲述”,文学艺术创作应重新解构历史。(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

8、一项是( ) A . 历史成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是实用主义者为了功利而消费历史造成的,与科学理性的历史主义背道而驰。B . 当下,不少帝王将相类网络小说逆历史潮流,思想退化;修真玄幻类网络小说则从历史中逃逸又窃取历史的遗产。C . 作者认为,文学不应是迎合低级趣味的精神产品,不是“为自身而存在着”的产物,不应该堕落为无节制的娱乐。D . 文艺创作中的“再现”“表现”“象征”或者“寓言”都不是对待历史的可取之举,戏说、大话和流言蜚语更是错误。4. (20分) (2019大庆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流浪的弦音安庆捏掉头顶的一片树叶,秋天了。瞎子那年说:“我想认个干娘。”瞎子每走一个

9、村都这样说着他的愿望。瞎子唱的是地方戏,小段子、整轴子的戏都唱。唱得累了,停下二弦嘘口气,瞎子说:“俺想认个干娘。俺娘死得早,俺”瞎子很伤心。瞎子再接着唱。瞎子连个干娘也认不下啊。瞎子不服气,不服气的瞎子那年终于认下了一个干娘。那是在瓦塘村,瞎子听见树叶落进水塘“噗”的声音,瞎子拉完了最后一个音,它似一种断帛之声,瞎子擒住了一片树叶,几滴泪落在那片叶子上。瞎子的两手还执着那把二弦。瞎子知道面前还蹲着一个人。别人都走远了,蹲在跟前的人说:“孩子,我是个寡妇,你愿认吗?”瞎子的手颤了一下。“你愿认吗?”瞎子这次听准了。“娘。”瞎子“扑通”一声跪下,二弦响了一声,像从他心里跑出的一个音符。干娘去扶他

10、。干娘说:“给娘拉一曲吧,算认娘曲。”瞎子说:“娘,阿炳也是瞎子,我就给娘拉阿炳的二泉映月。”场地静着,稍息之后,弦声骤起,尔后弦声悠悠扬扬起来,一泓泉水在瞎子的弦声中流淌着,一弯月儿映照进池塘。瞎子看不见,但瞎子知道干娘的身边又站满了人。曲终。干娘起身说:“孩子,娘给你做饭去,今后再来瓦塘,你不用吃百家饭了。”“娘!”瞎子的泪“哗”地流出来。那年瞎子二十一岁。瞎子依然到处去拉他的曲子,唱他的坠子。瞎子习惯了游走,瞎子脚下的路就是手里的那根棍子。瞎子和干娘有一个约定,就是每双月的十九回一次瓦塘村。瞎子说:“娘,我不能天天待在瓦塘,我还要出去唱坠子呢。”干娘说:“记住,娘等你。”每一次走时,干娘

11、都把他送到村外的十字路口,问干儿往哪个方向去,然后孤独地瞅着瞎子远去的身影,看天上的几只鸟儿叫唤着伴着干儿往前走。那是她家房檐下的鸽子。有一次,是夏季,十八的中午雨就下来了,十九还未停。干娘打着伞在村外的十字路口等瞎子。不见瞎子的身影,干娘心里急得慌。干娘沿着一条路往前走,走一段再回来;又沿着另一条路往前走,走一段还不见瞎子,再回来从另一条路回来时,干娘看见路口站着一个雨人。干儿说:“娘,我踩着脚下的路知道泥路上走过一个人,娘,我连累你挨淋了。”干娘攥着儿子的手往家走。回了家,干娘为他换衣裳,又赶紧为他做姜汤。每次回来,干娘都给他烙那种很香很香的饼,把他身上的衣裳换了洗了。干娘好啊,干娘让他的

12、心里有了娘,干娘使一个瞎子在漂泊的路上有了一个温暖的驿站。瞎子的心就动了。那天瞎子说:“娘,你想听一个孩子的故事吗?”瞎子说:“十三岁那年我接连失去了爹和娘。在一个雨天干爹把我拉回了他家,干爹说要从此养我做儿子。那个女人就是因为干爹收留我而带着他们的女儿离开干爹的,从此干爹就一直养着我,我们爷儿俩相依为命”干娘紧紧攥着他的手。干娘说:“儿的命苦。”瞎子说:“爹知道我认了个好干娘,一直想当面来谢谢干娘。”干娘握着瞎子的手点着头。瞎子的干爹和瞎子一起来瓦塘是一个秋日。瞎子和干爹走进院子时,一群鸽子往高处飞,又在院子里旋着不远离。瞎子听干爹干娘一见如故地攀谈起来,脸上就有笑漾起来。后来瞎子对干爹干娘

13、说:“爹,娘,你们都是苦命人,你们握握手吧。”瞎子说着把两双手往一起拉。两双手就紧紧地握住了。瞎子把手也握上去。三双手紧紧地握住了。干爹和干娘的脸上都有了泪。瞎子坐下来静静地展开二弦,一曲乐儿悠悠地漾起来,时光慢慢地从他的脸前滑过去。瞎子依然走在路上,手里的棍子就是脚下的路。瞎子走着走着就禁不住想:我终于找到能和爹在一起的娘了。瞎子想着,棍子击地,竟然在路上唱起来。(选自此岸的时光)(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的细节描写耐人寻味,如瞎子听到蹲在跟前的人说“我是个寡妇,你愿认吗?”时手颤了一下,这个细节描写精妙地写出了瞎子既惊喜又略带犹豫的心

14、态。B . 小说把普通词用得有味,如“干娘攥着儿子的手往家走”中的“攥”写出了干娘对干儿的贴心疼爱,“竟然在路上唱起来”中的“竟然”突显瞎子喜悦到忘情的程度。C . 鸽子在小说中的出现并非闲笔,它们叫唤着伴着瞎子飞,烘托了干娘对干儿远去不舍的心情,它们在院子里旋着不远离,烘托了相亲相依、感情交融的气氛。D . 小说结尾写瞎子欣喜,和开头写瞎子伤心相呼应,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同时为小说增添了一抹暖色,合乎读者对遭遇不幸的人同情的心理,增强阅读快感。(2) 小说画横线的句子三次描写弦音,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三次描写分别表现演奏者的什么心理,是如何表现的。 (3) 小说通过苦难和温情的交响揭示主题,请

15、结合小说内容加以分析。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9分)5. (9分) (2018高二上牡丹江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送进士下第归南海曹邺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每年春草芳。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非我乡。【注】南海:今广州佛山一带。上国:指京城。蓝关、湘浦:地名,均为朋友归南海必经之地。十二玉楼:传说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居住的处所,多指隐居之所。(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首联写夕阳、红霞,点明了送别的时间,诗人挽着朋友的衣袖举杯相劝,这一联情景相生,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16、B . “行人莫叹碧云晚”是劝路上行人不要因为暮云而叹息,借此表达对朋友的惜别之情;同时翻出新意,使朋友体会到友谊的温情。C . “每年春草芳”一语双关,表面上写京城年年会有明媚的春光,暗含了京城科举考试每年举行,中举的机会还有很多。D . 诗歌颈联对仗工整,承接上句“春草芳”,实写送别时的环境,雪过蓝关寒气减弱,虚写朋友南归会途经湘浦,意味深长。E . “应无惆怅沧波远”一句,是说朋友远涉江河,应该没有惆怅之情,给读者以轻快之感,表达了丰富的情谊,别具一格。(2) 这首诗表达了哪些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8分)6. (22分) (2017江苏模拟)

1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亡姊王夫人墓志铭苏辙伯父大中大夫生女子四人,仲姊适进士王君东美器之,独享上寿,年七十有五。从其子肄为梓州铜山尉,官满而归,没于乡闾,实建中靖国元年十二月庚寅也。前一岁,辙与兄子瞻皆自岭南蒙恩北还,将归扫先墓。是时兄弟惟仲姊在耳,而子瞻舟行至毗陵,复以疾不起。辙既哭之,则讣于乡曰:“天伦之爱,惟仲姊一人矣,东西相望,将谁诉者?”讣未达而仲姊又亡,盖哭之恸曰:“已矣,手足尽矣,何以立于世!”惟夫人幼敏而静,四岁而知丝纩,十岁而知馈膳,父母以为能。既长,奉己以法,不妄言笑。二十而归王氏,早莫不懈,舅姑亦贤之。舅秘书丞兼,没于耀州,贫不能归,夫人劝其家尽所有以归葬。未几而姑

18、亡,器之亦即世。生事不给,人不堪其忧,夫人处之,哀而不伤;被服饮食,虽窭必修;与亲族交,虽贫不傲,虽富不屈;训导诸子不失家法,遇其有过,未尝见声色。曰:“使尔自悟则善,勉强从我无益也。”春秋祠事,必亲视涤濯,执庖爨,夜以达旦,以此终其身。尝梦一老人,旁有赞拜者。既觉,犹拜未已,旦求其家绘像,则四代祖母也。自是并祭四代。肄及元祐九年进士第,时辙备位政府,以亲祀圜丘,恩赐冠帔,使肄以归奉夫人。肄迎养铜山,夫人常称内外祖父从政之方以敕之。及其疾病,肄剔股以具膳。既执丧,水浆不入口者累日,哀毁殆不能胜,乡人称之。将以崇宁元年十月六日祔于器之之墓。(选自栾城集卷二十四,有删改)(1) 对下列加线词的解释

19、,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则讣于乡曰讣:报丧B . 被服饮食,虽窭必修修:置办C . 夫人常称内外祖父从政之方以敕之敕:命令D . 仲姊适进士王君东美器之适:出嫁(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二姐王夫人与哥哥苏子瞻的先后离世,使苏辙无比哀伤和痛苦,兄弟姐妹都已离世,他几乎没有了活下去的勇气。B . 王夫人的公婆和丈夫相继去世,家人沉浸在哀伤之中,王夫人在贫困中处之有度,艰难地支撑着这个家。C . 王肄对母亲非常孝顺,在母亲生病时剜肉来给她做药膳,母亲去世后,王肄几天滴水不进,极尽哀伤之情。D . 王夫人曾经梦到一个老人,醒后找来夫家先辈的画像一看,原来

20、老人是四代祖母。从此,她一并祭祀四代祖先。(3) 把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二十而归王氏,早莫不懈,舅姑亦贤之。训导诸子不失家法,遇其有过,未尝见声色。(4) 从文中看,王夫人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7. (16分) (2019高三上扬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金部郎中赠兵部侍郎阎公神道碑铭并序欧阳修阎氏世家于郓。其先曰太原王宝,以武显于梁、晋之间,实佐庄宗,战河上,取常山,功书史官,爵有王土。郓之诸阎,皆王后也。周广顺二年,以郓州之钜野、郓城为济州,阎氏今为济州钜野人也。公生汉、晋之间,遭世多虞,虽出将家而不喜战斗,独好学,通三礼,颇习子、史,为文辞。是时钜野大贼

21、有众千余人,以公乡里儒者,掠致贼中,问以谋略。公毅然未尝有所言。而为人状貌奇伟,举止严重,有威仪,贼皆惮之,莫敢害。贼平,公还乡里,以三礼教授弟子。大宋受命,天下将平,公乃出。以三礼举中建隆某年某科,历汉州之金堂、虢州之湖城二县尉,迁濮州濮阳令,皆有吏绩。太宗皇帝遣使者行视天下,使者还,言公可用。召见奏事,语音鬯然,殿中皆耸动。太宗奇之,拜太子洗马,知岳州。吴越忠懿王再朝京师,籍其所有浙东、西之地,纳之有司。天子以为新附之邦,乃以禁兵千人属公安抚其人,遂知苏州。五代之际,江海之间分为五,大者窃名号,其次擅征伐,故皆峻刑法,急聚敛,以制命于其民。越虽名为臣属之邦,然阂于江淮,与中国不相及者久矣。

22、公以齐鲁之人,悉能知越风俗而揉以善政,或摩以渐,或革以宜,推凡上之所欲施,宽凡民之所不堪,恩涵泽濡,民以苏息。政成召还,以国子博士知济州,又知晋州。真宗即位,问公何在?左右具言所以然,即时召之。已在道,拜金部郎中、知青州。其后,郓州守臣某临遣,对殿上。真宗问郓去青远近,守臣对若干。真宗曰:“为吾告之,将召也。”已而见召,行至钜野,遇疾。使者临问慰赐,满百日,赐告下济州,伺疾少间,趋就道。已而疾病,以某年某月某日薨于济州,享年七十有七。赠兵部侍郎,葬于钜野大徐村。呜呼!士患不逢时;时逢矣,患人主之不知;知矣而不及用者,命也。惟公履道纯正,生于多艰,而卒遇太平,以奋其身,又遭人主之知,尝用矣,而不暇于大用以殁。殁而无章焉,则其遂不见于后世乎!(选自欧阳修集)(1) 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遭世多虞虞:忧患B . 籍其所有浙东、西之地籍:登记C . 以禁兵千人属公安抚其人属:交付D . 悉能知越风俗而揉以善政悉:了解(2) 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