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宁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数罟(c)洿池(ku) 弃甲曳兵(y)B . 孝悌(t)饿莩(f)养生丧死(sn)C . 狗彘(zh)鸡豚(tn)庠序之教(xin)D . 衣帛(b)畜(ch)养请以战喻(y)2. (2分) (2019高二上宝坻月考)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茶峒 缉拿 鼙鼓 无耻谰言B . 倨傲 丰稔 轻飏 恬不知耻C . 遒劲 睇眄 遄飞 叨陪鲤对D . 簪笏 坳堂 盘垣 凭心而论3. (2分) (2015高二上中山期
2、中)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 , 应有尽有。B . 在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危害的紧要关头,有极少数干部,或无动于衷 , 或畏葸不前,其所作所为,与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身份极不相称。C . 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地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 , 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D . 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4. (2分)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你是谁,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B . 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C . 她一个单身人
3、、无亲无故,带着一个孩子在外乡,什么事都做;讨饭、缝衣服、带孩子,在学校里伺候人。D . 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还有一件5. (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B . 节前,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劳资纠纷进入高发期,为了避免让“流血讨薪”的惨剧不再发生,相关部门要求确保农民工工资节前按时足额支付。C . 止咳祛痰片是我厂的新产品,它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D . 日前,我国外交部副部长召见了越南驻华大使,指出我国对西沙群岛
4、、南沙群岛及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6. (2分) (2019高二上西城期中) 选出下列各项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 . 公子与侯生决B . 张良出,要项伯C .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 . 道芷阳间行7. (2分) 选出划线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 )A . 项伯杀人,臣活之。B . 外连衡而斗诸侯。C .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D . 侣鱼虾而友麋鹿。8. (2分) 下面加线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 暮去朝来颜色故B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 . 会盟而谋弱秦D .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9. (2分)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虚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5、)A . 若读之数过 随其所见,笔之于书B . 然小路面前有个物引著 然纵不读书C . 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 木受绳则直D . 变而为院本 化而为鸟10. (2分) 下列句子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A . 仁,人之安宅也B . 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C .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D .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11. (6分) (2019高二上安顺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葫芦谐音“福禄”,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季羡林提到,“我国民族确属兄弟民族,具有共同的原始葫芦文化传统”。葫芦外形柔和圆润、线条流畅,上下球体浑然
6、天成,符合“尚和合”“求大同”的理念。“左瓢右瓢,可盛千百福禄;大肚小肚,能容天下万物”,葫芦蕴含着多层次的吉祥文化,幸福、平安、和谐、多子等。可以说,葫芦身上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实,不仅我国人民喜爱葫芦,“一带一路”的许多沿线国家人民都对葫芦与葫芦文化有共同的情感基础。一般认为葫芦的原产地是非洲,我国人民与非洲人民均有源远流长的葫芦种植历史。同时,历史文献表明,印度人民对葫芦“多子多孙”的文化寓意与中国人民有共识,这一点可以由季羡林先生所翻译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所记载的“须摩底呢,虎般的人!生出来了一个长葫芦,人们把葫芦一打破,六万个儿子从里面跳出”,给予证实。蒙古族的民间故事金
7、鹰同样表明,葫芦在蒙古民间具有繁衍生息的含义。葫芦作为日用品和吉祥工艺品,受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广泛喜爱。中亚的阿富汗人惯用葫芦做喜庆场合用的化妆品容器和鼻烟壶。在以色列、土耳其和一些阿拉伯国家,常见葫芦用作烟具和装饰工艺品。甚至在美国、日本、南美洲诸国,均可见到葫芦文化的踪迹。由此可见,葫芦文化可以成为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纽带之一。众所周知,尽管“一带一路”的倡议是开放包容的,但沿线涉及许多个国家,且其范围还在不断扩大,各国在政治体制、宗教制度、经济发展模式等方面尚存在较大差异,亟需共同的文化载体作为交流与合作的桥梁。中国与其他各国在葫芦实体、葫芦工艺造型的爱好,以及葫芦文化
8、内涵的审美习惯等各方面均存在共识,这种依附在葫芦载体上的文化“共通性”非常宝贵。以葫芦等传统文化作为切入点,加强民间交流,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建立互信、开展合作奠定基础。中国有着悠久而成熟的传统葫芦文化。在中国,葫芦的种植历史和被作为图腾崇拜的历史十分悠久。距今七千年前的浙江河姆渡遗址,曾出土过葫芦种子,而诗经大雅绵中有“绵绵瓜瓞,民之初生”的诗句记载。不仅国内学者有大量的葫芦文化研究文献,而且基于中国葫芦文化的影响力,国外的葫芦专家也非常重视研究中国的葫芦文化。如德国的吴森吉著有葫芦在中国文化上的用途一文,日本的小南一郎、田分直一分别写出关于中国葫芦神话的壶中的宇宙与祭壶村一一台湾
9、民俗志等文章。中国的传统葫芦文化已被公认为世界葫芦文化中的瑰宝。另外,目前中国葫芦文化产业在资本、市场以及人才方面均具备了一宋的产业基础。中国的葫芦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存量大,主要包括葫芦栽培、剪纸、雕刻等领域的能工巧匠,以及设计师、画家、民俗学家、收藏家等葫芦文化方面的专家。中国葫芦原料的质量与工艺造型技术享誉海外,其文化产品的营销基础较好。(摘编自邑庆学一带一路与葫芦文化,光明日报2018年7月6日)(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目前中国葫芦文化产业在资本、市场以及人才方面均有基础,下一步就是要提高葫芦的产量和葫芦的质量。B . 中国和一些国家在葫芦文化审美习惯上存
10、在共识,这给人的启示是,只有求同存异,才能促进不同国家间的文化交流。C . 从人们对葫芦的谐音和实际形态等认识来看,中华民族对自己所生存的环境中的事物怀有热爱之情。D . 在中亚、阿拉伯等国有葫芦制作的一些工艺品,葫芦文化可以作为共同的文化载体成为中外交流的桥梁。(2)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学者有大量的葫芦文化研究文献,德国、日本等国的专家也重视研究中国的葫芦文化。B . 葫芦源自非洲,作为日用品和吉祥工艺品,受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广泛喜爱。C . 葫芦从外到里体现出“和”“同”“容”的理念,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D . “葫芦”成为中
11、国人向往美好生活的象征,这与它的谐音“福禄”的吉祥之意有关。(3)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举出罗摩衍那,目的是印证中印两国人民对葫芦有着“多子多孙”的共识。B . 第二段首句即提出了本段的论点,起到了承接首段的作用,通过采撷文学作品而用例证法进行论证。C . 第三段阐述民间交流引起了人们重视葫芦文化,导致葫芦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具有“共通性”D . 第四段援引文物和文献,证实中国有着悠久而成熟的传统葫芦文化,它已被公认为世界葫芦文化中的瑰宝。12. (20分) (2017浙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20分)一种美味巩高峰他清晰地记得,六岁
12、那年夏天的那个傍晚,当他把一条巴掌大的草鱼捧到母亲面前时,母亲眼里第一次出现了一种陌生的光。他甚至觉得,他在母亲眼里一定是突然有了地位的,这种感觉在随后下地干活回来的父亲和两位哥哥眼里也得到了证实。他有些受宠若惊。此前,他的生活就是满村子蹿,上树掏鸟窝,扒房檐摘桃偷瓜。因此,每天的饭都没准时过,啥时肚子饿了回家吃饭,都要先挨上父亲或母亲的一顿打才能挨着饭碗的边儿。那天不一样,母亲把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母亲终于接过那条鱼时,他忽然有一点点失望,那条本来大得超出他意料的鱼,在母亲的双手之间动弹时,竟然显得那么瘦小。准确地说,在那之前他没吃过鱼,唇齿间也回荡不起勾涎引馋的味道。他相信两个哥哥应该也
13、极少尝过这东西。在母亲的招呼下,他们手忙脚乱地争抢母亲递过的准备装豆腐的瓷碗。豆腐,是跟年联系在一起的东西了。天!为了那条鱼,母亲要舀一瓷碗的黄豆种子去换半瓷碗的豆腐来搭配。隐隐约约地,他有了美味的概念,还有慢慢浓起来的期待。父亲坐在灶前一边看着火苗舔着锅底,一边简单地埋怨了几句,似乎是嫌母亲把鱼洗的太干净了,没了鱼腥味。这已经是难得的意外了,平日里,父亲一个礼拜可能也就说这么一句话。父亲埋怨时,母亲正在把那条鱼放进锅里,她轻手轻脚,似乎开了膛破了肚的草鱼还会有被烫痛的感觉。父亲笑了笑,带着点儿嘲意。母亲嗔怪着说,你笑什么笑!鱼真的还没死,还在锅里游呢。说着,母亲还掀了锅盖让父亲看。父亲保持着
14、笑意,不愿起身。母亲拿着装了葱段蒜末的碗,就那么站着等水烧开。他则坐在桌前,看这一切时他是不是双手托着腮?他忘了。反正所有的记忆都是那条鱼和围绕着那条鱼而产生的梦一般陌生的气息。那天什么活都不用他干,他是这顿美味的缔造者,可以游手好闲。父母的举动让他觉得他有这个资格。在豆腐到来时,母亲甚至都没来得及埋怨一下一贯喜欢缺斤短两的豆腐贩子,因为豆腐马上就被切成块下了锅。美味,让他带着很多的迫不及待,还有一点点的张皇。张皇什么呢?鱼都在锅里了,它还能游回村头那条沟里去?不过这种张皇让他有点儿熟悉,在沟里捉到鱼时他也这么心慌来着,因为连他自己都不相信,那条沟里竟然会有鱼。来不及细细回味了,豆腐一下锅,屋
15、子里顿时鲜香扑鼻。他是第一次知道,鱼的味道原来是这样的,新鲜的让人稍稍发晕。在鱼汤从锅里到上桌之间,他拼命地翕动鼻翼,贪婪地往肺里装这些味道。他相信装得越多,回味的时间就越长。至于那锅鱼汤具体是什么滋味,他倒完全不记得哪怕一点儿细节。因为全家吃饭喝鱼汤的状态都有些鲁莽,只有嘴唇和汤接触的呼呼声,一碗接一碗时勺子与锅碰撞的叮当声,还有一口与另一口之间换气时隐约的急促。那天饭桌上的气氛也不一样,一家人习惯的默不作声完全没了踪影,父亲开口谈天气了,两个哥哥则说了今年可能的收成。而母亲,只是嘴含笑意,一遍又一遍地给大家盛汤。最后,父亲说了一句有点儿没头没脑的话,父亲说,三子该上学了。他就叫三子。如今回
16、想起来,对鱼汤食不知味的原因应该就是这句话。两个哥哥没进过一天学校的大门。现在到了他三子,父亲说他该上学了。该,就是要,快要的意思。他忘了两个哥哥投过来的眼神的内容,他忘了鱼汤是什么味道,他忘了那个晚上的一切细节。美味?美味是什么味呢?当他终于能背着书包从村头墙角中出来,扭捏地走进学校的大门,他离美味的书面意思越来越近。但是,他知道美味的真正意思并不是之后的上学,仍然是有鱼的那天晚上两个哥哥忽然就饱了,先后离开桌子回屋睡觉,可是鱼汤每个人起码还可以盛两碗。他们没解释为什么,也不用解释,地里的活要起早贪黑,否则这种鱼加豆腐的美味只能还是好多年享受一次。父亲愣了愣,恢复了以往不苟言笑的表情。母亲端
17、着碗,出神,她似乎用眼神示意过父亲别口不择言,但是现在她卸去了笑容,朝着屋外黑糊糊的夜空,一直出神。可是羊要进圈,牛要喂草,猪还要吃食。都这么愣着不能解决一点儿问题。他起身去做,也只有他还有心情做。坐在灶前添柴火煮猪食时,已经是最后一件事了。把火点着,添第二把柴火的时候,他就抓着了一个黏黏软软的东西,凑到灶前的火光里一看,是那条鱼!从锅里蹦到地面,它显然已经超越了极限。现在,它早已死了,只是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本文有删改)(1) 理解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含义。陌生的光:_(2分)陌生的气息:_(2分)(2)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3) “一种美味”有多重意蕴,试简要分析。(5分)(
18、4) 小说设置了一个意外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13. (11分) (2019高二上嘉定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墨翁传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也。尝游荆楚间,遇人授古造墨法,因曰:“吾鬻此,足以资读书,奚汲汲四方乎?”乃归,署门曰“造古法墨”。躬操杵臼,虽龟手黧面,而形貌奇古,服危冠大襦。人望见,咸异之。时磨墨沈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所制墨,有定直。酬弗当,辄弗与。故他肆之屦恒满,而其门落然。 客有诮之曰:“子之墨虽工,如弗售何!”翁曰:“嘻!吾之墨聚材孔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今之逐利者,苟作以眩俗,卑贾以饵众,视之虽如
19、玄圭,试之则若土炭,吾窃耻焉。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其可乎?且吾墨虽不售,然视箧中,则黝然者固在,何遽戚戚为!”客闻之曰:“隐者也,吾侪诵圣人之言,以学古为则,不能以实德弸其中,徒饰外以从俗徼誉者,岂不愧是翁哉?”叹息而去。 注奚汲汲:奚,哪里。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黧:色黑而黄。危:高。墨沈:墨汁。屦:用麻、葛等制成的鞋。诮:讥讽。玄圭:黑色的玉。侪:同辈。弸:充满。徼:求。(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人望见,咸异之 客有诮之曰 试之则若土炭 客闻之曰A . 和句不同,和句相同B . 和句相同,和句相同C . 和句
20、相同,和句不同D . 和句相同,和句不同(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躬操杵臼”,“龟手黧面”表现了墨翁制墨时“用力甚勤”。B . 全文熔叙事与议论一炉,将要说明的道理寓于人物形象之中。C . “他肆之屦恒满”中的“屦”,原指鞋,这里借指店中顾客。D . 墨翁是一位隐士。名字不为人知,服饰、行为、与常人不同。(3) 翻译句子。 时磨墨沈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徒饰外以从俗徼誉者,岂不愧是翁哉?(4) 本文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文中的“墨翁”与“逐利者”的区别是什么?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作简要回答。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14. (6分) (201
21、9高三上长春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外舅郭大夫陈师道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注)外舅:岳父。陈师道:江西诗派主将。写这首诗时因家境贫苦,无力养活妻儿,只好托付给岳父郭概带往四川。(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句说从遥远的四川,回来一个带信的使者。一个“通”字,把“巴蜀”和“归使”串联起来,说明获知“巴蜀”之地妻子儿女消息的艰难。B . “妻孥且旧居”一句写妻子儿女仍在外家居住,这既是信使带来的消息,又是作者内心独白。C . 颔联中“深知”与“不忍”写作者明知道信使是报消息的,但又不忍心问,将作者想知道家人的消息但又害怕是坏消息的矛盾心理体现得淋漓尽致。D . 本诗含蓄委婉,慷慨悲壮,情真意切。首联情绪平静,颔联沉抑,颈联欢快,尾联感慨深沉,起伏跌宕,尽显真情之妙。(2) 本诗感情丰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关键技术突破与创新应用分析报告
- 2024年“消费者心理学及行为学”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工业互联网平台边缘计算硬件架构优化与工业设备远程控制报告
- 2025年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环保法规政策分析报告
- 2023沪教牛津版七年级下学期英语练习-Unit 4素养综合检测
- 2023高中数学必考知识点复习梳理
- 二零二五年度房改房二手房买卖保险附加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房屋拆除与临时安置协议书
- 2025版节能建筑改造工程设计与施工监理合同标的节能管理
- 二零二五年度农村住房抵押贷款合同范本
- 监狱综合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 新版器械GCP培训课件
- 中试车间基础管理规范与操作手册
- 洗煤厂设备管理
- 所有分类恶性心律失常的识别与护理
- 隔膜工艺流程
- 2022水利工程施工资料管理规程
- 履带吊起重吊装方案
- 心肌酶谱5项临床意义
- 《智慧政务架构》课件
- 2025年眼科医院近视干预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