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四单元《〈人间词话〉十则》同步检测_第1页
贵州省《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四单元《〈人间词话〉十则》同步检测_第2页
贵州省《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四单元《〈人间词话〉十则》同步检测_第3页
贵州省《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四单元《〈人间词话〉十则》同步检测_第4页
贵州省《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四单元《〈人间词话〉十则》同步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贵州省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第四单元人间词话十则同步检测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 下列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遽:立刻。B . 然二者颇难分别颇:很。C . 稼轩之词豪 豪:豪迈。D . 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衡:衡量。2. (2分)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与例句的虚词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例: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A .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 . 吾欲之南海,何如C . 辍耕之垄上D . 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3. (2分) 下列句中加线的“为”字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 故不知何者为我

2、,何者为物B . 吾属今为之虏矣C .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 .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4. (2分) 下列加线词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 白鸟悠悠下B . 昨夜西风凋碧树C . 亦必邻于理想故也D . 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5. (2分) 下列句子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 )A . 采菊东篱下B . 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C . 于此二事皆未梦见D . 亦必邻于理想故也6. (2分) 下面的诗句属于“有我之境”的一项是( )A .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B .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C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D .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7. (2分)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3、,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作者以“境界”来论词的格调之高下,指出有“境界”则有“高格”,才能产生名句,并论及五代、北宋词高文艺就分成了理想与写实两大派。B . 作者借宋词中的语句来谈治学的三境界,这三种境界,三个阶段,多个比喻,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文艺乃至人生的规律性问题。C . “写有我之境者为多”,而能达到物我浑然境地的“无我之境”,就较为难得,但都能给人以美感。后者“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D . 王国维认为“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而崇尚“真”则是他的一贯思想,他认为只有“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8. (2分) 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语,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4、A . 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B . 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C . 故物皆著我之色彩D . 境非独谓景物也9. (2分) 下列境界中,是“有我之境”的一项是 ( )A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B .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C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D .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10. (2分) 下列诗句中,不属于“乐景写哀情”的一项是 ( )A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B .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C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D .

5、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1. (2分) 下列加线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B . 大家之作C . 无虑百数十家D . 却与小姑别12. (2分) 对下列诗句中加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见”字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B . “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用通感的手法,把视觉感受变成听觉感受,逼真地刻画出红杏怒放的蓬勃生机,又满含着诗人喜迎春色的欢愉之情,是“有我之境”。C . “云破月来花弄影”

6、中的“弄”字,细致描绘出微风中、月色下花儿婆娑摇曳的情状,表达对美好春夜的喜爱留恋,及对春色阑珊的惋惜,是“无我之境”。D . “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和煦春风吹拂,千里江岸,一片新绿,诗人把看不见的春风转化成鲜明的视觉形象,写出了春风的精神。13. (2分) 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交施之而交受之交:交替。B . 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咎:过错。C . 无时而不可坠于吾前坠:降临。D . 而惩黛玉之孤僻惩:恐惧。14. (2分) 下列语句中加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极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构之者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B . 躬丁其酷

7、,而无不平之可鸣忌黛玉之才而虞其不便于己C . 其感人贤于前二者远甚王夫人固亲于薛氏D . 极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构之者以其罕见之故15. (2分)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岂特:岂止。B . 台犹不足恃以长久恃:依靠。C . 退而为之记退:后退。D . 方其未筑也 方:当,在。二、 填空题 (共5题;共6分)16. (1分) 绿杨烟外晓寒轻,_。(宋祁玉楼春)17. (1分) 沙上并禽池上暝,_。(张先天仙子)18. (1分) _。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19. (1分) _,为伊消得人憔悴。20. (2分) 众里寻他千百度,_,那人

8、却在,_。(辛弃疾青玉案)三、 阅读题 (共5题;共40分)21. (10分) 阅读文本选段,翻译文中划线句子。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

9、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该如何准确翻译?(1) 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2) 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22. (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翻译划线句子。情采(节选)刘勰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鞟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若乃综述性灵,敷写器象,镂心鸟迹之中,

10、织辞鱼网之上,其为彪炳,缛采名矣。故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五色杂而成黼黻,五音比而成韶夏,五性发而为辞章,神理之数也。孝经垂典,丧言不文;故知君子常言,未尝质也。老子疾伪,故称“美言不信”,而五千精妙,则非弃美矣。庄周云“辩雕万物”,谓藻饰也。韩非云“艳乎辩说”,谓绮丽也。绮丽以艳说,藻饰以辩雕,文辞之变,于斯极矣。(节选自文心雕龙情采)【注】 论语颜渊:“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鞟 (ku):去了毛的皮革。质待文:这说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的又一个方面。黼黻(f f):古代礼服上的花纹。黼:半白半黑的斧形。黻:半黑半青

11、的两个“己”字形。五音:宫、商、角、徴(zh)、羽,指作品的声韵。包括乐府篇“声为乐体”“诗声曰歌”的“声”,和声律篇讲的宫商声韵。比:缀辑。韶(sho) :舜时的乐名。夏:禹时的乐名。丧言不文:指哀悼父母的话不应有文采。孝经丧亲:“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y),礼无容,言不文。”五千精妙:即道德经,因它共有五千多字。解析第(1)句“非采而何”是反问句,意思是“不是文采是什么”。第(2)句中“疾”的意思是“痛恨”,“信”的意思是“真实”,“五千精妙”是指老子的道德经5 000余字的华美的言辞。下面两个句子该如何准确翻译?(1) 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2) 老子疾伪,故称“美言不信”,而

12、五千精妙,则非弃美矣。23. (5分)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下面的诗句也可理解为求学和治学的一种境界,请仔细体会,用一句话说说你对这种境界的理解。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答:24. (10分)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一)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二)孟子曰:“教亦多术也,予不屑

13、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互乡:鲁国的乡名,其乡风俗恶劣。与:赞许保:追究(1) 材料(一)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请简要分析。(2) 孟子提出“不屑之教”,和材料(一)中的孔子的思想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25. (5分) 说出“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的含义。“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包含哪些意思?2包含哪些1世赏析:这种思想,在当时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它超越了统治者世代承袭地位和财富的政治生态,为出身社会下层的人才进入管理阶层开启了诱人的前景。这种思想,突破了任人唯亲的弊政,正是墨子尚贤思想的精华所在,直到今天,他的这种思想仍旧放射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