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程序设计》期末总结_第1页
《Android程序设计》期末总结_第2页
《Android程序设计》期末总结_第3页
《Android程序设计》期末总结_第4页
《Android程序设计》期末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版权所有 下载不究 - - )第一章:课后习题:1、下列不属于Android平台的技术架构的是:Java虚拟机JVM2、下面 Activity 通常就是一个单独的屏幕3、简述Android的优势:(1)系统的开放性和免费性(2)移动互联网的发展(3)相关厂商的大力支持(4)技术的进一步完善(5)开放收集联盟模式的挑战(6)其他技术的竞争本章重点:1、常见的手机操作系统:Symbian、Android、windows Mobile、IOS、OMS2、Android平台采用了软件栈,由低到高分为四部分:Linux内核层中间层(包括程序库(Libraries)和Android运行时环境)应用程序

2、框架应用层3、一个android应用程序通常由4个组件构成:(1)活动(Activity),是最基本的android应用程序组件(2)意图(Intent),利用消息实现应用程序见的交互机制(3)服务(Service),是android应用程序中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但是没有用户界面的程序。(4)内容提供器(Content Provider),提供了一种多应用间数据共享的方式。其中活动(Activity)是必要部分。第二章:课后习题:1、 Activity生命周期中的(OnCreate()方法用于Activity初次创建时被调用。2、 (暂停)状态下的Activity失去了焦点,但是仍然对用户可见。

3、3、 Activity的可见生命周期是(从调用onStart()方法到onStop()方法的整个过程)4、 Android程序不能直接访问的资源存放在(assets目录)下5、 简述Activity的生命周期中的各种方法。每个Activity类在定义是都必须继承android.app.Activity(1)onCreate():Activity初次创建时被调用,在该方法中一般进行一些静态设置,如创建View视图,进行数据绑定。如果Activity是首次创建,本方法后将会调用onStart(),如果Activity是停止后重新显示,则调用onRestart()。(2)onStart():当Act

4、ivity对用户即将可见的时候调用。(3)onRestart():当Activity从停止状态重新启动时调用。(4)onResume():当Activity将要与用户交互时调用此方法,此时Activity在Activity栈的栈顶,用户输入信息可以传递给它。如果其他的Activity在它的上方恢复显示,则调用onFreeze()。(5)onFreeze():当Activity被暂停而其他的Activity恢复与用户交互的时候,改方法将会被调用,其后总是调用onPause()。(6)onPause():当系统要启动一个其他的Activity是(其他的Activity显示之前),这个方法将被调用,

5、用于提交持久数据的改变,停止动画等。(7)onStop():当另外一个Activity恢复并遮盖住当前的Activity,导致其对用户不再可见时,这个方法被调用(8)onDestroy():在Activity被销毁前所调用的最后一个方法。6、 编写一个Activity显示一张图片。参见源代码第二章本章重点:1、Activity具有生命周期,共有四种状态(1)激活或者运行状态。此时Activity运行在屏幕的前台(2)暂停状态:此时Activity失去了焦点,但是仍然对用户可见(3)停止状态:此时Activity被其他Activity覆盖(4)终止状态:此时Activity将会被系统清理出内存2

6、、Activity的生命周期还可以根据不同标准分类:(1)完整生命周期:从Activity最初调用onCreate()方法到最终调用onDestroy()方法的过程。(2)可见生命周期:从Activity调用onStart()方法开始,到调用对应的onStop()方法(3)前台生命周期:从Activity调用onResume()方法开始,到调用对应的onPause()方法。 3、LogCat视图:Tag:日志标记Msg:日志信息Tr:异常信息4、资源使用:Res目录存放android程序能通过R资源类直接访问的资源。Assets目录存放android程序不能直接访问的资源(原生文件),必须通过

7、assermanager类以二进制流的形式读取。5、对于字符串资源,在其他资源文件中使用“string/资源名称”的形式访问,在代码中可通过“R.string.资源名称”访问6、对于图片资源,在其他资源文件中使用“drawable/资源名称”的形式访问,在代码中可通过“R.s drawable.资源名称”访问第三章:课后习题:1、 下面不属于Android用户界面元素的是(资源引用R)2、 (事件)不是通过new运算符创建的,而是由用户操作触发的3、 Spinner是(下拉列表)组件。4、 简述创建选项菜单和上下文菜单的步骤创建选项菜单(Option Menu)步骤:(1) 覆盖Activit

8、y的onCreateOptionsMenu()方法,当第一次打开菜单是,该方法被自动调用。(2) 调用Menu的add()方法添加菜单项(MenuItem),可以调用MenuItem的setIcon()方法为菜单设置图标。(3) 当菜单项被选择时,覆盖Activity的OptionsItemSelected()方法来响应事件。上下文菜单(Context Menu)步骤:(1) 覆盖Activity的onCreateContextMenu()方法,调用Menu的add()方法添加菜单项(MenuItem).(2) 覆盖onContextItemSelected()方法,响应菜单的单击事件。(3)

9、 在Activity的onCreate()方法中,调用registerForContextMenu()方法,为视图注册上下文菜单。本章重点:1、用户界面元素分类视图组件(View)视图容器(ViewGroup)布局管理(Layout): LinearLayout(线性布局),RelativeLayout(相对布局),TableLayout(表格布局),AbsoluteLayout(绝对布局)2、android系统中引用Java的事件处理机制,包括事件,事件源和事件监听器三个事件模型。(1)事件(Event):是一个描述事件源状态改变的对象,事件不是通过new运算符创建的,而是有用户操作触发的。

10、(2)事件源(Event Source):即产生事件的对象,事件源通常是UI组件,(3)事件监听器(Event Listener):当事件产生是,事件监听器用于对该事件进行响应和处理。监听器需要事件监听接口中定义的事件处理方法。2.1事件处理步骤:(1)创建事件监听器(2)在事件处理方法中编写事件处理代码(3)在相应的组件上注册监听器3、常用Widget组件:文本框(TextView),编辑框(EditText),复选框(CheckBox),单选按钮组(RadioGroup),下拉列表(Spinner),图片视图(ImageView),滚动视图(ScrollView),网格视图(GridVie

11、w),列表视图(ListView)4、android中提供了两种创建布局的方式:XML布局文件和代码直接实现。5、android系统中提供了4种对话框:AlertDialog,ProgressDialog,DatePickerDialog,TimePickerDialog。6、创建提示对话框的步骤如下:(1)获得AlertDialog的静态内部类Builder对象,由该类创建对话框。(2)通过Builder对象设置对话框的标题、按钮以及按钮将要响应的事件。(3)调用Builder的Create()方法创建对话框(4)调用AlertDialog的show()方法显示对话框。7、创建Toast的步

12、骤:(1)调用Toast的静态方法makeText()创建一个指定文本和时长的提示信息。(2)调用Toast的show()方法显示提示信息。提示信息(Toast)是android中用来显示提示信息的一种机制。与对话框不同,Toast是没有焦点的,而且Toast显示时间有限,超过一定的时间就会自动消失。 第四章课后习题:1、下列Intent的Action属性中,用来标识应用程序入口的是(ACTION_MAIN)2、Android系统提供了终端用户用于开发应用程序交互功能的组件,这些组件包括(广播接收器、意图、适配器、内容提供器)3、下列关于启动Intent的说法,正确的是Context.star

13、tActivity用于启动ActivityContext.startService()用于启动ServiceContext.sendBroadcast()用于发送广播4、Intent由动作、数据、分类、类型、组件、扩展信息等内容组成5、简述Intent的过滤机制Intent过滤器是用来通知系统它们能够处理哪种类型隐式的Intent对象,Activity、Service、Broadcast Receiver能够有一个或多个Intent过滤器。每个过滤器都描述了组件的一种能力,说明了组件将会接受的Intent对象集。它滤如有效的期望类型的Intent对象,滤出不想要的Intent对象。隐式的Int

14、ent对象仅能发送给能够通过组件的一个过滤器来传递它的一个组件。 一个Intent过滤器是IntentFilter类的实例。Intent过滤器通常都不是用Java代码来建立的,而是在应用程序的清单文件(AndroidManifest.xml)中用元素来声明。过滤器有类似于Intent对象的动作、数据、和分类的字段,过滤器会用这三个域来检测一个隐式的Intent对象。对于要传递给拥有过滤器的组件的Intent对象,必须传递所有的这三个要检测的字段。如果其中之一失败了,Android系统也不会把它发送给对应的组件-至少在基于那个过滤器的基础上不会发送。6、简述Android广播机制的作用Andro

15、id广播机制指的是,可以通过实现广播接收器来监听和响应这些广播的Intent。通常广播Intent用于向监听器通知系统给事件或应用程序事件,从而扩展应用程序间的事件驱动的编程模型。广播Intent可以使应用程序更加开放,通过使用Intent来广播一个事件,可以在不用修改原始应用程序的情况下,对事件作出响应。Android中大量使用广播Intent来广播系统事件,如电池电量、网络连接和来电。7、编写两个程序,使用广播进行通讯参见源代码 第四章本章重点:1、Intent由动作(Action),数据(Data),分类(Category)类型(Type)组件(Component)和扩展信息(Extra

16、)2、Android系统提供了终端用户用于开发应用程序交互功能的组件,广播接收器(Broadcast Receivers),意图(Intent)、适配器(Adapters)以及内容提供器(Content Providers).3、Action属性用于描述Intent要完成的动作,对要执行的动作进行一个简要描述。4、Intent的Data属性是执行动作的URI和MIME类型。5、Category属性指明一个执行Action的分类。6、Component属性用于指明Intent的目标组件的类名称。7、Extra属性用于添加一些附加信息。8、多Activity的Android应用程序可通过start

17、Activity()方法制定相应的intent对象来启动另外一个Activity。9、Intent的Extra属性用于添加一些附加信息,利用该属性可以进行消息的传递10、将传递的信息存放到Extra属性中的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将信息添加到Extra属性中,另一种是将数据封装到Bundle包中。11、Intent可以通过显式方式或隐式方式找到目标组件,显式方式直接通过设置组件名来实现,而隐私方式则是通过Intent Filter过滤实现。12、在AndroidMainfest.xml配置文件中,Intent Filter以元素来指定,一个组件中可以有多个元素,每个元素描述不同的功能。13、广播接

18、收器(Broadcast Receiver)是接收广播消息,并对消息作出响应的组件。14、Activity的sendBroadcast(),sendOrderBroadcast(),sendStrikyBoradcast()方法都可以广播Intent到广播接收器。第五章课后习题:1. 下列不是Service特点的是:比Activity的优先级低2. 关于启动、停止Service的说法,错误的是:Context.bindService()启动的Secvice可以调用Context.stopService()结束3. Service生命周期方法有onCreate()、onStart()和onDes

19、troy()4. 简述Service的生命周期:Servlet被服务器实例化后,容器运行其init方法,请求到达时运行其service方法,service方法自动派遣运行与请求对应的doXXX方法(doGet,doPost)等,当服务器决定将实例销毁的时候调用其destroy方法。5. 编写程序,实现Service声明周期中的启动、创建、停止、绑定等参见本章代码 本章重点:1、Service分为:本地服务和远程服务2、Service的特点: 没有用户界面,不与用户交互 长时间运行,不占程序控制权 比Activity的优先级高,不会轻易被Android系统终止,即使Service被系统终止,在系

20、统资源恢复后,Service仍将自动运行 用于进程间通信,解决两个不同进程间的调用和通信问题3、Service的实现 创建一个Service类并配置 启动或绑定Service 停止Service4、Service的创建onCreate()方法:初始化Service,标志Service生命周期开始onStart()方法:启动一个Service,代表Service进入了运行的状态onDestroy()方法:释放Service所占用的资源,标志Service声明周期的结束5、Service的两种启动方式:启动方式:使用Context.startService()方法启动Service,调用者与Ser

21、vice之间没有关联,即使调用者退出,Service服务依然运行绑定方式:通过Context.bindService()启动Service,调用者与Service之间绑定在一起,调用者一旦退出,Service服务也就终止。第六章课后习题:适合结构化数据存储的是:SQLite1. 可以存储为XML文件的存储方式是:Preference2. 关于Android数据存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ndroid的文件存储无法使用标准Java(JavaSE)中的IO机制3. 关于SQLite的说法,不正确的是:SQLite不支持事务SQLite只能用于Android系统SQLite允许网络访问4. Andro

22、id的4种数据存储机制是:Preference、文件方式、SQLite、网络。本章重点:使用SharedPreference存储数据的步骤:1、 使用getSharePreference()生成SharePreference对象。2、 使用SharePreferences.Editor的putXXX()方法保存数据。3、 使用SharedPreferences.Editor的commit()方法将上一步保存的数据写到XML文件中。4、 使用SharedPreferences的getXXX()方法获取相应的数据。SQLite的特点:轻量级、独立、便于管理和维护、可移植性、语言无关、事务性数据库的

23、操作:(1) 创建会打开数据库 openDatabase()(2) 删除数据库 android.content.Context.deleteDatabase()方法(3) 关闭数据库 close()记录操作:(1) 插入记录:insert()和execSQL()(2) 更新记录:update()和execSQL()(3) 查询记录:query()(4) 删除记录:delete()和execSQL()在URL后拓展一个记录的ID:withAppendedId()和withAppendedPath()第七章课后习题1. 下列不属于Android内置网络支持的是:Firfox浏览器2. 关于使用So

24、cket和ServerSocket进行网络通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Socket的accept()方法用于接收客户端连接服务器端无须使用Socket3. 关于HttpClient的说法,不正确的是:HttpClient提供了HTML的渲染支持HttpClient提供了JavaScript的解释器4. 在Android中,针对HTTP进行网络通信有:HttpURLConnection和HttpClient本章重点:Android中常用的网络编程方式:1、 针对TCP/IP协议的Socket和ServerSocket2、 针对HTTP协议的网络编程,如HttpURLConnection和HttpCl

25、ient3、 直接使用WebKit访问网络J包中提供了两个Socket类:.Socket是客户端的Socket对应类.ServerSocket是服务器端的Socket对应类,这个类表示一个等待客户端连接的服务器端套接字Socket工作步骤:1、 根据指定的地址和端口创建一个Socket对象2、 调用getInputStream()方法或getOutputStream()方法打开连接到Socket的输入/出流3、 客户端与服务器根据一定的协议交互,直到关闭连接。4、 关闭客户端的Socket.ServerSocket的工作步骤:1、 根据指定端口创建

26、一个新的ServerSocket对象2、 调用ServerSocket的accept()方法,在指定的端口监听到来的连接。Accept()一直处在阻塞状态,直到有客户端试图建立连接。这时accept()方法返回连接的客户端与服务器的Socket对象3、 调用getInputStream()方法或getOutputStream()方法建立与客户端交互的输入/输出流4、 服务器与客户端根据一定的协议交互,直到关闭连接。5、 关闭服务器的Socket6、 回到第二步,继续监听下一个连接。HTTP网络通讯的两种方式:HttpURLConnection和HttpClientWebKit引擎:Java引擎

27、库和WebCore引擎库组成WebView的优点:功能强大、能够对浏览器控件进行详细的设置、能够捕捉到所有浏览器操作源码部分源码目录:第二章 activity生命周期 显示文字 显示图片:第三章 实现单击按钮改变屏幕背景颜色 通过注册窗口演示TextView,Spinner等的使用 演示菜单背景颜色变换 演示提示对话框的使用 Toast的创建及显示 使用Toast显示注册信息第四章 通过Intent实现多Activity的Android应用的启动 使用putExtra()方法实现多个Activity消息传递 使用BroadcastReceiver对象接受sendBroadcast()方法广播的

28、Intent第五章 创建启动、停止、绑定、解除Service 状态栏显示天气通知信息:第六章 文本编辑器:输入数据、保存数据、读取数据 添加音乐记录、删除音乐记录(歌单) 利用ContentProvider访问联系人,增加和删除联系人记录第七章 使用HttpURLConnection访问Servlet,实现用户的登录功能:*源码*第二章代码1、activity生命周期srcMyActivity.javapublic class My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public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super.on

29、Create(savedInstanceState);setContentView(R.layout.main);Log.d(MyActivity, onCreate);protected void onStart() super.onStart();Log.d(MyActivity, onStart);protected void onRestart() super.onRestart();Log.d(MyActivity, onRestart);protected void onResume() super.onResume();Log.d(MyActivity, onResume);pr

30、otected void onPause() super.onPause();Log.d(MyActivity, onPause);protected void onStop() super.onStop();Log.d(MyActivity, onStop);protected void onDestroy() super.onDestroy();Log.d(MyActivity, onDestroy);2、显示文字Res/layout/mian.xmlMyactivity.javaimport android.app.Activity;import android.os.Bundle;im

31、port android.widget.TextView; public class My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public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setContentView(R.layout.main);TextView tv = (TextView)findViewById(R.id.tv);tv.setText(R.string.app_name);3、显示图片:Main.xml 第三章代码3.D1实现单击按钮改变屏幕背景颜色M

32、ain.xml Res/values/color.xml 颜色资源文件#ff0000#0000ff EventActivity.Javapublic class Event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Button btnRed, btnBlue;public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setContentView(R.layout.main);btnRed = (Button) this.findViewById(R.id.btnRed);btn

33、Blue = (Button) this.findViewById(R.id.btnBlue);ColorListener cl=new ColorListener();btnRed.setOnClickListener(cl);btnBlue.setOnClickListener(cl);class ColorListener implements OnClickListener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if (v = btnRed) getWindow().setBackgroundDrawableResource(R.color.red);if (v =

34、btnBlue) getWindow().setBackgroundDrawableResource(R.color.blue); public class EventActivity2 extends Activity Button btnRed, btnBlue;public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setContentView(R.layout.main);btnRed = (Button) this.findViewById(R.id.btnRed);btnB

35、lue = (Button) this.findViewById(R.id.btnBlue);btnRed.setOnClickListener(new OnClickListener()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getWindow().setBackgroundDrawableResource(R.color.red););btnBlue.setOnClickListener(new OnClickListener() public void onClick(View v) getWindow().setBackgroundDrawableResource(R

36、.color.blue);); 3.D3通过注册窗口演示TextView,Spinner等的使用 Main.xml RegistActivity.java public class Regist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private Button register, cancel;private ToggleButton marriged;private RadioButton male, female;private EditText username, password;private Spinner position;private CheckBox read

37、ing, swimming;public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setContentView(R.layout.main);username = (EditText) findViewById(R.id.username);password = (EditText) findViewById(R.id.password); male = (RadioButton) findViewById(R.id.male);female = (RadioButton) find

38、ViewById(R.id.female); reading = (CheckBox) findViewById(R.id.reading);swimming = (CheckBox) findViewById(R.id.swimming);marriged = (ToggleButton) findViewById(R.id.marriged);position = (Spinner) findViewById(R.id.position);String strs = CEO, PM, PL ;ArrayAdapter aa = new ArrayAdapter(this,android.R.layout.simple_spinner_dropdown_item, strs);position.setAdapter(aa); register = (Button) findViewById(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