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线上统一测试试卷D卷_第1页
合肥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线上统一测试试卷D卷_第2页
合肥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线上统一测试试卷D卷_第3页
合肥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线上统一测试试卷D卷_第4页
合肥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线上统一测试试卷D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合肥市高三下学期语文线上统一测试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甲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我们三人的反映态度也不一致。乙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

2、样去买它,砍它,运它。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丙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选自朱光潜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1) 文段中的加下划线词,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假如B . 心习C . 反映D . 东想西想(2) 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 甲B . 乙C . 丙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7高一下思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传统孝道与现代孝道每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都要解

3、决“老有所养”的问题。我们民族给出的答案是“导民以孝,以孝侍亲”,以孝文化作为解决养老问题的思想基础。面对今日中国“银发社会”浪潮到来之挑战,应着力推动传统孝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现代孝道筑强我国养老保障制度。传统孝道主张养老敬老。孝老敬亲是中国人伦道德的根本,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伦理思想资源。“善事父母”是孝文化最基本的要求。这首先指“能养之孝”。孔子说:“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要求“事父母,能竭其力”;在“能养之孝”的基础上,孔子又提出“敬亲之孝”。他说,“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那么,怎么才算敬养,怎么才

4、算孝子之行呢?孝经中提出来了“五备”:“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也,然后能事其亲。”现在社会的深刻变化,引发了传统孝道现代转化的必要性。首先,生产方式的改变引发家庭关系变化。我国古代社会以农业生产为基本生产方式,春种夏管,秋收冬藏,处理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主要靠经验,而人越老所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值得社会尊重,故而老人在家庭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但在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的现代社会,当晚辈的知识结构、资源财富、权力地位都超越长辈时,他们在家庭中的“话语权”便会加大,而老人们的地位难免会“边缘化”。其次,民主政治取代封建孝治。在封建社会中,统治者为要求臣子对自己尽

5、“忠”而鼓吹百姓们行“孝”,“忠孝”也成为当时最高的道德评价标准。而在当今社会中,古时的“父母官”变成了当今的“人民公仆”;那时的“子民”“草民”,而今变成了“公民”“国家的主人”;执政党的理念,也转变为各级干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三,一百多年来的历史与政治冲击,使孝道文化基础大为动摇。孝道观念被严重扭曲,造成了人们认识上的混乱,形成了几代人思想上的误区与断层。再就是生存及养老的压力增大。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生存压力增大,子女对父母尽孝的难度提高。凡此种种因素,使得孝道传统日渐失去昔日的约束力,子女们对父母不尽赡养之义务,老而无养,养而不敬的现象屡见不鲜。不少子女在老人还有一点利用

6、价值时,一味索要,无度“啃老”;而老人一旦年高体衰,便视为累赘,甚至虐待、遗弃,种种不孝行为令人发指。曾经风光无限的传统孝道,如今已是面目全非,只是靠着历史的惯性而踉跄而行。欲使传统孝道能在今天生存发展,并且对现代生活产生其应有的规范与指导作用,就必须对其进行现代转化,使其融入现代生活,走进现代人的心中。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传统孝道必须实现创造性转化。它既应该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华民族为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提出了“导民以孝,以孝侍亲”的理念,主张以孝文化作为解决养老问题。B .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社会的深刻

7、变化,晚辈掌握的知识结构等常常超越长辈,使得老人们越来越丧失话语权,导致不孝敬老人的现象越发严重。C . 传统孝道认为,孝老敬亲是中国人伦道德的根本,这说明孝道突出养老为本位,将养老作为家庭的主要职责之一,使老年人可以名正言顺地接受子女的奉养。D . 让传统孝道在现代社会发扬光大,最重要的途径是让传统孝道进行创造性现代转化,融入现代生活,让传统孝道走进现代人的心中。(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现代社会中,后辈们生存及养老的压力增大,加大了子女孝敬老人的难度,使得后辈们对传统的孝道逐渐有心无力。B . “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即

8、是说如果对父母不是由衷地敬爱,那养父母和养牲畜就没有什么差别。C . 古代社会讲究“忠”“孝”,是指要对统治者尽忠,对父母尽孝,而在现代社会中,这种关系正好颠倒过来了。D . 传统孝道在现代社会中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内容的更新,必然落后于时代而被抛弃;现代的孝道如果不能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没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将得不到发扬。(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现代中国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阶段,我们应该着力推动传统孝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现代孝道筑强我国养老保障制度。B . “五备”的要义在于要将父母放在心上,以诚敬的心情做好“生、养、死、葬”中的每一件事。C

9、. 传统孝道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生产方式的改变,知识结构的变化,主人公意识的转变,以及生存压力的增大是主要原因。D . 传统孝道与现代孝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传统孝道自身内涵的不断丰富,促进了现代孝道的发展,现代孝道促进了传统孝道的必然改变。3. (9分) (2017高一上承德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2016年中国安卓手机预装软件调查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安卓手机平均预装软件数量约为9.2款,占用存储空间达634.4兆,同时近八成用户表示,虽然某些预装软件会带来一定的便利,但一般不会使用或仅会使用少部分预装软件。从现实情况看

10、,大量的预装应用不仅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更成为手机功能正常体验的绊脚石。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陈江认为,过多预装应用的弊端很多。“一类问题是占据容量、消耗待机时间和偷走流量;另一类问题主要在于他们对用户个人信息的侵犯、对消费者选择权的干扰。前者是显性的但潜在危害相对较小,后者是隐性的但潜在危害大。”专家指出,有的手机预装70个以上的软件,甚至占到手机内置存储器80%以上的容量,它们在开机默认启动后会因占用CPU时间多而缩短待机时间,同时造成流量浪费。然而,用户私自卸载手机预装软件又成了另一大“雷区”。专家指出,在不能正常卸载预装软件的前提下,用户会选择“刷机”破解系统(获取

11、ROOT权限),之后就可以对任意的软件进行卸载。可是,这种操作会导致误删、误改手机系统必要的文件从而使手机难以恢复正常使用,也会使更多的病毒、后门软件侵入系统,极大地影响手机此后的安全性。“尽管手机生产商可以把上述风险归咎于用户自行破解的行为,但是厂家预装太多软件才是问题的起因。”陈江说。时隔数年,手机预装软件仍如同顽疾困扰着广大用户。艾媒咨询近期发布的数据表明,近半厂商预装App数量超过了30个。“手机预装软件有较大的潜在利益,因此很难杜绝。”陈江说。据了解,预装一款手机应用,手机生产商可以获得1到10元的收益。另外,预装软件对于软件商来说也是一种获得用户数量的手段。更有甚者,还会通过预装软

12、件或者帮助用户“刷机”窃取用户信息进而贩卖,牟取不义之财。(摘编自蒋其光新规实施一月,软件仍难卸载,手机预装应用咋成了“钉子户”,2017年08月03日人民日报)材料二:工信部2017年第二季度电信服务有关检测和治理情况检测55家手机应用商店的应用软件发现违规软件42款高压严打网上改号软件累计屏蔽搜索结果超过3亿条删除下载和链接信息58万余条联动“安全百店”106家手机应用商店累计下架改号软件880个电商平台累计发现并下架改号软件产品1118个,处理商户811户社交网络累计清理2864条改号软件信息,处理账号334个拦截境外“+86”虚假号码累计拦截非法境外呼叫1114.5万次(摘编自二季度4

13、2款手机应用软件涉恶意“吸费”等被下架材料三:7月1日起,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正式实施。其中明确要求,生产企业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确保除基本功能软件外的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可卸载。新规实施一个月来,市场上部分手机预装应用已经可卸载,但仍有相当数量的智能手机的预装软件不能由用户自主卸载,用户依旧显得有些无可奈何。值得注意的是,仅仅依靠暂行规定的制定者工信部的力量来督促是不够的。业内人士表示,手机出厂后要经过许多环节才能到消费者手中,其中难免有软件商要求预装软件。对手机厂商、软件商和渠道商这条利益链,工信部也难以做到百分百、全覆盖式监管。专家认为,现阶段最为可行的模式是多

14、管齐下、软硬兼施,即政府有关部门和消协加强合作,拓宽用户维权渠道。与此同时,工信部应尽快完善暂行规定,制定细则来界定可以预装、不可以预装和能够卸载的应用种类,并出台违反规定的具体惩罚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新规落地生根。(摘编自尹志烨卸载难,2017年08月04日光明日报)(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暂行规定实施具有一定效果但仍发现相当数量预装软件不能自主卸载B . 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预装软件调查报告显示近八成用户不用或只用少数预装软件C . 教授或专家指出预装软件过多有弊端主要表现为占容量、耗电量、费流量D . 对于预装软件用户“刷机”后自己任意卸载危害是

15、误删了手机文件,手机就无法使用(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 手机预装应用侵犯了用户的个人信息,使消费者没有了选择权,潜在危害大。B . 材料二采用表格形式列举了多项数据,目的是激发用户研究使用手机的对策。C . 工信部资料显示,大量境外“+86”虚假号码非法呼叫我国用户,其中许多被拦截。D . 手机从出厂到进入消费者手中,中间要经过许多环节,有近半厂商会预装App。E . 手机预装软件,虽然可能给用户带来危害,但某些软件也可能给用户带来便利。(3)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手机预装软件难以卸载的原因。 4. (12分) (2019高三上浙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

16、文字,完成各题。 露天教室李汉荣记得那是秋天,我刚上小学一年级。我们坐的那个教室,低矮,潮湿,光线昏暗。窗玻璃碎了,就用报纸糊上,好像舍不得用白纸糊。学校太穷了,但我们不怨学校,因为同学们都是农家子弟,都穷。学校再穷也有这么大的教室,我们家里可没有这么大的房子。但是,几十个小孩子挤在教室里,又闷又暗,这可比不上家里那么自在、随便。我和同桌喜娃都感觉上学不好玩了。我们的语文老师,也是班主任,姓王,别的老师叫他岳仁老师,他好像是忍不住了。那天上语文课,王老师扶扶眼睛,擦擦脸上的汗,说,同学们,闷不闷呢?大家齐声说:闷。热不热呢?热。暗不暗呢?暗。怎么办呢?教室默然。王老师看看大家,说,我有一个想法

17、,校长也同意。我上语文课的时候,如果天不下雨,就到野外去上。这一段主要是识字,许多字在大自然里都能找到,我们的祖先就是在大自然里受到启发,发明了这些字,那么,我们也可以在大自然里体会先人们造字的艺术。同时,野外敞亮,空气好,对大家身体有好处。你们愿意吗?愿意!于是,刚刚“圈养”起来的这批乡下孩子,就有了“放生”的机会。那个露天教室距离学校约有三百米,是一块比较平坦的坡地,四望皆山,中间是一小块平原,一条小河朗诵着一组费解然而好听的句子蜿蜒北去。我们坐在草地上,抬头看天,天好像也在低下头,面对面的看着我们。这时我们已有一点点“文化”了。忽然在没有文化的天底下、野坡上学文化,一切都变得陌生、神秘起

18、来。我们把目光从天上收回来,哪个字是“山”?同学们都认识了“山”,老师说,是啊,我们的四面八方到处都写着山,这就是象形字,模拟自然物象发明的字,发明这个字的古人,说不定与我们一样,也是个山里人。再看“水”,随着老师的提示,我们的目光都投向了前面的那条小河是的,我们看见了水,认识了水,水,从河里流进书里,又流进我们的记忆里。最有意思的是这几节课。那天早上第一节是语文课,我们早早就来到坡地。当我们打开课本,天空也哗啦一下子打开课本。蓝莹莹的黑板上,写着亮灿灿的一个“日”字。而离开“日”字不远,蓝黑板上还隐隐约约写着一个“月”字。这白昼的月亮,夜晚的字迹还没有从黑板上擦去。老师兴奋地望着我们,望着天

19、空。他几乎是手舞足蹈领着我们齐声读起来。我们都离开课本,望着天上的旭日和残月,此时的我们,使用的是多么大的课本啊。太阳渐渐靠近了月亮。老师说,同学们,你们看,天上的板书,那是一个什么字?坡地上响彻着童声:明,光明的明,明天的明,明白的明。就这么我们认识了日,认识了月,认识了明。那个蓝莹莹的黑板,就写着这三个字。三个字,再过一万年都在记忆里刻着。还有一次,老师教我们读写“人”字。一撇一捺,很好写。但做人可不容易啊。同学们,我们一生一世都要写好这个人,做好这个人啊。正在这时,一个农民扛着一根扁担从坡地不远的玉米地边走过。老师让我们注意,看前面,一个字走过来了,大家快认啊那不是一个“人”字吗?是的,

20、那个人的肩上多了个什么?一根扁担。是的,也是多了一横,这个人字就变成“大”字了。老师继续说,这就是说,劳动使人变大了,或者说,大人们总是很辛苦地劳动。我看那个人,似乎很熟悉,仔细读了一会儿,才知道,他就是我父亲。父亲始终不知道,多年前他是我们的一个象形字,他被很多孩子写进了记忆的黑板上。老师接着说,是的,人的肩上扛根扁担就成了大字,我们可以这样解释,劳动使人变得伟大了,但能不能说,人就是最大的东西呢?我们回答不上来。老师指着远处渐渐变小了的人字(我们的象形字,就是我的父亲),说,这位叔叔,也就是这个“人”字,因为劳动(那多出的一横,那根扁担)是“大”了,你们再往高处移动一点点,是个更大的东西,

21、你们看见那是什么?老师指着我渐渐变小的父亲,那个移动的大字和大字上方,领着我们齐声读出一个字:天,天空的天,天亮的天,天天向上的天。在坡地,在露天教室里,我们只上了不到十节课,这位王老师就被调到别处了,我们也就结束了这段快乐有趣的日子,重新回到低矮、潮湿、昏暗的教室。由“放生”回到“圈养”,回到小小的课本里。这些年,已是中年的我,常常回想往事,把日历一天天倒着往回翻,翻着翻着,就翻到了童年的那些日子。我也曾访问过我当年的中学小学,令我伤感的是当年的教室都拆了,校址也搬迁了,竟然找不到往日的一石一瓦,那多梦的年华,全都深埋进岁月的厚土里了。去年,我回到故乡,找到了当年那个露天教室,那个平缓的山坡

22、、这不起眼的地方,却是我心中的名胜古迹。它还保持着当年的样子,平缓,略微倾斜。王老师当年讲课的位置,稍高一些,在这样的角度面对他的学生,面对我们身边摊开的无限延展的课本,他可能找到了一种奇妙而宽阔的美感。现在想来,王老师虽只是个小学教师,但是他是深有教养、别有胸襟的人。从今天的眼光看,他也是个另类,是高品位的另类。我深深的想念着王老师,岳仁老师。坡地四周有许多树,柏树,松树,槐树,香椿树,青冈树,是个杂木林。我坐在被树木的绿荫和香气笼罩的坡地上,闭起眼睛,让时光倒流,流到那露天的童年,流到那鸟飞草香的童年,流到那写满象形字的童年。山还在那里写着山,水还在那里写着水,云还在写云,雾还在写雾,田还

23、在写田,苗还在写苗,虫还在写虫,羊还在写着、念着自己:羊羊羊。我用手掬起一捧土,贴近耳朵,我听到一片童声,由远而近。我伏下身子,注视一丛苜蓿花,那细微的香气向我心里吹送,与我身体里藏得很深的那些香气汇合了。我被这单纯的香浓缩成一个简单的思想,一个简单的字。我知道,这丛苜蓿花认识我,多年前,它就望着我笑,笑着笑着就凋零了。它把那段记忆藏在泥土里,年年都要捧出来复习一次,然后又珍藏起来。到黄昏,我仍然坐在坡地上,一一辨认着写在高天厚地、刻在青山流水上的无数象形字,直到银河哗啦啦打开。抬起头,我看见宇宙的大书如此浩瀚,多少深奥的文字我们都不认识。我忽然意识到:我们人类懂得什么呢?顶多只是认识了几个常

24、用字。在时间的滔滔辞源、空间的滚滚辞海面前,我们,只是牙牙学语的顽童。是的,再豪华的殿堂,再排场的教室,都会被时间拆掉、被岁月夷平。但是,有一种教室永远坚固,永远存在。(有删节)(1) 结合全文,概括王老师的教学特点。 (2) 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 文章结尾说:“有一种教室永远坚固,永远存在”对此,你怎么理解? (4) 联系全文,谈谈为何以“露天教室”为题。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5. (11分) (2017高一下陆川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

25、苦也。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始,定川事闻,帝按图谓左右曰:“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奏至,帝大喜曰:“吾固知仲淹可用也。”进枢密直学士。仲淹以军出

26、无功,辞不敢受命,诏不听。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天子方信向仲淹,悉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独府兵法,众以为不可而止。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

27、正确的一项是( )A .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B .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C .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D .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2) 下列对文中加短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字是古代的中国人在姓名之外的别名,由父母或师长来取。古时男子20岁时取字。B .

28、亲一般指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在中国古代可以指父母,也可以指亲戚。C .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介于小寒和大寒之间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D . 疏是奏议的一种。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总称,包括奏、议、疏、表等。(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范仲淹崇尚简朴生活。在家里时,如果没有客人来,吃饭时不会有两个荤菜。妻儿的饭食仅够充饥。他要求自己的几个儿子不能穿华贵的衣服出门,出门前要换衣服。B . 范仲淹读书勤奋。在应天府读书期间,昼夜不停地刻苦学习,冬天读书疲倦了,就用冷水浇脸。经常吃不饱,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C .

29、范仲淹深得皇帝信赖。定川兵败时,皇帝坚信只要范仲淹出马,事情就能得到解决。皇帝对范仲淹陈述的十条建议,全部认同。D . 范仲淹深受百姓爱戴。得到他死的消息,老百姓都替他叹惜。邠州、庆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族部落,在范仲淹活着时就为他建立祠堂,挂上他的画像来祭祀他。(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6. (7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归雁(其一)唐杜甫万里衡阳雁 , 今年又北归。双双瞻客上,一一背人飞。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系书元浪语 , 愁寂故山薇。【注释

30、】衡阳雁;雁是候鸟,秋来南飞,传说到衡阳为止,不过衡山的回雁峰。瞻:往上看,往前看。浪语:妄说;乱说。故山:喻家乡。(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第一句用“万里”和“衡阳雁”写向南漂泊路途之远,为大雁的北归作了铺垫。B . 颔联中的“瞻”“背”前后呼应,更写出大雁北归时整齐的队形和浩大的阵势。C . 五六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动静结合地表现出大雁北归途中急切的心情。D . 诗人系在大雁脚上的书信里没有什么妄说乱言,字里行间都是自己一片衷情。E . 最后一句诗人将自己的万种愁绪遥寄于想象中故乡的山薇,这是作者的虚笔。(2) 全诗塑造了大雁怎样的形象?有何寓意?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7. (3分) (2017高三下林州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鱼我所欲也中“_,_”两句,说明孟子对一些人面对优厚俸禄不管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的做法持否定态度。(2)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先写“_”,以美女衬英雄;再用“_”,以曹军惨败来突出周瑜英气勃发的形象。(3) 屈原在离骚中表示,虽然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乐趣,但他以“_”表明自己坚持修身洁行,崇尚美好的道德情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