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三上学期语文第六次质量检测试卷A卷_第1页
山东省高三上学期语文第六次质量检测试卷A卷_第2页
山东省高三上学期语文第六次质量检测试卷A卷_第3页
山东省高三上学期语文第六次质量检测试卷A卷_第4页
山东省高三上学期语文第六次质量检测试卷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东省高三上学期语文第六次质量检测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陕西省汉中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第六次质量检 (共10题;共65分)1. (6分) 请根据下面一则消息,先拟出一个新闻性标题,再写一则观点性简评。据潇湘晨报报道 2014年10月1日至3日,游客只要背出岳阳楼记,就能获得一张“免费门票”,凭此票可免费畅游岳阳楼。三天中,共有3 300余人以这种方式获得了岳阳楼的门票。岳阳从2013年春节推出背岳阳楼记领免费门票活动,目前已有数万名游客通过背诵免费登上了岳阳楼。(1) 新闻性标题(10字内):_(2) 观点性简评(20字内):_2. (6分) (2017高

2、一下广安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据我的教书经验来说,一般青年都欢喜听故事而不欢喜读诗。从此一点,我们可以看出现在一般青年对于文学的趣味还是很低。在欧洲各国,小说固然也比诗畅销,但是没有在中国的这样大的悬殊,并且有时诗的畅销更甚于小说。一个人不欢喜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致。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他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

3、的故事。他们最爱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或者社会真相的作品,而是福尔摩斯侦探案之类的东西。爱好故事本来不是一件坏事,但是如果要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过对于福尔摩斯侦探案的爱好,去求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第一流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树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园锦绣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这些故事以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各人的天资不同,有些人生来对于诗就

4、感觉到趣味,有些人生来对于诗就丝毫不感觉到趣味,也有些人只对于某一种诗才感觉到趣味。但是趣味是可以培养的。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读过多少书和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而在培养出纯正的趣味。这件事实在不很容易。培养趣味好比开疆辟土,须逐渐把本非我所有的变为我所有的。记得我第一次读外国诗,所读的是古舟子咏,简直不明白那位老船夫因射杀海鸟而受天谴的故事有什么好处。现在回想起来,这种蒙昧真是可笑,但是在当时我实在不觉到这诗有趣味。后来明白作者在意象音调和奇思幻想上所做的工夫,才觉得这真是一首可爱的杰作。这一点觉悟对于我便是一层进益,而我对于这首诗所觉到的趣味也就是我所征服的新领土。对于某一种诗,从不能欣

5、赏到能欣赏,是一种新收获;从偏嗜到和他种诗参观互较而重新加以公平的估价,是对于已征服的领土筑了一层更坚固的壁垒。学文学的人们的最坏的脾气是坐井观天,依傍一家门户,对于口胃不合的作品一概藐视。这种人不但是近视,在趣味方面不能有进展;就连他们自己所偏嗜的也很难真正地了解欣赏,因为他们缺乏比较资料和真切观照所应有的透视距离。文艺上的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广博的趣味;不能同时欣赏许多派别诗的佳妙,就不能充分地真切地欣赏任何一派诗的佳妙。趣味很少生来就广博,好比开疆辟土,要不厌弃荒原瘠壤,一分一寸地逐渐向外伸张。(朱光潜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有删节)(1) 下列有关“趣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要

6、读出故事中诗背后的趣味,感觉到其中的佳妙,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B . 读者如果最爱读的是描写的内心生活和社会真相的作品,那就说明他感受到了文学趣味。C . 不爱好诗歌只爱好小说戏剧的人,只能关注故事而不能读出其中诗的趣味。D . 趣味很少生而就广博,需要培养,好比开疆辟土,要一分一寸地逐渐向外伸张。(2) 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作者提倡青年读诗的目的就是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这样才能欣赏小说戏剧散文中故事以外的诗。B . 真正的文学教育要培养出纯正的文学趣味,而培养文学趣味与读多少书没有关系。C . 学文学的人如果缺乏比较资料和真切观照所应有的透视距离,那么他们也

7、很难真正地了解欣赏自己所偏嗜的作品。D . 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它能使我们的文学素养有所进益和收获,也能提高我们欣赏其他种类文学的水平。(3) 根据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一个人是否喜欢诗是衡量他文学趣味高下的重要标志,这是由“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决定的。B . 故事是文学作品中最粗浅的一部分,只不过是枯树搭成的花架,不值得一读,喜欢读故事,就是没有趣味。C . 要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开始。能欣赏诗的人,也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D . 文中举读古舟子咏一例,旨在说明领略诗歌的趣味,要一层一层地挖掘诗歌背后的意蕴,把本来非我所有的变

8、成为我所有的。3. (9分) (2019高一上齐齐哈尔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慈善捐赠是一种对陌生他者的伦理关怀,其基本理念中有分工协作和契约精神两个原则。慈善捐赠的发展由一对一的直接捐助形式逐步走向捐助者与受助者的分离,即建构起以三方关系为特征的慈善主体关系,如:捐赠人、慈善组织和受益人三方,志愿者、志愿服务机构和受益人三方,捐赠人、募捐人和受益人三方。这种分离意味着:一方面,分工带来了专业的服务和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协作使捐助者与受助者在心理、人格、尊严等方面更趋平等。目前来看,分工协作的原则显然还没有真正得到慈善事业有关部门的尊重和维护。当代中国慈善事业存在着诸多乱

9、象,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契约精神”的缺失。由于缺失契约精神,有关部门可以任意变更捐赠领域或受捐对象,慈善组织可以随意背弃诚信谋取私利,捐赠方可以随时违背捐赠承诺等。正是这些违背契约精神的行为,给慈善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伤害。(摘编自慈善法充分彰显现代慈善新理念,2016年3月25日光明日报)材料二:图一 图二2017年11月2日,中国慈善联合会公布了2016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据悉,这份报告通过对2016年国内(不含港澳台地区)的公开捐赠数据进行监测、统计和分析,共收集到较为完整、符合数据分析要求的捐赠数据70.23万条。分析显示,该年度我国全年接收国内款物捐赠共计近1392.94亿元,相

10、比上年增加近284.37亿元,相当于人均捐赠100.74元。从捐赠主体看,企业捐赠仍为第一大捐赠来源,捐赠总额首次突破900亿元,其中民营企业贡献超过五成。据不完全统计,上年我国捐赠过亿的慈善家共35人(夫妻和家族按单一主体计入榜单),比2015年增加13人,捐赠总额达到近80亿元;普通民众10万元以下个人捐赠总额跃升至2016年的90亿元以上,这意味着我国慈善捐赠正在“飞入寻常百姓家”。从捐赠渠道看,2016年我国网络募捐得到了较快发展。移动端成为主流,手机捐赠占总额的七成以上。2016年,民政部指定了首批13家慈善组织在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其中,腾讯公益平台、蚂蚁金服公益平台、淘宝公益

11、平台三家平台全年共筹得捐赠款近13亿元,比2015年增加近38%。从网络捐赠关注的领域来看,备受关注的依次是医疗救助类、教育助学类、减灾救灾类和环境保护类。分析认为,自2016年9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施行后,多项具体配套政策陆续出台,多个行业重大问题得到回应,对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尽管如此,我国慈善事业目前仍存在慈善组织数量少规模小、培育扶持政策配套不足、事中事后监管力量薄弱等主要问题。慈善组织将要面临的诸如继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坚持慈善信息公开、不断提升自身公信力等新问题、新挑战,也需要在有关部门监督下予以解决和应对。(摘编自新华网)(1) 根据材料,下列关于中国慈善捐

12、助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慈善捐赠中无论分工还是协作,都意味着一种对陌生他者即捐赠受益人的伦理关怀。B . 2016年我国慈善捐赠最关注三个领域,其中教育领域所受的关注高于其他公共事业。C . 企业捐赠是2016年我国慈善捐赠的最大来源,其中民营企业捐赠总额超过450亿元。D . 2016年,全国有三家公益平台共筹捐赠款近13亿元,表明了网络捐赠渠道更有效率。(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说明了慈善捐赠理念中的两个原则及其现状,材料二借助统计数据主要从两个方面说明了2016年度中国慈善捐赠的成绩与特点。B . 2016年度中国慈

13、善捐助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慈善捐款大幅增加,人均捐款100.74元。从这份报告形成的过程看,这个数据具备相应的科学性和说服力。C .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施行后我国慈善事业仍存在诸多乱象或问题,这能提醒我们不断思考和完善慈善事业。D . 与图一的内容相比,2016年网络捐赠重点关注的领域有所不同,主要原因在于二者的捐赠主体对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的认识不同。(3) 对于慈善捐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新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九十二条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据此,有关部门应该怎样解决相关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 (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14、,完成后面练习题。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上,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个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

15、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的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读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

16、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1) 本段文字论述的中心是什么?(不超过15个字。)(2)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如何理解“意义的确定和控制”?(3) 在文中作者举了“烟”和苏轼的惠山烹小龙团两个例子。这两个例子要说明的各是什么?(4) 对这段文字分析和说明的重要内容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5) 依次填入下面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建筑是凝固的诗:_;_。诗有古诗和现代诗,建筑也有古今之分,泾渭分明。在缓缓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沉淀下来,_,_。爱,特别是母爱,对他来说,就是这样一份沉甸甸的卵石。或神采飞扬,透着现代的气息

17、 或庄重沉稳,带着岁月的沧桑 压迫着人们的心灵 改变着人生的轨迹A . B . C . D . 5. (11分) (2017高二下岢岚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选自论语宪问)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选自老子第二章(1) 简要分析上述两段文字中加横线的句子所体现的儒、道两家思想的异同。 (2) 谈谈“儒道互补”的现实意义。 6. (7分) (2019高二上海淀期中)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情诗曹植微阴翳阳景,清风吹我衣。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始出严霜结,今来白

18、露晞。游子叹黍离 , 处者歌式微。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注释 :黍离:出自诗经,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处者:指役夫的家人。式微:出自诗经,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意为家人期盼役夫早归。(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诗属于古体诗,开篇两句写景,薄云遮蔽了阳光,清风吹动着衣裳,景中含情。B . 三、四句写鱼儿安然游于渌水之中,翔鸟自由地高飞云天,俯仰有致,意境开阔。C . 七、八句借物象变化,既写出时间流逝,也表现了游子离乡与归家时不同的心情。D . 九、十句所运用的典故,委婉含蓄地传达出“游子”和“处者”思

19、亲盼归的情感。(2)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下列诗句运用了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 A .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B .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C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D .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3) 这首诗体现了建安文学“悲歌慷慨”的特点,结合具体诗句,简述本诗表达了哪些情感? 7. (3分) (2016高二上台州月考) 名篇名句默写西当太白有鸟道,_。_ , 以手抚膺坐长叹。大弦嘈嘈如急雨,_。_ , 似

20、诉平生不得意。_ , 恐美人之迟暮。_ ,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_ , 潦倒新停浊酒杯。总角之宴,_。吁嗟女兮,_。故远人不服,_。_ , 只是朱颜改。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_?_ ,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8. (1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请你替学校拟写一幅公祭日的宣传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10字。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每年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中国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9. (5分) (2017高一上黑龙江月考) 阅读下面文字,用三个四字短语概括“博客精神”。博客中没有永远的阳春白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