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D卷_第1页
辽宁省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D卷_第2页
辽宁省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D卷_第3页
辽宁省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D卷_第4页
辽宁省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D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辽宁省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2017高一下潮南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针对软绵绵、没精打采、昏沉欲睡的春困现象,医生向我们推荐了通风解乏的妙方,非常见效。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体现,其实质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生存的环境,也就是说保护野生动物是全社会当仁不让的责任和使命。唐太宗李世民尽心国事,宵衣旰食 , 励精图治,重视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减轻赋税,发展生产,于是有了被史家称道的“贞观之治”。今年中纪委的首次新闻发布会,除了“接地气”的新鲜表达,给媒体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领导

2、干部推心置腹的态度,以及放松自如的自信形象。电视剧琅琊榜根据海晏同名小说改编,囊括了“凄美爱恋”“手足情深”“国仇家恨”等精彩看点,众小说迷们翘首以待。为了扩大此次活动的影响,我们如火如荼地到街道里弄宣传建设文明小区的道理,吸引了众多居民和行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A . B . C . D . 2. (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贵州人和”足球队总经理宣布,如果球队淘汰山东队晋级足协杯决赛,每名队员将获得4瓶价值2万元的茅台陈酿。B . 钓鱼岛争端,使日本不但政治陷入混乱,更是冲击着日本脆弱的经济形势,之前日本公然叫嚣“日企撤离,崩盘的将是中国”,但是日本财务省最新的统

3、计数据让这一谎言不攻自破。C . 莫言的小说,充满了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控诉,以及对有尊严的、轰轰烈烈的生活的憧憬。这两个主题也是我们阅读莫言小说,走进他的文学世界的钥匙。D . 新落成的高铁车站的配套设施较以前的普通车站有了明显改善,高清大屏幕24小时不间断地提醒旅客警惕防骗防盗。3. (2分) 填写在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我爱小池,也爱溪流,是因为我爱她们的“清”和“远”。 , , , , 。几种颜色的小鱼穿行其间,历历可数溪流蜿蜒,如一条银蛇小池清澈见底,汪汪一碧,宛如一块温润的碧玉时隐时现,游向远方绿油油的水草在水底轻轻晃动A . B . C . D . 二、 现代文阅读 (共

4、2题;共18分)4. (6分) (2020高三上桐城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史诗概念是西方学者根据“荷马史诗”等资料归纳总结的,其要素有三:是长篇巨制、有神话故事、有作者。这样的概念标准适用于西方史诗,对中国汉语史诗却并不适用。19世纪,黑格尔曾在美学中断言“中国人却没有民族史诗”。20世纪,中国学者对此观点提出了种种意见,但仍是以西方史诗理论为依据进行探讨解释,均不够准确。汉语史诗形成于中华文明起源的五帝时代,发展于中华文明早期发展的夏商西周三代,繁荣于中华文明转型的春秋战国时期,表现出了许多不同于西方史诗的内涵特征。其一,汉语史诗独立发展于氏族部族血缘内部,如虞族内流传的是韶乐

5、,夏族内流传的是九歌,商族内流传的是商颂等,而西方史诗融合发展于氏族部族血缘之间,如荷马史诗反映了爱琴海周边众多部族的故事。其二,汉语史诗因中华文明的农耕生产、血缘管理等基础原因而在内容上表现为“天体日月崇拜史诗”“山川土地崇拜史诗”“祖先世系崇拜史诗”等类型内容,与西方史诗仅仅表现为“英雄史诗不同。其三,汉语史诗因中华文明的各种仪式、通神法器而表现为早期的“图”“话”结合到后期的“图”“书”结合的世代传承方式。“图”是永恒不变的史诗主题,“话”与“书”则是不同时期的具体演述。西方的史诗既可以在宗教场所演述,又可以在民间集体聚会场合演述。中国的汉语史诗,在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阶段只在宗庙社坛中演

6、述,是宗教、政治、伦理的三合一,所表达的是血缘族群共同的集体意识。也正因为如此,原始时代的神话思维、原始意象在中国的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阶段一直延续保存下来,并通过在宗庙现场的演述实践而发扬光大。而西方氏族社会的神话思维、原始意象在进入文明社会后便不再延续。由于在宗庙里演述,包含宗教、政治、伦理等内容,所以汉语史诗又称“颂诗”“雅诗”。此外,据甲骨文、青铜铭文可知,汉语史诗还被称为“祝”“典”“册”“史册”“作册”“再册”等。总之,汉语史诗在内涵、外延、称谓、特征等方面都与西方史诗有很大不同。古希腊轴心文明的一个突出表现是,代表原始神话思维的史诗被代表理性思维的哲学所取代。柏拉图在理想国第三卷表

7、示,要把荷马等诗人驱连出他的理想国。朱光潜在西方美学史中指出,这是因为“柏拉图处在希腊文化由文艺高峰转向哲学高峰的时代”。而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一方面,农耕生产、血缘管理长期延续发展,宗教、政治、伦理三合一传统有很强的惯性力量,神话恩维、原始意象仍有深刻影响,因而史诗在春秋战国时期发展繁盛;另一方面,社会开始转型,理性思维张扬,宗教、政治伦理逐渐分离,出现了诸子争鸣、百花齐放的哲学繁荣景象。从五帝文明起源到夏商西周文明早期,血缘部族内独立发展的汉语史诗,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融合转化,创新形成汉语新史诗、颂诗。这些汉语新史诗、颂诗,既继承了以往2500多年史诗的原始意象、集体意识等,又发展了理

8、性精神、个体意识、哲学思维。汉语新史诗、颂诗这两方面的融合,体现着中华民族天人合一、家国一体等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深刻影响了其后2500多年间中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的发展繁荣。今天,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立足中国实际,科学借鉴西方史诗理论,概括汉语史诗概念、术语,构建中国特色汉语史诗理论体系。(摘编自江林昌建构中国特色汉语史诗理论体系)(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史诗”这一概念源于“荷马史诗”,包括三个要索,但其标准并不适用于中国汉语史诗。B . 对于黑格尔中国人“没有民族史诗”观点,中国学者虽持反对意见,但立论依据不正确。C . 汉语史

9、诗与中华文明密不可分,在内涵外延、称谓、特征等方面与西方史诗相去甚远。D . 西方史诗可以在宗教场所和民间集体聚会场合演述,而汉语史诗只能在宗庙社坛中演述。(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文化比较的视角阐述汉语史诗与西方史诗的不同,澄清了对汉语史诗的错误认识。B . 文章在论述汉语史诗的三个内涵特征时,除了与西方史诗进行对比外,还运用了例证法。C . 文章引述柏拉图和朱光潜的观点,有力地论证了古希腊轴心文明是西方史诗的高峰时期。D . 文章末段归纳了汉语史诗发展史及其所体现的价值观念与影响,指出如何对待汉语史诗。(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0、( ) A . 汉语史诗独立发展于氏族部族血缘内部,内容多样;而西方史诗融合发展于氏族部族血缘之间,内容单一。B . 汉语史诗的“颂诗”“雅诗”“祝”“典”等称谓包含了宗教政治、伦理等内容,体现了其在宗庙里演述的特点。C . 春秋战国时期也是中华文明的一个转型时期,在此期间,不仅史诗发展繁盛,而且哲学也呈现出繁荣景象。D . 汉语史诗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天人合一、家国一体等价值观念,促进了其后中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的发展繁荣。5. (12分) (2017九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院士缅怀“三士科学家”罗沛霖“罗老病重期间还牵挂着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卷的编写情况,现在这

11、部分已经编撰完毕即将付梓,可惜他没有机会看到了,真是莫大的遗憾。”对于罗沛霖去世,数字通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佑寿难掩悲伤。今天上午,两院资深院士、著名电子学与信息学家罗沛霖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举行。11天前,罗沛霖因病在北京逝世,走完了98年的人生旅途。罗沛霖被誉为“红色科学家”。早在1938年3月,他就秘密奔赴延安,进入中央军委三局,创建了延安通信材料厂,同时还担任延安军委无线电通信学校教师,为抗日前线培养通信人才。解放战争胜利前夕,罗沛霖应组织要求,前往美国留学,准备为新中国建设服务。1948年9月,在好友钱学森的推荐下,罗沛霖正式进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党派我来留学,要对得起

12、党”的信念让35岁的罗沛霖坚定了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学习的决心,他只用23个月便完成了课程和论文,直接获得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在努力完成学业之外,罗沛霖还从事着另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据我所知,罗沛霖一直与当时的留美科技人员协会保持密切联系,这个协会主要工作之一便是动员留美人员回国建设新中国。他是这个协会加州理工学院支会的负责人。”郑哲敏回忆说。在罗沛霖等人的影响和支持下,1950年,庄逢甘、郑哲敏、鲍文奎等一大批知名留美科研人员集中回国,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事业。1950年罗沛霖回到北京。19511953年,他两度独自赴民主德国考察谈判,负责组建我国第一个大型综合电子元件联合工厂华北无线

13、电器材厂,并出任该厂总工程师兼第一副厂长,为我国电子工业的自力更生发展和电子设备生产配套打下基础。1956年一个重大任务落在了罗沛霖的肩上。他被抽出参与讨论并制订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的工作。这是新中国建立后由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第一个科技发展规划。规划工作由周恩来总理直接领导,副总理陈毅、李富春、聂荣臻主持。1958年,吴佑寿曾在中科院电子所研制“超远程雷达”。他回忆说,“罗老学术造诣深、见多识广,给大家介绍微弱信号检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结合实际提出采用门波积累来解决问题,对大家很有启发。”1994年6月,中国工程院正式成立,罗沛霖是倡议人之一。实际上,退休后的罗沛霖一

14、刻都没有闲下来,仍然坚持学习和研究,除了致力于软科学研究之外,还参与了大量科普丛书出版工作,热衷于电子科技人才培养。“罗老为人正直,敢于直言。由于知识渊博,他的意见往往具有战略性。”中国工程院院士师昌绪表示,“他的逝世是我国科技界的一个重大损失,他身上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摘编自王飞、李大庆院士缅怀“三士科学家”罗沛霖)【相关链接】就资历而言他可谓是“三八式干部”(指抗日干部编者注);从学历上讲他曾留洋获得过博士学位;而论学术成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双院士“头衔”便足以说明一切。更有人把他称作“三士科学家”战士、博士、院士(节选自尹传红、骆玫“三士”科学家罗沛霖)“如

15、果一生生活呈波浪形,并不是一往直前,只要一旦改弦更张,努力奋进,还是可以有所贡献的。最理想的当然还是早日认清方向而持之以恒,取得成就。”罗沛霖跨两个世纪的人生阅历与经验总结,或许正是现在的年轻人所须借鉴的。(节选自李琪笑容风雨 乐思得失走近罗沛霖院士)(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文章结构清晰,分别从资历、学历和学术成就的角度,高度概括了传主作为“三士(战士、博士、院士)科学家”的一生。B . 第一段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佑寿对罗沛霖院士的缅怀入题,照应标题,又以“莫大遗憾”设置悬念,自然引出下文。C . 本文运用倒叙手法,从传主的去世写起,追述传主的生平事迹

16、,介绍了传主在中国革命、电子工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成就。D . 罗沛霖以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与经验告诫青年人,当生活不顺利时,只要改变方向,努力奋进,持之以恒,就会取得成就。(2) 本文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 罗沛霖院士能够取得巨大成就,其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6. (11分) (2015高二上祁县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李东阳,字宾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京师。四岁能作径尺书,景帝召试之,甚喜,抱置膝上,赐果钞。后两召讲尚书大义,称旨,命入京学。天顺八年,年十八,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五

17、年,旱灾求言。东阳条摘孟子七篇大义,附以时政得失,累数千言,上之。帝称善。十七年,重建阙里庙成,奉命往祭。还,上疏言: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天津一路,夏麦已枯,秋禾未种,挽舟者无完衣,荷锄者有菜色。盗贼纵横,青州尤甚。南来人言,江南、浙东流亡载道,户口消耗,军伍空虚,库无旬日之储,官缺累岁之俸。东南财赋所出一岁之饥已至于此北地篒窳注素无积聚今秋再歉何以堪之。事变之生,恐不可测。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势家巨族,田连郡县,犹请乞不已。亲王之

18、藩,供亿至二三十万。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国家建都于北,仰给东南,商贾惊散,大非细故。更有织造内官,纵群小掊击,闸河官吏莫不奔骇,鬻贩穷民所在骚然,此又臣所目击者。夫闾阎之情,郡县不得而知也;郡县之情,庙堂不得而知也;庙堂之情,九重亦不得而知也;始于容隐,成于蒙蔽。容隐之端甚小,蒙蔽之祸甚深。臣在山东,伏闻陛下以灾异屡见,敕群臣尽言无讳。然诏旨频降,章疏毕陈,而事关内廷、贵戚者,动为掣肘,累岁经时,俱见遏罢。诚恐今日所言,又为虚文。乞取从前内外条奏,详加采择,断在必行。帝嘉叹,悉付所司。是时,帝数召阁臣面议政事。东阳与首辅刘健等竭心献纳,时政阙失必尽言极谏。东

19、阳工古文,阁中疏草多属之。疏出,天下传诵。(节选自明史李东阳传)注皆窳:zy,疏懒。(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东南财赋/所出一岁之饥已/至于此北地/篒窳素无/积聚今秋/再歉/何以堪之。B . 东南财赋所出/一岁之饥已至于此/北地篒窳/素无积聚/今秋再歉/何以堪之。C . 东南财赋/所出一岁之饥已/至于此北地/篒窳素无积聚/今秋再歉/何以堪之。D . 东南财赋所出/一岁之饥已至于此/北地篒窳素无/积聚今秋/再歉/何以堪之。(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闾阎,即闾里,里巷内外的门,泛指乡间、民间。比如滕王阁序中“闾阎铺地

20、,钟鸣鼎食之家。”B . 九重,喻帝王居住的地方,此处指帝王、天子。C . 灾异,之异常的自然灾害,或某些异常的自然现象,比如地震,水旱灾害,汉书宣帝纪:“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D . 章疏,旧时臣下向君上进呈的言事文书,比如魏征谏太宗十思疏。(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 . 李东阳幼时聪明颖悟,擅书法,深得皇上喜爱。十八岁中进士后进入仕途,不断得到升迁。B . 弘治十七年,李东阳给皇帝上疏,描述了“奉命往祭”途中所见所闻的严重灾情,令人触目惊心;同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C . 李东阳一路上听取了各种意见,认为产生灾异的根源在于势家巨族、亲王贵戚、内廷官员互

21、相勾结,危害百姓。D . 为了革除蒙蔽之祸,李东阳请求皇上将以前的各种建议详细地加以整理并择善实施。(4) 把文中划横线及必修五课内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天津一路,夏麦已枯,秋禾未种,挽舟者无完衣,荷锄者有菜色。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仆以口语遭遇此祸,重为乡党所笑。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7. (8分) (2016高一上会宁期中) 古代诗歌阅读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

22、何言。【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露水下降,本来是不易觉察到的,但诗人在这里却用“闻”字,有意把细腻的感觉显示了出来,这和贾岛的“人闲桂花落”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B . 颔联通过写萧萧疏竹,泠泠水声,营造了一种幽清、冷寂的意境,表现了诗人谪居中的郁悒之情。C .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一句,运用了以静衬动的反衬手法,通过泉水的声音和山鸟的鸣叫,反衬出了夜晚四野的静谧。D . “寂寞”是全文的诗眼,诗人在中夜时分起望西园,寒月下的夜景使人触景生情,一种谪居偏僻之地的孤独之情自然地袭上了心头。(2) 结合全诗看,这首诗是如何写出诗人的“寂寞”的?五、 默写 (共1题;共6分)8. (6分) (2019高一上宣城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曹操在观沧海中“_,_”两句写出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壮观景象。 (2)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表达了他唯独喜爱莲花“_;,_”的特点。 (3) 文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