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医指掌课件模板-008(共39)_第1页
明医指掌课件模板-008(共39)_第2页
明医指掌课件模板-008(共39)_第3页
明医指掌课件模板-008(共39)_第4页
明医指掌课件模板-008(共3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明医指掌 课件模板-8,明医指掌:痰饮,痰饮:,痰饮有五。在膈上,瓜蒂散。在肠胃,滚痰丸。在经络及四肢,皮里膜外,姜汁、竹沥。在胁下,白芥子。二陈汤治一身之痰。导痰汤、坠痰丸、抑痰丸、清膈化痰丸、润下丸,此皆治痰之要药也。 瓜蒂散 吐痰之圣药,治在膈上。 瓜蒂(七十五个) 赤小豆(七十五个) 人参(半两) 甘草(三钱) 上为末,每用一钱或半钱,空心韭汁汤下,以吐为度。,明医指掌:痰饮,痰饮:,滚痰丸 坠痰之圣药,治在胃肠。 大黄(酒蒸,八两) 黄芩(酒洗,八两) 沉香(半两) 礞石(一两,捶碎,焰硝 过) 上为细末,水丸,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量虚实加减,茶清送下。 二陈汤 总治一身之痰,都

2、管药也。 陈皮(去白,五钱) 半夏(泡,二钱半) 茯苓(二钱半) 甘草(二钱) 上锉,一剂,姜三片,水煎服。,明医指掌:痰饮,痰饮:,湿痰,加苍术、白术。寒痰,倍半夏,甚者,加麻黄、细辛、乌、附之类。痰厥头痛,亦加半夏。风痰,加南星、枳壳、白附子、天麻、僵蚕、牙皂之类。气虚者,更加竹沥;气实加荆沥,俱加姜汁。热痰,加黄芩、黄连。痰因火盛逆上,降火为先,加白术、黄芩、软石膏、黄连之类。眩晕、嘈杂者,火动其痰也,加山栀、黄芩、黄连。,明医指掌:痰饮,痰饮:,血虚有痰,加天门冬、知母、栝蒌仁、竹沥、姜汁。滞血者,更加黄芩、白芍药、桑白皮。血滞不行,中焦有饮者,取竹沥加生姜、韭汁,饮三、五杯,必胸中躁

3、烦不宁后愈。气虚有痰,加人参、白术。脾虚者,加白术、白芍药、神曲、麦芽、升麻。内伤挟痰,加人参、黄 、白术,姜汁传送。食积痰者,加神曲、麦芽、山楂、炒黄连、枳实。,明医指掌:痰饮,痰饮:,老痰,加海石、半夏、栝蒌仁、香附米、连翘。 导痰汤 即二陈汤加南星(二钱,姜制) 枳壳(二钱,去穣) 坠痰丸 治痰饮。 黑丑(头末二两) 枳实(炒,一两半) 白矾(三钱,枯半) 朴硝(二钱,风化) 枳壳(炒,一两半)牙皂(一钱,酒炒) 上为末,萝卜汁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鸡鸣时服,初则有粪,后则有痰。,明医指掌:痰饮,痰饮:,抑痰丸 栝蒌仁(一两) 半夏(二钱,汤泡) 贝母(三钱,去心) 上为末,蒸饼丸,

4、如麻子大,每服一百丸,姜汤送下。 清膈化痰丸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黄柏(半两) 山栀(半两) 香附(一两半) 苍术(二两) 上为末,蒸饼丸,如绿豆大,白汤送下。 润下丸 降痰甚妙。 南星(一两) 半夏(二两,各根据橘红制法) 黄芩(一两) 黄连(一两) 甘草(炙,一两) 橘红(半斤,以水化盐五钱,拌令得所,煮干烘燥) 上为末,蒸饼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下。,明医指掌:风痰,风痰:,风痰多见半身不遂,口眼 斜,筋挛,语涩,癫狂,麻痹,眩晕之病。天麻、白附子、牛黄、胆星、姜制半夏、牙皂、僵蚕、天竺黄治之。丹溪以竹沥入痰药化风痰,以稀涎散吐风痰。 稀涎散(方见中风条。)。,明医指

5、掌:湿痰,湿痰:,肥人多湿多痰。盖湿胜则生痰,故湿多见倦怠,痿弱,泄痢,肿胀之证。苍术、白术、南星、半夏、海粉、陈皮,湿痰之要药也。青礞石丸最能消食积,化湿痰。若湿痰甚,喘急者,千缗汤。白浊,因湿痰者,珍珠粉丸。湿痰兼风热,中和丸。星夏蛤粉丸最燥湿痰。 青礞石丸 风化硝(提净,三钱,冬月袋盛风化) 青礞石(捣碎,五钱,焰硝等分,同 金色,另研) 南星(五钱) 半夏(五钱) 茯苓(五钱) 黄芩(五钱) 上为末,神曲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白汤下。,明医指掌:湿痰,湿痰:,千缗汤(方见喘条。) 珍珠粉丸(方见白浊条。) 中和丸 治湿热气痰。 苍术 黄芩 半夏 香附(各等分) 上为末,粥糊丸,

6、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姜汤下。 星夏蛤粉丸 燥湿痰,亦治白浊因痰者。 南星(一两) 半夏(一两) 青黛(一两) 苍术(一两) 蛤粉(二两) 上为末,神曲糊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姜汤下。,明医指掌:火痰,火痰:,火痰者,痰因火盛也。盖痰即有形之火,火即无形之痰。未有有痰而无火,未有有火而无痰者也。痰少则能养胃,火少则能健脾。痰胜,则泛滥洋溢,以生诸病。火胜,则煎熬攻击,以生诸病。痰随火而升降,火领痰而横行。火者,助痰为虐之贼也。然亦各有所借火借气于五脏,而势始盛;痰借液于五味,而形乃成。,明医指掌:火痰,火痰:,气有余,则化为火;液有余,则化为痰。气能发火,火能役痰,故治痰者必降其火,

7、治火者必顺其气也。治火之药,如芩、连、白术、青黛、软石膏等。火降,然后治痰。眩晕嘈杂者,是火动其痰也,二陈加芩、连、山栀。噫气吞酸者,是痰因火上逆也,茱连丸,或二陈加南星、芩、连、青黛。火盛生痰者,润下丸。,明医指掌:火痰,火痰:,痰稠浊,吐咯不出者,是火郁其痰,清膈化痰丸、栀子金花丸主之。 茱连丸(方见火条。) 栀子金花丸(方见火条。)。,明医指掌:食积痰,食积痰:,脾胃受伤,清气陷下,饮食不化,痰易生而多者,枳实、白术、曲 、半夏、陈皮、茯苓之类,是治其本也,或枳术丸加橘、半、曲 。脾胃虚者,六君子加升麻提起。内伤挟痰者,必用黄 、白术、陈皮、半夏,姜汁竹沥传送。食积痰,实者,坠痰丸;若虚

8、,煎补气药送下。食积痰饮,喘急者,黄栝蒌丸,或青礞石丸。,明医指掌:食积痰,食积痰:,枳术丸(方见内伤条。) 六君子汤 即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方见脾胃条。) 黄栝蒌丸 栝蒌仁 半夏(姜制) 山楂 神曲(炒,各等分) 上为末,栝蒌水丸,如绿豆大,姜汤竹沥送下二、三十丸。 青礞石丸(方见前湿痰。)。,明医指掌:老痰(附郁痰),老痰(附郁痰):,老痰者,积久稠粘,咯吐不出。惟在开其郁,降其火,顺其气,软其坚,化凝结之痰,缓以治之,庶可取效。故宜海石、香附、栝蒌、半夏、贝母、芒硝、桔梗、五倍子之类。王汝言化痰丸、润下丸、青礞石丸皆能治老痰也。郁痰吐咯不出者,以苦梗开之,或用二陈汤探吐,鹅翎搅,去其

9、痰,或用盐汤探吐。 王汝言化痰丸 天门冬(一两) 黄芩(酒炒,一两) 海粉(另研,一两) 栝蒌仁(另研,去油,一两) 橘红(一两) 桔梗(五钱) 连翘(五钱) 香附(盐水浸周时,炒,五钱) 青黛(另研,二钱) 芒硝(另研,三钱,风化用) 上为极细末,炼蜜,入姜汁少许,丸如小圆眼大,噙化一丸。,明医指掌:老痰(附郁痰),老痰(附郁痰):,或嚼烂,清汤细咽下。或丸如黍米大,淡姜汤送下五、六十丸。,明医指掌:郁证四,郁证四:,【歌】气血冲和安有患,若还抑郁病相寻。湿痰气血热兼食,六郁之形体认真。 【论】夫人之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抑郁,诸病生焉。故人之诸病,多生于六郁。盖郁者,结聚而不发越之谓。当

10、升不升,当降不降,当变化不得变化,所以传化失常而六郁之病生焉。六郁者,气、血、湿、热、食、痰所郁也,而其状不一,开具于左盖诸郁之脉皆沉,沉则为郁故也,但其兼芤、涩、数、紧、滑、缓之不同耳。,明医指掌:郁证四,郁证四:,丹溪云病之属郁者常八、九,看所挟,以开导之可也,故制越鞠丸通疗之。 越鞠丸(一名芎术丸) 苍术 香附 抚芎 神曲 栀子(各等分) 上为末,水丸,如绿豆大,温水下,每服五钱。 气郁 其状胸满胁肋胀痛,脉沉而涩,用二陈汤加香附、抚芎、苍术。气实者,加枳实、浓朴、砂仁、山栀、青皮、木香之类。,明医指掌:郁证四,郁证四:,二陈汤(方见痰证条。) 湿郁 其状周身走痛,或关节痛,遇阴寒则发,

11、脉沉而细缓,身体重,头重痛是也。白芷、苍术、川芎、茯苓、香附,或升阳除湿汤主之。 升阳除湿汤(方见湿证条。) 血郁 其状四肢无力,能食,便血,脉涩而芤,四物汤加桃仁、红花、青黛、抚芎、香附,或子和越鞠丸合四物汤治之。,明医指掌:郁证四,郁证四:,四物汤(方见血证条。) 子和越鞠丸桃仁(去皮尖) 红花 香附(醋制) 抚芎 青黛(各等分) 上为末,水丸,如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白汤送下。 痰郁 其状动则喘,寸口脉沉而滑,二陈汤加海石、南星、香附、栝蒌仁、半夏,或王汝言化痰丸、润下丸。 二陈汤(方见痰证条。) 王汝言化痰丸(方见痰证条。,明医指掌:郁证四,郁证四:,) 润下丸(方见痰证条。) 火郁

12、 其状瞀闷,小便赤涩,脉沉而数,骨髓中热,肌痹热,扪之烙手,逍遥散加山栀、香附、青黛、抚芎、贝母、苍木,或火郁汤。 逍遥散(方见火证条。) 火郁汤(方见火证条。) 食郁 其状嗳酸,胸满腹胀,不能食,或呕酸水,恶闻食气,人迎脉平和,气口脉紧盛,或沉缓而大,保和丸加枳实、麦芽、砂仁、香附之类。,明医指掌:郁证四,郁证四:,保和丸(方见伤食条。) 达按气、血、痰三病,多有兼郁者。或郁久而生病,或病久而成郁。虽则气用四君,血用四物,痰用二陈,必以开郁药佐之,是得治法之大要也。,明医指掌:发热证五,发热证五:,【歌】外感内伤皆发热,阳虚阴虚良有说。火郁发热自不同,烦热骨蒸须审别。 【论】夫外感发热,则人

13、迎脉盛,有表证,翕翕发热, 然热,明知其热在外也,汗之而已。内伤饮食发热者,气口脉紧盛,胸满噫气,蒸蒸然热,明知其热在里也,消导则自已。劳役内伤发热者,脉虚而弱,四肢怠惰无力,不恶寒,自汗出,明知其无表里证,虚热也,补养则热退。,明医指掌:发热证五,发热证五:,阳虚发热者,不任风寒,自汗,脉大而无力。阴虚发热者,脉数而无力,作于下午。阴分郁热者,手足心热,肌肤不甚热,热不伸越也。烦热者,即虚烦躁热也。劳热者,其热者骨,骨蒸热是也。若此看,表里虚实之迥别,临证当明辨也。 外感发热 外感寒邪,无汗恶寒,麻黄汤。感风邪,有汗恶风,桂枝汤。时暴感风寒,参苏饮。,明医指掌:发热证五,发热证五:,麻黄汤 麻黄(上) 桂枝(中) 甘草(下) 杏仁(中) 上,用姜三片,葱白头连须三枚,水二盏,煎一盏服。 桂枝汤(方见恶寒条。) 参苏饮(方见伤风条。) 内伤发热 内伤饮食发热者,柴胡二陈汤加枳实、山楂,神曲。劳倦内伤发热者,补中益气汤,挟外邪者,本方加羌活。房劳内伤发热者,前方加知母、黄柏。,明医指掌:发热证五,发热证五:,饮酒内伤发热者,葛花解酲汤。 柴胡二陈汤 即二陈汤加柴胡。(方见痰证条。) 补中益气汤(方见内伤条。) 葛花解酲汤(方见内伤条。) 阴阳虚热(附郁热、劳热) 阴虚发热者,四物汤加知母、黄芩、柴胡。气虚再加参、 。阳虚发热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