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想说爱你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文言文虚词,高考文言文复习之,虚词推断法,“好!”与“好了!”,四只手拨着两颗头,都弯了腰,在粉墙上映出一个蓝色的虹形,至于半点钟之久了。 “好了,好了!”看的人们说,大约是劝解的。 “好,好!”看的人们说,不知道是解劝,是颂扬,还是煽动。 “好!”与“好了!”仅仅是一个虚词“了”的有无,两者的表达意思就迥然不同。这一个“了”字描画出了两种态度截然相反的看客,意蕴深刻。,“好!”与“好了!”,鲁迅先生的小说阿Q正传第五章“生计问题”中有一段关于阿Q与小D势均力敌、难分胜负的“龙虎斗”的描写:,在下列对联的末尾加上什么虚 词能使其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反? 君恩深似海
2、臣节坚如山,矣,乎,洪承畴的对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矣!,乎?,一个“矣”字,感慨万端:你受明朝君王之恩似海深啊!一个“乎”字,直接提出质问:你的节操真像山那样不可动摇吗?这一改就变得无情嘲讽,辛辣有力,揭穿了叛徒的嘴脸,入木三分!,虚 词 不 虚,1、规定: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2、要求掌握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考纲说明,总 结,经史子集何其多, 常见虚词二十个。 之乎者也乃焉矣, 因为所以与然而。 若属先得识规则, 且于文中辨差别。 文言功夫当日进, 书海扬帆定自得。,高考风向标,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中
3、,虚词“以”考查次 数仍居榜首,多达12处,其次是“为”考查 了7处,“之”“其”“而”考查了5处,“于”考 查了4处,“所”“且”“则”“乎”“与”“者”考 查了1至2处,而“何”“乃”“若”“焉”“也”“因” 六个虚词没有设题考查 。,高考风向标,1、选择题,每个选项由两句话组成,其中的一句出自中学语文课本,要求选出选项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2、文言翻译。,考查形式,文言虚词用法推断“七看”,(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觉今是而昨非。,说说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辨析:两个“而”字毫无疑问都是连词,第(1)句表转折关系,第(2)句同学也许会脱口而出:“表转折。
4、”其实不然,“今是”不一定意味着“昨非”,两者之间无转折的意思,因此是并列关系。,一、 看前后句意,(3)灭滑而还。 (4)时矫首而遐观。,说说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辨析:第(3)句“而”表承接,一目了然,承接有时间上的,有逻辑上的先后关系。第(3)句属前一种情况,“灭滑”先发生,接着“还”这个行为发生;第(4)句就有疑惑,好像也是表承接的连词吧? 而“矫首”是伴随着“遐观”,表示“遐观”的方式,所以而应是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关系。,二、看语法结构,借助语法结构分析可以推断文言虚词的用法。,(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 (2)辍耕之垄上(司马迁陈涉世家),“师道之不传”是主谓短
5、语,作“久矣”的主语,“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是结构助词,可不译。,“之垄上”是动补短语,“之”是动词,“去”“往”的意思,“垄上”是补充说明“之”的处所。因此“之”是一个实词,而不是虚词。,先妣抚之甚厚(归有光项脊轩志)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庄子秋水),“抚之”是动宾短语,“之”是动词“抚”的宾语,代词,代“妪”,可译为“她“抚之”是动宾短语,“之”是动词“抚”的宾语,可译为“她”。,“仲尼之闻”是偏正短语,“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说说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三、看对应位置,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陶潜归去来兮辞) 因利
6、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东山),“因”和“乘”处于对应位置,“乘”是介词“趁着”的意思,由此可推断“因”也是乘着的意思。此句的“利”“便”也是对文,都是指有利的形势。,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四、看语气表达,有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根据语句所表达的语气来推断。,其皆出于此乎? 其孰能讥之乎? 吾其还也(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欧阳修伶官传序),五、看具体语境,文言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要确定一个虚词的用法就必须联
7、系语境作具体分析,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五、 紧扣语境 同文言实词一样,特定的语言环境,决定着虚词 的不同用法。推断虚词的用法,必须跟文意的理 解结合起来。 例如“不拘于时”与“学于余”中的两个“于”字,所处的位置相同,都在动词后,名词前,不结合文意就无法判断出用法的不同来。 “不拘于时”是说不受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很显然,这里的“于”字是表被动的;而“学于余”是 说向我学习,因而此处的“于”字是介词“向”,和表被动无关。,六、看词性,把握作用 在不同的句子中,即使同一词性的虚词也有着不同的作用。 比如“之”字, 作为结构助词在“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中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而在“句读
8、之不知,惑之不解”中却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至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的“之”则又是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于取消句子独立性。,七、看句式特点,有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借助句式来推断。,多于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 石之铿然有声者(苏轼石钟山记) 何以战(左传曹刿论战) 竖子不足与谋(司马迁鸿门宴)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蒲松龄促织),是介宾短语后首句,“于南亩之农夫”介宾短语,“于”是介词“比”的意思。,是定语后置句,“”“石”是中心语,“铿然有声者”是定语,“之”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是宾语前置句,“何以”即“以何”,“以”是介词“凭借”的意思。,是省略句式,“与”后面省略了宾语“之”,“与(之)”是介宾短语,“与”是介词“和、跟”的意思。,是被动句,“为”表被动,是介词“被”的意思。,解答虚词题的思路:,检索该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辨认课内语句的出处和意义、用法,放回原文,结合较宽的语境加以代入、确认,提醒: 熟记常见虚词意义和用法是解题的前提, 了解课文出处并理解正确是成功的关键。,练一练,(三)课堂训练:判断“于”在文段中的意义。 “黄鸟于飞, 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天津市河东区2024-2025学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广西玉林陆川县联考2024年数学七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绿色能源背景下生物质活性炭市场拓展策略
- 领导在航空航天项目现场施工中的指导讲话
- 中国生物质能太空站发展趋势预测
- 公交公司运营部工作总结
- 美妆品牌行业绿色发展路径实践案例分享
- 企业内部审制度及实施策略
- 时尚达人推 荐的设计师羽绒服品牌
- 公共管理担当有为争先创优心得体会范文
-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 AQ/T 1118-2021 矿山救援培训大纲及考核规范(正式版)
- 2024届甘南市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无人机航空测绘与后期制作 课件 第十二课时 现场飞行流程
- 2024年梅州市大埔县重点中学小升初语文入学考试卷含答案
- (正式版)JBT 14449-2024 起重机械焊接工艺评定
- 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二(下)期末化学试卷(含解析)
- 防溺水老师培训课件
- 《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
- 铁路行车组织(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注塑标准成型条件表电子表格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