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舒兰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导学案 第三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_第1页
吉林省舒兰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导学案 第三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_第2页
吉林省舒兰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导学案 第三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_第3页
吉林省舒兰市第一中学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导学案 第三单元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 知道孝文帝改革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习俗方面的主要内容。2. 学习和借鉴孝文帝改革的策略,体会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决心和对先进文化的追慕之情。二、学习重点:孝文帝改革中创建新制和移风易俗。三、学习难点:理解迁都洛阳在整个改革中的地位。【自主学习】一、 卓有成效的新制1前期改革的的特点:(1)主持者: 。(2)重点:建立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取代不适应统治需要的旧制度。(3)设立 。目的: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内容:五家设一邻长;五邻设一里长;五里设一党长。职责:检查 ,征收 ,征发

2、徭役和兵役。推行 。作用:使国家从 到基层的行政体制得以完善,保证了国家对人民有效的控制。有利于推行均田制。(4)推行新的 。原因:与 相适应。内容: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 。作用:使农民的负担大为减轻,农民成为国家的 ,国家的租调收入大为增加。3意义:(1)促进了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2)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加强了国家管理,巩固了统治。(3)为后来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基础。二、设巧计迁都洛阳1迁都原因(1)政治:旧都 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且 强大,阻挠改革。(2)经济:旧都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3)军事:旧都时受北边强敌 的骚扰,很不安全。(4)地理位置:旧都偏居塞上,经略中原困难。

3、2. 过程:孝文帝设计以“ ”为名,准备迁都。495年,北魏正式将都城迁到洛阳。三、移风易俗1.特点:孝文帝亲自主持,重点是改变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学习和采纳汉族的 和 ,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2内容: 、讲汉话、 、通婚姻、 、行汉制等。3影响: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文化的认同,争取到汉族地主对北魏朝廷的支持,有利地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合作探究】1.阅读人教版历史选修1P37学思之窗,想一想,孝文帝为迁都洛阳提出了那些理由?你认为,这些理由是否可以成立? 2.孝文帝改革分前后两个阶段,两个阶段的各自改革重点是什么?其措施主要有哪些?3.从严格意义上讲,迁都洛阳事件并不是孝文

4、帝改革的本身内容,然而人们大都把它看作是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为什么?【巩固提高】一、选择题 1北魏孝文帝改革制定官吏俸禄制的历史作用不包括 ( )A.减轻了人民的赋税负担 B. 增强了中央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C.有利于吏治的进一步好转 D.为豪强地主割据一方提供了物质基础2.均田制实施的前提是A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B北魏孝文帝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C.封建政府手中有大量的无主荒地 D屯田制无法顺利实行3 促使北魏实施均田制的直接原因是( )A、民族融合的趋势B、政府与宗主争夺农户C、南北对峙的形势D、汉族地主阶级的要求4.三长制的历史作用在于 ( )有利于推行均田制 使基层行政机构得以

5、完善 有利于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助长了豪强地主势力的恶性膨胀A. B. C. D.5 “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谋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惧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上述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B、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C、孝文帝借南伐之令行迁都之实D、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6、以下直接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改革措施是 ( )俸禄制 均田制 三长制 租调制A B C D7、下列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最积极的作用的是 ( ) A使北魏的姓氏变得单一B使鲜卑族不复存在C有利于北魏统治中原D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8、下列关于北魏

6、均田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政府把地主多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均田制确立了受田农民对土地的完全所有权 均田制使农民获得了一定的土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均田制限制了官僚地主对土地的占有 均田制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A. B. C. D.9.北魏孝文帝改革移风易俗的内容包括易服装 讲汉话 改汉姓 通婚姻 改籍贯A. B. C. D.10.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A.提高少数民族素质 B.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 C.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 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 材料二 (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卷二十二 材料三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