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唐代法律制度_第1页
第七章 唐代法律制度_第2页
第七章 唐代法律制度_第3页
第七章 唐代法律制度_第4页
第七章 唐代法律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重点:唐代法律的指导思想唐代的立法概况唐律的内容、主要特点和历史地位,第七章唐代法律制度,唐朝的疆域,唐代立法概况,唐代行政法律规范的发展,唐代刑事法律规范的发展,唐代的民事法律规范,唐律的基本精神与历史地位,唐代的司法制度,第一节唐代立法概况,法律思想立法概况法律形式,一、法律思想:“礼法并用”,法律宽简,稳定、划一宽严适中,简约易明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法律不避权贵,黜陟不分亲疏,二、立法概况,武德律高祖时期贞观律太宗时期永徽律疏高宗时期开元律疏玄宗时期唐六典玄宗时期,1、武德律高祖时期,高祖武德年间以开皇律为基础,增加条新格制成武德律。,高祖李渊,2、贞观律太宗时期,贞观十

2、一年颁行。十二篇,五百条。创设加役流刑,以为减死之罚改革“兄弟分居,连坐俱死”确立比附类推原则,唐太宗,3、永徽律疏高宗时期,高宗永徽二年令臣下对贞观律作慎重修改,颁布永徽律。永徽三年,长孙无忌等大臣历时一年,完成“律文”的疏议工作,永徽四年颁行天下,称为永徽律疏,即现在所称之唐律疏议。,4、开元律疏玄宗时期,玄宗开元年间,下令修定永徽律疏,删掉不合时宜的条款与称谓,颁行天下,时称开元律疏。,5、唐六典,玄宗时期制定。它以“以官统典”为原则,将内容分为治职、教职、礼职、政职、刑职、事职,共卷,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行政法典,三、法律形式律、令、格、式,第二节唐代行政法律规范的发展,行政体制选官制

3、度:科举制对官吏的考核与奖惩唐代行政法规的主要特点,一、行政体制,1、中央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2、地方行政体制,唐代州县制度州:长官刺史,佐官有上佐、判司和录事参军。县:长官为县令,佐官有丞、主簿、尉县下设乡、里、村等基层行政组织,城市设坊等居民组织。,二、选官制度:科举制,考试科目:常科和制科。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经、进士两科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考生来源:一是由州县进者,称为“乡贡”;一是由国子监所属各学保送者,称为“生徒”;吏部选拔:常科

4、登第后,还要经吏部选试。铨选标准有四:身(体貌壮伟)、言(言辞辩证)、书(楷法遒美)、判(文理优长),合格后,方得授官。,1、唐代科举制,大题文府,专供考生作弊使用,科举作弊衣衫,2、宋代科举制,宋朝在革除唐代科举制弊端的基础上,建立了严密的科举制度。三级考试制度:州试、省试和殿试。殿试以后,不须再经吏部考试,直接授官。实行糊名(封弥)和誊录制度,3、明清科举制,明朝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三级考试制度:乡试、会试、殿试。清代的科举考试沿袭明代。,明代赵秉忠状元卷,贡院,贡院号舍模型图,三、对官吏的考核与奖惩,唐朝对各级官吏,每年要进行一次考核,由本部门长官或地方州县长官主持;每四年要进

5、行一大考,四品以下官吏由吏部考功司负责,三品以上由皇帝亲自考核。考核标准:四善二十七最四善:德、清、公、勤“二十七最”:即根据不同部门的工作性质,分别提出27条具体专业要求,每合格一项为“一最”,唐代官吏,唐人游骑图卷,唐代礼宾图,四、唐代行政法规的主要特点,法律规范包罗范围广泛,法律规范部类齐全,结构严整,以刑罚处罚作为行政处罚的主要方式,保护官僚特权,第三节唐代刑事法律规范的发展,唐律的总则名例律唐律分则其他各篇的主要内容,一、唐律的总则名例律,五刑十恶八议、请、减、赎、官当、免官刑法适用的主要原则,1、五刑:笞、杖、徒、流、死,笞刑,杖刑,徒刑,流刑,死刑,五等,10、20、30、40、

6、50,五等,60、70、80、90、100,五等,一年至三年,三等,2000、2500、3000里,配役一年,二等,绞、斩,唐太宗览图禁杖,流放,绞刑,古代白绫赐死,2、十恶,3、八议、请、减、赎、官当、免官,是对八种特权人物犯罪后实行优待的法律规定。凡属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之内的特权人物,犯死罪者可以奏请皇帝减死为流,犯流罪以下,依法减刑一等。但犯十恶等重罪者,不适用八议。,八议疏议:“议者,原情议罪”,原其本情,议其犯罪。,请规格低于八议,适用对象:太子妃大功以上亲;应议者期以上亲;官爵五品以上适用条件:死罪上请,流罪以下减一等,减规格低于请,适用对象:七品以上五

7、品以下官员;上请者祖父母、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孙适用条件:流罪以下减一等,赎规格低于减,适用对象:议、请、减的适用主体;九品以上官吏;七品以上官吏的近亲属适用条件:除法律明文规定不能赎的之外,均可用金钱赎免,官当又称以官当徒,适用条件:普通流刑以下,可以用官职折抵刑罚适用方式:犯私罪,五品以上,一官当徒两年,九品以上,一官当徒一年。公罪相应增加一年。,免官,免官:通过免除官职抵当刑罪免所居官:免现职,4、刑法适用的主要原则,累犯加重的原则老幼废疾减免刑罚的原则自首的原则共犯的原则数罪并罚的原则类推的原则化外人犯罪的原则,累犯加重,唐律疏议名例律:诸犯罪已发及已配而更为罪者,各重其事。,老幼

8、废疾减免刑罚原则,七十岁以上,十五岁以下及废疾者,犯流罪以下,收赎,八十岁以上,十岁以下及笃疾者犯死罪的,“上请”,九十岁以上,七岁以下,虽有死罪,不加刑,自首的原则,严格区分自首与自新,如果已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自首也不减免刑罚,自首必须返赃,对自首不实不尽作严格规定,案例:狄仁杰巧借自首逃过一劫,有一年,酷吏来俊臣诬告狄仁杰等6位大臣谋反,把狄仁杰抓起来严加审讯。狄仁杰见审讯室里摆满的刑具,知道如果不认罪肯定就要被活活打死,于是承认自己确实谋反。按照当时的法律,如果在第一次审讯时就承认罪状,算作自首,减一等处罪。谋反是个死罪,减一等就是流三千里,可以不死。狄仁杰被关在大牢里,乘看守不备,在

9、自己的被里用血写了一封给武则天的申诉信,又乘着换季的机会,把被子传回家去换洗。他的儿子见了血书,连忙到武则天宫外鸣冤。武则天一直很欣赏狄仁杰的才能,并不相信狄仁杰真的会谋反,她决定亲自召见狄仁杰。狄仁杰这才为自己洗脱罪名。武则天问他:“既然你是被冤枉的,那为什么要认罪呢?”狄仁杰回答说:“要是不认罪,我早就死在枷棒之下了。”,共犯的原则,唐律:“诸共同犯罪者,以造意为首,随从者减一等”。若家人共犯,止坐尊长;侵损于人者,以凡人首从论。即其监临主守为犯,虽造意,仍以监主为首。”,数罪并罚的原则,重罪吸收轻罪,两罪相等,取一罪处理,赃罪除外,类推的原则,唐律名例律:“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

10、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化外人犯罪的原则,名例律:“化外人同类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危害皇权与封建国家的政治性犯罪侵犯人身的伤害罪侵犯财产的强盗窃盗罪贪墨罪伪造罪诬告罪,二、唐律分则其他各篇的主要内容,侵犯人身的伤害罪,“六杀”:谋杀、故杀、斗杀、误杀、过失杀、戏杀,“保辜”制度:手足伤人为十日、他物欧伤人为二十日、以刃及汤火伤人三十日、折跌肢体、破骨为五十日。如在期限内印伤害致死,则以杀人罪论处,期限外死亡的以伤害罪论处,侵犯财产的强盗窃盗罪,六赃:强盗、窃盗、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受所监临、坐赃。,第四节唐代的民事法律规范,一、权利主体和行为能力,

11、二、债与买卖契约立法,三、婚姻和继承制度,一、权利主体和行为能力,划分良贱民,行为能力的确立标准,户籍制度,二、债与买卖契约立法,借贷契约,买卖契约,立契(市券),三、婚姻和继承制度,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制定婚书婚姻的限制性条件禁止同姓为婚;禁止良贱通婚;禁止僧道为婚;禁有妻再娶;禁监临官娶监临女为妻,、婚姻的成立,案例:唐朝崔氏女许配两家案,华州柳生与崔氏女两情相悦,私定终身。崔氏之母因兄长固请,又将女许配兄长王某。崔女不悦。王氏心疼女儿,想成全女儿。乃命婢女轻红到柳生寄居的寺庙,找到柳生,说“夫人想成全你们,叫你在两天之内备齐聘礼,赶快结婚。”柳生马上备好“数千财礼”,五天以后就在旅舍迎娶崔

12、氏并轻红。后来,王氏死,舅家讼于官。官府判决:王家先下财礼,婚约在先;崔女应当归于王氏子。王氏子因特别喜欢表妹,也就不计较她先嫁柳生之事。(唐)常沂:灵鬼志,、婚姻的解除,七出三不去义绝和离,放妻书,凡为夫妇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之夫妇。若结缘不合,比是怨家,故来相对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婵鬓,美妇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杨志坚早亲儒教,颇负诗名,心虽慕于高科,身未沾于寸禄。愚妻睹其未遇,曾不少留。靡追冀缺之妻,专学买臣之妇,厌弃良人,污辱乡闾,伤败风教,若无惩戒,孰遏浮嚣?妻可笞二十,

13、任自改嫁,杨志坚秀才饷粟帛,乃置随军。”云溪友议,颜真卿所作离婚判词,颜真卿,3、继承制度,财产继承:诸子均分制身份继承:嫡长子继承制,第五节唐律的基本精神与历史地位,唐律的基本精神,唐律的历史地位,一、唐律的基本精神,体现了君主专制主义与封建特权精神体现了封建家族伦理精神体现了封建伦理道德的基本精神体现用刑持平的精神体现规范详备、科条简约的精神,1、体现了君主专制主义与封建特权精神,十恶的设定,家长权的设定,夫妻关系不平等,2、体现了封建家族伦理精神,亲亲相隐,服制定罪,3体现了封建伦理道德的基本精神,以礼为立法依据,以礼为定罪量刑的标准,以礼注释法典,4、体现用刑持平的精神,刑罚宽缓,刑罚

14、适用采从轻原则,5体现规范详备、科条简约的精神,规范完备周详,科条简约,二、唐律的历史地位,唐律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唐律具有广泛的世界影响,唐律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唐律是中国传统法典的楷模,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唐代承袭秦汉立法成果,吸收汉晋律学成就,使唐律表现出高度的成熟性。唐律因具有封建法律的典型性,故对宋元明清法律产生了深刻影响。,2、唐律具有广泛的世界影响,朝鲜高丽律篇章内容均取法于唐律,日本大宝律令也以唐律为蓝本,越南李太尊时期颁布的刑书大都参用唐律。,第六节唐代的司法制度,司法机构的系统化,诉讼制度的完善化,监察制度的严密化,一、司法机构的系统化,大理寺,刑

15、部,御史台,审判,复核,监察,中央,州,县,以刺史为正职,下设司法参军为佐官,以县令为正职,下设法佐、史为佐官。基层设乡正、里正和村正,负责地方治安。,地方,法曹参军问案,二、诉讼制度的完善化,对于告诉作全面规定严格逮捕的各项程序完善审判制度严格规定上诉、复审及死刑复核程序判决的执行,狄仁杰断案,1、对于告诉作全面规定,禁止越诉,亲亲相隐,直诉制度,2、严格逮捕的各项程序,严惩犯人的拒捕行为,限制缉捕人员的非法擅杀,特殊情况下允许私捕系,3、完善审判制度,判决结果必须宣读,严格依律令格式定罪,法官须依诉状问案,实行法官回避制度,严格限制用刑,“郭泰、李膺,同为利涉,杨帆鼓枻,庶免倾危。岂谓巨浪

16、惊天,奔涛浴日,遂乃遇斯舟覆,共被漂沦。同得一桡,俱望济己。且浮且竞,皆为性命之忧;一弱一强,俄至死生之隔。阿宋夫妻义重,伉俪情深。悴彼沉魂,随逝水而长往;痛兹沦魄,仰同穴而无期。遂乃喧诉公庭,心仇郭泰。披寻状迹,清浊自分。狱贵平反,无容滥罚。且膺死元由落水,落水本为覆舟,覆舟自是天灾,溺死岂伊人咎。各有竞桡之意,俱无相让之心,推膺苟在取桡,彼溺不因推死。俱缘身命,咸是不轻。辄欲科辜,恐伤猛浪。宋无反坐,泰亦无辜。并各下知,勿令喧扰。”敦煌文明判集残卷,唐朝的一份判决,4、严格规定上诉、复审及死刑复核程序,上诉程序,复审程序,三复奏、五复奏,案例:唐太宗错杀张蕴古案,初,太宗以古者断狱,必讯于三槐九棘之官,乃诏大辟罪,中书、门下五品已上及尚书等议之。其后河内人李好德,风疾瞀乱,有妖妄之言,诏按其事。大理丞张蕴古奏,好德癫病有征,法不当坐。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劾蕴古贯相州,好德之兄厚德,为其刺史,情在阿纵,奏事不实。太宗曰:“吾常禁囚于狱内,蕴古与之弈棋,今复阿纵好德,是乱吾法也。”遂斩于东市。既而悔之。寻谓侍臣曰:“比来决囚,虽三覆奏,须臾之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