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命题逻辑_第1页
第九章命题逻辑_第2页
第九章命题逻辑_第3页
第九章命题逻辑_第4页
第九章命题逻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数理逻辑又称符号逻辑、理论逻辑。 它既是数学的一个分支,也是逻辑学的 一个分支;是用数学的方法研究逻辑或 形式逻辑的学科。 数理逻辑就是精确化、数学化的形式逻辑。 数理逻辑包括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 它是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基础。,它为机器证明、自动程序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计算机应用 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第9章 命题逻辑,例1 张三说李四在说谎,李四说王五在说谎, 王五说张三和李四都在说谎. 问:谁说的是真话? 例2 有一仓库被盗,经侦察确定甲,乙,丙,丁 四人中 的两人作案,且可靠的线索有: (1) 甲,乙两人中有且只有一个人去过仓库; (2) 乙和丁不会同时去仓库; (3) 丙若去仓库,丁

2、必定同去; (4) 丁若没去仓库,则甲也没去. 判断四人中哪两人作案? 解答:(1)李四说真话; (2)作案者为甲和丁.,9.1 命题和命题联结词,一、命题的概念 二、命题联结词和真值表 三、命题的符号化 四、命题公式,1.命题的定义 能够确定或分辨其真假的陈述句, 且真与假必居其一。 简言之,命题是非真即假的陈述句。 2.命题的真值 命题是真就说其真值为真,用“1”表示, 命题是假就说其真值为假,用“0”表示。 真值为真的命题称为真命题, 真值为假的命题称假命题。,一、命题的概念,3.说明:判断命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那些“自称谓”的陈述句可能产生自相矛盾的 结论(悖论),故不在讨论之列

3、. 例如:我现在说真话. (2) “很难”,“相当年轻”等这些概念 没有清晰的界限,属于模糊概念,故不在讨论之列. 例如:这个题目很难. (3) 某些命题尚未确定其真值. 例如:火星上存在有生命的物种. (4) 某些命题可能无法查明其真值. 例如: 公元1014年元旦北京下过雨. (5) 命题真假会因时因地而异. 例如: 现在是上午.,例1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命题 (1) 4是素数. (2) 是无理数. (3) 月球上有水. (4) 大于2吗 (5) 请不要吸烟! (6) 这朵花真美丽啊! (7) x大于y.,-是假命题,-是真命题,-是真命题,-不是命题,-不是命题,-不是命题,-不是命题,

4、4.命题的表示,一般用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一个最简单命题。,例如:,P: 我是学生。,Q: 我明天要上学。,1.原子命题 再细分不成为句子的命题称为原子命题。 例如: “明天下雪”和“7是素数” 都是原子命题。 2.复合命题 原子命题常可通过一些命题联结词 构成新命题,这种命题称为复合命题。 例如: “明天下雪或下雨”; “明天下雨并且下雪”; “如果明天下雨,我就不去游泳”等, 都是复合命题。,二、 命题的类型,1.命题联结词: 又称逻辑运算符号, 是通常语言里的连接词的逻辑抽象。 常用的命题联结词有五种: 否定、合取、析取、蕴涵、等值,三、命题联结词,注: P为真当且仅当P为假。 P的真值表

5、:,设P为命题,那么“对P的否定”为另一命题。 表示为P,叫做P的否定,读做“非P”。,2. 五种联结词,例2 设P: 3是素数; 则P: 3不是素数。,1) 否定 ( ),设Q: 这些都是男生; 则Q:这些都不是男生。,设P,Q为命题,那么“P并且Q”为一复合命题, 表示为PQ,叫做P和Q的合取,读做“P且Q”。 注: PQ为真当且仅当P和Q同为真。 PQ的真值表:,例3 设P: 2是素数, Q: 2是偶数; 则PQ: 2是素数,并且是偶数,2) 合取( ),3) 析取( ) 设P,Q为命题,那么“P或者Q”为一复合命题, 表示为PQ,叫做P和Q的析取, 读做“P或Q”。 注: PQ为真当且

6、仅当P和Q至少一个为真。 PQ的真值表:,例4 设P: 张三爱唱歌, Q: 张三爱听 音乐; 则PQ: 张三爱唱歌或爱听音乐。,思考: 张明下午在寝室或在图书馆。 “或”:可兼或和排斥或(不可兼或)。 (PQ)(PQ)表示排斥或, 表示P和Q不能同时发生。,4) 蕴含(条件)( ) 设P,Q为命题,则“如果P就Q”为一复合命题, 表示为PQ, 读做“若P则Q”。 这里, P叫做前提,假设或前件; Q叫做结论或后件。 注: PQ为假当且仅当P为真而Q为假。 PQ的真值表:,PQ的逻辑关系: Q是P的必要条件, P是Q的充分条件。 若P,则Q; 如果P,那么Q; 因为P,所以Q。 例:如果(因为)

7、我有课,那么(所以)我去教室。 Q每当P; P仅当Q。 例:每当有课我去教室。我去教室仅当我有课。 只要P,就Q; 只有P才Q 。 例: 只要(只有)我有课,我就(才)去教室。 除非Q才P; 除非Q,否则非P。 例:除非我有课,我才(否则我不)去教室。,说明:,注1 在数理逻辑中,“如果P,那么Q”中的 前件P与后件Q可以无任何内在联系。 例如: “若6是偶数,则明天下雨”。 注2 在数理逻辑中,作为一种规定, 当P为假时,无论Q是真是假,PQ均为真。 例5 张三对李四说: “我去书店一定帮你买那本书”。 设P:张三去书店; Q:张三买那本书; 则可以将这句话表示为命题:PQ.,5) 等值(双

8、条件)( ) 设P,Q为命题,则“P当且仅当Q”为复合命题,表示为PQ,读做“P当且仅当Q”。 PQ也可读做“P是Q的充要条件”。 注: PQ为真当且仅当P和Q同为真或同为假。 或当且仅当PQ和QP都为真,PQ的真值表:,例6: 设P: 我去游泳, Q: 天下雨; 则PQ: 我去游泳当且仅当天不下雨。,3.命题的符号化 符号化应注意以下几点: (1)确定语句是否为命题,不是就不必翻译。 (2)确定语句中的连接词是否能对应于并且 对应于哪一个命题联结词; (3)正确表示原子命题和选择命题联结词; (5)原子命题一般表示成肯定。 (4)要按逻辑关系翻译而不能凭字面翻译。,例7 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9、(1) 他有理论知识但无实践经验。 (2) 小张是计算机学院的学生, 他住在8号楼202室或203室。 (3) 又大又红的苹果我才会买。 (4) 如果小王和小张都不去,则小李去。 (5) 如果小王和小张不都去,则小李去。,PQ,(PQ)R,(PQ)R,(PQ)R,P(QR)(QR),9.2 命题公式,1.命题变元: 如果P代表真值未指定的任意命题, 就称P为命题变元 2. 命题常元: 如果P代表真值已指定的命题, 就称P为命题常元.(1和0称为命题常元) 3. 原子公式:单个命题变元和命题常元.,一、命题变元(常元),定义 递归定义命题公式: (1) 0和1是命题公式; (2)命题变元是命题公

10、式; (3)如果A是命题公式,则A是命题公式; (4)如果A和B是命题公式, 则AB,AB, AB,AB是命题公式; (5)只有有限次利用上述(1)(2)(3)(4) 而产生的符号串才是命题公式。,二、命题公式,例1 下面的符号串不是公式 PQP, RP, PP, (PQR)QR). 下面的符号串是公式 (PQ)(PR), (P(QR)(QR).,定义 设P1,P2,Pn是出现在命题公式 F中的全部命题变元, 给P1,P2,Pn各指定一个真值(真或假), 称为对F的一个真值指派(赋值或解释)。 思考:含有n个命题变元的命题公式F 有多少种真值指派?,三、公式的真值指派(赋值),四、公式的真值表

11、,用表格的形式来反映公式在所有不同的 真值指派下与其命题变元之间的真值关系, 这样的表格称为公式的真值表。,定义 设A为任一命题公式: (1) 若公式A在它的各种赋值下取值均为真, 则称公式A 是重言式或永真式; (2) 若公式A在它的各种赋值下取值均为假, 则称公式是矛盾式或永假式; (3) 若至少有一组真值指派使公式 A的值为真, 则称公式A是可满足式。,五、公式的类型,9.3 命题公式的等值关系和蕴含关系,1.定义 设A和B是两个命题公式, 若公式AB为重言式, 则称公式A和B是等值的公式,记为AB。 注: (1) 当且仅当在所有真值指派下, 公式A和B的真值完全相同时, 公式A和B才是

12、两个等值的公式。 (2) AB是表示一个公式, 而AB是表示两公式A和B的关系是等值。,一、 命题公式的等值关系,1)自反性: AA。 2)对称性: 若 AB 则 BA。 3) 传递性: 若AB,BC,则AC。,2. 等值关系的性质,等值关系是一个等价关系。,3.证明逻辑恒等式AB的方法: (1) 利用真值表: 证明公式AB为重言式。,例1 证明:德.摩根定律(PQ) PQ,证明:,公式(PQ) ) (PQ )真值表:,从真值表可得:,(PQ) PQ。,1)代入规则: 重言式中某命题变元出现的每一处 均代以同一命题公式后所得命题公式 (代入实例)仍为重言式。 如: 在P(PQ)P中以(RP)代

13、P得 (RP)(RP)Q)(RP) 在PQQP中以C代P,同时以(AB)代Q得 C(AB)(AB)C,(2) 等值演算:,a) 常用的等值式,b) 两个规则,2) 定义 若C是公式A中的一部分且C为公式, 则称C为A的子公式。 例: PQ和PR是公式PQPR 的子公式。 3) 替换规则: 若C是A的子公式,且CD。 如果将公式A中的子公式C, 置换成公式D之后,得到公式B, 则AB。,1.定义 设A和B是两个公式, 若公式AB是重言式,即AB1, 则称公式A蕴含公式B,记作AB。 2.蕴含关系的性质,二、命题公式的蕴含关系,自反性: AA. 反对称性:若AB,BA,则AB. 传递性: 若AB,

14、BC,则AC.,蕴含关系是一个偏序关系。,(2) 演绎推理: a)证明A为真时B为真. b) 证明B为假时A为假。,3.证明永真蕴涵式AB的方法:,(1) 利用真值表: 证明公式AB为重言式。,例1 证明 (PQ)Q P。 证明:设 (PQ)Q为真, 则 PQ和Q同为真; 因此Q为假;从而P为假; 所以P为真。 例2 证明(PQ)(QR) PR。 证明:设 PR为假, 则P为真而R为假; 对Q分两种情况讨论: (a) 若Q为真,则因R为假,故QR为假; (b) 若Q为假,则因P为真,故PQ为假; 则(PQ)(QR)为假。,9.4 范式,一、质合取式与质析取式 二、析取范式与合取范式 三、最小项

15、与最大项 四、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定义1 一个由命题变元或命题变元的否定 所组成的合取式称为质合取式。 定义2 一个由命题变元或命题变元的否定 所组成的析取式称为质析取式。 如:设P和Q是两个命题变元, 则P, PQ,PQ, PQ都是质合取式, 而 Q,PQ, PQ, PQ都是质析取式。,一、质合(析)取式,1.质合(析)取式的定义,(1) 质合取式为矛盾式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它同时包含某个命题变元P及其否定P。 (2) 质析取式为重言式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它同时包含某个命题变元P及其否定P。,2.定理,定义3 一个由质合取式的析取所组成的公式, 称为析取范式, 即该公式具有形式: A1A

16、2 An(n1) 其中A1,A2,An都是质合取式。 定义4一个由质析取式的合取所组成的公式, 称为合取范式, 即该公式具有形式: A1A2 An(n1) 其中A1,A2,An都是质析取式。 如: P(PQ)(QR) 为析取范式。 (PQR)(QR) Q 为合取范式。,二、 析(合)取范式,1. 析(合)取范式的定义,3.定理:对于任何命题公式A都存在 与其等值的析取范式和合取范式。 4.求与A逻辑等价的析取范式和合取范式的方法: (1) 用蕴涵表达式和等值表达式消去 公式A中的和 联结词; (2) 用双重否定律和德摩根律将A中的都消去 或移到命题变元之前; (3) 用结合律和分配律将公式化成

17、析取范式 或合取范式。,例1 求公式:(PQ)P的析取范式 与合取范式。 解:公式 (PQ)P(PQ)P (析取范式) (PP)(QP) (合取范式) P(PQ) (合取范式),三、 最小(大)项,定义5,思考:含n个变元的最小项和最大项的个数?,设有个n命题变元P1,P2,Pn,形如,P1,P2,Pn所产生的最大项。,的命题公式称为由命题变元,而形如,的命题公式称由命题变元,P1,P2,Pn所产生的最小项。,其中每个,或为Pi, 或为Pi ,,即Pi、Pi 必出现一个,且只能出现一个。,含2个命题变元P,Q的最小项和最大项,含3个命题变元P,Q,R的最小项和最大项,1.定义 由不同的最小项所

18、组成的析取式, 称为主析取范式。 由不同的最大项所组成 的合取式, 称为主合取范式。,四、 主析(合)取范式,任何非重言式都有唯一的主合取范式。,重言式无主合取范式,定义为“1”。,2. 定理,3. 定理,任何非矛盾式都有唯一的主析取范式。,矛盾式无主析取范式,定义为“0”。,矛盾式主合取范式必是所有最大项的合取。,重言式主析取范式必是所有最小项的析取。,a. 利用真值表法求主析(合)取范式: (1) 求主析取范式考虑真值表中对应1的行 所有最小项的析取。 (2) 求主合取范式考虑真值表中对应0的行 所有最大项的合取。,4. 求命题公式主析(合)取范式的方法,例2 用真值表求公式(PQ)Q的主

19、析(合)取范式。,考虑真值表为真的行, 得公式的主析取范式:(PQ)(PQ) 考虑真值表为假的行, 得公式的主合取范式: (PQ) (PQ) 。,b. 利用等值演算求主析(合)取范式步骤: (1) 把给定命题公式化成析(合)取范式; (2) 删除析(合)取范式中所有为永假(真)的 质合取式(质析取式); (3) 用等幂律将重复出现的变元化为一次出现; (4) 补进析(合)取范式中未出现的所有变元; (5) 用等幂律消去重复出现的最小(大)项。,例3 求公式:(PQ)Q的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 解: (PQ)Q (PQ)Q (P Q) (Q (P P) (P Q) (P Q) (P Q) (P

20、 Q) (P Q) (主合取范式) 主析取范式: (P Q) (P Q),9.5 命题演算的推理理论,一、推理规则 二、证明方法,1.定义 设A和B是两个命题公式,如果AB, 即如果命题公式AB为重言式, 则称B是前提A的结论或从A推出结论B。 一般地,假设H1,H2,Hn和C是一些命题, 如果: H1H2Hn C 则称从前提H1,H2,Hn推出结论C, 有时候也记为H1,H2,Hn C, 并且称H1,H2,Hn 为C的前提集合。,一、 有效推理的概念,例1判断结论C能否可以从前提H1和H2推出 (1)H1: PQ, H2:P, C:Q (2)H1: PQ, H2:Q, C:P,解:写出前提的

21、合取式和结论的真值表, 看是否出现前提合取式为真,而结论为假的情形。,由真值表可得:(1)可以,(2)不行,例2 判断下列推理是否正确: 若下午气温超过30,则小王必去游泳; 若他去游泳,他就不去看电影了. 所以若小王没去看电影,下午气温必超过30。 解:设P:下午气温超过30; Q:小王去游泳; R:小王去看电影. 则前提:PQ,QR; 结论:RP; 推理的形式结构:(PQ)(QR)(RP) (PQ)(QR)(RP) (PQ)(QR)(RP) (PQ)(QR)(RP) PR 非永真, 因此推理不正确。,1.定义: 形式证明是一个描述推理过称的命题序列。 其中每个命题或是已知的命题, 或是有某

22、些前提所推得的结论。 序列中最后一个命题就是所要求的结论。,二、 形式证明的概念,2. 推理规则: (1) 前提引入规则: 在证明的任何步骤上都可以引用前提。 (2) 结论引用规则: 在证明的任何步骤上所得到的结论, 都可以在其后的证明中引用。 (3) 置换规则: 在证明的任何步骤上,命题公式的子公式 都可以用与之等值的其他命题公式置换。 (4) 代入规则: 在证明的任何步骤上, 重言式中的任一命题变元 都可以用一命题公式代入,得到的仍是重言式。,3.证明的有效性: 定义 如果证明过程中的每一步所得到的结论 都是根据推理规则得到的, 则这样的证明称为是有效的。 通过有效的证明而得到的结论, 称为是有效的 结论。 4.证明方法: 直接证明法和间接证明法。 直接证明法有两种方法: PT规则和CP规则,例3 证明: PQ,QR,PS, S 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