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单元复习,5、装满昆虫的衣袋,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练习2,6、变色龙,7、金蝉脱壳,1、课题的含义是(走进大自然,去探索发现其中的奥秘。) 。 2、把大自然比作“课本”是因为 大自然像课本一样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把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是因为蕴含丰富知识的大自然象征着绿色,象征着希望,象征着生命。,3、“去吧”是对少年儿童的亲切召唤,激发少年儿童去认识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4、作者以敏锐的目光捕捉了大自然的奇趣妙景,以生动的笔触展示了大自然的 绚丽多姿,激发少年儿童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5、学完这课,你想到了哪些名言?(实践出真知;百闻不如一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1、法布尔:法国人,杰出的昆虫学家和文学家,著有昆虫记。人们将甘于寂寞和清苦、几十年如一日进行研究和创作的精神称之为“法布尔精神”。具有这种精神是法布尔成功的重要原因。,2、本课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后人在为他建造的雕塑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鼓起),是因为“装满昆虫的衣袋”最能体现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珍爱,最能体现他孜孜以求、锲而不舍地探索和钻研的精神。,1、变色龙,学名避役。因为他会根据环境情况迅速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以求自身的安全,所以人称变色龙。 2、本课通过记叙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过程,展示了变色龙捕食迅速、准确和善于变色、快速变色的特点,从而提醒人们要保护环境、
3、保护动物。,3、“变色龙如此迟钝,如何捕捉食物呢?”一句在全文中起着 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过渡段。 4、文章从外形、捕食和变色三方面介绍了变色龙。,写出表达“看“的词语: 窥探、观望、凝视、眺望、端详 写出表示时间快的词语: 刹那间、顷刻间、霎那间、一瞬间 写出含有动物的成语: 鼠目寸光、鸡飞狗跳、画蛇添足,1、课文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示了奇特动人的情景,启发人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2、金蝉脱壳的顺序是背、头、脚、尾。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脱壳后变化最大的是翅膀和颜色。 3、金蝉脱壳:现在用来比喻用计逃脱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4、读一读,填一填 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抖动着,伸着。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扑来,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整个动作配合得自然协调。,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3、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4、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5、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6、谈迁花了20几年的时间终于完成国榷,这真是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啊! 7、观察,观察,再观察。 巴甫洛夫 8、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和实验中得来。 伽利略,9、 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 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地产】世联:外立面材料分析沉淀
- 《机构的管理生态》课件
- 外贸合作培训课件
- 《深入解析生物分子机制》课件
- 《生物细胞学》课件
- 世界爱眼日演讲稿
- 品鉴会可行性研究报告
- 《骨折愈合X线表现》课件
- 高中生物竞赛课件第一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基础课时1
- 《基因变异与遗传作图》课件
- 陕西省咸阳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三)物理试题(含答案)
- 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 GB 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
- 水果店运营与管理培训课件
- 1号卷·A10联盟2025届高三4月质检考物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一级建造师之一建矿业工程实务题库附答案(典型题)
-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粮油)仓储管理员
- 履带式起重机进场验收表
- 汽车维修前台接待流程参考指导
- 大数据驱动的智慧社区建设研究
-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知识讲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