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广贤文教案5_第1页
增广贤文教案5_第2页
增广贤文教案5_第3页
增广贤文教案5_第4页
增广贤文教案5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1课时教学内容:人心似铁,官法如炉。善化不足,恶化有余。水太清则无鱼,人太察则无谋。知者减半,愚者全无。 教学目标:1、通过资料的扩展,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积累了增广贤文里的一些名言,谁愿意背一背。看到你们都跃跃欲试,我们一起津津有味地来背一背,好吗?(学生背)你喜欢哪一条和大家说一说。二、谈话导入1、前面,大家已经学习积累了很多名言名句,那通过学习,你能谈谈你都有哪些收获吗?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校本课程增广贤文(板书)。三、讲解新课(一)、讲解:人心似铁,官法如炉。

2、1、我们学习的这一句名言就是:(出示)谁来读读。2、交流自学。你对这句话都有怎样的理解呢?课前我们进行了预习,就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说说,开始吧。(法网恢恢疏而不漏。)3、学生汇报。教师补充。即便人心如铁石,也会在如炉的官法中溶化。4、如何运用。想一想,什么时候能用上这句话呢?请你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二)、讲解:善化不足,恶化有余。1、引入:大家一定熟悉这句话,我们再来看看这句名言,(出示)谁来读读,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谁能试着说一说。2、读出不同语气。这句话说的是积善不够积恶有余的人必定会遭殃。3、结合自身,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三)、讲解:水太清则无鱼,人太察则无谋

3、。1、看故事,明道理。(齐臣隰斯弥有次拜见田常,两人一同登上田氏家中的高台,举目四望,但见三面畅通无障,向南望时,却见隰斯弥家的树遮蔽了视线,田常变得一言不发。隰斯弥回家后让人砍伐那些树木。斧子刚砍了几下,隰斯弥又急忙制止,不让砍伐了。管家人问他为什么剐定的主意却又变化了,隰斯弥回答说:“有句古谚道:察见渊鱼者不祥。田常正在筹划着篡国大事,这是他不想让人知道的,我如果表示出能察知人之隐微,那我的处境就太危险啦。不伐树,我没有任何罪过;而察知人的隐秘之事,那却是不得了的。”隰斯弥最终没有伐树。)(察见渊鱼者不祥,说的是能察知别人内心深处隐秘活动的人,必然是处于危险的境地。)2、小结:水如果太清沏

4、了就不会有鱼存活,人太明智就不会有人为他出主意。(人接受好的教育总嫌不够,接受不好的教育却很容易变坏。)2、资料扩展。大智若愚,我国古代成语,出自宋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二七贺欧阳少帅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指才智出众但并不处处表现在外。(四)、讲解:知者减半,愚者全无。意思是如果把自认为聪明的人减去一半,那么世界上就没有愚蠢的人了。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又学习了四名名言,你喜欢哪句就试着和同桌背一背。回家后背给爸爸妈妈听,并说说你从中明白了哪些道理。第22课时教学内容: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增广贤文的原文及译

5、文。明白书中讲的道理。2、通过资料的扩展,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谁来说说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和道理?那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增广贤文中的话。二、自学诗句,感悟诗意1、领读“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2、自由读一读。3、指名读,纠正字音。4、分组读。5、教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你们知道这两句诗句是什么意思吗?请大家结合下面的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先自己说,再同座互相说一说。三、讨论交流,理解诗意1、“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这句话中的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告诉我们什

6、么呢?师:意思是不真实的传闻天天都会有,只要你不听信自然就消失了。2、“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中“正”、“邪”、“信”分别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谈一谈对这句话的见解呢?师:宁肯正派行事不够,也不可走邪路。我们宁可做个正直的人,也不要做个心术不正的小人。宁可信它有,不可信它没有,对事要有准备、有信心。3、讲故事,明道理。(故事一:爷孙俩买了一头驴,爷爷让孙子骑着走时,有人议论孙子不懂孝敬;孙子让爷爷骑着走时,有人指戳爷爷不疼孙子;爷孙俩干脆都不骑了,又有人笑话他俩放着驴不骑是傻瓜;结果爷孙俩只好绑起驴扛着走了。如果我们不想扛驴,那么我们就不要去听那些个是非而受其累。

7、故事二:有个小和尚学会了入定,可是每当入定不久,就感到有只大蜘蛛钻出来捣乱。没办法,他只得向老和尚请教。小和尚说:“师父,我每次一入定,就有大蜘蛛出来捣乱,赶也赶不走它。”师父笑着说:“那下次入定时,你就拿支笔在手里,如果大蜘蛛再出来捣乱,你就在它的肚皮上画个圈,看看是哪路妖怪。”于是,小和尚照办了。再一次入定时,大蜘蛛果然又出现了。小和尚见状,毫不客气,拿起笔来就在蜘蛛的肚皮上画了个圈圈作为标志。谁知刚一画好,大蜘蛛就销声匿迹了。没有了大蜘蛛,小和尚就可以安然入定,再无困扰了。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小和尚出定后,一看才发现,原来画在大蜘蛛肚皮上的那个圈记,就赫然在自己的肚脐眼周围。这时,小和尚才

8、悟到,入定时的那个破坏分子大蜘蛛,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源于自身思想上的心猿意马。很多时候,所谓的打扰其实并不是来自外界,而是出自自己的内心。如果能安定内心,那就不会受到各种干扰,也就不会感到心烦了。)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1、那我们联系实际,来说说,你对第二、三句话的理解?2、让我们牢记这些吧,下面请大家自由背诵。点人背,分组背,全班背五、课堂总结 第23课时教学内容:竹篱茅舍风光好,僧院道房终不如。道院迎仙客,书堂隐相儒。庭栽栖凤竹,池养化龙鱼。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教学方式:朗读、讨

9、论、交流、背诵教学过程:一、感悟诗句,导入新课1、导语:同学们,首先我们来讨论这一句诗。2、老师出示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苏东坡对这两句颇为称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

10、,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机的天真意趣。南山究竟有什么胜景,致使诗人如此赞美呢?接下去就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也是诗人无意中看见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诗人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是万物运转、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则吗?是对远古纯朴自足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吗?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吗?是直率真挚的品格吗?诗人都没有明确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问题,让读者去思考,而他则“欲辨己忘言”。如果结合前面“结庐在

11、人境,而无车马喧”来理解,“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当然,这个“真意”的内涵很大,作者没有全部说出来,也无须说出来,这两句哲理性的小结给读者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3、今天我们一起来接着学习增广贤文里的句子。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1、多种形式朗读诗句。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师:农家田园风光是很好的,恐怕连寺院也比不上。寺院里经常有仙客出入,宰相之才的人都出自书斋之中。庭院里栽着可以

12、引来凤凰的竹子,池塘中养着能跳过龙门的鲤鱼。、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老师释疑。三、课堂总结增广贤文通篇用韵,朗朗上口。同学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要熟读成诵,回去把今天所学的讲给家长听,背给家长听。说说你都明白了哪些道理。第24课时教学内容: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会说说都市,不会说屋里。磨刀恨不利,刀利伤人指。求财恨不多,财多害自己。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2、理解诗句的意思。3、能指导自己的行为。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教学过程:一、明明确学习内容1、出示:“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会说说都市,不会说屋里。磨刀恨不利,刀利伤人指。求财恨不

13、得,财多害自己。”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增广贤文中的四句话。二、知知晓文章本意1、领读、自由读一读、指名读,纠正字音、分组读。2、教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你们知道这两句诗句是什么意思吗?请大家结合下面的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先自己说,再同座互相说一说。师: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像流水一样有高下之分,世上的事像浮云一样变化莫测。见识多广的人说的都是城市的事,见识不广的人说的都是家中琐事。我们磨刀时唯恐它不锋利,但刀磨锋利了又容易割伤手指。我们赚钱时生怕赚少了,但是钱财太多可能会害了自己。三、思深入思考理解1、这些话你是怎样理解的?从中你明白了什么?2、老师讲故事。(唐朝,有个人叫卢承庆的人,为官清廉,做事认

14、真,讲求实际。他当的是考工员外郎。这是隶属于吏部的官职,主要负责考察官员。当时,考察官员有级别标准,先大体分成上中下,然后每一级再分成上中下,比如最好的是上上,差一点的是上中,以及中中、中下、下下之类。有一次,卢承庆考核一个兼督运粮的官员。这个人在运粮食的过程中,由于翻船把不少粮食掉进了河。因此,卢承庆只给他定了一个中下,“没给你弄个下下就是照顾你的面子了。你把船都弄翻了,国家的粮食丢失了那么多,所以只能给你中下这么一个评价。”可是,这个运粮官得到中下的评语,一点也没生气着急,反而谈笑自若,该怎么着就怎么着。卢承庆觉得,我给他这么低的一个评价,他都没生气,说明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人还行;从

15、这点上来讲,这个人有认错表现,有责任心,改个中中吧。改成中中后,这个运粮官也没因此而高兴。卢承庆心想这个人真绝,“宠辱不惊”,无论怎样,他都能坦然面对。他又调查到,那次船翻了,不是他管理不善造成的,而是因为突然遇到刮大风,把粮船给吹翻了。总之,不是人为的原因。卢承庆一想:我给他中中看来也不合适,又改成了中上。这个运粮官还是没有因此而特别高兴。从此卢承庆对他印象很好,以后在吏部考核的时候,就注意提拔了他。据说,卢承庆自己也是一个宠辱不惊的人。他认为作为一个官员,主要是为国尽忠,官职是升是降都不在乎。他最初当过考工员外郎,后来往上当过尚书左丞,最后还当过兵部侍郎,由于老说实话,得罪了皇上,获罪被贬出去做简州司马。当简州司马的时候,卢承庆也一点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