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阅读复习课件(2015年真题)_第1页
高考小说阅读复习课件(2015年真题)_第2页
高考小说阅读复习课件(2015年真题)_第3页
高考小说阅读复习课件(2015年真题)_第4页
高考小说阅读复习课件(2015年真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近三年高考全国卷小说阅读考查,2015全国卷 马兰花(李德霞) 全国卷 塾师老汪(刘震云) 2014全国卷 古渡头(叶紫) 全国卷 鞋 (刘庆邦) 2013全国卷 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 ( 阿根廷莱 巴尔莱塔) 全国卷 峡谷(阿城),看看全国卷“小说阅读”命题,2015全国卷马兰花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分析构思的妙处) 3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4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

2、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8分)(分析情节的作用),看看全国卷“小说阅读”命题,2015全国卷 塾师老汪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2.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分析人物形象) 3.老汪对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一句的独特理解,其实源于自身人际关系的体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理解重要语句) 4.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8分)(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看看全国卷“小说阅读”命题,

3、2014全国卷 古渡头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2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分析人物形象) 3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分析情节结构) 4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分析小说结尾特点和艺术效果),看看全国卷“小说阅读”命题,2014全国卷鞋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2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分析线索作用) 3小说中守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她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

4、析。(6分)(分析人物形象) 4文末“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还是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分析情节作用),看看全国卷“小说阅读”命题,2013全国卷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2“影子”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重要形象作用) 3小说主人公马里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分析人物形象) 4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分析结构技巧),看看全国卷“小说阅读”命题

5、,2013全国卷峡谷 2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22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6分)(重要形象的作用) 23小说中的“骑手”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分析人物形象) 24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骑手,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峡谷。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探讨作者写作意图),体验一把 阅读梅镇的夏天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B E) A项“不仅因为榆树同情他的不幸遭遇”说法不当; C项“装出来的假象”和“骗取梅镇人的同情”的说法错; D项对年轻人没离开的原因说法错。,体验一把

6、 阅读梅镇的夏天 ,2作品中的年轻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 作品中的年轻人是一个讲信用、重情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又知悔过、懂报恩,性格矛盾复杂的农村男青年形象。 为给女人治病,他欠了医院一大笔债,院方说还不上可以不还,他坚持要还。为了还债,他竟然利用人们的善良和同情心,用骗人的手段筹钱。还债后,他又真诚表示悔过和报恩,不失良知。,体验一把 阅读梅镇的夏天 ,3这篇小说在构思上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小说构思上主要的艺术特色是运用了悬念法。作品一开始就设置了很多疑问,如跛腿年轻人是什么身份?他从何处来?他为什么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他腿上的伤是怎么回事?当梅镇

7、人同情他关心他时,他却一直想着钱的问题,这又是怎么回事?一连串的疑问让读者百思不得其解。接着作者抽丝剥茧,逐步解疑,终使真相大白,让读者恍然大悟。,体验一把 阅读梅镇的夏天 ,4这篇小说的内容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结合全文简要阐述。 答:人性是双面的甚至是多面的,要认识到人性的复杂性(或:认识到人的多重人格); 人不能用坏的方式或手段来实现好的愿望(或:人不能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择手段);,体验一把 阅读梅镇的夏天 ,当今社会,善良的人要学会识别真假,不要轻易相信别人,善良和同情心不要被骗子利用; 人不怕犯错误,犯了错误要能正视并改正错误。(如有其他思考,言之成理即可),小说阅读复习要点,第一节

8、 把握小说的情节与结构 第二节 分析小说的环境 第三节 赏析小说的人物 第四节 赏析小说的语言 第五节 赏析小说的表达技巧 第六节 探究小说的主题,第一节,第一节 把握小说的 情节与结构,第一节 把握小说的情节与结构,高考在情节与结构上的常考点有:概括情节内容、分析情节作用、把握结构特点。,一、概括情节内容,(2014高考江苏卷安娜之死节选) 1本文前五段写出了安娜的绝望,请简析其具体内容。 答:(安娜)尽管期待渥伦斯基的回信,但先已绝望;看信后对两个人情感的彻底绝望;由此推广到对生存背景(人生、世界、命运等)的绝望。,概括小说情节有哪些技巧与方法?,提示: 理清小说的结构线索。 把握小说的矛

9、盾冲突。 如果是全篇,看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在文中是怎样表现的; 如果是局部,要留心构成故事发展的一连串细节,留心人物性格、心理、情感的变化过程。,二、分析情节作用,(2014高考辽宁卷)小说最后才交代一年前数学家算错了账,这样处理有何作用?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答:使故事情节平中见奇,形成高潮; 使女老板和数学家的形象更加丰满; 进一步揭示人际交往中情商重要性的主题; 增添作品的情趣,让人回味。,分析小说情节的作用要注意哪些问题?,提示: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 一是内容上。内容上是指情节与环境、人物、主题、读者之间的关系; 二是结构上。结构上是指情节本身的作用以及与其他情节之间的关系。另

10、外,要注意根据提问形式来确定答题角度,如果是单一角度,即给定了答题角度,就按照给定角度来答;如果是综合角度,即没有给出明确的角度,就需要从情节与环境、人物、主题、读者之间的各种关系分析。,情节作用类试题的五个答题角度,三、把握结构特点,这篇小说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突出的特点?这样安排的效果如何? 答:小说在结构安排上使用了插叙。 这样安排可以让小说情节更紧凑,内容更丰富,有助于揭示主题。小说主要写老婆儿外出寻夫,中间插入她对自己与老伴年轻时相恋相爱、相伴相助等往事的回忆。这些回忆都由眼前的雪景引发,合乎情理,显得自然,反映了老夫老妻之间深厚的感情基础。往事与现实两相照应,形成对比,更加突出了“老

11、来伴”的重要性。,分析小说的结构要注意哪些问题?,提示: 要注意情节安排的顺序特点,如顺序、倒叙、插叙等; 要注意开头、结尾的方式和作用; 要注意设置悬念、铺垫、对比等技巧的作用。,增值训练(2015.辽宁省重点中学高三模拟)善人(老舍),2.小说多次写穆女士给自己的定位,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写穆女士的自称,表现自欺欺人的称谓并不能改变她靠丈夫吃饭的实质。 写穆女士自我感觉为救世而来,实际上却处处自私,表现自诩的高尚并不会得到他人的认同。 写穆女士自认为永远体谅别人,实际上是为自己的吝啬找借口,表现人只有真正无私才能真正活出自己的价值。,增值训练善人,3小说中引入冯女士这个人

12、物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冯女士对穆女士交际活动的报告体现出穆女士的忙碌,能够照应前文穆女士的忙。 冯女士与穆女士的对话能够揭示出穆女士善于自我陶醉的性格,使穆女士的形象更加丰满。 冯女士对穆女士的奉承以及穆女士的对答,暗含着作者对穆女士的批判态度。,增值训练善人,4小说中的穆女士认为“她是为救世而来的”,你觉得她的所作所为对“救世”有无正面作用?请谈谈你的具体理由。 答:无正面作用。 穆女士的所作所为只是满足自己虚荣心的行为。 穆女士看似为他人考虑,骨子里是伪善,同时,她的“善”并没有给别人心灵上的安慰,如方先生。 穆女士所倡导的救世观念不契合社会实际,即使她自己也不能切实履行。,第二

13、节,分析小说的环境,第二节 分析小说的环境,常见的命题角度: 一、概括环境特点 二、分析环境作用,一、概括环境特点(方法),抓住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可以概括自然环境的特点。 抓住人物生活的场景、接触的人物、生活的特定历史时期等,可以概括社会环境的特点。 无论是概括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要抓住具体描写的本质特点,提炼出核心的内容;切忌泛泛而谈。,一、概括环境特点(练习),(2012高考江苏卷)邮差先生 1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 思考角度: 抓住小说描写的内容:邮差先生平静的工作状态,邮差先生对远方来信的感叹,邮差先生与学生家长的友好关系,邮差先生给一位老太太

14、送信时费劲而亲切的对话,邮差先生对递送坏消息的歉意及忌讳,邮差先生跟一个小子的友好玩笑,邮差先生对小城生活的满意及其恬淡的心境。邮差先生工作的闲暇、与老太太的对话及其心理活动,字里行间透露出舒缓的节奏。从中不难看出小城生活的特点。,一、概括环境特点(练习),答案:平静,恬淡,人际关系友善,生活节奏舒缓。,二、分析环境作用(注意的角度),对主题思想的暗示和深化; 对人物形象的衬托和铺垫; 对主人公活动场所的创设; 对时代生活的暗示; 对小说情节的推动; 渲染营造某种氛围和气氛。,二、分析环境作用(练习),(2014高考重庆卷)东坛井的陈皮匠文中第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这对塑造陈皮匠

15、的形象有何作用? 分析角度:可抓住一些关键字眼进行分析。“远离现代文明”“古奥”“唐宋格局”“明清街院”“五千年的大家族”“自然地洋溢着”,这些词句中所表现出来的正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和丰厚的历史底蕴。写这些是为塑造陈皮匠这个人物形象服务的,也为陈皮匠的活动提供环境依据,为表现文章的主题服务。,二、分析环境作用(练习),(2014高考重庆卷)东坛井的陈皮匠文中第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这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作用? 答案:突出了古城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和丰厚的历史底蕴。 为陈皮匠鲜明的性格特征的形成,提供了环境依据。,特别提醒: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小说中的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

16、时间、地点、季节、天气和景物等。它的主要作用有: 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和文化,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渲染故事气氛。作者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渲染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烘托人物形象。环境是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所和背景的,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而为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自然环境,从而显露其性格。,特别提醒: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推动情节发展。小说中不同的环境决定了人物的不同的心情和行为,作者借环境的变化暗示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风雪”的描写一步步推动了林冲买酒、草料场倒塌、避雪山神庙等情节的发展。 暗示社会环境。优秀的作者

17、,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展示独特的世态风情,为读者提供一幅社会历史图画。所以,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一般都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被当作社会环境的暗示。,特别提醒: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社会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所处的时代、社会和生活环境等的描写,包括城镇、农村、工厂、军营、机关、学校、商店等人物活动场所和地域风情、风俗习惯等社会风情的描写。 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交代人物身份,表明人物性格。 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深化作品主题。如小说祝福中的“祝福”风俗既是故事发生的背景,也是小说的主旨所在,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礼教的诅咒之情。,增值训练(2015哈尔滨市高三模拟)

18、生死回眸,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选AD。 B项错,真正的目的是为了突出杜君的悔恨,从而引出对他犯罪过程的回忆。“深化了小说的主旨”也不准确。 C项概括不全面,外界的诱惑只是他堕落的原因之一。 E项错在没有肖像描写。,增值训练(2015哈尔滨市高三模拟) 生死回眸,2小说以“生死回眸”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概括了小说的主要内容。本文叙述的是主人公由生到死的短暂的经历。 暗示小说的结构方式。小说是采用“回眸”般的倒叙式结构方式,由死到生地展现主人公的人生轨迹的。 引起读者兴趣,启发读者思考。假如真让我们的生命重新来过,我们又该以怎么样的形式生活?

19、,增值训练(2015哈尔滨市高三模拟) 生死回眸,3.开篇和结尾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开篇假定时光倒流,描写了树叶由枯黄到嫩绿的过程,既照应文题,又巧妙地引出对主人公一生的回放,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结尾用春雨中苍翠鲜嫩的生命暗示杜君生命的开始,又用鲜活的生命反衬主人公已经结束的短暂的生命,突出主旨。 首尾呼应,构思巧妙,结构严谨。,增值训练(2015哈尔滨市高三模拟) 生死回眸,4有人说,蔡楠的这篇生死回眸既让我们喜悦地欣赏到了别具一格的叙述形式,又令我们很沉痛地体会到了一种耐人寻味的人生境况。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此说法的理解。 答:本文用倒叙的方式,先写主人公因为腐败而被枪毙,接着写他

20、受贿的全过程,再写他青年、少年时的奋斗过程,最后写他呱呱坠地的情状。仿佛时光倒流,带领我们从后往前领略了作品中主人公的成长和堕落的过程。,增值训练(2015哈尔滨市高三模拟) 生死回眸,主人公的人生悲剧带给我们深刻的思索:他前后变化的鲜明对比,反映出人性欲望的膨胀使人变得贪婪,是物欲和贪婪最终扼杀了他的人性,毁灭了他的一生。 主人公的悲剧绝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我们这个欲望无限膨胀的社会的悲剧。 本文启迪我们反思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尤其在我们被物质刺激麻醉而迷失的时候更要回眸那个曾经真实的自我。,第三节,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第三节 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常见设题模式 一.简要概括人物形象 二.

21、分析塑造人物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三.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包括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一.概括人物形象,常见问法: 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请概括出的主要性格特点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在情节发展中分析 在人物描写中分析 在特定环境中分析 借助作者分析,答题思路:,1.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2.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 3.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或手法,通过人物的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4.选择恰当的

22、词句表述出来。,答题模式:,(1).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答题方法:个性特征+身份特征 比如; 是一位怎么样(一般为形容词)的什么人(表示人物身份的,工人,农民,诗人等 (2).请概括出的主要性格特点 答题方法:直接写出人物的性格特征,(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答题方法:个性特征+身份特征+举出实例,看看高考真题:2015全国卷马兰花,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答:朴实善良。听说麻婶的不幸后,不时发呆,并及时到医院探视。 善解人意。见麻婶女儿伤心,便不再提借钱的事;丈夫对她不满,她尽量忍让。 做人有原则。尽管挣钱不易,但不为钱伤害情义;

23、丈夫言行过分,她会据理力争。,看看高考真题:2015全国卷 塾师老汪,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东家老范是个大方、友善、说话有分寸、识大体的乡绅。 自家设私塾而允许别家孩子随听,是个大方的人; 关注老汪的“乱走”,并尽力开导安慰,是个友善的人; 不再追问老汪的隐情,是个有分寸的人; 不因银瓶而辞退老汪,是个识大体的人。,看看高考真题:2014全国卷 古渡头,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热情坦诚,乐于助人,喜欢孝顺父母的子女; 刚强不屈,不畏身心劳苦,靠自己的气力赚钱; 坚韧不拔,不向命运低头,坚持自由自在的生活信念。,看看高考真题:

24、2014全国卷鞋,小说中守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她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6分) 答:第一问:守明是一个有着朴实、善良、柔顺品性和传统美德的农村的青年女性形象。 第二问: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满怀憧憬; 对未来人生和未知命运感到不安。,看看高考真题:2013全国卷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小说主人公马里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演艺精湛:能说会道,善于捕捉观众心理,赋予无声的影子以独立的生命; 地位卑微:人前强颜欢笑,依靠表演取悦观众,却遭观众厌弃和警察驱逐; 忍辱负重:为养家糊口而奔走卖艺,却只能独自忍受精神的孤独和痛苦。,看看高考真题:2013全国卷峡谷,小说中的

25、“骑手”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 答:外形:相貌不凡,身体强壮,肌肉结实,有着质朴自然的力与美; 举止:一人一骑,独行于峡谷中,虽山路崎岖,但因骑术高超而从容沉稳; 性情: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不拘生活小节,粗犷而有野性。,二、分析塑造人物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常见问法: 1.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2.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答题方法:作者通过什么描写(或手法)表现了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1.肖像、神态、动作描写: 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2.语言描写: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发展b.描摹人物语态,

26、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 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4.细节描写:更细腻的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5.侧面描写:衬托、对比突出主要人物,三、人物评价题(包括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常见问题: 有人认为怎么样?你的看法怎样?请你就其中一种观点加以探讨 答题时一是观点要明确,是褒是贬要一目了然;二是理由要充分,要从小说中找出相关描写来佐证,不能脱离文本,人物评价题(探究题)的答题模式,1.先写自己的观点:“我认为”或“我赞同” 2.分析自己的理由,“理由123”结合文本做具体分析(抓描写,联情节) 3.可加总结句,增值训练:阴影与阳光

27、,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选BC。 A项小说语言含蓄隽永在结尾和标题处有所体现,但从全篇看,说语言含蓄隽永不合适,另外“理想主义色彩”说法不妥; D项说批判矛头指向了学校和教师不恰当; E项说妈妈“做人虚伪”略显失当。,2.请简要分析小蒙的形象。 答:无私热心,乐于助人。小蒙在课余时间主动承担班级工作,还帮助不相识的卡车司机捡回掉落的物品。 热爱集体,品学兼优。小蒙在课余时间为班级出黑板报,误会发生后班主任和熟悉他的任课老师仍都评价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单纯善良,阳光向上。虽遭遇到了成长的烦恼,但爸爸的话他听得认真,止住了哭泣。,3你怎样看待小说中爸爸虚构故事这

28、个情节? 答:儿子做好事而吃亏,对做好事失望,爸爸虚构故事是在儿子心中播撒阳光的智慧之举。塑造了爸爸爱孩子、智慧、有责任感的形象。 爸爸以自己为对象虚构了故事,增加真实性,起到正面教育的作用,使小说情节结构完整。很多具有教育引导作用的作品都来源于生活,又存在一定的虚构性,具有艺术的真实,爸爸虚构的故事就是如此。 虚构的故事揭示了小说的主题:社会上虽然存在一定的不公平、不道德行为,但善良诚实热心的高尚品德仍然广泛存在,要心怀美好、心存阳光,并将其传递下去。,4有人认为把文章标题“阴影与阳光”改为“播撒阳光”更能贴近主题,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并联系实际谈谈这篇小说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答:(观点

29、一)“阴影与阳光”这个标题好。理由:小说开篇用很大篇幅写小蒙这几天的倒霉事,这些事在他的内心布下了阴影,结尾爸爸虚构了一个故事播撒阳光,这个题目与故事的内容相照应。,“阴影与阳光”带有象征的意味,表示社会不公平、不道德与和谐互助、美好高尚的两面,给人一种相持感,在小蒙心中,阴影和阳光在较量,写出了播撒阳光的急迫与必要。 “阴影与阳光”更能揭示这篇小说的现实意义,直指主题,引发人们的关注和思考:阴影与阳光总是相随的,穿越阴影,以阳光的心态积极生活,善良正义就会永驻。,(观点二)“播撒阳光”的标题好。理由:“播撒阳光”,突出了正面教育是解决小蒙遭遇的困境和疑惑的最好办法。 题目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格

30、调,向读者表明,阴影永远遮不住太阳,经过波折,人们终会重建对他人、对社会的信任。 赞美了像小蒙爸爸一样的传播正能量的人们,他们就像播撒阳光的人,给社会和生活带来希望和鼓舞。,启示:生活中尽管有不和谐的现象存在,但和谐互助、善良美好仍是社会的主旋律。当我们在生活中遭遇误解委屈时,对社会与他人应该保持阳光的心态,积极无私地帮助别人,坚守道德,坚持行善;同时也向身边的人传递正能量。(言之成理即可),第四节 赏析小说的语言,第四节 赏析小说的语言,一、分类 小说的语言可以分为两种: 人物语言,即文中人物的对话、独白等; 叙述人语言,即作者在小说中叙述事件、描绘人物、发表评论、抒发感情时使用的语言。 鉴

31、赏小说的语言有两层含意: 鉴赏小说中的人物个性化语言, 鉴赏小说的语言风格。,第四节 赏析小说的语言,二、题型透析 考纲对小说语言的考查定位为鉴赏评价:“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出题者有时会让我们欣赏遣词造句的奇妙,有时会让我们领悟语言的言外之意,含蓄之美,有时让我们初步感知作家的语言风格。 常见的设题方式有以下几种: 1、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2、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3、请分析这篇小说的语言特色。,五种题型及答题模式,1鉴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2分析作品语言的风格及其艺术魅力。 3体会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 4分析作品语言运用的表达技巧。

32、5抓住关键词,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五种题型及答题模式,1鉴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答题模式为:塑造的形象读者的感受。 答:这几句个性化色彩鲜明的语句,生动地塑造了胡屠户的形象,俗语的巧妙引用与生动形象的比喻相映成趣,读之令人忍俊不禁,收到了幽默生动的艺术表达效果。,五种题型及答题模式,2分析作品语言的风格及其艺术魅力。 答题模式为:风格特点表达效果。 答:这段文字运用了口语方言(北京方言,或“有京味儿”“浓郁的地方色彩”),例如:“土混混”“耍骨头”“紧一把儿”“松一步儿”“迷迷糊糊”等;质朴(自然、通俗)、形象(活泼、生动)。,五种题型及答题模式,3体会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 答题

33、模式为:表达内容表达效果。 答:这些贬斥之语准确、简练而又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贾宝玉的所作所为与封建的正统观念相抵触,与世俗常情格格不入,他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一个“叛逆者”。,五种题型及答题模式,4分析作品语言运用的表达技巧。 答题模式为:表达技巧表达效果。 答:第(1)句运用比喻,将牛喻为自己的孩子,形象生动地体现了老人对亲人的渴望。第(2)句细节描写,通过“沾满了泥”“微微晃动”等细节,表现出老人与牛的老态和劳作之后的疲惫。,五种题型及答题模式,5抓住关键词,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 答题模式为:词语含义表达效果。 答:自信、沉稳、果断。强调、不容置疑。对隔壁店主的疑惑微露不悦。,增值训练:中秋夜里

34、的一盏马灯,1下列对文本分析理解最准确的两项是() 选AE。 B项“接受兄长的帮助”理解错误,是哥哥让他明白“电灯下能吃饭,马灯下也照样能吃饭”的道理。 C项“真幸福”是对家庭温馨生活回忆而产生的感受,并不是有马灯。 D项“想到当年哥俩曾经为了偷瓜、吃瓜的事争得面红耳赤”说法错误,应是“想到当年曾经偷瓜、吃瓜的事,哥俩现在争得面红耳赤”。,增值训练:中秋夜里的一盏马灯,2请分析第三至六段的插叙内容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 答:插叙内容属于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特定背景和“他”的现实; 为后文哥哥设计停电以及篇末送纸箱的情节做铺垫; 以妻子的无情无义和“他”的绝望来反衬哥哥的手足情深以及乐观

35、的生活态度。,增值训练:中秋夜里的一盏马灯,3. 答:人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再难的日子人都是可以活下去的。 不论处境多么艰难,只要不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幸福的日子一定会到来。 要对生活充满信心,生活中有阴霾也有阳光,社会的发展会让未来的日子更美好。,增值训练:中秋夜里的一盏马灯,4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哥哥”,还是“刚子”?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答案:(观点一)哥哥是主要人物。 从主题的角度看:小说表现的是浓浓的亲情手足情深,它是疗治心灵伤痛的良药。而最能展现手足情深的是哥哥。 从情节结构的发展来看:设计停电点燃马灯灯下晚餐灯下话家常、忆往事临别赠物等环节,都是围绕哥哥展开的。 从人物关系看:结

36、尾处写刚子“抚着一盏马灯,泪流满面”是衬托哥哥的真情相助;是哥哥的手足情深让身处绝境的刚子感动不已,由此也突出了主题。,(观点二)刚子是主要人物。 从主题的角度看:本文表现的是人在艰难困苦时更需要浓浓的亲情,这是使人走出困境的动力之一。刚子就是这样的受益者。 从情节结构的角度来看:刚子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破产而陷入妻离子散的绝望中,在艰难中想到了亲情并在中秋节回家,这才有了哥哥设计停电点燃马灯灯下晚餐灯下话家常、忆往事临别全力相助等环节。 从人物关系看:马灯的价值与意义须是在有刚子的变化前提下才能得以展示的。,第五节 鉴 赏 小 说 的 表 达 技 巧,鉴赏小说的表达技巧考查角度,一、叙述的视

37、角与方式 二、人物的描写角度与手法 三、篇章与情节结构的安排,一、叙述人称与顺序,一般涉及到叙述人称和顺序的选择以及描写的角度 (1)人称运用: 我:自然亲切,真实可信,便于直接抒情。 你:亲切真实,便于引起读者共鸣。 他(她)或人名: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2)叙述顺序: 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人物形象或内容更加充实丰满,与上文或下文对比照应;人物前后变化的对比照应。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练习:血乳,小说的

38、叙述视角是“四岁小男孩”,请简析其表达效果。 答:小男孩是幸存者,所以以其视角叙述,具有很强的真实感。 四岁的小男孩懵懂无知,其感受的模糊性可以很好地弥合想象中可能出现的不合理性。 同时,这种模糊性可以让读者有更大的想象空间。,二、人物描写的角度与手法,练习:未婚妻,作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列举人物对比的两个例子,并分别谈谈其艺术效果。 答:老媪与农民夫妇形成对比,老媪的自私、冷漠更加凸显农民夫妇的善良、热情;(或:老媪与其他旅客形成对比,相互映衬,表现出老媪的冷漠和其他旅客的热情。) “我”与未出场的“未婚妻”形成对比,“未婚妻”的幸福,突出了“我”的孤苦处境。,三、篇章与情节结构的安排,练习

39、:(2014高考湖北卷六指猴) 答:在情节安排方面,它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东家有宝玉,侯六来盗玉,侯六被东家感化自首,东家舍玉相救,侯六窃玉以报东家。 在人物塑造方面,它可以衬托人物的品格。例如东家爱玉,衬托其风雅;知府爱玉,表现其贪婪。,增值训练:心烛,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选CE。 A项“对他有成见的直接原因”说法不当; B项“考验合格后自然会委以重任的”在文中没有依据; D项“充分说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当。,增值训练:心烛,2.“我”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我”是小说故事的叙述者,以“我”的口吻叙述,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 “我

40、”是小说情节中的人物,“我”的相关言行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我”对塑造主人公小韦的形象具有重要的衬托作用,小韦的性格特点基本上是在“我”的不信任和冷嘲热讽的言行中展示出来的。,增值训练:心烛,3小韦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工作积极,为人勤快。上班“总是来得早走得晚”,没重要事做就打扫卫生,帮同事干活,很少闲着。 顽强执着,努力进取。他设计的创意广告多次被主管否定,但他不气馁不放弃,不断修改完善;对那笔几乎要失去的大业务,经他努力为公司争了回来。 自尊自强,有抗争意识。对主管的轻视和指责,他不一味隐忍,敢于自信地辩解,并加强学习,用自强为自己争得尊严,用优异成绩证明自己的能力。,

41、增值训练:心烛,4.这篇小说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小说突出的艺术表现手法是欲扬先抑,抑扬结合。 小说大致可分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用大量篇幅写小韦给“我”的不好印象和“我”对小韦的成见、不信任,这是抑,是为扬做铺垫。 中间写小韦为自己辩解,这是由抑到扬的过渡。 而后写小韦专心做事、勤奋学习,最后为公司争来那笔几乎要失去的大业务,受到老总夸奖,这是扬。,这样写一能使作品前后内容形成反差和对比,更能突出主人公小韦美好的精神品质,使人物形象更加光彩照人;二能使小说故事情节发展波澜起伏,富有变化,避免了平铺直叙,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从照应

42、、对比衬托或其他方面作答也可),第六节 探究小说的深层意蕴,第六节 探究小说的深层意蕴,考纲说明: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第六节 探究小说的深层意蕴,体现在具体的试题上,有: 一、标题意蕴的探究 二、情感意蕴的探究 三、情节类的探究 四、形象类的探究 五、手法类的探究 六、创作意图的探究 七、个性化与有创意解读,一、标题意蕴的探究,理解标题: 主题角度,看标题是否运用双关、比喻、反语、象征等手法,寄托情感,深化主题;是否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是否对主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情节角度,看标题是否是小

43、说的线索,以组织全文;是否是悬念,以吸引读者;是否是对情节的概括。 人物角度,看标题是否是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否暗示了人物命运,是否是人物性格特点的概括。 环境角度,看标题是否是小说环境或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否有深层的社会性含意。,2014高考浙江卷走眼,这篇小说为什么要用“走眼”做题目? 答:“走眼”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走眼”是全文的主要事件。 “走眼”在文中具有正话反说的效果,较好地突出了主题。,二、情感意蕴的探究,如何探究小说的情感意蕴? 把握小说的情节,从情节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及发展变化; 紧扣小说的人物,看小说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了人性中的真善美还是假恶丑; 关注小说

44、的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从故事发生的背景、揭示的主题看作者的情感色彩、观点倾向。,2013高考湖南卷未婚妻,综观全文,作品表现了“我”这个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我”从农民夫妇对“我”父母般的关爱中感到了温暖,同时产生了对自己身世和处境的伤感之情; 看到农民夫妇一家的恩爱、和谐,“我”产生了羡慕之情; “未婚妻”的幸福,引发了“我”对亲情、爱情的期待和渴望。,三、情节类的探究,情节类探究要注意哪些问题? 考虑情节的前后联系; 思考情节安排是否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和发展变化的轨迹; 思考情节安排是否有利于表现主题; 思考情节安排是否符合生活逻辑和艺术规律。,2014高考辽宁卷数学家的爱情,数学天

45、才为什么赢得爱情又为什么失去爱情?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你从这个人物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赢得爱情的原因:精于数学计算,为人耿直,乐于助人。失去爱情的原因:性格偏执,与人交往中缺少理解和沟通。 启示:处理问题要坚持原则与变通并重,与人相处要善于理解和沟通;原则就是原则,这是底线,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四、形象类的探究,如何探究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抓住小说的相关情节,看人物性格的“成长史”; 抓住人物本身的特点,看人物言行、思想的逻辑与发展规律; 紧扣小说的主题,看人物与主题的关系; 结合现实生活,看人物的典型性和社会意义。,秋祭,婆婆是不是红酒小说中“小贱妃”的原型?请加以探究。 答:(示例

46、1)是。理由:两人演戏特点相同,如演戏都很出彩,都喜爱丢媚眼;性格相近,婆婆痛恨女儿丧失气节的行为,“小贱妃”拒绝权贵的非礼;命运相似,两人都湮没无闻;生活环境相同,都在相思古镇。 (示例2)不是。理由:红酒认为“小贱妃”是虚拟的人物,不能去现实中对号入座;小说中的人物富有典型性,在现实生活中总能找到小说人物的影子,但未必是原型;村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婆婆会唱戏。,五、手法类的探究,如何探究小说的艺术手法? 明确探究的对象,是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还是修辞手法、结构方式,还是语言技巧; 把艺术手法与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结合起来,从“特色”和“效果”两个方面组织作答。,2012高考江苏卷邮差先生,作品叙述舒缓,没有太强的故事性,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试作探究。 答:有助于刻画“邮差先生”这一形象的特征经历平常,性格平和,行事从容;也有助于表现小城惯常的生活状态;情节的淡化,有助于形成作品的抒情风格。,六、创作意图的探究,如何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要了解作品写作年代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切忌单纯以读者所处的时代和文化背景去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 要结合小说塑造的形象以及作者在形象上寄寓的情感态度思考。 主题是作者创作意图的最集中体现,要紧扣小说的主题作答。,2014高考重庆卷东坛井的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