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类型二等高线图中海拔、相对高度、气温的计算,知 识 梳 理,类型二等高线图中海拔、相对高度、气温的计算,知识梳理,典例剖析,1海拔、相对高度的计算 海拔指的是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一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在等高线图上计算两点的相对高度,就是两点所在等高线数值之差。 其中陡崖的相对高度计算是一个难点,计算公式为:(n1)dH(n1)d。其中n为等高线重合的条数,d为等高距。 2海拔与气温的关系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典 例 剖 析,典例1 读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知识梳理,典例剖析,C,类型二等高线图中海拔、相对高度、气温的
2、计算,图ZT221 (1)A处与D处的相对高度是() A100米 B300米 C500米 D700米 (2)若B处气温为10C,则C地气温为() A11.2 B8.2 C9 D10 ,A,知识梳理,典例剖析,【解析】本题组考查等高线图中的海拔、相对高度和气温的计算。第(1)题,根据等高距判断A地海拔为400米,由相对高度等于两地海拔之差,可计算出A、D相对高度为900米400米500米。第(2)题,根据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来计算即可。,类型二等高线图中海拔、相对高度、气温的计算,图ZT222 (1)量算图中甲、乙两山顶的实地距离是_。 (2)图中山顶甲的海拔是_,与山顶乙的相对
3、高度是_。,典例2 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知识梳理,典例剖析,类型二等高线图中海拔、相对高度、气温的计算,400米(380420米之间都对),273.4米,5.2米,(3)C处崖壁的相对高度最大值可能接近_。 (4)A处气温为18时,B处气温大约是_。,知识梳理,典例剖析,50米,【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等高线图中的海拔、相对高度和气温的计算。第(1)题,用直尺量出图中甲、乙两山顶直线距离约为2厘米,根据比例尺计算可知实地距离为220 00040 000(厘米)400(米)。第(2)题,甲山顶海拔为273.4米,乙山顶海拔为268.2米,则其相对高度为273.4米268.2米5.2米。第(3)题,利用公式(n1)dH(n1)d,可计算出C陡崖的相对高度为30米H50米,因此,陡崖相对高度最大值接近50米。第(4)题,根据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来计算即可。,类型二等高线图中海拔、相对高度、气温的计算,17.7 ,知识梳理,典例剖析,【方法点拨 】 1海拔的起算点一定是海平面(海平面的海拔为0米),相对高度的起算点可以是任意一个地点。 2计算等高线上气温的变化,步骤如下: 第一步:计算两地相对高度,即高差。 第二步:根据气温垂直递变规律计算两地的气温差。在山区,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从而算出两地气温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创新型离婚协议:婚姻解除与财产分配协议
- 房地产代偿权转让合同模板
- 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合同知识产权使用授权补充协议
- 银行迁址开业宣传方案
- 培训项目外包方案模板
- 青岛中考试题及答案
- 拆迁评估工作方案
- 天津社工面试题及答案
- 小区搬运业务方案
- 在线遴选面试题及答案
- 老年人误吸的预防团体标准
- 高中数学第三章不等式章末复习提升省公开课一等奖新课获奖课件
- 中职高教版(2023)语文职业模块-第五单元:走近大国工匠(二)学习工匠事迹 领略工匠风采【课件】
- 学校保洁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智慧渔业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备案
- 2025年度矿山尾矿综合利用项目合作协议3篇
- 《旅游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 急性肾衰应急预案
- 《水利工程设计变更管理暂行办法》知识培训
- 盆腔炎中医课件
-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