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学生的启蒙教育_第1页
古代小学生的启蒙教育_第2页
古代小学生的启蒙教育_第3页
古代小学生的启蒙教育_第4页
古代小学生的启蒙教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时小学生的启蒙教育小学,在汉代一指儿童启蒙学堂,同时指文字之学,儿童所学习的最初的文字知识,包括“六书”。章太炎指出,汉儒指文字之学为小学。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九数。六书者,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也。”(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案大戴礼保傅篇:“古者八岁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小艺即诗、书、礼、乐,大节乃大学之道也。由是言之,小学固宜该小艺、小节而称之。由此可知,小学是古文字的入门之学,也是古代儿童的启蒙知识之一。“古人对于文字,形声义三者,同一重视。”(章太炎国学讲演录),这也正

2、是小学的主要内容。到了宋代,其含义有所变化,小学的含义从文字之学扩大到了儿童的品行修养。章太炎在国学讲演录中指出这一变化:宋人往往以洒扫、应对、进退为小学。段玉裁深通音训,幼时读朱子小学,其文集中尝言:“小学宜兴全体,文字仅其一端。洒扫、应对、进退,未尝不可谓之小学。”由于朱熹在宋代的地位,他和其学生刘清之合编的小学成为了当时的启蒙读物。在朱熹编撰的小学中说:“后生初学,且看小学书,那个是做人的样子。”清代所说“小学”,摒弃了宋代小学中的道德修养范畴,仍然是指专门研究文字的学问,“乾嘉以后,人人知习小学,识字胜于明人。”纵观历代,小学始终主要指研究文字的学问,包括音韵、训诂等。古时启蒙读物以三

3、字经为主。儒家文化认为要先做个有道德的人,然后才能做个有知识的人,所以三字经先教孩子应怎样为人处世然后再教怎么读书。三字经首先讲书不可随便读,要有技巧和基本训练,需要基础。哪些技能呢?“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训蒙,就是启蒙教育;训诂,就是用当前的话语(现代语言)来解释古代词的意义;句读,就是用标点符号断句。训诂和句读都是大学问。什么是训诂?举例来讲,论语里有一件事:孔子和阳货的故事。阳货按礼节来拜见孔子,可孔子不想见他。古人是我来拜你,你必须回拜的,不然就是失礼。孔子必须回拜,不回拜就失礼。怎么不失礼呢?所以论语阳货第十七讲,孔子想了个办法:时其亡也而往拜之。什么意思?这里就有两个

4、训诂的问题:第一,亡也,等到他死了我才去拜他?不是的,是亡羊补牢之亡。亡羊,逃亡之亡。亡:逃,走,离开。等到他亡也,等到阳货离开了,我才去回拜他,把名片一递我来过了,没见着不是我的事,没有不遵守礼节。第二,什么叫时其亡也而往拜之?时间的时看繁体字就知道了,時,右边是寺庙的寺,等待的待右边也是寺庙的寺,所以时间的“时”古音读“呆”,实际上这个字就是等待的待。时:等待。所以是待他离开才回去拜他。这是一个训诂的例子。中国文字有几千年历史,在漫长岁月中随时代变迁,人们的语言也在发展变化,用今天的词义去解释古文会造成理解上的错误,所以训诂学实际上就是研究如何正确解读古汉语。什么是句读?古书都是竖排的,没

5、有今天的标点符号,读时要把句子点断。但句读是个大技术,点断句子错了就叫“破句”。不同的句读有时会把一句古文的意思完全弄拧。举例来讲,在论语泰伯第八里有一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怎么点,如果把它点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那就是说,老百姓啊,你只可以叫他干活,去差遣他驱使他,不能让他知道里面的道道。这就成了愚民政策。这是一种句读法。还有一种句读法: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说,老百姓愿意被驱使愿意去干活的,由之,让他们去吧,不要打扰他们了;老百姓不愿去干活的不愿听你差遣的,知之,让他们知道道理,你给他解释。这就是句读的问题了。因为早期的古文没标点符号,便有人故意利用句读把写作者的原意更

6、改为自己的用意。这在历史上屡见不鲜,甚至留下了很多笑谈。 有关句读有太多有趣的故事。选两个。有个穷秀才到一个非常富有的朋友家里,其实想去混顿饭吃。可富人看见这秀才就烦,在桌子上留了一个字条: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就这么一串字,当然古人没有标点。这个富人的意思是: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就算是老天要留你,我也不留你。富人是这么点的,那他理所当然想秀才也应这么点。秀才是这么点的:下雨天留客!留人不?留。再举个例子,叫慈禧太后和书法家的故事。有一次有人进贡给慈禧太后一把非常精美的扇子。按照规矩古人没有拿白扇子晃的,白扇子很不礼貌,要一面是画一面是字,总归是要很儒雅,皇太后也很讲究,就找了个臣子,一

7、个著名的书法家来写。书法家说我来写,一看太后那么精美的扇子,题诗一首,写了哪首诗呢,非常著名的王之涣的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写好了盖上章给太后送了过去,慈禧打开一看,哦,缺个字。把黄河远上白云间的“间”给漏掉了。七个字一句的绝句变成第一个句子是六个字了,慈禧大怒。书法家一看赶紧说:我没有写王之涣的诗啊,是一首词: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都是句读的问题。都是告诉我们句读对阅读古书有多么重要,所以三字经强调明句读,开不得玩笑的。 明白了训诂和句读的重要性,孩子们开始读书了。为学者,必有初。古代学生刚入学时从什么

8、开始学起呢?会训诂了也懂句读了,该读那些书呢?三字经告诉我们“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小学读完了就可读四书了。古代的贵族子弟六岁开始上学,叫上小学。先学习生活规范。那些生活规范?论语子张第十九篇告诉我们:“洒扫、进退 、应对。”这种规矩不仅是对生活技能和礼貌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对人格的养成。八岁开始认字开始写字。应该用一种什么态度去写字呢?写字是有规矩的。举例:四书的编纂者宋朝大儒朱熹字元晦号紫阳,祖籍徽州。朱熹小时候抄写唐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桃写成了“挑”。父亲检查后很严肃地说了一句话“心正则字正,心不正则字不正。”心态端正了字自然就正了,心不正那字就是歪的或就是错的。朱熹非常羞愧,自己把这个桃字抄了一千遍交给父亲请父亲原谅,这是非常有名的朱熹写桃字的故事。可见古人对写字多么看重。古人强调一个人字写的如何是和这个人的修养品德密切相关的。 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因为有了文字才开始记载了历史,所以古人认为汉字是神圣的,而写字不仅是为了认字,更是一种对人的品格和性情的熏陶和磨炼。小学阶段除了学写字,还要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能。现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