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二轮专题复习生物与环境专题_第1页
高三第二轮专题复习生物与环境专题_第2页
高三第二轮专题复习生物与环境专题_第3页
高三第二轮专题复习生物与环境专题_第4页
高三第二轮专题复习生物与环境专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种群,一、调查种群密度方法: 1、样方法, 2、标志重捕法(计算) 二、特征: 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预测数量变化,种群数量变化曲线,1、J型:理想状态下 2、S型:环境条件不受破坏 3、波浪型:真实情况,群落,一、概念:同一区域所有生物 二、种间关系: 捕食、竞争、共生、寄生 三、空间结构: 垂直结构(同一群落):草,灌木,乔木 原因:植物是光,动物是食物 水平结构(不同群落):高山群落分布,群落演替,1、初生演替:无有 (裸岩、沙丘、火山岩、冰川泥) 地衣的作用: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 2、次生演替:少多 (弃耕农田、火灾后的

2、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 入侵生物: 本地区没有,没有天敌,对本地区物种造成危害,生态系统的结构,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非生物的物质、能量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二、食物链 食物网 草 昆虫 青蛙 蛇 鹰 营养级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最终能量来源:太阳能 (1%) 同化量=摄入量 - 粪便量,2、能量去路: A.自身呼吸消耗; B.流入下一营养级; C.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D.未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未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即“未被利用”。,1、能量来源: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计算10%-20%) 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

3、塔 解释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 意义: 1、科学规划,使能量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2、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最有益的部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碳在生物之间传递的形式:碳水化合物 在生物与环境之间循环的形式:CO2 特性:全球性 过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比较: 不同:物质反复利用;能量单向流动,递减 关系:同时进行、物质作为载体、能量作为动力,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种类: 1、物理:属于物理信息,没有特殊的目的 2、化学:化学物质 3、行为:有特殊目的的行为 意义:生命活动、种群繁殖、种间关系 应用:无污染的生物防治,区分事例,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自我调节能力 河流轻度污染的恢复: 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分解 方式:反馈调节 范围:有限度,破坏难恢复 二、比较不同生态系统 抵抗力稳定性:物种多,个数多,食物网复杂 恢复力稳定性:,人口问题,基本国策:1982年,计划生育 发展目标:2010年14亿 2050年16亿峰值 认识:人口增长的引发问题 耕地、食物、教育、资源、废物、岗位,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温室效应、水、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 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 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 离体保护:精子库、基因库 法律法规保护:,保护

5、措施,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护,有关环境污染的几种现象 (1)生物的富集作用 指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聚的过程。这些污染物一般的特点是化学性质稳定而不易分解,在生物体内积累不易排出。因此生物的富集作用会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不断加强。 (2)富营养化 由于水体中氮、磷等植物必需元素含量过多,导致藻类等大量繁殖,藻类的呼吸作用及死亡藻类被分解者分解消耗大量的氧,并分解出有毒物质,致使水体处于严重的缺氧状态,引起水质恶化和鱼群死亡的现象。 (3)水华 在淡水湖泊中发生的富营养化现象。 (4)赤潮 在海洋中发生的富营养化现象。,下列研究问题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 A.梧桐山

6、的鸢每年新增的个体数 B.深圳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大小 C.鼎湖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 D.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A,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稳定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温室效应加剧的重要原因是生物圈正常的碳循环受阻碍 B信息传递只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 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与食物网 D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 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

7、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D,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中会发生的是 A.有机物越丰富,土壤的透气性越差 B.地衣使土壤中有机物减少 C.灌木容易得到阳光而取代草本植物 D.微生物随有机物增加而减少 解析 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中有机物越丰富,土壤的透气性越好。地衣分泌有机酸分化岩石,使土壤中有机物增加。在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中,微生物随有机物增加而增加。,C,04年我国又在近海海域实行“伏季休渔”,其目的是 A.控制捕鱼的大小和数量,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 B.检测渔船和捕鱼器械,节省燃料 C.防止“赤潮”的出现和海水污染恶化 D.实施分区管理,避免渔事纠纷,生态农业是一个生态上自我维持的

8、农业生产系统,其特点是在保持和改善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不对其周围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求得最大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下列不属于生态农业生产方式的是(双选) A. 使用杀虫剂防治害虫 B. 作物轮作、套种 C. 使用化肥提高作物产量 D. 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A,AC,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子粒即作为鸡的饲料,也可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据此回答: (1)请绘制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 (2)牛与鸡之间 (有、无)竞争关系, 理由是 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

9、,人与牛的种间关系是 。 (3)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 所固定的 ,无机环境中的碳以 形式进入该人工群落。 (4)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 (增多、不变、减少),理由是,无,它们所需食物资源不同,捕食与竞争,捕食,太阳能,CO2,玉米,改变用途的1/3玉米被鸡食用后,在鸡这一环节散失了大部分能量,导致人获得的能量减少,减少,11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 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10、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B,09年高考,13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 A滥伐森林 B水体污染 C南极冰川融化 D臭氧层破坏,D,15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16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 A心猿意马 B飞蛾扑火 C花香引蝶 D老马识途,D,A,14菟丝子叶片退化,茎黄色或黄褐色,常生长于龙眼

11、、柑橘等果树的树冠层。下列有关菟丝子和果树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 吸收果树的水分和养分 竞争土壤水分和营养 共同生活,互惠互利 A B C D 15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 B一定能固定CO2 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 D一定是植物,08年高考,D,D,16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 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 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1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C,D,32(10分)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淡水湖泊藻类水华频繁发生。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紧急处理是常用的治理方法。近年来,研究者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杀藻剂处理水华与生物修复的方法相比,主要缺点是 (2)在该生态系统中,主要生产者是 ,鱼类属于该生态系统的 (3)生物修复系统构建后,种间关系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 (4)挺水植物在该系统中的作用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