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10奇书文体与文学经典化.ppt_第1页
教育硕士10奇书文体与文学经典化.ppt_第2页
教育硕士10奇书文体与文学经典化.ppt_第3页
教育硕士10奇书文体与文学经典化.ppt_第4页
教育硕士10奇书文体与文学经典化.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奇书文体”与小说经典化,华东师大中文系 竺洪波,一、关于“奇书文体” 中国小说学的特殊术语 浦安迪系统论述 明代小说四大奇书 文人小说与奇书文体,“四大奇书”的由来: 李贽:“宇宙内五大部文章”(周晖:金陵琐事卷一):史记、杜诗、苏子瞻集、水浒传、李献吉(梦阳)集 金圣叹:“六大才子书” 庄子、离骚、史记、 杜工部集、水浒传、西厢记 李渔:“四大奇书”(两衡堂古本三国志序):“冯犹龙亦有四大奇书之目,曰三国也,水浒也,西游与金瓶梅也。”,被小说史著作沿用 郭箴一:中国小说史(大杂烩之作) 谭正璧:中国小说发达史 奇怪: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未用 注意:“奇书”的范围有所扩大,关于“第一奇书” 毛

2、宗岗:四大奇书第一种三国演义 张竹坡:第一奇书金瓶梅 汪澹漪:第一奇书西游证道书 关于“四大奇书”的真实排名: 三国演义:正史顺风车 水浒传:文坛领袖推介 西游记:草根逆袭、倒逼 金瓶梅:一特殊原因排名垫底,浦安迪的主要观点: 1、文体意义 把四大奇书与一般小说区别开来 体现中国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 2、文人创作(文人性) 艺术水准:超越民间文学 文人哲学:思想的精英性 都与中国小说经典化有关,确认“奇书文体”的理论意义: 小说经典化的完成 小说经典的诞生 考察“四大奇书”作为小说经典的普遍性 文体庞大:巨著品质(一百回或一百二十回) 史学培育:主流文化特征 世代累积:大众心理积淀 文人定型:超

3、越民间文学水准,举例说明: 毛批三国:回目对偶 金批水浒:“腰斩”问题 汪批西游:唐僧出世故事 用金瓶梅书名演化说明经典化提升: 金瓶梅词话新刻绣像金瓶梅 张竹坡批评皋鹤堂第一奇书金瓶梅,二、文学经典与经典化 何为文学经典? 典范与顶尖(最高层次)的文学作品 典范性(权威性):客观影响 卓越性:内在品质 经典之名源于儒经:“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刘知几史通叙事) 在西方则可追溯到基督教圣经,现代经典理论对文学经典的新界定: 卡尔维诺的定义群:14条定义(选择3条) 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 (我曾看到过以下表述:正在读而不是已经读过的书) 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 “要么以遗忘的方式给我们

4、的想象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我们以前读过的东西。” 永远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 (为什么读经典),何为经典化? 文学经典形成的过程与机制 过程:动态性 新经典生成/旧经典淘汰 机制:多元性 文学作品自身卓越品质决定 权威力量(社会权力)钦定,其中决定性的因素是权力: 文学自身品质通过权力话语实现 国家主流意识形态(领导人与主流评论家) 大学课堂(文学史定位、文学教授讲说) 评奖:社会评价(官方与民间) 结论:经典是被建构(钦定)的,关于经典化的讨论: 广东作协:“文学

5、经典化问题”研讨会(1997.10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和文艺研究编辑部:“文化研究语境中文学经典的建构与重构”国际学术会议(2005.5)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文学评论杂志社与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经典的承传与重构”学术研讨会(2006.4) 文学报2014年主题讨论,讨论背景:当代文学经典化 莫言获奖助推、加温 意见纷纭,未能一概: 赞赏者持“鸣盛”理念(大时代理应经典涌现,不能靠“小品段子”敷衍粉饰) 反对者认为经典诞生有自身必然性(不是人为“化”出来的,由“专家学者教授”来讨论所谓的“经典化”是件“荒谬得离谱的事情”),三、中国小说经典化的历史经验 文学经典化

6、是客观存在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从民间走向精英,从草根融入主流,为何选择中国小说的经典化: 中国小说更有代表性、说服力、针对性 1、经典化的跃进跨度最大 2、与当代文学主流小说最为接近 3、我比较熟悉小说的经典性与经典化,世代累积性即是经典化过程 三国演义:三国志 三国志平话元曲 三国戏三国演义 水浒传:宋史 宣和遗事 元曲水浒戏 水浒传 西游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西游记杂剧 西游记平话 西游记 “四大奇书”经典化是客观存在,金瓶梅情况复杂: 潘开沛金瓶梅的产生与作者(光明日报1954年8月29日)首次提出 徐朔方申述: 金瓶梅非文人独立创作

7、 这与通常文学史著作表述有异,主要依据: 1、与水浒传的直接因袭: 水浒传“借鸡生蛋” 金瓶梅:“水浒传外典” 人物、情节、诗词大量重叠,2、词话体特征: 民间文艺性质:唱词 “丈夫只手把吴钩,欲斩万人头。如何铁石,打成心性,却为花柔。请看项籍并刘季,一似(怒)使人愁。只因撞着虞姬戚氏,豪杰皆休。”(第一回) 寓意:以汉高帝宠幸戚夫人废嫡立庶影射神宗万历帝早期宠幸郑贵妃废长立幼 推测有早期别本金瓶梅存在 金瓶梅有一个蜕变出新的过程,3、情节接榫不准,文字衍乙讹舛 李逵大闹大名府 西门庆脱阳至死的描写 结论:出于多人之手,也即世代累积,有多元化规律:谓殊途同归 三国演义:借正史以行 (“羽翼信史

8、”“类比春秋”,搭上了正史的顺风车) 水浒传: 权威钦定 李贽:宇宙内五大部文章 金圣叹:六大才子书 西游记:民间逆袭、草根倒逼 金瓶梅:禁毁反弹 家家门里透长安,小说经典化的延续(动态性) 以西游记为例: 清代儒、释、道三家评本 “五四”时期小说学术化运动 建国后从人文本到人民版:经典化当代性 参见竺洪波:与小说的经典化与学术化(文艺理论研究2008.5) 当代通行本的递嬗 (文学与文化2015.5),四、中国当代小说经典化 先与“四大奇书”作对照 共同规律与时代特性 经典化途径尤显多元开放、精彩纷繁,“宏大叙事”与正史血脉贯通 中国制造、抉择、丰乳肥臀、历史的天空 “主旋律” “一个时代的

9、经典”,斩获殊荣和上佳评论的作品 芙蓉镇、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秦腔、尘埃落定、檀香刑 显示中国文学的格局与水准 文坛大鳄的背影,草根“倒逼”“逆袭” 例如后宫甄嬛传 粉丝追捧培育(借影视翻拍之力) 引起专家关注、研讨(陶东风、顾晓鸣、肖鹰) 关于“甄嬛体”,封杀(与“禁毁”仿佛)与偏见引发反弹 前者:黄金时代、狼图腾 后者:废都 我想:“公众的猎奇和逆反心理使得这些作品持续走热,牢牢占据图书排行榜的前列。假设由民众投票公决,相信它们一定能挤入经典行列。”,再考察文学经典的价值尺度 独创性(原创性) 事实上很难确定 我提出:开宗立派(四大奇书都是开宗立派) 独树一帜,开一代文风 客观影响是经典权

10、威性、卓越性的尺度 有哪些小说流派呢?,附:“四大奇书”与小说流派: 历史演义:三国演义 英雄传奇:水浒传 神魔小说:西游记 人情小说:金瓶梅,反思文学(包括前奏“伤痕”文学) 王蒙布礼蝴蝶 张贤亮灵与肉绿化树 开启“对一个时代的反思” 新时期思想启蒙,寻根派小说 阿城棋王、韩少功爸爸爸、王安忆小鲍庄、陈忠实白鹿原、莫言丰乳肥臀 异常壮观的文学浪潮具有深厚文化蕴藉和民族特色的寻根派小说 在历史中寻求实现资源 针对世界对本国文化的冲击,先锋派文学 马原冈底斯的诱惑、刘索拉你别无选择、余华活着兄弟、格非人面桃花 先锋的意义: 开创中国小说的现代性 融入世界文学格局,讨论一下:它们是否是流派和经典?

11、 金庸的新武侠小说 琼瑶的新式言情小说 麦家的谍战文学 莫言荣获诺奖隐含着开宗立派的潜质,两个面向:经典化命题的理论预设 经典化理论的悖论: 经典化是制作经典的过程,没有经典化就没有经典可言。但反过来的问题是,经典化过程以经典的确立(实证)为前提,没有经典的诞生,一切经典化努力都将有可能不被承认。厘清类似“先生鸡先生蛋”的问题,需要一个先验性假设。,1、假设先有经典化才有经典 经典化理论:还原经典化实践的过程 当下的所谓经典(也包括上面例举的作品),常因缺失对其经典化过程的认识,对其经典性事实尚未达成共识,才导致评论纷殊,乃至引起争鸣。身处现时的文学场域,只有“后退半步”,面向过去,才能审察其

12、真实的经典化流程(特别是那些特殊的、富有生气的细节),从而为经典的认定提供依据。 “四大奇书”经典化的历史经验值得注意,“面向过去”不否认“介入当下” 任何理论思维都是为了解决当下性问题,“面向过去”是为解决当下性问题获取灵感和动力。也不否认面向未来,“面向过去”是为了开拓未来。十九世纪歌德关于“世界文学”的预见,为文学发展指明了方向,至今为后人津津乐道。建立一个动态性“未来”维度,讨论经典过去的历史,正是我们所需要的。,2、假设以经典为讨论的出发点 经典化是一个理论问题 文学的经典性需要理论阐释和臧否 经典最终在理论场域得到确认 “四大奇书”经典地位的确立 卡尔维诺的十四条定义,经典化一般形态:学者的阐释 钱锺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