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自然通风_第1页
第三章自然通风_第2页
第三章自然通风_第3页
第三章自然通风_第4页
第三章自然通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自然通风第三章自然通风概念:自然通风是指利用建筑物内外空气密度差产生的热压或室外大气运动产生的风压引入室外新鲜空气进行通风的通风方式。特征:不需要电力,并且是经济的;但是,进气无法预处理,排气无法净化,污染了周围环境;通风效果不稳定。3.1自然通风的原理,当建筑物外墙开口两侧有压差p时,就会有空气流过,其阻力等于p,即3.1.1自然通风热压作用下,Pb-Pa=Pb Pa=gh(w-n),1对于单层建筑,热压是由室内外温差引起的空气密度差引起的,其大小取决于室内外空气密度差和进风口与出风口的高度差。对于多层建筑,如果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室外空气将从下部房间的外门窗缝隙或开孔进入室内,通过

2、内门窗缝隙或开孔进入建筑内的垂直通道,向上流动,最后通过上部内门窗缝隙或开孔和外墙窗、阳台门缝或开孔排出室外。这就形成了多层建筑在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也称为“烟囱效应”。阳台多层建筑在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如果建筑内没有烟囱(与室外相连的垂直通道),就没有相应的“烟囱效应”。3.1.2对于室外风压下的自然通风,由于气流的影响,在迎风面形成滞止区,静压高于大气压力,处于正压状态。在正压区,气流是循环的,靠近地面的气流方向与主导风向相反。正常情况下,当风向与平面的夹角大于30时,将形成正压区。当室外空气在建筑物周围流动时,在建筑物的顶侧和后侧形成弯曲的循环气流。屋顶上部的涡流区称为回流腔,建筑物背风侧的涡流区称为旋流区。这两个区域的静压低于大气压力,形成负压区,统称为空气动力阴影区。计算流体力学或风洞模型实验通常用于计算k值。建筑物在风力作用下的压力分布,a)平屋顶建筑(垂直剖面),b)倾斜角度为30的屋顶建筑(垂直剖面),c)倾斜角度为45的屋顶建筑(垂直剖面),d)建筑平面图,3.1.3热压和风压共同作用下的自然通风,GBJ 19-87暖通空调设计规范规定:3.3.4遮蔽物天窗和风帽的设计,1。遮蔽物天窗,2。遮蔽物遮光罩,在普通遮光罩周围增加一个风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