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国教育史夏商周春秋时期的教育_第1页
第二章-中国教育史夏商周春秋时期的教育_第2页
第二章-中国教育史夏商周春秋时期的教育_第3页
第二章-中国教育史夏商周春秋时期的教育_第4页
第二章-中国教育史夏商周春秋时期的教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教育史,夏、商的教育,西周的教育,春秋时期教育的变革,夏代的教育,商代的教育,夏商的教育,1、夏启破坏了“禅让制”,建立“世袭制”,建立了奴隶制国家。 2、井田制下,农业、手工业有较大发展。 3、进入有文字记载的文明时代。 4、由“司徒”主管教化。,1、 “序”是在国都设立的学校。,礼记王制,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古今图书集成学校部,夏后氏设东序为大学,,西序为小学。,2、关于“序”的内容:“序”是习射的场所。除具有教育的职能之外,“序”后来发展为奴隶主贵族议政、祭祀和养老的场所。,孟子滕文公上,序者,射也。,1、军事教育 夏代建国以后爱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着氏族,因而两种制

2、度和两个阶级的斗争还很尖锐,为了巩固政权,夏代“为政尚武”。,山海经 海外西经,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舞九伐。,文献通考 学校考,夏以射造士。,2、以“孝”为中心的人伦道德教育 夏代学校的教育是要“明人伦”。,礼记 内则,夏后氏收而祭,燕衣而养老。,孟子 滕文公上,皆所以明人轮也。,3、宗教教育 夏代的宗教教育以敬天尊祖为核心。,国语 鲁语,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礼记 表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商代的教育史料主要来源于甲骨文的发掘。根据甲骨文的记载,商代的官学已出现“大学”、 “瞽宗”、“庠”、“序”、“学” 等名称。,礼记明唐位,殷人设右

3、学为大学,左学为,小学,而作乐于瞽宗。,礼记王制,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1、右学和瞽宗属于大学性质,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机构。 2、右学和瞽宗以乐教为主,是奴隶主贵族子弟学习礼乐的场所。,东汉-郑玄,右学,大学,在西郊;左学,,小学,在国中王宫之东。,商代的“庠”“序”也是从前代承袭下来的,其中“庠”以养老为主,同时对年青一代进行教化;“序”是习射和习礼相结合的教育机构。,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政治教育,军事教育,礼乐教育,商代的教育内容,思想教育,书数教育,1、奴隶主为加强统治的需要,极力提倡宗教迷信,将本族祖先作为至高无上的神。 2

4、、孝是社会道德的准则,也是思想教育的中心内容。 3、 学习先王的治国经验,巩固统治地位。,孝经,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主要包括射箭和驾御车马,诗鲁颂,上古“车兵之法,左人,持弓,右人持矛,中人御。,在祭祀活动中要伴有相应的礼仪和音乐,包括歌诗、奏乐和舞蹈等。,读写算教育。,商代青铜卣,商代早期青铜鼎,商代青铜簋,西周的社会,教育制度,教育内容,西周的教育,主要特征是: 1、在政治上采用分封制,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各诸侯,建立了71个诸侯国。诸侯又把它分封给卿、大夫,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 2、在农业上实行井田制,在此基础上又推行宗法世袭制。为对付奴隶和平民的反抗,西周还制定了严酷的刑

5、法(刑不上大夫) 3、在思想意识上,除了利用宗教迷信愚弄民众之外,还强调遵守礼制,不同的等级有相应的礼制,贵族的礼制不用于奴隶(“礼不下庶人”)。 4、在文化教育上的特征是“学在官府”(或称“学术官守”),即在宫廷设立学校,用典章作教材,聘官吏为教师(即“官师合一”)。,1、按地域分:国学(京城)、乡学(地方) 2、按教育程度分:小学(初等教育性质)、大学(高等教育性质),礼记王制,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辟雍周围环之以水,其他四学分设四周。 东学(东胶、东序):习干戈羽龠(古代一种管乐器)的场所,由乐师主持 西学(西雍、瞽宗):习礼的场

6、所,由礼官主持 南学(成均):习乐的场所,由大司乐主持 北学(上庠):习书之所,由诏书者主持。,诸侯所设,仅有一间,半环以水,又名頖宮,礼记文王世子,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礼记王制,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校、序、庠、塾 由管理民政的大司徒兼管教育,教育内容包括德、行、艺三方面。,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 术 有序,国有学。,辟雍也是祭祀、召开军事会议、召见诸侯、献俘庆功、大射选士、养老尊贤的场所。 庠、序、校也是乡官议政、乡饮酒礼、乡射之礼的场所。,1、三德:至德以为道本,敏德以为行本,孝德以知逆恶;三行:孝行以事父母,友行以尊贤良,顺行以事师长

7、。 2、六艺 礼:礼仪、等级名分教育、伦理规范教育。五礼:吉、凶、宾、军、嘉 乐:音乐教育。包括乐德、乐语、乐舞教育。 射:射箭技术。这五种射技为: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御:驾驶马车的技术。包括鸣和鸾、逐水车、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书:指书法文字教育(书写,识字,作文)包括六书: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数:数学、天文历法教育。包括数学、天文、历谱、五行、杂占、刑法等方面。 3、六仪:祭祀之容、宾客之容、朝廷之容、丧祭之容、军旅之容、车马之容。,1、六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飨礼 2、七教: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 3、八政:饮食、衣服、事为、异别

8、、度、量、数、制。 4、乡三物:六德,包括知、仁、圣、义、中、和 ;六行,包括孝、友、睦、姻、任、恤;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1、文武兼备 2、求知兼求能 3、前期和后期教育特点不同,唯官有书而民无书 唯官有器而民无器 唯官有学而民无学,官学衰废,私学兴起,私学的历史特点,春秋时期的教育,春秋战国时期,各侯国几乎都很少顾及教育的发展。史书中关于政府大力兴办官学的记载并不多见。对于官学无事可记。说明关于官学的发展已经陷于停滞甚至荒废的状态。,诗经 鲁颂泮水,明明鲁侯,克明其德,,即作泮宫,淮夷攸服。,1、经济上:由于铁制工具和牛耕犁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经济形势的变化打

9、破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孕育成熟。 2、政治上:新兴地主阶级为保护自己的利益,积极要求参与社会政治生活,进行政治改革。这种经济下移和政治下移是私学产生与发展的先决条件。 3、文化上: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4年)是社会急剧动荡时代,官学衰废,奴隶主贵族子弟享有世袭特权,不需学习也能成为统治者,这样原来的官学失去了存在的阶级基础,官学名存实亡。西周时期的礼乐典章制度根本不能适应“礼崩乐坏”的形势,孔子称春秋是“天下无道”时期。各国统治者急需“贤人”辅政。,文化下移,官学衰废,王权衰落,社会动荡,私学兴起,1、士阶层的崛起 春秋时期是私学的兴起阶段,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

10、前221年)是私学的繁荣阶段。私学的兴起与士阶层的崛起有关。 “士”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处于贵族的下层和平民的上层。它本来只是奴隶主贵族中的低级官吏,即“公卿大夫士”中的士,又是四民之首,即“士农工商”的士。“士”有文士和武士之分。,2、养士之风盛行 在诸侯争霸,七国称雄的战国时代,各国诸侯和公卿大夫为了壮大势力,扩大影响,都争相养士,于是不管王室还是私门养士之风盛行。当时的王公大人和卿大夫都能“礼贤下士”,实行“尊贤”的政策。采用“选士”和“养士”的办法搜罗人才。,3、百家争鸣 养士之风盛行促进了私学的发展和思想学术上的百家争鸣,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使文化知识传播于民间。私学的自由讲学、

11、自由传授也直接推动了各种学派的形成。代表各个阶级、各个阶层不同利益的学派,相互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因此出现了诸子蜂起,学派纷呈,百家争鸣的学术空前繁荣局面。,“坐而论道”,战国时期各学派都创办了私学,但对教育发展影响最大的是儒、墨、道、法四家私学。,墨子 老子 庄子,荀子,孟子,孔子,1、儒家私学。代表保守势力,注重孝悌、名分、宗法、井田、仁义等,其创始人是孔子,内分八派,其中子思、孟氏和乐正氏三派合称思孟学派,该派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对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2、墨家私学。代表劳动人民和手工业者,创始人是墨翟,提倡贵俭、兼爱、舍己为人、抑强扶弱,注重传授生产和科学技术知识,在劳

12、作中学习。它还是一个带有宗教色彩的政治团体,组织严密、纪律严明,弟子必须绝对服从首领(称为“钜ju子”),如有违背,必依法处罚。该派在自然科学如数学、光学、力学和逻辑学方面取得了较高的学术成就。,3、道家私学。代表没落贵族阶级,创始人是老聃和庄周(合称老庄),提倡消极隐遁的人生观,反对学习知识,对当时的统治者抱有反感。老庄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分析社会和教育问题,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4、法家私学。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创始人有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韩非、李斯,提倡变法、耕战、积极进取、实行法治。 以上各学派代表不同的阶级和阶层利益,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治国方案,并从理论上进行了多方面探讨,各学

13、派之间既相互渗透,又展开激烈争论,促进了学术的繁荣。,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高等学府,因齐国君主在都城的稷门附近设立学宫而得名。稷下学宫历史悠久,它创办于公元前4世纪中叶,至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历时150年。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养士之风走向制度化的产物,也是各学派展开思想论战的园地。它由官方主办,私家主持,是一所集自由讲学、著书立说、培养人才、咨政议政的高等学府。,官方兴办、私家主持,史书记载,齐国都城西南门,曰“稷门”,稷下学宫依稷山、傍系水,就坐落于此门之外。,稷下学宫的最大特色是学术自由,其办学方针是“来者不拒,包容百家”,各家各派均可在这里设坛讲学,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稷下学宫集中

14、了各家学者,各学派的学术地位平等,它们之间相互吸收、融合,兼收并蓄,政治的多元化使得学术争鸣成为时尚。稷下学宫的学者享有优厚的待遇,“不治而议论”是齐国君主给予他们的政治待遇,在物质上则享受上大夫的俸禄。,1、稷下学宫促进了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的发展。 2、稷下学宫显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3、稷下学宫创造了一个出色的教育典范。 4、稷下学宫留给人以思考。,1、私学是建立在土地私有的个体经济基础上,其阶级基础以新兴地主阶级为主,包括农工商等自由民。 2、私学是根据社会或个人的需要而设立,它是分散的,即“学在四方”,而非“学术官守”。 3、私学是政教分离,有独立的组织机构,政治活动和

15、教育活动分开。 4、私学向平民开放,教育对象广泛,促进了文化知识的下移。 5、私学是官师分离,教师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以传授知识技能和培养人才为谋生的途径。 6、私学是学术繁荣和百家争鸣的园地,各学派自由讲学,各有所宗。 7、私学的教育内容并不局限于“六艺”教育,它可以传授各学派的政治观点和道德思想,乃至新的知识和技能。 8、私学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并不要求固定的场所,可以自由流动,设备也简单。 9、私学培养目标多样化,培养多种规格人才。,1、私学的产生和发展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它在保存、传递、发展和提高中华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民族道德水平过程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私学的产生和发展打破了西周以来“学在官府”、“礼不下庶人”的由国家垄断教育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古代学术文化的广泛传播和学术下移运动,以及百家争鸣时代的来临。 3、私学的产生和发展培养了大批有才干的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