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物质的分类.ppt_第1页
2-1物质的分类.ppt_第2页
2-1物质的分类.ppt_第3页
2-1物质的分类.ppt_第4页
2-1物质的分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思考: 请从下列各组物质中找出一种与其它物质不同的物质,Cu(OH)2 、 NaOH 、Mg(OH)2、H2SO4,H2SO4,空气 、 N2 、 HCl气体、CuSO45H2O,空气,Na2CO3 、 ZnSO4、 CaCO3 、MgCO3,ZnSO4,NaHCO3、 HCl、 H2SO4、 HNO3,NaHCO3,一.简单分类方法 1.树状分类法: 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 2.交叉分类法: 对事物进行多种分类方法,树状分类法,化学物质,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金属,非金属,酸,碱,盐,Cu、Fe,O2、H2,氧化物,HCl,NaOH,NaC

2、l,CuO、H2O,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对事物进行多种分类方法 标准不同,回顾: “溶液”的概念,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被溶解的物质。,溶液:,溶剂:,溶质:,二、分散系及其分类,1、有关概念,分散系: 分散质: 分散剂:,溶液、浊液均属于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被分散的物质。,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2、分散系的分类 (1)根据分散剂和分散质的状态分类,液,固,气,分散剂 分散质,液,固,气,9种组合方式,分散系分类实例:,(2) 分散系按照分散质粒子

3、的大小分类,1.溶液:分散质是分子或离子,分散质的粒度1nm (10 -9 m) 具有透明、均匀、稳定的宏观特征。 2.浊液:分散质的粒度100nm(10-7m),具有浑浊、不稳定等宏观特征。 3.胶体:分散质的粒度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叫胶体。具有较均匀、较稳定的宏观特征。,1nm,100nm,溶液,胶体,浊液,烟、云、雾 河、湖、池塘中的水 血液、牛奶、豆浆、果冻 米粥汤、蛋清、胶水、墨水 液状涂料、肥皂水、淀粉溶液 有色玻璃、变色玻璃、土壤胶体,常见的胶体,胶体 概念: 均一、较稳定,属于介稳体系,稳定性比较: 溶液胶体浊液,豆浆,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的 分散系。,主要

4、特征:,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用烧杯盛少量蒸馏水,加热到沸腾 然后逐滴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 继续煮沸至溶液变成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得氢氧化铁胶体,沸水,+3HCl,胶体的性质: 当可见光束 通过胶体时, 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光亮的“通路” 的现象。 区别溶液和胶体的方法,胶体的分散质微粒(简称胶粒)对光散射形成,并不是胶体本身发光。,硫酸铜溶液,Fe(OH)3胶体,丁达尔现象(效应):,应用:,原因:,2. 电泳: 胶体中的微粒在外电场(直流电)作用下产生定向移动的现象. ( P28图2-8Fe(OH)3胶体的电泳现象) 原因: 胶粒能吸附同电性的粒子而带同种电荷 (也是胶体较稳定的原因)。 例如

5、:氢氧化铁胶体(带正电荷) 硅酸胶体、土壤胶体(带负电荷) 应用:电泳电镀、静电除尘,3. 聚沉: 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 原因:向胶体中加可溶性盐等时, 其中的阳离子或阴离子能中和胶粒所带的电荷, 使分散质聚集成较大的微粒, 在重力作用下形成沉淀析出。 方法:加热或搅拌、加入电解质、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应用:蛋清加热后成为蛋白、石膏使豆浆变成豆腐、两种墨水不能混合、同血型输血等,(1)盐卤点豆腐; (2)肥皂的制取和分离; (3)明矾净水; (4)FeCl3溶液用于伤口止血; (5)两类墨水不能互混;同血型输血; (6)高压电除冶金厂大量烟尘; (7)土壤的保肥作用;三角洲的形成 。,胶

6、 体 的 用 途,胶体、溶液、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随堂检测,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nm100n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和这种纳米粒子大小具有相同的数量级的是( ) 溶液 悬浊液 胶体 乳浊液 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 蔗糖溶液 食盐水 蛋白质溶液 碘酒,C,C,、根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沿江或沿海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胶体 、区别溶液和胶体的最简单的方法是( ) 观察外观 丁达尔效应 加热聚沉现象 、胶体的最本质的特征是( ) 丁达尔效应 可以通过滤纸 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 电泳现象,D,B,C,树状分类法,化合反应:A+B=AB 分解反应:AB=A+B 置换反应:A+BC=B+AC 复分解反应:AB+CD=AD+CB,按照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及多少(从形式上)分为,按照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从本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