痄-------腮(1).ppt_第1页
痄-------腮(1).ppt_第2页
痄-------腮(1).ppt_第3页
痄-------腮(1).ppt_第4页
痄-------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痄 腮,目的要求,了解痄腮概念,发病情况 熟悉痄腮病因病理及临床特点 掌握痄腮的诊断要点及中西医治疗要点,概述 定义: 痄腮是由感受风温时毒引起的急性时行疫病。临床以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疼痛为主要特征。 临床特征为腮腺或其他唾液腺(颌下腺、 舌下腺)非化脓性肿大、疼痛。 命名: 痄腮的病名首见于金代。 因腮部肿大而称“搭腮肿”、“腮颌发”;还因有传染性而称“时行腮肿”、“颅鹚瘟”、“蛤蟆瘟”、“温毒”等。 西医学称本病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 1.季节:冬春季节 2.年龄:学龄儿童及青少年 3病源:腮腺炎病毒 3.传染源:腮腺炎患儿 4.传播途径:空气飞沫、唾液污染物 5.免疫力:终身免疫

2、力 6.预后:大多良好,病重可合并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 7.隔离期:腮肿完全消失后3天,金疮疡经验全书 痄腮说“此毒受在牙根耳聤,通过肝肾,气血不流,壅滞颊腮,此是风毒肿。”指出了痄腮的病因病机和病位。 明外科正宗痄腮 “痄腮乃风热湿痰所生,有冬温后天时不正,感发传染者,多两腮肿痛,初发寒热。”并提出内服柴胡葛根汤,外敷如意金黄散。,病因病机 一、病因 (一)内因:素体虚弱 (二)外因:感受风温邪毒 二、病机 感受风温邪毒壅阻少阳经脉,与气血相搏,凝滞耳下腮部。,风温邪毒,壅阻胆经,凝滞腮颊,腮部肿痛,常证,内窜肝经,邪陷心肝,引睾窜腹,昏迷、抽搐,睾丸肿痛 腹痛,变证,痄腮病

3、因病机图,发病机理: 传播途径主要为通过唾液飞沫吸入,侵入口腔和鼻粘膜,在上呼吸道上皮组织内繁殖,形成病毒血症,再侵犯腮腺、颌下腺、舌下腺、胰腺、性腺等腺体,也可涉及神经组织及其他器官。 为非化脓性炎症改变。 腮腺腺体及其周围组织充血、肿胀及水肿,被膜上可见点狀出血,腺泡细胞呈混浊肿胀或坏死碎解,腺体间质有浆液纤维素性渗出物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腮腺管水肿,管腔中有脱落的坏死上皮细胞堆积,阻碍了唾液的排出,使其滞留在腺体内,致使唾液内的淀粉酶经淋巴系统流入血液,故而血液中的淀粉酶含量增高,并从尿中排出。 受病毒侵犯的睾丸曲细精管上皮充血、出血和淋巴细胞浸润,间质有水肿及浆

4、液纤维蛋白性渗出物。 胰腺充血、水肿,胰岛可见轻度退化及脂肪性坏死改变。 脑部的病变白质较灰质为重,神经细胞变性等。,诊断 1. 流行病学史 多在冬春季节,多为易感儿童,当地有本病发生或流行,近期有接触史。 2. 临床表现 初起类感冒症状伴咀嚼肌疼痛; 12天后,耳下腮部肿胀,通常先见一侧,也有两侧同时肿大; 腮肿特点: (1)部位:以耳垂为中心向四周的漫肿; (2) 形: 边缘不清楚; (3)色:表皮不红腮腺管口红肿; (4)触之微热并有轻压痛及弹性感 (5)腮腺肿大34天达高峰,热度最高; (6)4 5天消退,若无并发症,整个病程约12周。,并发症,1、神经系统并发症 神经系统并发症可有脑

5、炎及脑膜炎两种 。 2、生殖器官并发症 睾丸炎、副睾炎或卵巢炎多见于青春期后,儿童期少见。 3、急性胰腺炎 可见于年长儿,大多发生于腮腺肿胀后3日4日或一周 。胰腺充血、水肿,胰岛可见轻度退化及脂肪性坏死改变。 4、感音性耳聋,3. 实验室检查 血象可见白细胞总数多在正常或有增多,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血清和尿淀粉酶升高。,鉴别诊断 1化脓性腮腺炎 常继发于其他热性病之后,多为单侧,局部有红肿热痛,化脓后有波动感,按压腮腺时有脓液自腮腺管口流出。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2急性淋巴结炎 在颈前、耳前、颌下部位发生,常伴有头面部、咽部、扁桃体、牙齿等原发病变,肿大不以耳垂为中心,质地坚硬

6、,边缘清楚,可有局部红肿热痛、化脓,腮腺管口不红肿,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可有明显增多。,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轻重 轻证:发热不高或无热,腮肿较轻不坚硬,无变证; 重证:高热不退,腮肿较重,坚硬拒按,或见变证。 2辨常证、变证 若见睾丸肿痛,少腹或上腹疼痛,恶心呕吐,或神昏抽搐,为变证。,二、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以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为原则。 温毒在表,配以疏风解表; 温毒入里,重用清热解毒; 窜睾入腹,佐以清肝泻火; 内陷心肝,佐以熄风开窍。常配合外治疗法。,三、分证论治 1. 常证 (1)温毒在表 证候:(1) 发热,微恶风寒,或头痛、咽痛, (2)一侧或两侧耳下腮部肿痛,张口不利,

7、咀嚼不便, (3)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 疏风清热,消肿散结。 方药 : 柴胡葛根汤加减。 方中柴胡、葛根、升麻疏风清热,柴胡又可疏肝解郁;石膏、黄芩、连翘清热泻火解毒,连翘又消肿散结;牛蒡子、桔梗、甘草清热利咽;天花粉清热生津消肿。常加板蓝根清解温毒,夏枯草清肝火散结消肿,僵蚕解毒化痰、通络散结。,(2)热毒蕴结 证候 :(1) 高热不退,烦躁口渴,咽红肿痛,或头痛、呕吐; (2)两侧腮部显著肿胀疼痛,坚硬拒按,张口、咀嚼困难; (3)舌红,苔黄,脉洪数。 治法: 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方药: 普济消毒饮加减。 常用黄芩、黄连、连翘、板蓝根清热解毒;牛蒡子、薄荷辛凉透邪;马勃、

8、玄参、桔梗、甘草清热利咽消肿;僵蚕解毒通络、化痰散结。壮热、口渴者,加生石膏、知母清气分之热;腮肿坚硬者,加海藻、昆布软坚散结;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芒硝通腑泄热。,2. 变证 (1)邪窜睾腹 证候:(1) 腮肿渐消,发热,一侧或两侧睾丸肿痛,或见少腹疼痛; (2)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 清肝泻火,活血消肿。 方药: 龙胆泻肝汤加减。 常用龙胆草泻肝胆实火;山栀、黄芩清热泻火;柴胡、川楝子疏利肝胆;荔枝核、延胡索理气止痛;桃仁、赤芍活血消肿。,(2)邪陷心肝 证候 多在腮肿的同时,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头痛项强,呕吐,嗜睡神昏,四肢抽搐,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 清热凉营,熄风开窍。 方药

9、 清营汤和羚角钩藤汤加减。 常用银花、连翘、黄连、竹叶清热解毒透邪;水牛角、生地、丹皮、玄参清热凉血养阴;羚羊角、钩藤、菊花凉肝熄风;白芍、甘草柔肝软痉;石菖蒲、郁金化痰开窍醒神。高热、神昏、抽搐者,可配合用安宫牛黄丸、紫雪丹增加清热凉营、熄风开窍之功。,(三)邪毒窜腹 证候 上腹部疼痛,拒按,严重者呈突 发性剧痛,伴恶寒、发热、呕 吐、腹胀、腹泻或便秘,舌红, 苔黄,脉弦数。 辨证 邪毒窜腹,壅滞少阳 治法 疏肝理气,解毒通腑。 方药 大柴胡汤加减 柴胡、黄芩、栀子、川楝子、郁金、赤芍、半夏等,其他疗法 一、中成药 1. 板蓝根冲剂 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功效,适用于温毒在表证。口服,每次1包

10、,1日23次。 2. 赛金化毒散 有清热化毒、凉血消肿功效,适用于温毒入里证。口服,每次0.30.6g,1日12次。 3. 龙胆泻肝丸 有清肝泻火的功效,适用于邪窜睾腹证。口服,每次23g,1日2次。,二、西医治疗,(一) 一般治疗 (二) 抗病毒药治疗 可用吗啉呱、病毒唑 (三) 合并症治疗 1. 脑膜脑炎: 2. 胰腺炎: 3. 睾丸炎:,三、外治疗法 1. 青黛散、紫金锭、如意金黄散,任选一种以食醋或清水调匀,外敷患处,1日12次。 2. 鲜蒲公英、鲜马齿苋、鲜芙蓉叶或花、鲜仙人掌,任选一种捣烂外敷患处,1日12次。 仙人掌外贴法:取新鲜仙人掌除针剖开,以切面(或捣泥)外敷患处,一日更换

11、一次。,预防与调护 一、隔离患儿至腮腺肿胀完全消失,有接触史的易感者应检疫3周。 二、本病流行期间,易感者应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三、流行期间的易感者可给予腮腺炎免疫r球蛋白,效果较好。 四、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 五、患者急性期应注意休息,供给充足的水分,饮食易消化而富有营养,忌油腻辛辣及酸性食物。 六、睾丸肿痛者应将肿大的睾丸托起。,十三、预防,1. 自动免疫 目前,国内开始应用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减毒活疫苗,获得了满意的预防效果。 2. 被动免疫 应用痊愈期血液或其丙种球蛋白肌注,可起到预防或减轻症状的效果,被动免疫力约维持2周3周。 3. 隔离与留验 患者须隔离至腮肿完全消退为止。,试题 古代文献记载的下列病名,除哪项外都指痄腮 A发颐 B时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