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围手术期麻醉与感染.ppt_第1页
眼科围手术期麻醉与感染.ppt_第2页
眼科围手术期麻醉与感染.ppt_第3页
眼科围手术期麻醉与感染.ppt_第4页
眼科围手术期麻醉与感染.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眼科围手术期麻醉和感染,眼科,一级,第1节术前准备,概述,包括心理准备和技术准备。1.心理准备是指解释需要患者合作的目的、预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关键步骤,以获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具体内容包括:(1)手术本身是危及生命和麻醉的事故;(2)操作中断;(3)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4)术后并发症。2.技术准备包括全身性疾病和局部病变的检查和治疗,以及术前的常规准备。术前全身疾病评估。1.一般来说,如果发现病人在手术前有发热、腹泻、感冒、精神异常和月经期,应推迟手术,并进行全面检查,找出原因,对症治疗。2.血液疾病的焦点是凝血和凝血机制的异常情况。术前常规检查包括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活性、血液粘度

2、和血小板计数。这对于像波奇这样的外科手术尤其重要。3.糖尿病患者术后易出现前房积血、感染和伤口愈合延迟。临床上,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6.7毫摩尔/升是最好的外科指南。术前全身疾病评估。4.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有心脏病病史的患者,应进行心电图检查。5.术前应常规检查泌尿系统疾病,以消除尿路感染。老年男性患者应做前列腺检查。6.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因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引起的咳嗽、术后胃肠疾病引起的恶心呕吐等。均可导致切口裂开、人工晶状体移位以及眼内容物嵌入切口等。7.手术后使用其他激素时,应考虑对结核病、溃疡、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的影响;胶原疾病和过敏体质往往是术后持续炎症的主要原因。术前

3、眼周病变的评估。1.慢性泪囊炎术前应检查泪道,如有慢性泪囊炎应延期手术。2.面部疖应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并在手术前彻底控制炎症。3.鼻窦炎请咨询耳鼻喉科。一旦确诊为化脓性炎症,就应进行全身和局部抗炎治疗。4.化脓性中耳炎一般来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以在抗生素的控制下进行手术,但如果是感染了铜绿假单胞菌,则应绝对禁止手术。5.扁桃体炎不仅是传染源,也使小儿插管麻醉困难,可能影响术后呼吸。术前眼部治疗,药物治疗,治疗1。结膜囊细菌培养。2.术前3天,对患眼使用抗生素滴眼液清洁结膜囊。3.手术前一天剪睫毛。4.手术台上的眼部准备。药物1。散瞳剂5。泻药2。镇静剂6。眼内压医学3。抗生素7。荷尔蒙4。

4、内科,第二节麻醉,相关神经支配,1。在进入眶上裂之前,动眼神经分为三个分支,即泪腺神经、额神经和鼻睫神经。(1)泪腺神经:从中颅窝前部开始,经眶上裂进入眼眶,然后沿外直肌裂上侧到达泪腺。主要分布于泪腺、上眼睑外侧皮肤和部分结膜。(2)额神经:发自海绵窦内的动眼神经,进入眼眶后分支于眶上神经和滑车神经。原科定额部和上眼睑皮肤及结膜。后者主要分支定额、上眼睑内侧的皮肤和上眼睑的结膜。(3)鼻睫状神经:主要分支为长睫状神经、筛前神经、筛后神经和滑车下神经。长睫状神经的感觉纤维分布在角膜、虹膜和睫状体中,交感神经纤维支配着扩张的瞳孔。前后感觉根神经纤维来源于鼻睫神经,交感神经纤维分布于角膜、虹膜、脉络

5、膜和睫状体。运动根起源于动眼神经的下斜肌支,其副交感神经纤维分布于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交感神经根起源于颈内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丛,交感神经纤维分布在眼球血管和扩张的瞳孔中。睫状神经节通过视神经周围的巩膜进入眼睛。相关神经支配。眼运动神经包括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动眼神经支配上直肌、上睑提肌、内直肌、下直肌和下斜肌,但来自下斜肌支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形成睫状神经节。滑车神经和展神经支配上斜肌和外直肌。3.面神经从茎部突出后,在腮腺内分成许多外周支,颞支和颧支与眼麻醉有关。颞支主要支配眼轮匝肌、皱眉肌和额肌。颧支主要支配下方的眼轮匝肌。眼科手术中常用的麻醉剂。表面麻醉(1)丁卡因(2)诺维塞尔(

6、3)利多卡因(2)浸润麻醉或阻滞麻醉(1)普鲁卡因(2)利多卡因(3)布比卡因,表面麻醉和局部浸润麻醉。表面麻醉前,每5分钟用0.5%丁卡因点眼一次,共3次。术中2%利多卡因滴眼液可作为辅助表面麻醉。浸润麻醉结膜下浸润麻醉或上直肌浸润麻醉。做结膜浸润麻醉时,针尖应始终远离角膜,与结膜表面成一定角度进针后,应注射少量药液;之后,将针体平行于结膜移动,同时注射药物,使结膜成为一个隆起的形状。上直肌浸润麻醉在穿过结膜或切开结膜后直接注入直肌附着处。球后麻醉后,指导患者观察鼻尖,用5号针从下眼睑眶缘内侧和中外边界1/3处的皮肤注射针头,针头向后向上指向眶尖,然后缓慢注射麻醉剂。缓慢进针是为了避免穿透血

7、管和眼球,特别是对于高度近视患者。3.5厘米进针可获得满意的眼麻醉效果,但眼动麻醉往往不理想。5厘米的进针可以使眼球运动完全消失,但会增加眼眶出血的机会。球后注射后,应按压眼球至少半分钟。球后麻醉的主要并发症是眼眶出血。眶内出血的特征是快速突眼、眼睑紧绷、结膜或眼睑皮下淤血等。通过闭合的眼睑间歇按压眼眶部分有助于止血。近年来,国外推荐了一种球周麻醉技术,即将针插入颞下或鼻下或鼻下的眶缘,注射深度为眼球赤道附近47毫升。具体方法如下:将9毫升牛血清白蛋白与1毫升1%利多卡因混合,加入少量肾上腺素,从眶下缘中1/3与外1/3交界处的皮肤上注射针头,进行皮下和眼轮匝肌浸润麻醉,共约0.5毫升;在那之

8、后,针继续到眼球赤道的前面,并注射1毫升。表面注射的目的是为进一步注射麻醉剂做准备,可以省略。在球周麻醉中,将4.5毫升0.75%布比卡因、4.5毫升1.0%利多卡因和0.5毫升透明质酸酶混合,从体表同一位置注射针头,先用1毫升渗透眼轮匝肌;然后,将针插入眼球赤道方向,其位置(球周麻醉)比球后麻醉时离眼球更远,并且针的斜面应面向眼球会有严重的后果。这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是球后注射技术不规范。高度近视的“长眼睛”特别容易发生眼球穿通;后巩膜葡萄肿患者不仅眼轴较长,而且巩膜较薄,按照常规的进针方法和方向很容易穿透眼球,视网膜脱离或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患者的眼轴比白内障患者长,因此有较大的危险因素。球后麻

9、醉中防止眼球穿透的主要措施如下:(1)眼麻醉的并发症;(2)了解眼球的轴向长度和大小。2.让病人睁开眼睛,朝某个方向看,观察眼球位置,判断进针角度。3.球周麻醉:由于在球周麻醉中,针头插入仅止于眼球赤道,因此可大大减少眼球穿透的机会。4.标准化操作。5.仍然有争议。(2)球后出血比眼球穿透更常见。根据来源,可分为动脉出血和静脉出血。前者通常显示眼眶快速增大,眼球突出使眼睑收紧,固定眼球,随后眼睑皮下充血;静脉内出血扩散缓慢,显示出血延迟。球后出血的直接结果是推迟手术。麻醉期间一旦发现球后出血,应立即按压闭合的眼睑,直到确认出血已经停止。眼科麻醉并发症和重症病例应延期。术后用压力试验和检眼镜检查

10、眼底,观察视网膜循环。为防止球后出血,主要原因是进针速度要慢。(3)视网膜血管阻塞患有严重血液疾病或血管疾病的患者在球后注射麻醉剂后可能出现视网膜血管阻塞。(4)视神经损伤很少发生,但后果非常严重。明显的视神经损伤往往与眼球供血血管的严重损伤并存。(5)误将球注入眼眶血管后进行麻醉时。眼科麻醉的并发症(6)眼外肌的并发症眼眶局部麻醉可导致眼外肌延迟性功能障碍。当使用大剂量长效麻醉剂时,复视或上睑下垂可能在术后2448小时发生。如果患者在6周后不能恢复,25%的患者将遭受持续性损伤。(7)上睑下垂(8)白内障术后瞳孔括约肌损伤引起的瞳孔阻滞综合征。第三节根据手术类型、麻醉方式和患者的具体情况,确

11、定手术台上的术前准备、麻醉和眼球软化的时机、麻醉和眼球软化是在铺毛巾之前还是之后进行。白内障手术、麻醉和眼球软化可以在铺毛巾之前进行。优点:1 .因为没有孔巾,所以在麻醉期间更容易识别针插入的解剖标记。2.在下命令之前,病人通常处于放松状态,易于配合。对于全身麻醉手术,局部麻醉应在消毒后进行。病人的位置,1。适当的高度。三楼。舒适地躺着。特殊位置5。头架、消毒和铺巾1。眼部皮肤消毒用1%碘酊或1/1000新洁尔灭涂抹和消毒皮肤,范围应足够大,直至发际线,下至乳鸽,内鼻梁,外及鬓角;重复应用3次,每次由内向外,逐渐覆盖整个手术区域。2.将毛巾(1)铺好,用无菌方巾放在患者枕头后面,延伸至颈部,向

12、上包裹患者头部,使健康的眼睛和大部分前额被无菌毛巾覆盖。(2)铺无菌床单。(3)铺开孔巾,露出手术区域。(4)在手术区域的皮肤上涂上塑料薄膜,并从眼睑的相应部位切下薄膜。结膜囊冲洗,不论手术前结膜囊是否已冲洗,应在铺无菌毛巾后再次冲洗。冲洗时,轻轻擦拭结膜囊和眼睑,尤其是内眦。清洁结膜囊内的任何异物和分泌物,以防止清洗液流入结膜囊近年来,眼科手术后感染的预防引起了广泛关注。眼科认为眼科手术后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是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厌氧菌等。因此,合理应用抗生素,规范眼科手术感染管理,确保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外科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前危险因素(1)患者因素:一些慢性系统性疾病患者,尤

13、其是糖尿病患者,在全身抵抗力下降或长期激素手术后,容易感染;老年患者眼部炎症和泪道阻塞的发生率较高,眼睑皮肤的萎缩和下垂影响手术的消毒效果,部分眼窝较深、睑裂较窄的患者由于手术消毒范围有限,也容易感染。手术感染的危险因素,(2)手术环境和术前设备准备:手术室没有层流净化设备,洁净区与污染区、半污染区的区别不清;手术室仪器物品的非定位管理;术前未彻底清洁和消毒是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眼科手术器械准备不足。当手术较多时,综合医院采用快速压力灭菌器消毒的方法。但是,如果器械清洗不彻底或高压锅使用不当,会影响消毒效果,容易导致眼科手术感染。外科感染的危险因素。手术过程中常见的危险因素(1)手术过程中的环

14、境不清洁:眼科手术台周转过快、仪器管理不到位、手术过程中来回走动以及来访者走动都会导致手术室浮游细菌增多。(2)无菌技术实施不严格:由于部分眼科医师对眼科手术中的感染缺乏认识,影响了无菌技术实施的规范化,导致术前洗手消毒不彻底,术中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3)眼科植入物的不科学管理:诸如人工晶状体、硅油、重水、各种粘弹性剂等植入物。如果缺乏科学的管理措施,很容易造成眼科手术的失败,甚至造成严重的眼内感染。外科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后危险因素:术后未对患者进行及时教育,导致患者未能妥善保护手术眼,并发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手术前感染的预防和控制1。加强术前教育。通过术前教育,使患者了解手术方法和需要遵

15、守的事项,以便术前自觉遵医嘱滴眼药水和正确服药,术前自觉做好个人卫生工作。2.建立合理的手术室布局是减少手术感染的关键。手术室布局合理,符合干净与肮脏分离的要求。预防和控制措施,3。眼科手术器械严格管理制度(1)麻醉室根据手术量配备足够的手术台周转器械,以减少手术台周转过程中使用快速消毒锅消毒的次数。(2)消毒前注意仪器的清洗过程。(3)选择合理的器械消毒方法。高压灭菌对于可以用高压灭菌的物品是优选的,而环氧乙烷灭菌对于不能用高压灭菌的物品是优选的,例如电凝线。(4)手术器械应定位放置,并有专人负责管理。预防和控制措施。手术期间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确保手术环境安静、干净,手术开始后关闭手术室的前门和后门,限制进入手术室的人数,严格按照手术室的要求更换手术室准备的衣服、裤子、鞋子、帽子和口罩。2.加强无菌技术管理。医院感染主要是预防和控制措施。术后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加强眼科手术患者的教育和操作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2.向患者说明手术后的注意事项,并指导患者及其家属采用正确的滴眼方法。3.注意保护手术眼不受外界影响和伤口污染,并定期复查,防止并发症。4.增强全体员工的消毒、隔离和无菌观念,使操作人员充分了解眼科手术中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增强规范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