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讲-信源编码.ppt_第1页
第06讲-信源编码.ppt_第2页
第06讲-信源编码.ppt_第3页
第06讲-信源编码.ppt_第4页
第06讲-信源编码.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无线通信工程,清华大学微波与数字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姚彦教授,2001年11月24日,第6讲,无线通信的信源编码,简介,信源的原始信号大部分是模拟信号,所以信源编码的首要任务是模拟和数字之间的转换,即:A/D,D/A。采样率取决于原始信号的带宽:fc=2 w,w是信号带宽, 而采样点的比特数取决于扭曲编码后的信号质量要求:信噪比6 L(dB),L是量化比特数,概而言之,但由于传输信道带宽的限制和原始信源信号的强相关性,信源编码不是简单的A/D、D/A,而是要压缩的。 通信传输的信源编码主要是压缩编码。信源编码要考虑的因素:信源的统计特性。传输通道造成的损坏,如错误代码。受托人的质量要求。概述(续

2、),信源编码定理:对于给定的失真率d,总能找到一种信源编码方法。只要源速率R大于R(D),就可以在平均失真任意接近D的条件下实现波形重构。注1: R (d)称为速率失真函数,它是单调的非递增函数。速率越高,平均失真越小。注2:为了保证一定速率的失真,有必要采用信源编码,这会引入编码延迟。理论,信道编码定理:如果信源速率R小于信道容量C,总是可以找到一种信道编码方法,使得信源信息可以在有噪声的信道上无差错地传输,即:R C,无差错传输条件描述1:信道容量C是C Wlog2(1 S/N)描述2:为了保证无差错传输,必须采用信道编码,因此将引入编码。理论(续),信息传输定理:信息传输定理是通过综合信

3、源编码定理和信道编码定理得到的。也就是说,为了保证无差错传输和失真程度,必须满足以下要求:描述1:在一般的数字通信系统中,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可以分开考虑。信道编码定理给出了无差错的速率上限,而信源编码定理给出了无失真的速率下限。说明2:为了达到理想的性能,我们必须付出延迟的代价。理论(续),速率:高速、中速和低速压缩率质量:客观评估主观评估延迟:不同服务的质量和延迟要求之间的关系复杂性:算法和软硬件实现的复杂性,性能指标,波形编码直接将波形转换为数字码流。特点:高比特率,解码后质量高,延时小。它可以分为:时域波形编码,如脉码调制、二进制脉码调制、脉码调制等。频域波形编码,如子带编码、自适应变换

4、编码等。参数编码从源信号的某个域中提取特征参数,并将其转换成数字码流。特点:低比特率,解码后质量低,延时大。例如各种声码器。混合编码是上述两种方法的混合,其特点是在较低的比特率下具有较高的质量,适度的延迟和复杂性。例如G723.1、G728、G729、全球移动通信系统语音编码、IS-95语音编码等。实现方法:音频编码,提高传输质量,便于处理和灵活使用,便于多种媒体(视频、音频、文本和数据)的组合,易于加密,适合大规模集成,可靠性高,体积小,功耗低,价格低,音频编码的优势,音频编码的应用,压缩的必要性,波形编码的PCM原理(37年,亚历克里德尔斯),电子管PCM(46年,贝尔实验室),晶体管PC

5、M(62年,本地电话扩展,64kb/s),单片集成电路PCM的增量编码原理(70年,微波光纤(46年,法国德拉因)自适应增量CVSD(20世纪60年代末,军用,32,16kb/s)连续可变斜率增量调制器其他代码(ADPCM、SubBand、ATC、APC等)。 )采用连续可变斜率增量调制器,可获得16 KB/s以上的语音质量。特点:语音质量好,但编码率高。音频编码历史:数字电话(1),参数编码波形编码信道声码器(39年,Dudly,二战秘密电话),LPC声码器(67年,Atal,Schroeder),同态声码器(69年,Oppenheim),共振峰声码器(71年,Rabiner,斯查费,Ela

6、na Griffin,Lim),波形插值(1991,W.B. Kleijn),2.4kb/s,1.2kb/s,更好;600-800b/s可以理解。特点:编码率低,自然性差。混合编码器采用线性预测、VQ、A-B-S、感知加权、后滤波等技术。具有多脉冲激励的线性预测(MPELP 1982 Atal,Remde)、具有规则脉冲激励的线性预测(rpelp1985 drettere,Kroon)和具有码本激励的线性预测(CELP 1985 Manfred,Schroeder,Atal)是高质量的8-16kb/s。特点:语音质量高,编码率低,但算法复杂。音频编码历史:数字电话(2),主要用于会议电视,相当

7、于调幅广播的质量。CCITT在1988年制定了G.722标准:sb-ADPCM大约在1996年,由美国PictureTel公司提出的PTC PictureTel变换编码器在1999年9月发布:“ITU-T G.722.1提出的决定: 7千赫音频编码在24和32千比特/秒的免提操作在低帧丢失系统。”音频编码历史:宽带语音主要用于娱乐和欣赏,对重构信号的质量要求较高,目前采用比特率较高的波形编码技术进行压缩。它可以直接在时域中执行,或者转移到频域或其他变换域。1982年,CD:光盘发布。Md:迷你盘,日本索尼公司采用atrac自适应变换声编码器压缩技术。1987年,DAT:数字录音带问世。数字音频

8、广播起源于欧洲。音频编码历史:宽带音频,音频压缩基础,1)冗余时域样本之间相关(短时间和长时间)的频域频谱不均匀性(频谱包络,频谱分散)的统计特征2)人耳的听觉特征,人耳对不同的频带敏感,并且通常对低频比高频更敏感。掩蔽效应表明人耳对语音信号的相位不敏感:人耳听不见,或者可以利用听觉的心理特征。感官加权、量化、冗余成分去除、后过滤。音频编码性能评估(1),1)编码速率(Kbps,Kb/s)信号带宽:可懂度、自然度和透明度。2003400赫兹、507000赫兹、2015000赫兹、1020000赫兹。采样率:8千赫、16千赫、32千赫和44.1/48千赫。码位R(b/样本),总速率I(kb/s)

9、。固定利率和可变利率。2)重构语音质量的客观评价:分段信噪比(一般优于15dB,优于20dB),音频编码性能评价(2),主观评价MOS评分51:优、良、中、差、差4:长途通信质量(长途、透明电话线路)3.5分:通信质量判断韵律测试DRT(诊断韵测试),例如:为(韦)、费(费),优95%以上,良85%,中75%,差65%,可65%以下多维因子测试、调制噪声参考单元、量化失真单元、QDU(量化失真单元)、一次PCM编解码器、音频编码性能评估(3)、3)正常呼叫顺序与编码和解码延迟中的重建质量之间的关系(毫秒)、公共网络(25毫秒)、点对点、广播、存储回声控制或回声消除4)算法复杂性硬件、成本浮点、

10、定点MIPS、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5)其他抗随机错误和抗突发错误、抗分组丢失和抗帧丢失, 不同信号编码能力的级联或交换能力,现有标准(1):宽带音频,现有标准(2):宽带语音,现有标准(3):数字电话,现有标准(4):数字电话(续), PCM:脉冲编码调制ADPCM: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LD-CELP:低延迟码本激励线性预测编码CS-ACELP:共轭结构代数码本激励线性预测编码ACELP:代数码本激励线性预测编码MP-MLQ:多脉冲激励最大似然量化SB-ADPCM:子带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LPC-10:线性预测编码MELP:混合激励线性预测编码CELP:码本激励线性预测编码RPE-LT:长期预测规则脉冲激励线性预测编码VSELP:矢量和激励线性预测编码IMBE:Inmarsat 多频带激励语音编码QCELP:高通码本激励线性预测编码EVRC:增强型可变速率编码,无线通信语音编码(1),军用无线通信16 kbps CVSD增量调制4.8 kbps美国军用无线电标准,无线通信语音编码(2),用于CT-2的无绳电话ADPCM,用于DECT的32kbps ADPCM,32kbps,无线通信语音编码(3), 13kbps VSE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