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讲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学习、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提高运用唯物史观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教学目的和要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以及社会基本矛盾,三个问题,社会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 一般规律的科学。 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的活动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马恩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出发,深刻 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为人们正确认识人类 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趋势,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

2、和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原则。,.,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 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是解决其他社会历史 观问题的基础和前提。,.,(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在对待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唯物史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唯心史观,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唯物史观,决定,决定,.,唯心史观的缺陷,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前提出

3、发,把社会 历史看成精神发展史,根本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 规律,根本否认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 定作用。,.,(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二者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 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 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 因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与人类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山川河流矿藏动植物资源等。,地理环境,.,包括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构成等,人口因素,人口因素是指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人口条

4、件的总和。,.,按主体不同,个体意识,群体意识,按对社会存在反映的程度,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式,按是否具有阶级性,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2.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 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有其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 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定义,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劳动资料,

5、劳动者,劳动对象,生产力,具有一定劳动经验和劳动技能即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是人与劳动对象之间的媒介体。,劳动过程所能加工的一切对象。,生产力的构成,科技、管理的作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科技生产力,.,(1)生产力具有客观现实性,(2)生产力具有社会历史性,生产力的特征,.,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生产关系的涵义,狭义:仅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广义:指人们在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诸多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生产

6、资料 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社会地位 和互相交换活动的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作用,生产关系的内容(狭义),.,客观性,稳定性,主体性,生产关系的特点,.,(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反作用的两种情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能动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反之将起着阻碍作用,生产力的状况决定一定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的方向和形式,拉美一所制糖厂的黑奴在劳动,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茶农,.,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是人类

7、社会发展的另一个基本规律。,.,(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定义,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注意两点: 1、经济基础是指生产关系 2、经济基础中不包括生产力,.,上层建筑的定义,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效果,服务,方式,方向,.,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马恩揭示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 规律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8、这些规律决定了 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但是,由于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人类社会发展在遵循一般规律的同时,也会表 现出一些特殊的形式。,.,(一)社会形态的内涵,人类社会形态的历史发展,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二)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统一性:社会发展一般经历五种社会形态,多样性:有的社会由较低级的形态直接跳跃到较高级的社会形态;有的社会形态不典型;同一社会形态呈现不同特点。,西藏农奴走进公民社会四十年,南京条约签字,.,(三)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 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

9、,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规律的客观性并不否定人们历史活动的能动性,不排斥人们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于某种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性。,.,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动力系统,#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Social basical contradiction)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在物质生产方式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

10、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动力; 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等,在社会发展中各具不同的重要作用。,.,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阶级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是同经济发展过程联系在一起的。,(一)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阶级”自古存在。中国传统社会,“民”的划分是“士民、农民、工民、商民”四民。汉书食货志曰:“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曰士。”,“三教九流”在中国古代实际也是不同社会阶层的一种代称。

11、 汉代以前,三教九流是指学术的流派(诸子百家的主要流派儒、道、佛、法、墨、名、纵横、杂、农被概括为“九流”,而儒道佛又逐渐被尊称为“三教”),汉代以后,九流又被逐渐演化为社会地位的代称,分为上、中、下九流。上九流是一流佛祖二流天,三流皇上四流仙,五流宰相六流官,七进八举九解元。中九流为一流秀才二流医,三流丹青四流商,五流弹唱六流卜,七僧八道九棋琴。下九流是一流高台二流吹,三流马戏四流推,五流池子六搓背,七修八配九娼妓。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等级价值观。,.,公元前二千年代中叶,属于印欧语系的雅利安部落,逐渐形成了一个森严的等级制度,这就是种姓制度。古代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

12、利,吠舍和首陀罗。 罗门是祭司贵族.它主要掌握神权,垄断文化,社会地位最高;刹帝利是雅利安人的军事贵族,包括国王以下的各级官吏;吠舍是雅利安人的中下阶层,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首陀罗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达罗毗荼人。 各个种姓职业世袭,互不通婚,以保持严格的界限,不同种姓的男女所生的子女被看成是贱民,或叫不可接触者,贱民不包括在四个种姓之内,最受鄙视,只能居住村外,不可与婆罗门接触,只能从事最低贱的职业,如抬死尸,清除粪便等;走在路上,贱民要佩带特殊的标记,口中要不断发出特殊的声音,或敲击某种器物,以提示高级种姓的人及时躲避。高等级的人如果接触了贱民,则认为是一件倒霉的事,回去

13、之后要举行净身仪式。摩奴法典规定:不同种姓的人不能在呆在同一个房间里,不能同桌吃饭,不能同饮一口井里的水.不同种姓的人严格禁止通婚。 印度种姓制度经过几千年,越来越复杂,在四个种姓之外,又出现了许多亚种姓。今天,民主的印度仍然保留着种姓制度的残迹, 贱民达几千万人。,.,在西方过去有文字的各个历史时代,社会等级制度也是普遍存在的,可以看到由各种社会地位构成的多级的阶梯。在古罗马,有贵族、骑士、平民、奴隶;在中世纪,有封建领主、陪臣、行会师傅、帮工、农奴;而且在每一个阶级内部又有各种独特的第等。,.,西方中世纪封建等级体系,王 公 (侯) 伯 (子) 男,国 王,效忠和提供军队,给予土地和保护,

14、大封建主,效忠和服兵役,给予土地和保护,小 封 建 主,服劳役和耕种,给予土地和保护,农奴、自由农民和城镇平民,-王国,-公国、伯爵国,-庄园主骑士阶层,.,骑士( knight )阶层,.,教阶体制,教皇,红衣主教,大主教,主教,教道院长,神甫,修士修女,.,(二)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社会矛盾交织着错综复杂的阶层关系。 社会阶层由原来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等三个阶层,转化为今天的十大社会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经理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 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

15、 商业服务人员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 城市无业、失业和半失业阶层,.,三、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推动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动力。,.,(一)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社会革命的实质: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社会革命的根源: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二)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是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强大推动力” 。,.,四、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规律作用的结果,不仅表现为通过革命实现一种新社会

16、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而且表现为通过改革实现社会的自我调整和局部改善,即实现在社会基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对旧的社会体制的变革。 改革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是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完善自己建立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各个领域采取革新举措。,.,社会改革的普遍性,社会改革存在于人类有史以来的各种社会制度之中,并对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商鞅变法,百日维新,明治维新,.,五、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 科学是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 技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技术包括生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狭义的技术是

17、指生产技术,即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方法与手段。 科学活动主要是一种认识活动或精神活动;技术活动主要是一种生产性、实践性活动。,.,科学技术特别是科学技术革命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近代以来,曾经发生过四次科学技术革命。,首先,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其一,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其二,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 其三,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 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最后,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谁是历史的创造者?怎样看待人民群众和个人的历史作用?这是在社会认识史上长

18、期困扰人们的难题。,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它不仅从客体的角度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而且从主体的角度回答了人民群众和个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一)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唯心史观,唯物史观,“英雄”,“群众”,.,民本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孟子,荀子,.,唯意志论,人民群众是无数个“零”,只有前面添上英雄人物的“实数”时,他们才能变成有效的数字。 米海洛夫斯基,“最好的和最差的创造,平庸之辈繁衍种族”。,.,唯意志论,“大人物心

19、里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梁启超,.,讨 论,伟大人物 or 普通群众,谁在主宰社会历史发展?,.,(二)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社会历史是由现实的个人及其活动构成的。这种现实的人,是从事一定实践活动的、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能动性的人。,.,(三)从社会历史的整体联系和具体过程中认识和把握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唯物史观在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时坚持了如下原则: 首先,唯物史观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历史创造者问题。 其次,唯物史观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入手来考察和说明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 最后,唯物史观从人与

20、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作用及其性质。,.,(四)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顺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社会力量,是具有变革旧的生产关系的愿望的社会力量。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的发展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的结局。,.,普通个人的作用,“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普通个人的作用,第一,普通个人也可以做出伟大的事情来。,.,瓦特,毕升,第二,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是由普通个人发展而来的。,.,第三,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条件下,普通个人有可能对历史发展产生“超常性影响”。,.,杰出人物与人民群众的一致性,首先,杰出人物是在群众斗争的实践中产生的。,.,其次,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人民群众。,.,(五)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