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第七章.ppt_第1页
方剂学第七章.ppt_第2页
方剂学第七章.ppt_第3页
方剂学第七章.ppt_第4页
方剂学第七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补益剂,凡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养人体气、血、阴、阳等作用,主治各种虚证的方剂,统称补益剂。,一、概念,气虚、血虚、气血两虚、阴虚、阳虚、阴阳两虚,二、适用病证,三、分类,气血双补,补阳,补阴,补血,补气,阴阳并补,1补气剂: 行气药物 补血药物 甘温补气药 补益脾胃药物 利水渗湿药 升阳举陷药,四、配伍,2补血剂: 活血药: 补气药: 甘温补血药 补益脾胃: 理气醒脾: 安神药 3补阴剂 清虚热药 甘凉滋阴药 补阳药物,4补阳剂 补阴药 温补肾阳药 淡渗利水药,1. 辨别虚证的性质、脏腑、真假。 2在脾胃功能不足时,应配以理气健脾, 和胃消化的品 3煎煮时间宜长,空腹或饭前服用。 4

2、不可滥用补剂。,五、使用注意,第一节补气,主治:适用于脾肺气虚的病证。 症状: 回顾一般症状 1、气虚 2、气陷 3、气滞 4、气虚发热 5、气虚生湿,概说,四 君 子 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主治】脾胃气虚证。 【病机】脾胃气虚,运化乏力。 【治则】益气健脾。,主证病机分析,脾胃虚弱,运化乏力 脾虚则精微气血生化不足 面色白,四肢无力,语言轻微 脾失健运 饮食减少,大便溏软 脾虚气弱 舌质淡白,脉虚软无力,方解,君人参 甘温益气,健脾养胃 臣白术 苦温,健脾燥湿, 加强益气助运之力 佐茯苓 甘淡,健脾渗湿 白术与茯苓相伍,增强健脾祛湿之功。 使甘草 甘温,益

3、气和中,调和诸药 四药配伍,共奏益气健脾之效。,运用,辨证要点: 面色萎白,食少神倦,四肢无力,舌淡苔白,脉虚弱。,附方,1 六君子汤 方源:医学正传 组成: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 功用: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证。 食少便溏,胸脘痞闷,呕逆。,2 香砂六君子汤 方源:古今名医方论 组成:人参半夏 白术茯苓甘草木香 陈皮砂仁 。 功用:益气化痰,行气温中。 主治: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 呕吐痞闷,不思饮食,脘腹胀痛,消瘦倦怠,或气虚肿满。,补益补气,四君子汤趣记,参 苓 白 术 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莲子薏苡仁砂仁桔梗 甘草 茯苓 人参 白术 山药 白扁豆 【主治】脾虚

4、夹湿证。 【病机】脾胃气虚,湿浊阻滞。 【治则】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主证病机分析,脾胃气虚,运化无力: 食少便溏 气血生化不足:面色蒌黄、四肢乏力、形体消瘦、舌淡、脉虚缓。 湿阻气滞:胸脘痞闷、苔白腻。 气机升降失司:吐、泻。,方解,君:人参甘温益气,补气健脾 白术益气补中,健脾燥湿 茯苓健脾渗湿 臣:山药、莲子肉补脾益气,固涩止泻。 扁豆、薏苡仁健脾祛湿。 佐:砂仁行气和胃,化湿醒脾。 既助祛湿,又畅达湿遏之气机。 桔梗宣肺利气,载药上行。 大枣补脾养胃 使:甘草调药和中,配伍要点:,配伍桔梗意义:方中桔梗一是借其升浮之性,与渗利药配伍,降中寓升;二则取其上行入肺,以其宣利肺气。,运用,辩证

5、要点: 脾胃气虚症状外,以泄泻,舌苔白腻,脉虚缓。,补益补气,参苓白术散趣记,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辨惑论,【组成】黄芪 炙甘草 人参 升麻 当归身 橘皮 柴胡 白术 【主治】脾不升清证;气虚发热证。中气下陷证; 【病机】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气虚发热 【治则】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甘温除热,主证病机分析,脾胃气虚 中气下陷: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 运化无力,气血生化不足:体倦食少,少气懒言,舌淡、脉虚弱。 气虚发热:发热,自汗,渴喜热饮。,方解,君:黄芪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补肺实卫,固表止汗。 臣:人参、白术、炙甘草补气健脾。 参、术、芪、草相须而用 佐:当归养血补虚 陈皮理气和中,使全方

6、补而不滞。 佐使: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引药上行。 炙甘草调和诸药,配伍要点,补气药与升提药相配,为益气升阳,甘温除热代表方。 方中以黄芪配柴胡、升麻,尤善益气而升阳,体现了“虚者补之”、“陷者升之”、“甘温除热”之法。,运用,1辨证要点: 体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恍白,脉虚软无力。阴虚发热及内热炽盛者忌用。 2、附方: 升陷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黄芪、知母、柴胡、桔梗、升麻。,补益补气,补中益气汤趣记,不中意赶虎, 皮人骑猪当马,类方比较,四君子汤与补中益气汤均具有益气补中,健脾养胃之功。用治脾胃气虚而见面色萎白,少气体倦,纳呆,舌淡脉虚弱等见证。 四君子汤重在益气健运脾胃,为补气的基础

7、名方。是治脾胃气虚证的代表方。凡中气不足,脾胃运化乏力而见面色萎白,气短体倦,食少便溏,脉虚弱者,均可应用。 补中益气汤尤善益气升阳,“甘温除热”。临证尤多用治气虚下陷之脏器下垂证,久泻久痢证,崩漏证,以及气虚发热证。,病案分析,王某,女,31岁。 患慢性肾炎3年余。每次检查小便常规:蛋白在(十十十十)之间,感冒后检查小便还有红细胞出现。曾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就诊时见:精神欠佳,腰酸不适,面色苍白,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小便常规检查:蛋白(十十十),红细胞少许。,病机:脾肾虚损,湿浊下注 治则:补脾益肾,固涩止遗 处方: 党参20g 白术10g 云苓15g 山药15

8、g 苡米30g 益母草15g 黄芪20g 杜仲15g 枣皮15g 泽泻10g 炙草10g 茅根30g 10剂,水煎服。,李某,女,26岁 患者10天前顺产一女婴,产后4天开始发热,恶露腥臭,诊断为产后感染,经青霉和丁胺卡那霉素治疗5天,仍发热,体温在3839.3 之间。 就诊时见:面色萎黄,少气懒言,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细无力。,病机:中气下陷,气虚发热 治则:升举中气,甘温除热 处方: 黄芪30g 党参15g 白术12g 陈皮10g 升麻6g 柴胡10g 当归10g 金银花15g 连翘10g 炙草6g。 7剂水煎服,生脉散 医学启源,【组成】人参 麦冬 五味子 【主治】气阴两伤证

9、 【病机】气阴耗伤 【治则】益气生津,敛汗生脉。,主证病机分析,气阴两虚 气虚脏腑经脉失于濡养:气短体倦,神疲懒言,甚者气促气喘,脉虚。 阴津不足,津不上承:口渴咽干,舌燥,舌苔薄而少津。,方解,君:人参甘温,益气生津,固脱止汗。 臣:麦冬甘寒,养阴清热,润肺生津。 人参、麦冬合用,益气养阴之功益彰, 气阴双补。 佐:五味子益气生津,敛阴止汗。,配伍要点:,三药合用,一补、一清、一敛。,运用,1辨证要点: 体倦气短,自汗神疲,口燥咽干,舌红脉虚。 经验方:本方加丹参、葛根、黄连、黄芪、炙甘草。具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慢心率,增加心肌缺氧耐受力和降压作用,用治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等病证。,补

10、益补气,生脉无味买人参,或者,补益补气,完带汤趣记,玉屏风散 医方类聚,【组成】防风 黄芪 白术 【主治】表虚自汗证。 【病机】肺虚卫气不固,腠理疏松。 【治则】益气固表止汗,主证病机分析,肺气虚 卫外不固,津液外泄:恶风汗出, 或易感风邪。 脏脏经络失于濡养:面色恍白,或少气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浮虚软。,方解,君:黄芪补气固表止汗。 臣:白术健脾益气,固表止汗。 黄芪、白术相须为用,增强益气实卫,固表止汗之力。 佐:防风疏风散邪。 配伍要点: 全方三药合用,补中寓散,散中有补,共奏益气实卫,固表止汗之效。,临床运用,辨证要点: 自汗恶风外,以面色恍白,舌淡脉浮虚。,补益补气,玉屏风散趣记,玉

11、屏风散与桂枝汤同治自汗之别,第二节 补血剂,主治:适用于血虚的病证。 症状: 回顾一般症状 1、血虚 2、血滞,概说,四物汤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组成】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 【主治】营血虚滞证 【病机】营血虚滞,血行不畅 (虚、瘀) 【治法】补血活血,主证病机分析,营血亏虚 不能濡养 滞涩不畅 清窍形体失养面色苍白无华,唇口色淡,耳鸣、舌质淡。 心失所养心悸。 肝失所养头晕目眩,爪甲无华 冲任失养月经不调,经量减少。闭经不行,脐腹作痛、脉细或细涩。,方解,君:熟地甘润味厚,滋阴养血。 臣:当归补血养肝,活血调经。 熟地、当归,相须为用,增强补虚止血之力,又具活血行滞之功。 佐:白芍酸甘质柔,

12、养血敛阴。 川芎辛散温通,活血行气,调经 止痛。 白芍、川芎助君、臣以增加活血行血之效。,配伍要点,地、芍得归、芎之助则补血而不滞血 归、芎与地、芍同用则活血而不伤血 是临证补血、调经的常用基础方。,临床运用,1、 辨证要点: 心悸头晕,面色无华,舌淡,脉细。 阴虚发热,以及血崩气脱之证不宜使用。 2、衍化方: 胶艾汤(金匮要略) 组成:川芎、阿胶、甘草、艾叶、当归、芍药、干地黄、清酒。 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 组成:熟地、川芎、白芍、当归、桃仁、 红花。,补益补血,四物汤趣记,当归补血汤 内外伤辨惑论,【组成】黄芪 当归 【主治】血虚阳浮发热证 【病机】血虚气弱,阳浮于外 【治法】补气生血,

13、主证病机分析,气无所依,阳气浮越于外肌热 血虚 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 不能充养于脉脉虚,重按无力。,方解,君:黄芪大补脾肺元气,以资生血之 源。 臣:当归养血和营。 配伍要点: 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之理 。黄芪配当归,补气生血,气旺血生,血充气固,阳生阴长,阴平阳秘,虚热自退。,运用,1、辩证要点: 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而虚。 阴虚发热者忌用本方。 2、特殊用量: 黄芪5倍于当归,补益补血,当归补血汤趣记,当鬼不写归契,归脾汤 正体类要,【组成】白术 当归 白茯苓 黄芪 龙眼肉 远志 酸枣仁 人参 木香 甘草 【主治】1、心脾气血两虚证;2、脾不统血证 【病机】思虑过度

14、,劳伤心脾,气血两虚。 【治法】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主证病机分析,气虚 脾不健运食少体倦。 气不摄血便血,或崩漏。 血虚:心失所养心悸失眠,舌淡苔白,脉细弱。,方解,君:人参甘温,补脾益气。 龙眼肉甘温,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二药合用,益气养血,补脾益心,心脾两调。 臣:黄芪、白术益气补中,健脾养胃。 当归补血和营,助龙眼肉补血养心。 佐:酸枣仁养心安神。 远志宁心安神。 茯苓健脾宁心安神。 木香理气醒脾,使全方补而不滞。 使: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配伍要点,心脾两调,重在补脾。气血双补,重在补气;意在益气以生血,补脾以统血,达到气旺血生,统血归脾之目的。,临床运用,辨证要点: 心悸失眠,

15、体倦食少,便血及崩漏,舌淡脉细弱。,补益补血,归脾汤趣记,第三节 气血双补,概说,主治:适用于气血两虚的病证。 配伍:常用补气药+补血药。,炙甘草汤 伤寒论,【组成】甘草 生姜 人参 生地 桂枝 阿胶 麦冬 麻仁 大枣 【主治】1、脉结代,心动悸; 2、虚劳肺痿证。 【病机】阴亏血少,气虚阳弱,心脉不得充养宣通。 【治法】滋阴养血,通阳复脉,滋阴补肺,主证病机分析,不能奉养于心:心动悸, 不能充养于脉:脉结代, 阴亏血虚 形体失于温养:虚赢少气, 阳气不足 肠道失于濡润:大便干结, 舌光少苔而干。,方解,君:生地滋阴养血,充脉养心。 炙草补气生血,养心益脾。 臣:人参、大枣健脾益气养心,资生气

16、血 麦冬养阴生津。 阿胶、麻仁养血滋阴。 麦门冬、阿胶、麻仁三药助生地黄以增强滋心阴, 养心血,充血脉之血。 佐:桂枝温阳通脉。 生姜和胃气,与人参、大枣调补中焦,以促生化。,配伍要点,补心气、养心阴,通心阳。 气血阴阳并补之剂,充气足血,调和阴阳,定悸复脉,故又称为“复脉汤”。,运用,辨证要点: 心动悸,脉结代,虚赢少气,舌光少苔。,补益气血双补,炙甘草汤趣记,志赶草(寇),阿贵将卖地, 麻大人干生气, 气得脉结代心动悸,第四节 补阴,概说,主治:适用于阴虚的病证。 配伍:常用补阴药为主。由于阴虚易从热化,故应适量配伍清热之品。此外,根据兼夹证的药物特性的不同,有时需配补阳、理气之品组成方剂

17、。,六味地黄丸 小儿药证直诀,【组成】熟地 山萸肉 山药 泽泻 丹 皮 茯苓 【主治】肾阴虚证 【病机】肝肾阴虚,虚热内生 【治法】滋阴补肾,主证病机分析,精髓不足腰膝痠软,头目眩晕, 耳鸣耳聋,足跟痛, 牙齿 松动,小儿囟门迟闭 虚热内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 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滑精、牙痛、消渴 舌红少苔、脉细数,肝 肾 阴 虚,方解,君:熟地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臣:山萸肉补养肝肾,敛摄精气。 山药补益脾阴,益肾固精。 君、臣“三补”之药相配,滋补肾、肝、 脾,三阴并补,但以滋肾阴为主,补其不足以治其本。 佐:泽泻利湿泻浊,并制约熟地黄之腻 丹皮清泄肝火,制药山萸肉之温 茯苓淡渗脾湿,助

18、山药以益脾。,配伍要点,“三补”治本、“三泻”治标,补中有泻,标本兼顾。 “三补”药量大于“三泻”药量,重补三阴,以肾为主。,临床运用,辨证要点: 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沉细。脾虚泄泻者慎用。 附方 知柏地黄丸:六味地丸加黄柏、知母。 医宗金鉴 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 医级 麦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加麦冬、五味子 寿世保元,补益补阴,六位地黄丸趣记,大补阴丸 丹溪心法,【组成】黄柏 知母 熟地 龟板 【主治】阴虚火旺证 【病机】肾阴亏虚,相火妄动 【治法】滋阴降火,主证病机分析,肾阴不足 水不涵木 阴不制阳,相火妄动骨蒸潮热,足膝疼痛,盗汗,遗精,舌红少 苔,尺

19、脉数而有力。 肝阳偏亢急躁易怒、心烦意乱。 虚火刑金,损伤肺络咳嗽,咳血。,方解,君:熟地滋阴补血,生精益髓 龟板大补精血,滋阴潜阳 熟地、龟板相配,用量重,增强滋阴填精,潜阳制火之力。 臣:黄柏清热降火。 知母滋阴泻火。 二药相须为用,清热降火力强。 佐:猪脊髓益精补髓 蜂蜜滋阴养液,制黄柏之苦燥。,运用,辨证要点: 骨蒸潮热舌红少苔,尺脉数而有力为证治要点。,补益补阴,百只地龟密集补阴,大补阴丸(大补丸)趣记,黄柏知母地黄龟板蜂蜜猪脊,一贯煎 续名医类案,【组成】沙参 麦冬 当归 生地 枸杞 川楝子 【主治】阴虚肝郁证。 【病机】肝阴不足,肝气郁滞 【治法】滋阴疏肝,主证病机分析,阴虚肝郁

20、 肝阴亏虚:口燥咽干,舌红少津。 肝气郁滞:胸胁疼痛、疝气、瘕聚。 肝郁犯胃:脘腹疼痛,吞酸吐苦;脉弦细而数。,方解,君:生地滋阴养血,补益肝肾 臣:枸杞滋肾益精,养血补肝 当归养血补肝 二药合用,滋阴血,补肝肾,滋水涵木。 佐:北沙参、麦冬养阴补肺 川楝子疏肝理气,清泄郁热。,运用,辨证要点: 胁肋疼痛,吞酸吐苦,舌红少苔,脉虚弦。,补益补阴,一贯煎趣记,当地一贯杀狗卖金铃,或,左归丸景岳全书,【组成】熟地 山药 枸杞 山茱萸 牛膝 菟丝子 鹿角胶 龟胶 【主治】真阴不足证 【病机】真阴不足,虚热内扰 【治法】滋阴补肾 填精补髓,主证病机分析,虚热内扰 阴精亏损,机体失养:头目眩晕,耳鸣,腰

21、腿酸软,形体消瘦。 封藏失司:遗精滑泄 迫津外泄:盗汗; 虚火上炎:口燥咽干,舌光少苔脉细数。,方解,君:熟地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臣:龟、鹿二胶峻补精髓 其中龟板可滋阴潜阳,鹿角胶又可温补肾阳 佐:山萸肉养肝滋肾,涩精敛汗 山药补脾益阴,滋肾固精 枸杞补肾益精,养肝明目 菟丝子、牛膝益肝肾,强腰膝,健筋骨。,运用,辨证要点: 头目眩晕,腰酸肢软,舌光少苔,脉细。,补益补阴,昨归基地遇山妖, 吐丝缠牛扳鹿角。,左归丸趣记,肾气丸 金匮要略,【组成】干地黄 山茱萸 山药 泽泻 茯苓 丹皮 桂枝 附子 【主治】肾阳不足证 【病机】肾阳不足,命门火衰。 【治法】补肾助阳,主证病机分析,肾阳不足 不能温

22、养肢体:腰膝酸软,下半身常有冷感。 寒凝经脉:少腹拘急; 不能化气行水: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为甚。 舌淡而胖,脉虚弱 。,方解,君:附子温阳补火 桂枝温通阳气 臣:干地黄滋阴补肾 山药、山萸肉补肝脾而益精血 佐:泽泻、茯苓渗湿泄浊 丹皮清泄肝火,配伍要点,补阳药与补阴药相配,大量使用补阴药。 阳虚阴必弱,阴中求阳。 本方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 制约温燥药。 王冰:“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法。 张景岳:“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运用,辨证要点: 腰痛脚软,小便不利或反多,舌淡而白,脉虚弱而尺部沉细。 附方 肾气丸加川牛膝、车前子: 加味肾气丸(又名济生肾气丸) 肾气丸加五味子,鹿茸: 十补丸,补益补阳,肾气丸趣记,右归丸 景岳全书,【组成】熟地 山药 山茱 枸杞 鹿角胶 菟丝子 杜仲 当归 肉桂 附子 【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 【病机】元阳不足,命门火衰,精血虚冷 【治法】温补肾阳,填精益髓,主证病机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