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教学课件_第2页
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教学课件_第3页
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教学课件_第4页
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一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生产力是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创造物质资料的能力。 2.生产力的主要内容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 3.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史的基本概念之一生产力,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产品分配方式。,经济史的基本概念之二生产关系,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传说中的上古帝王神农氏。因以火德王,故称为炎帝。继女娲后为天下共主,传说是农耕和医药的发明者,自他以后中国进入农耕社会。,五

2、谷,稻(大米),黍(黄米),稷(粟,小米),麦(小麦),菽(豆类),左图为 打制石器 右图为 磨制石器,商周青铜器,原始农业时代生产工具的改进,商代铜耒,中国古代耕作方式的三个阶段,刀耕火种,推动社会前进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铁犁牛耕(春秋战国始),石器锄耕(耜耕),战国:铁犁与牛耕相结合,此后成为中国 封建社会基本的耕作方式,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铁犁牛耕的形成和发展,春秋:开始出现铁农具,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为后世沿用,重要改进:一是把长直辕改成短曲辕,便于回转,节省畜力;二是增加了犁评,可以适应深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这是唐朝对耕犁的重大改进,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3、成熟,为后世沿用。,唐朝 曲辕犁,穿越历史 时空的 铁犁牛耕,灌溉工具:桔槔,翻车,筒车,大禹治水,芍破,根据岷江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及排洪,设计理念充分尊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规律。,都江堰 秦国李冰父子修建,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郑国渠,治理黄河,1、黄河一直的中国农耕经济的命脉。黄河是否安流,成为影响朝廷财政收入、人民生活和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黄工程 2、王景:筑堤、理渠、绝水、立门、河、汴分流,复其旧迹。“王景治河,千载无患”,

4、坎儿井,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1、以种植业为主,家庭饲养业为辅。 2、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3、“男耕女织”式经营方式: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落后性、封闭性和抵御天灾人祸的脆弱性。,农耕经济发展的条件,1、国家政策的扶持 2、生产工具和耕种技术的革新 3、水利工具改进和水利工程的兴修 4、品种的改良和农民的辛劳 5、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的转变,1氏族社会土地公有制,原因: 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刀耕火种、石器锄耕时期 ),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2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

5、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1.得名:,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但其实质是土地私有制,3.内容:,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一切土地都归王所有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作井田 产品的分配形式: 奴隶主利用井田剥夺奴隶的全部劳动成果,4.发展过程:,开始于商,盛行于西周 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2.性质:,田野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1)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私田增加,(2)直接原因:,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自由买卖,土地兼并,采用封建剥削方式:土地占有者成为封建地主, 种地的劳动者则变成封建农民 战国各国变法,将所有土地

6、按亩征税,3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国有,(一部分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农民向国家纳税,地主,(大部分土地),出租给农民耕种农民向地主交租,农民,(少量土地),农民自耕向国家纳税,4、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1、含义:地主把土地出租给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入,地主和佃农形成租佃关系 2、发展历史:战国时期产生汉代比较普遍宋代日益普遍化明清进一步发展 3、评价:虽然佃农受剥削较重,但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定额租),佃农的积极性得到提高,有利于农业的稳步发展。,5、关于土地兼并,1、是封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封建社会的肌瘤,根源于土地私有制。 2、是对自耕农经济的极大冲击,也必然激起农民的反抗斗争。 3、是对国家财政收入挑战,国家也必然采取“均田”、“限田”或按亩纳税的方式,解决阶级矛盾和财政危机等。 4、随着商品化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愈演愈烈。这对农民来说是一次灾难,而对于社会发展来说是一次进步。,中国古代耕作方式 及 土地制度演变 (生产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