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课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一、教材分析重点: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生产状况。简述以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为代表的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难点:对原始农耕文化特征的概括。概述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属于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这不仅需要学生知道半坡、河姆渡聚落取得成就的史实,而且还要对这些史实进行整理分析才能归纳其本质特征。在本单元中的地位:本课主体介绍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生产生活状况,以说明性语言为主,尽可能利用第一课建立的知识储备,前后联系。明确我国南北共同发展,构筑远古中华农业文明的基础的历史事实。二、学情分析根据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制作直观性很强的课件,激

2、发学生学习情趣,设置问题,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激发探究欲望,意在情境中终概括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点。通过对比比较的学习,掌握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异同之处,使学生学会在比较中探究。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知道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所代表的地区、距今年代、生产生活状况及其特点,从而了解生活在六七千年以前我国古代的氏族聚落居民 的历史文化。 2与北京人的纵向比较学习,学生可以说出半坡人河姆渡人所取得的进步,培养学生比较和表达的能力。 3对半坡人、河姆渡人异同的横向比较学习,找出南北聚落的不风格,并概括出它们所代表的原始农耕文化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

3、分组代表半坡人和河姆渡人,分工协作收集有关氏族聚落的资料,根据资料自制聚落房屋模型,发挥想像力,描绘聚落概貌图,并以一天的生活场景为内容进行描述,创设历史情境,掌握氏族聚落的基本情况。2.设置问题,推波助澜,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比较的方法,归纳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通过事物模拟图片展示激发探究欲望,在问题情境中寻找知识要点,最终概括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点。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1通过学习中华大地上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特别是以半坡、河姆渡为代表的氏族聚落所取得的成就,感受我国远古居民高超的智慧,悠久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了解古代氏族聚落当时的生活,体会到人类征服自然的艰辛,学会热爱生命,善

4、待 人生,培养坚强的意志。 四、教学理念和方式整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 原则,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合 作精神和想像力、创造力,始终把学生的动手、表达、想像、思考、讨论、交流等各种活动贯穿始终,发挥学生 的创造力,发扬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收集资料、处理资料、动手实践、分析比较、想像创新等能力,并通过学习感受,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五、 教学过程(一)教学准备阶段1、制作多媒体课件2、 查找资料3、准备实物模拟图片(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我们已经了解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的生活状况。随着人类的进步,这种落后状况开始发生巨大变化,出现了氏族聚落。什么是聚落、氏族?距

5、今六、七千年的时候,我国已经出现很多氏族聚落。当时的人是怎样生活的?我们共同学习。 2、学习新课运用课件,简要介绍聚落 的概念及其分布。(六七千年时原始人类已有定居地,称之为聚落。一个聚落就是一个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社会群体即氏族,中华大地上氏 族聚落已是星罗棋布遍及各地)。 中国氏族聚落重要遗址分布图课件显示,思考我国氏族聚落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找出它数量多、分布广、且多集中在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等特点)了解其中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氏族聚落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课件闪示半坡和河姆渡两处遗址) 开展学习活动: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分别代表半坡人,河姆渡人。进行研讨设计,拿出本组的方案,

6、你们将通过什么样的 方式、形式来介绍本聚落的情况。介绍中必须包括有房屋实物模型、氏族聚落概貌全图以及氏族一天的生活场景等内容。 (按照设计的方案,分别派出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有关知识。或展示模型、图片,或讲解、说明,或表演、讲故事,其余的同学可以补充、纠正,营造出一种交流、探究的氛围。在活动中,使学生对半坡和河姆渡聚落所在区域、距今年代、房屋特点、主要农作物品种、饲养的禽畜品种、生产工具等各方面知识有所了解,依据史实对当时人们的生活进行充分想像和体会。)老师设置问题,组织讨论,进一步探究新知识。和北京人相比,半坡人在哪些地方比北京人进步了?半坡人已经掌握了建筑房屋的技术,过上了定居生活,他们的房

7、屋是半地穴式的,看“房屋复原图”。半坡人有了原始的农业生产,开始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他们还开始饲养一些家畜,使用的工具已经是磨制石器了。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和打制石器有哪些不同呢?(生思考,讨论,自由回答)归纳:1)在制作方法上 2)功能上半坡遗址中的窑场说明什么?在半坡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出示图片。陶器不仅是重要的生产、生活工具,彩陶还反映了原始人的艺术追求。 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相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这些不同是怎样造成的呢?以半坡、河姆渡为代表的氏族聚落有哪些基本特征?有哪些值得骄傲的成就?(引导学生对比,启发思考,从而得出结

8、论) “大汶口原始居民”子目随着氏族聚落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距今四、五千年的时候,氏族聚落内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反映这种变化的代表性遗址是大汶口遗址。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活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产生预示着漫长的原始社会就要走到尽头(生自读课文,小组讨论,自由回答)。3、课堂小结本课通过对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在生产、生活等方面取得的具体成就的学习,组织学生谈学习本课的体验和感受。在了解我国远古居民的进步及成就之后,有什么想法?从中得到哪些认识?对学生进行民族自豪感、人生观、意志品质等方面的培养。4、课堂练习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9、5、板书设计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 半坡聚落 河姆渡聚落 大汶口原始居民六、评价本课开展的学习活动,效果非常好。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原始居民取得的成就,在学生的交流探究中得到了解决。老师设置问题,通过课件展示出来,组织讨论,探讨了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说明原始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提高,生产力有明显进步,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七、教学自我反思本节课老师及时对学生的活动进行点评、总结,鼓励学生敢于探究、勇于参与、有所创新的精神,对学生的表现特别是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更是给予充分肯定。营造交流、探究的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自信心,进一步主动探究新知识。通过读书使学生获得知识储备,来解决问题,进一步调

10、动学生进行分析探讨,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教学中,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更好地体现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提供充分的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与技能。八、科组总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 、探索者。我们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发现、研究、探索的环境,激发学生进一步创造的欲望。在创设探究情境时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没有按照常规,以课文顺序逐项讲解,穿新鞋,走老路。而是探索性的进行了尝试,开展分组学习活动,进行研讨设计,拿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