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课件 1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课件 1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课件 1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课件 1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课件 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是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是物质世界与实践,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1)世界观和哲学的基本问题,(2)物质的客观实在,(3)世界的物质统一,(1)世界观和哲学的基本问题,1。世界观和哲学(1)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含义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看法。方法论是人们理解和改造世界的基本方法。理论和理论体系与世界观相统一。(2)哲学的意义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具有系统性和理论性。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的关系。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2)基本哲学问题的内容,第一,意识与物质,精神与自然,谁是世界

2、的起源,即物质与精神是首要的和次要的;第二,思维是否能认识或正确理解存在的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第一,意识是第二,物质决定意识。基本形式: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现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现代辩证唯物主义。(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它认为精神意识是第一位的,物质是第二位的,精神来源于物质。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认为自己的感觉和意识是产生和决定一切的根本原因和力量。贝克勒:“存在是被感知的”马赫:“事物是感觉的复合体”笛卡尔:“我想我是这样的”王阳明:“我的心外没有任何东西”,客观唯心主义,它把存在于某个地方的一种精神力量看作是产生和支配一

3、切事物的根源和力量。如:“观念”,“绝对精神”,“上帝”,“道”,4。知与不可知论,(1)知:思维能够认识存在的哲学。(2)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不能认识存在的哲学。辩证法和形而上学(1)辩证法的本意和使用者:对话、辩论、论战、苏格拉底。今天的意义和创始人:这是一个关于事物普遍联系和发展的理论。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万物流动,没有生命”,“我们既存在又不存在”。形而上学,词源学:最初,它是根据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翻译的。源于周易的系辞“形而上为道,形而下为器”。与辩证法相对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芝诺:“飞而不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关键在于实现唯物主义和辩

4、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1)世界观和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4)可知性和不可知论,(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1.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1)世界观和哲学的基本问题,(2)物质的客观实在,(2)什么是物质,(1)哲学物质观的历史发展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物质的一种或几种具体形式是万物的起源。现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的,物质就是原子。(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列宁对物质的定义:“物质是一个哲学范畴,它标志着客观现实,它是人们通过感觉所感知的,它独立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5、,并被我们的感觉所复制、拍摄和反映。”理解:一、客观现实;b .独立性和根本原因。c .可知。2.什么是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功能和属性。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形象。(1)意识是物质世界从其起源开始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它依次经历了几个阶段: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征、低等生物的刺激、动物的感觉和人类的心理意识。意识是社会的产物。首先,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性。第二,劳动导致了语言作为思维和交流工具的出现和发展。第三,劳动和语言共同促进了猿脑向人脑的转化,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人的意识与动物心理学的本质区别在于,动物心理学认

6、为,人的意识可以以感性的形式出现,它可以以抽象的概念形式出现,它不包含自我意识,它不需要语言,而且它离不开语言的反映能力,这是通过物质载体代代相传的。(2)意识本质上是人脑的功能,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形象。意识是人脑的功能(它与物质器官关系的基础)。首先,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其次,人脑的反射活动是意识的生理机制。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形象。马克思说:“概念只不过是已经进入人们头脑并在人们头脑中转变的物质的东西。”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我们可以从意识的起源和本质上看到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对其起作用。4.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首先,它坚持物质的客观实在原则和唯物一元

7、论,与唯心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其次,他坚持积极反思理论和不可知论,并强烈批判不可知论。第三,它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它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史观的统一,为彻底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2)物质的客观实在,1)什么是物质,2)什么是意识,4)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4)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1)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1)世界观和哲学的基本问题,2)物质的客观实在,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 .关于世界统一的不同观点;2.运动、静止及其物质性;3.时间、空间及其物质性;4.社会重要性;5.结论和方法学意义;1.关于世界统一的不同观点;哲学史上一元论、二元论和多元论是对立的;

8、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与旧唯物主义一元论的矛盾。2.运动、静止及其物质性。(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基本属性。运动是一个哲学范畴,标志着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物质不能从运动中分离出来(相反,形而上学);运动不能脱离物质(相反,理想主义);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基本性质暂时不变的特殊状态,因此静止是相对的。(2)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3)动静的辩证关系:动静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包容,“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有两种错误的观点:离开运动和谈论静止是形而上学的不变性。如果你离开静态运动,你将陷入相对

9、主义和诡辩。(4)运动和静止的物质性,以及运动、静止和物质的不可分离性解释了运动和静止的物质性;(3)时间、空间及其物质性;(1)时间和空间的意义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连续性和顺序性,它是一种特性(2)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密不可分;一、时间和空间都离不开物质运动;b、物质运动也离不开时间和空间;(3)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物质运动时空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空的具体特征是相对的。经验证据:1971年,美国人基廷和哈维尔在两架飞机上携带原子钟50小时。向东:1660公里960公里=2620公里/小时,结果是慢了40十亿分之一秒;向西:1660公里960公里=7

10、00公里/小时,结果是快了275亿分之一秒。(4)无限和有限的时间和空间,特定物质形式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5)时间和空间的物质性、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性以及物质运动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4.社会的实质性;(1)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和根本错误:它们都是“半切”的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自然观,当涉及到社会和历史领域时,它就陷入了唯心主义。根本原因:我不明白人类实践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也不明白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我认为历史进程是人类主观意志的产物。(2)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首先,人类社会依赖自然,是整个物质世界不

11、可分割的一部分。第二,人们寻求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地受到引导,但仍然是用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活动。第三,物质材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世界的统一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起源,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世界的统一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对世界统一的不同看法;2)运动、静止及其物质性;3)时间、空间及其物质性;4)社会物质性;5)世界的统一在于它的物质性;2)社会生活具有实践性;1)实践是人类能够积极改造客观世界的

12、物质活动;(1)实践是人类能够积极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1.实践的意义、特征和基本形式(1)意义:实践是人类能够积极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2)特征:物质性、主动性和社会史。(3)基本形式:物质生产中的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2)实践是人类生存的方式,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都以实践为标志。首先,练习是一项独特的活动。其次,实践注重人性的社会性。最后,通过实践改造物质世界是一种客观活动。(2)从实践中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1)实践是将物质世界划分为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也是自然和人类社会统一的现实基础。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首先,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

13、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对立统一的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唯物辩证法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联系与发展的普遍性。连接1的含义。联系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是指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制约和相互作用。2、接触的特点,首先,接触具有客观性。其次,接触是普遍的。最后,联系是多样的。普遍联系原则的方法论意义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树立整体性和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的角度审视事物的普遍联系。当代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

14、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2)事物的永恒发展,1。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了运动2。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出现和旧事物的消亡。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3)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4)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本质和核心。首先,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基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发展的问题;其次,它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15、第三,它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基本方法。(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什么是矛盾?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的哲学范畴。矛盾和矛盾斗争的同一性是什么?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性质和趋势。两种含义:相互依存和相互渗透。矛盾斗争是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和分离的本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没有奋斗,就没有身份;斗争在于认同,既不是认同也不是斗争。无条件绝对斗争和有条件相对同一性的结合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促进了事物的发展。4.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如下:第一

16、,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矛盾中一方的发展取决于另一方的发展。发展是矛盾统一中的发展。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学习对自己有利的因素,并在互动中相互发展。第三,身份界定了变革的可能性和发展趋势。首先,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了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造成了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矛盾的转化和事物的质变创造了条件。第二,矛盾各方之间的斗争是从一个矛盾统一体过渡到另一个矛盾统一体的决定性力量。矛盾同一性和对立矛盾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要求我们把社会实践中的同一性和斗争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同一性中把握斗争,在斗争中把握同一性。当前,在实践中,尤其需要正确把握和谐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2)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及其

17、相互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始终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也就是说,一切都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况:第一,不同事物的矛盾有其自身的特点;第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过程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第三,构成事物的许多矛盾和每个矛盾的不同方面,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普遍性是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矛盾的个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无条件的和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和相对的。(2)团结。现实中存在的一切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在于个性,不离开个性的共性;它也没有离开普通的人格。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方法论意义、共性与个性、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是事物矛盾的本质,是正确理解矛盾理论的关键,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