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3 宋明理学.ppt_第1页
专题一 3 宋明理学.ppt_第2页
专题一 3 宋明理学.ppt_第3页
专题一 3 宋明理学.ppt_第4页
专题一 3 宋明理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为天地立下准则核心,为老百姓立下做人的根本,为古今圣贤继承可能失传的学问,为千秋万世开创太平的局面。,2003年12月10日,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演讲,引用了宋代大儒张载的一句话:,三 宋明理学,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一)背景:儒学在困境中发展,困境,魏晋以来佛教、道教的兴起和广泛传播,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儒家思想地位受到冲击,儒学思想本身发展的衰落,沦为笺注之学,日益僵化、教条,发展,唐中后期,韩愈等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北宋的儒学复兴运动,(二)理学的兴起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2、,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它将儒家的伦理道德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评价手册P4),新兴的儒学思潮既要回答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还要把这些思考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既需要采纳佛、道学说,又试图重新建立儒家的权威地位,于是,宋代逐渐形成一个以“理”(天理)为核心的儒学系统 。,(二)理学的兴起及其主要代表人物,1.创立:程颢、程颐 P14,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认为“天理”是万物本原,先有理后有物;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天理”的核心和修

3、养的最高境界是“仁”。,2.成熟(集大成者):朱熹,世界观:,政治思想:,理气同在,理先气后,气依理行;万物皆有理,万理归一为太极。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 “理”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宣扬的)伦理道德。,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道统论、正君心,主张通过“格物致知”,循序渐进,去体验先天存在的外在规范“理”,获取事物之理,扩充积累并贯彻到行动中,达到融会贯通而明“理”;强调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当个人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要“存天理,灭人欲”,修养论:,集四书并为之注解,构建儒学理论体系:,评价手册P5,2.成熟(集大成者):朱熹,评价:,

4、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以人的伦常秩序为核心的理学体系。他的思想作为南宋以后的官方正统儒学,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到了重要作用,与其向外格物穷理,不如向内明心中本有之理;强调人的自主性、主观能动性,陆九渊:(南宋),心学的开创者,提出“心即理也”,王守仁:(明朝),心学的集大成者,建立系统的心学理论,提出心即理,心即良知,“心外无物”,修养的关键在于“致良知”、“知行合一”,3.发展陆王心学:,(三)理学对于传统儒学的创新和发展评价P5,1.把孔孟提出的道德规范进一步和天道联系起来,对人的本质、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与宇宙的关系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证,

5、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封建等级秩序的合理性;,2.对先秦儒家所要求的理想人格作了充分的阐发,强调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心灵境界的提升,提出了各种具体的修养方法;,3.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对中国传统哲学概念进行了重新解释,构建了一个深奥的儒学理论体系。,(四)历史影响,1.正面: 注重人的主观意志力量,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促进中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2.负面:强化“三纲五常”,以“天理”遏制“人欲”,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否认个体的独立价值,蔑视妇女的权利,严重压抑人的个性发展和思想解放,

6、阻碍社会的变革与进步。,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都认同世界本原不是客观的物质世界,都承认“理”的存在,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以儒家纲常伦纪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要求自我修养、克制,遏制人的自然欲求。,“理”是世界的本原,“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格物致知”(由己到人,由内而外),“致良知”,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知行合一”,“发明本心”(回归内心,由外向内),1、(2010上海单科9)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 )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人的本性出发 D从万物本源出发 2、(2010广东文综15)“人人自有

7、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3、2010浙江文综17)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4、(2010辽宁、湖南、宁夏文综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D,C,B,A,白马寺创建

8、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由官府建造的寺院,所以历来被尊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白马寺(河南洛阳),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凿于北魏至晚唐的四百余年,南北长约1公里。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通,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龙门石窟(河南洛阳),建于唐初,主佛卢舍那高17.14米,面容丰腴饱满,修眉长目,嘴角微翘,流露出对人间的关注和智慧的光芒。,奉先寺,江 南 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唐代禅宗五祖弘忍的弟子、北派首领神秀所作佛偈(佛教唱词)

9、: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禅宗佛教的中国(本土)化,神秀的同门、南派首领慧能所作佛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老君岩(福建泉州清源山),刻画的是道家宗主老子洞悉世间沧桑、慈祥而睿智的形象。,老君岩,道教圣地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年12月15日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现存4座道教宫殿、2座宫殿遗址、2座道观及大量神祠、岩庙。,武当山,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画面中,释氏趺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三

10、教图(清丁云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韩愈在原道和论佛骨表中,对佛教进行了尖锐的抨击。他指出佛教耗费大量财富,加重了百姓负担,使“民不穷且盗”。又指出“佛本夷狄之人”,佛徒“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让佛教凌驾于儒学之上,有被同化为夷狄的危险。,程颢,河南洛阳人,世称明道先生,程颐,世称伊川先生,本朝(宋朝)之治以理学为之根底也。义理之学独盛本朝,以程先生(二程)为之宗师也。 黄震,嵩阳书院,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自宋以来在历史上以理学大师每多宣讲于此而著称于世。程颢、程颐在此讲学,更使书院地位独特,时与河南睢州的应天书院、湖南的岳麓书院、江

11、西的白鹿洞书院并称为宋代四大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嵩阳书院内的“二将军”柏,河南伊川二程祠庙,岳麓书院(位于今长沙市岳麓山),宋以来,理学家以书院为宣传讲学的场所,提倡独立于官方需求的教育理念、学术思想和人生价值。书院成为理学群体实现其学术传统延续性、加强团体凝聚力的活动中心。,岳麓书院内专祀程颢、程颐的“四箴亭”。亭内现存清刻程氏视听言动四箴碑。,二程先生全书分遗书外书经说文集四类,号“程氏全书”。,四库全书将二程遗书列为“儒家类”的重点内容。,一物需有一理。万物皆有理。 天下只有一个理。天者,理也。 问:天道如何?曰:只是理。理便是天道也。 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

12、臣、父子间皆是理。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理。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朱熹(11301200),号晦庵,是二程思想(理学)的集大成者。,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内专祀朱熹、张栻的“崇道祠”,朱熹来岳麓书院讲学时手书,清道光七年(1827)欧阳厚均重刻。,忠孝廉节碑,朱熹著书图,朱熹著述图,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 一事不穷,则

13、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从天理、灭人欲 。,人和天理有何关系?这就不能不谈人性。朱熹认为人性中之一为天地之性,是天理在人性中的反映,称之为纯善;另一方面在人性中还有由“气”组成的部分,称之为气质之性,其中就有恶,应当发扬天地之性遏制气质之性,“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因此学人必须“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在许多地方解释说,所谓“灭人欲”并不是不要有物质欲望,而是不要过分贪求物质享受;并不是不要有感情,就人类来说,人性是根,感情是芽,感情是人性的一种表现,不能没有,但不要让感情泛滥,不要纵情,对感情要用道德来约束,使其与道德统一。在一定意义上强调

14、了道德理性对于与血肉之躯相连的情感欲望的制约。“心统性情”,应注意涵养心性。,“四书”是对儒家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朱熹首先提出“四书”之名,对它们加以注释并编著四书章句集注等书。元以后的科举考试,都首重“四书”,并以朱熹的注解作为释读的惟一标准。,“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 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 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 次读中庸以求古人微妙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大学,大学三纲领: 明明德(彰明美德,通过学习和实践

15、培养优良品德 ) 新民(启迪百姓心智,使百姓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 止于至善(达到完美的境界) 大学八条目: 格物(考察、研究具体事物 ) 致知(获取事物之理,扩充积累并贯彻到行动 ) 诚意(独善其身,表里如一,在精神上感到满足 ) 正心(专心致志、精力集中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元史选举志一书影 元代科举考试从“四书”中出题,以程朱等理学家的注疏为评卷标准。,至于朱夫子,集大成而续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虽圣人复起,必不能逾也。 朱子者,孔孟后一人也。天下之朱子也,万世之朱子也! 清人歌颂朱熹,朱熹的学说是中国哲学史上论证最细密、条理最清晰的哲学体系。 张岱年,在中

16、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旷观全史,恐无第三人堪与伦比。孔子集前古学术思想之大成,开创儒学,成为中国文化传统中一主要骨干。北宋理学之兴,乃儒学之重光。朱子崛起南宋,不仅能集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并亦可谓其乃集孔子以下学术思想之大成。 钱穆,陆九渊(11391193),江西金溪人,因曾在江西象山(今江西贵溪西南)讲学,人称象山先生。,鹅湖书院 今江西铅山县永平镇东南 1175年朱熹、陆九渊在此辩论,陆九渊应朱熹的邀请到白鹿洞书院讲课时的讲义书影 朱、陆两人学术观点不同,但经常邀请对方到自己主持的书院讲学,反映宋代书院打破了不同学派之间的门户之见,提倡学术争鸣论辩的良好学风。,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 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陆九渊言论,王阳明全集,王阳明与友人郊游,友人质问:先生以为“天下无心外之物”,那么这些花和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与我的“心”何干?王阳明回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破山中贼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