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学案 新人教版

收藏

预览图
编号:9110562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74.50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8-02 上传人:nscei****3.com IP属地:贵州
20
积分
关 键 词: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学案新人教版
资源描述:
湖南省常德市第九中学七年级历史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学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了解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简要概述他们的农耕生活,总结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特征 2 .比较河姆渡、半坡的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方面比北京人山顶洞人有怎样的进步 3 .分析认识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农耕生活 【学习要点】:河姆渡、半坂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学习难点】:对农耕生活的理解认识 【学习过程】: 1 .自主学习 1 .阅读教材第7~9页,在教科书上标出知识点,填写下表 原始居民 现在开始的时间 生活圈 工具 农作物 房屋风格 河姆渡居民 半坂居民 2 .自己概述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3、河姆渡、半坂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有了怎样的进步? 2 .共同研究: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 3、老师的问题:总结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特征吗? 三、扩建: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建造的房子各有什么特点? 四、整理结构:农耕河姆和半坡,定居长江和黄河 培育水稻分为粟米、农畜陶纺织和分工。 五、巩固练习: 1 .属于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以下居民为() a、原谋者b、北京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坂原始居民 2、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主食为() 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主食()。 a .玉米b、水稻c、小麦d、粟 3、以下说法最能体现原始农耕生活特征的是() a .种植粮食b、饲养家禽c、制造陶器d、定居 4、如果去西安旅行,可以去附近参观() a、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b、元谋者遗址 c、半坡原始居民遗址d、山顶洞人遗址 5、我国世界上栽培最早的农作物是() a .水稻、小麦b、水稻、玉米c、水稻、粟d、玉米、粟 6、以下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比以前进步的反映()栽培粮食饲养家禽制造陶器建造房屋 用针缝衣服使用磨制石器 a、 B、、d、 请判断这是哪里的文化遗迹。 发掘的实物有灰堆磨石刀、石斧骨针彩陶片家迹() a、元谋者遗址b、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d、半坂原始居民遗址 8 .请阅读下列资料 材料1973年,考古学家在浙江侑姚发现了古民遗址,发现了大量稻谷、水牛骨架构成的农具。 材料1954年,考古学家在陕西发现了距今6000多年的文化遗迹中出土了许多磨石器具的农具、粟粒、白菜种子。 请回答: 、材料一反映的分别是什么遗迹? ,结合材料,讲述这两个遗迹是什么相同的不同的。 、材料中“……”说明还有出土文物,你可以结合学到的知识补充几点?
内容简介: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学案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91105622.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