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人群临床l药物代谢动力学PPT课件_第1页
特殊人群临床l药物代谢动力学PPT课件_第2页
特殊人群临床l药物代谢动力学PPT课件_第3页
特殊人群临床l药物代谢动力学PPT课件_第4页
特殊人群临床l药物代谢动力学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七章 特殊人群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2,特殊人群的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特殊人群是指: 老年人 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新生儿及小儿,.,3,特殊人群的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第一节、儿童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3,3,.,4,小儿发育阶段的分期 小儿药代动力学 小儿药物治疗特点 小儿给药途径的选择 小儿用药计量的计算 小儿药物选择,4,4,.,5,一、小儿发育阶段的分期 新生儿期(从胎儿娩出-生后28天) 生理和代谢处于迅速变化阶段,药物代谢随之变化。 婴儿期(也叫乳儿期,生后-1周岁前) 幼儿期(1-3周岁) 学龄前期(3 -7周岁),5,5,.,6,二、小儿药动力学特点 1. 吸收 (

2、absorption) 脂溶性药物口服吸收差。 皮肤吸收好,但易致过敏或皮炎。 肌注效果差。 病重常采用静脉或皮下注射,防止渗出和高渗血症。,6,6,.,7,2.分布 (distribution) (1) 白蛋白合成减少,游离型药物增加。 禁用高血浆蛋白结合率的药物 内源性配体(如胆红素)竞争结合增强 (2) 体液量大,脂肪含量低,致水溶性药物分布 广泛,血浓低,而脂溶性药物血浓高。 (3) 血脑屏障发育不全,中枢药作用增强。,7,7,.,8,3. 代谢 (metabolism) (1) 相酶在出生1周后达成年人水平,相酶发育不完善。故脂溶性药物代谢减慢。 (2) 新生儿肝比重大(4%),对新

3、生儿药物代谢有利。 (3)游离型药物增加,药物代谢代偿性加快。 4.排泄 (elimination) (1) 肾小球数量少(30%),药物排泄减慢。 (2) 酸碱与水盐代谢调节能力差,易出现平衡失调。,8,8,.,9,三、小儿药物治疗的特点 对药物的反应因年龄而异 吗啡对新生儿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明显高于年长儿;在未成熟儿中,麻黄碱使血压升高的作用却低得多。 药物在组织内的分布因年龄而异 巴比妥类、吗啡、四环素在婴幼儿脑中浓度明显高于年长儿 肝脏解毒功能 新生儿和早产儿,肝酶系统发育不成熟,使药物的半衰期延长;婴幼儿和儿童药物的代谢速率高于成人 肾的排泄功能 新生儿特别是未成熟儿肾的排泄功能不足

4、;婴幼儿、儿童肾功能接近或超过成年人。 先天遗传因素 家庭中有遗传病史、有药物过敏史的患儿应谨慎选择药物。,9,9,.,10,四、小儿给药途径的选择 口服给药:口服难吸收 注射给药:不宜肌肉注射给药,静脉注射是新生儿吸收最快、疗效可靠的最常用的方法。 经皮给药:给药方便,注意小儿勿手摸后误人口、眼 直肠给药:不经肝直接进入体循环,如小儿退热栓 呼吸道给药:吸入剂,吸收面积大,速度快;局部给药,用于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和某些麻醉用药。,10,10,.,11,五、小儿用药剂量的计算方法 1、按体重计算 小儿剂量=体重(kg ) 每日(或每次)每千克体重所需药量。 2、按体表面积计算 适用于成人及各年龄

5、小儿,尤其适用于抗肿瘤药物等毒性较大、需要精确计算的药物。 3、其他方法 按体重比例由成人剂量推算,11,11,.,12,六、小儿用药原则 治疗过程中要抓住主要矛盾; 病情变化及时更改治疗方案; 用药时要掌握药物的性能、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和适应证; 精确计算药物剂量和选择适当的方法; 合并使用的药物不宜过多;嘱咐家长及时复诊以免病情变化而贻误治疗。,12,12,.,13,第二节 老年人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 老年人生理、生化功能的变化 老年人药动学与药效学的特点 老年患者用药的基本原则 老年患者常用治疗药物注意事项,.,14,1、老年人生理生化功能的变化,机体组成:体内水分减少,肌肉组织逐渐减少,

6、相对脂肪含量增加。 神经系统:神经细胞和脑重量减少,神经冲动传递速度减慢。 呼吸系统:肺功能呈进行性减退,肺活量减少。 循环系统:心输出量减少,血管弹性降低,血压升高,心率减慢。 消化系统:胃液和消化酶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胃肠血流量减少,消化能力减弱。,.,15,1、老年人生理生化功能的变化,肝脏:肝组织重量随年龄增长而减少,肝血流量每年降低0. 3%-1.5%,肝微粒体的氧化功能下降,细胞色素P450含量下降 肾功能:肾重量随年龄增加而减轻;65岁老年人的肾血流量仅及青年人的40%一50%;肾小球滤过率下降,5090岁肾小球滤过率下降50% . 内分泌系统:性腺功能降低,肌肉萎缩,骨质疏

7、松,激素受体数量减少,对激素的反应性降低。 。,.,16,1、老年人生理生化功能的变化,免疫系统: 胸腺蜕变和萎缩,致使胸腺激素水平下降,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自身免疫抗体出现频率较高,易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17,2、老年人药动学与药效学的特点,一、药动学特点 11.吸收 (absorption) 吸收少、慢而持久 胃酸分泌减少 胃排空速度、肠蠕动减慢 胃肠、肝血流量减少(首过消除减慢)减弱),.,18,(一)胃酸缺乏,老年人胃壁细胞功能减退,胃酸分泌减少,导致胃液的pH值升高。一些口服剂型的崩解速度延缓,溶出度降低。弱酸性药物如苯巴比妥等的解离度增加而使吸收减少。而对胃酸不稳定的药物则吸收

8、可能增加。,.,19,(二)胃排空速度减慢,大多数药物在小肠吸收,老年人胃排空减慢,使药物进入小肠的时间延迟,血药达峰时间延迟,峰浓度下降。这主要见于固体剂型,液体剂型药物不受此影响。如左旋多巴,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可使有效吸收减少。在近端小肠吸收的药物,胃排空减慢,可使吸收增加。,.,20,(三)胃肠及肝脏血流量减少,主要由于心排出量减少而使胃肠道和肝脏血流量减少。因而使药物的吸收量减少。如有心功能不全将会使这一影响更加明显。心功不全时将明显影响地高辛、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和氢氯噻嗪等的吸收。相反有首过消除效应的药物如普萘洛尔,可因肝血流量的减少而减轻首关效应,使血浆浓度升高而易发生不良反应。

9、,.,21,2、老年人药动学与药效学的特点,2. 2. 分布 (distribution) 水溶性分布少,脂溶性分布广,结合型减少 机体组成成分改变 : 水分减少、脂肪增加 血浆蛋白改变 : 白蛋白合成,1酸性糖蛋白 (弱酸性、中性药物)(弱碱性药物) 主要影响高血浆蛋白结合率(80%)药物,.,22,2、老年人药动学与药效学的特点,3. 代谢 (metabolism) 药物代谢减慢 肝血流量减少 肝体积减小,数目减少 肝药酶活性降低,肝药酶诱导或抑制作用减弱 用药量应为年轻人的1/31/2 肝功能正常 代谢功能正常,.,23,2、老年人药动学与药效学的特点,4. 排泄 (eliminatio

10、n) 排泄减慢 肾体积缩小(20%) 肾小球数目减少(30%50%) 肾血流量降低(50%60%) 主要经肾排泄药物,需减量或延长给药间隔时间,.,24,2、老年人药动学与药效学的特点,二、药效学特点 心血管系统变化: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及动脉顺应性降低,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对利尿药和降压药敏感,易发生药物性体位性低血压。 神经系统变化:脑萎缩,脑细胞数目减少,脑血流量降低,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减弱,中枢兴奋药作用减弱,中枢抑制药作用增强。,.,25,2、老年人药动学与药效学的特点,二、药效学特点 内分泌系统变化:受体减少,激素水平降低(如性激素、糖皮质激素)。 免疫功能变化:细胞免疫、体液免

11、疫功能减弱。免疫功能降低使抗生素治疗无效,但药物变态反应并未明显减少。 同化作用减弱,异化作用增强: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易发生药物所致自发性出血。骨盐代谢增强,易出现骨质疏松。,.,26,三、老年患者用药的基本原则,慎重区别疾病发生的主观和客观影响因素,要全面综合分析,权衡利弊缓急,做到合理用药。 (1) 明确用药目的,严格掌握适应证 尽可能少用药、不用药,合理安排精神和物质生活 (2) 恰当选择药物种类及剂型 选用温性药,液体、粉剂药,不宜用缓释剂型,.,27,三、老年患者用药的基本原则,(3) 用药个体化,必要时实行药物监测 一般来说,用药量宜小(3/4),间隔宜长。 监测药物如: 安全范围

12、小、毒性大的药物 非线性动力学特征药物 心、肝、肾功能不全 联合用药,.,28,三、老年患者用药的基本原则,(4)控制嗜好与饮食。如烟、酒、茶、饮料、盐对 药物作用的影响。 (5)疗程不宜过长,防止药源性疾病,必要时定期 复查或随访。 (6) 控制用补药,尤其疗效不确切,如抗衰老药、 增智药。,.,29,四、老年患者常用治疗药物注意事项,抗生素类:青霉素:主要经肾排泄,适当减少剂量。头孢类:抑制肠道菌群产生维生素K,有潜在出血危险。氨基糖苷类:尽可能避免使用,因为具有肾毒性、耳毒性。喹诺酮类:中枢不良反应,精神紊乱/兴奋。抗胆碱能药物:排尿困,便秘,眼压升高。 镇静催眠药:巴比妥类:可延长中枢

13、抑制作用或发生兴奋、激动,不宜常规使用。地西泮:中枢抑制作用更敏感,半衰期延长。地高辛:中毒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吗啡:老年人体内清除缓慢,半衰期延长,宜产生蓄积作用。,.,30,四、老年患者常用治疗药物注意事项,氨茶碱: 老年人血浆清除率降低,与地尔硫卓合用,干扰其代谢,使血药浓度升高,毒性增加;与大环内醋、喹诺酮类、美西律合用清除率降低,血药浓度升高,应适当减少用量或监测血药浓度。,.,31,特殊人群的临床用药物代谢动力学,第三节 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32,妊娠期药代动力学特点 妊娠期合理用药 哺乳期妇女合理用药,.,33,一、母体药代动力学特点 1.吸收: 口服吸收慢、少、持久 胃

14、酸分泌减少 胃肠排空、蠕动减慢,.,34,妊娠期药代动力学特点,2、分布 分布容积增加:孕妇血容量约增加,心排出量增加,体液总量平均增加8000m1 血浆蛋白结合率降低:妊娠期白蛋白减少;很多蛋白结合部位被内分泌激素等物质所占据,游离型药物比例增加,使孕妇用药效力增高。,.,35,妊娠期药代动力学特点,3、代谢 妊娠期肝微粒体酶活性有所增加。 例如:苯妥英钠等药物羟化过程加快,可能与妊娠期间胎盘分泌的孕酮的影响有关。 妊娠期高雌激素水平的影响,使胆汁郁积,药物从肝清除速度减慢,.,36,妊娠期药代动力学特点,4、排泄 早期心博量肾血流量排泄 晚期肾动脉受压肾血流量排泄,.,37,妊娠期药代动力

15、学特点,二、胎儿药代动力学 1.吸收主要的三条途径:胎盘(脐静脉);胃肠道(羊水吞饮,羊水的肠道循环);胎儿皮肤 2.分布胎肝、脑、心脏中游离浓度高,避 免母体快速静脉给药 肝、脑体积大,脂性大,且2040%药从脐静脉经静脉导管直接进入下腔静脉,.,38,妊娠期药代动力学特点,3、代谢 部位 胎肝、肾上腺等 活性 比成人低 可致某些药物浓度高于母体,代谢产物活性或毒性增加。 4、排泄 肾小球滤过率低,排泄慢 水溶性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如沙利度胺事件),.,39,妊娠期合理用药,药物对胎儿危害的分类标准 A类 已证实对胎儿没有不良影响。 B类 动物实验证明对胎儿无危害,但没有对人类的充分研究报道

16、。 C类 对动物及人都无充分研究,或对动物胎蓄有不良影响,但没有对人类的观察报告。 D类 对胎儿有危害的迹象,但治疗孕妇疾病发热效益明显地超过这些危害。癫痫药物苯妥英钠即为此类药物。 X类 已证实对胎儿有危害,妊娠期禁用的,.,40,妊娠期合理用药,二、妊娠期用药原则 单药有效的避免联合用药 有疗效肯定的老药避免用尚难确定对胎儿有无不良影响的新药; 小剂量有效的避免用大剂量。 早孕期间避免使用C类、D类和X类药物。 若病情急需,要使用肯定对胎儿有危害的药物,则应终止妊娠。,.,41,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妊娠期药代动力学特点 妊娠期合理用药 哺乳期妇女合理用药,.,42,哺乳期妇女合理用药,一、哺乳期妇女合理用药 药物经母乳进入新生儿的量取决于: 药物分布到母乳中的数量(一般12%) 新生儿从母乳中摄入的药量 新生儿特点: 白蛋白少,代谢活性低,排泄能力弱,.,43,哺乳期妇女合理用药,2、哺乳期妇女用药注意事项 新生儿血浆白蛋白含量少,与药物结合的能力差,新生儿肝功能尚未健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低,使新生儿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