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资本积累.ppt_第1页
第四章 资本积累.ppt_第2页
第四章 资本积累.ppt_第3页
第四章 资本积累.ppt_第4页
第四章 资本积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四章 资本积累,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时数 参考文献与书目 授课内容 复习思考题,2,教学目标:,学习本章,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资本再生产和资本积累的基本原理,把握资本积累的实质和一般规律,资本积累对社会化大生产和雇佣劳动者命运的影响,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人口的一般规律。正确认识和评价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和历史趋势。,3,教学重点与难点:,1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2资本积累对社会化大生产的影响。 3资本积累与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 4资积累的一般规律、历史作用和趋势。 授课时数:3 学时,4,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第二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5,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

2、产和资本积累,一社会再生产过程 1一个社会任何时候都不能停止消费,因而也就不能停止生产。生产是一个循环往复又不断创新的过程,上一次生产过程的结束,意味着下一次生产过程的开始。这种不断重复、不断更新的生产过程,被称为是社会再生产过程。,6,2任何社会再生产都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另一方面又是生产关系再生产。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3再生产从其规模上考察,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1)简单再生产,是指维持原有生产规模的再生产。也就是说,生产出来的产品只够补偿在生产中消耗掉的生产资

3、料和生活资料。,7,(2)扩大再生产,是指生产规模在原有基础上扩大了的再生产。也就是说,生产出来的产品,除了能够补偿在生产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之外,还有多余的物质资料可以投入到生产中去,从而使原有生产规模扩大。,(3)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和出发点,是扩大再生产重要的组成部分。扩大再生产是简单再生产的进一步发展。,8,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指资本家将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的再生产。 2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但分析资本主义再生产,必须从简单再生产开始。其原因在于简单再生产的重复进行和其连续性,会呈现出资本一次孤立的生产过

4、程所看不到的新特征。,9,(1)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所用的可变资本是工人自己创造出来的。 (2)资本家手中的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创造的。 (3)工人的消费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三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10,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一部分转化为追加资本,用来购买更多的生产资料、雇佣更多的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 。,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特点。 (1)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资本,从一开始就全部是资本化的剩余价值。 (2)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资本,不仅是剥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结果,而且是扩大占有更

5、多的剩余价值的手段。,11,( 3)劳动力买卖的真实内容,是资本家用不等价物来占有工人的一部分劳动,以便占有更大量的工人的活劳动。,四资本积累 1、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1)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利用占有的剩余价值作为追加资本,扩大再生产规模,以便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12,(2)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扩大再生产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2扩大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资本积累的原因)。 (1)资本追求价值增殖即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内在动力。为了实现扩大再生产,资本家必须将剩余价值更多地用于积累。,13,(2)竞争是扩大再生产的外在压力。竞争使得资本主义

6、生产方式的内在规律,作为外在的强制规律支配着每一个资本家。在激烈的竞争中,资本规模的大小,往往是决定胜负的重要条件之一。,3、影响资本积累的主要因素。 资本积累首先取决于剩余价值分割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其次,资本积累的量取决于剩余价值的绝对量。一切能够决定剩余价值量的因素,都是影响资本积累量的因素。,14,(1)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越高,同量资本获得的剩余价值量就越多,资本积累量就越多。,(2)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使原有资本和追加资本以更集约的方式被使用而发挥更大的效率,从而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特别是相对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加。,15

7、,(3)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差额的扩大。所用资本是指生产过程中占用和全部发挥作用的资本,所费资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逐渐转移和实际消耗掉的资本。两者的差额表明,劳动资料在其使用过程中,价值的一部分虽已转移,但实物形式仍然可以发挥原有的作用。两者差额的扩大,所用资本中没有转移的部分能够在更长时间内为资本提供无偿服务。同时,固定资本折旧基金可以在更长的时间内用于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16,(4)预付资本量的大小。在剩余价值率既定的情况下,剩余价值量取决于被剥削工人的人数。预付资本量的增大,可能带来可变资本的相应增加,被剥削的雇佣工人越多,剩余价值量也将越多,积累的规模也可能越大。,第二节 资本积累的一

8、般规律 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一)扩大再生产的实现形式,分为内涵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17,1内涵扩大再生产是指依靠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即通过生产资料质量的提高、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实现的扩大再生产。,2外延扩大再生产是指依靠扩大生产要素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等的数量来实现的扩大再生产。 3一般来说,在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资料使用效率较低的情况下,以外延扩大再生产方式为主。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生产资料使用效率的不断提高,内涵扩大再生产会逐渐地取代外延扩大再生产而居于主导地位。,18,(二)资本有机构成及其提高,1资本的构成。 (1)资本的技术构成:由建立在一定技术基础上的所

9、使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数量比率所决定的资本构成。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意味着每个劳动力推动的生产资料的数量越多。 (2)资本的价值构成: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率所决定的资本构成。显然,资本的价值构成由资本的技术构成所决定,但两者变化并不完全一致。,19,(3)资本的有机构成: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用c:v来表示。,2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是资本积累的必然趋势。 (1)资本技术构成变化和提高,是资本有机构成变化和提高的基础。,20,(2)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所引起的技术进步,既是导致资本积累的原因,也是推动资本技术构成和资本有机构成不

10、断提高最终动因和物质技术基础。,(3)资本积累的增长,使得单个资本规模扩大,为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奠定了物质经济基础。 (三)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1单个资本依靠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扩大自己的规模。,21,(1)资本积聚是个别资本通过资本积累即剩余价值资本化来增大资本规模,从而引起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单个资本手中的积聚。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2)资本集中是许多分散的单个互相吸引,将已经存在的规模较小的资本合并成为大资本。竞争和信用是资本集中两个最强有力的杠杆:实力强大的资本通过竞争兼并实力较弱的其他资本;通过信用这一强有力的杠杆,实现资本不同形式的联合。如,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

11、大,股份公司越来越成为资本主义企业的主要形式。,22,(3)资本集中是单个资本扩大规模的主要途径:,第一,集中补充了积累的作用,使单个资本能够迅速地扩大规模,促进了生产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成为社会积累强有力的杠杆。 第二,集中比积累更能加快单个资本规模扩大的速度。 第三,集中在加强和加速积累的同时,使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造成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23,2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关系。,(1)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单个资本规模增大的两个主要途径,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第一,随着单个资本的积聚,社会资本总额也会增大。资本集中是现有资本的兼并与重组,它虽然可以使用价值单个资本规模扩大,但并不改变

12、社会资本的总额。,24,第二,资本积聚要受到社会财富(包括追加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绝对增长量的限制,因而增长速度较慢。资本集中只是改变现有资本的配置,不受社会财富增长绝对量的限制,可在短时间内实现资本的迅速膨胀。,(2)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相互联系。 第一,资本积聚促进资本集中的发展。伴随资本积聚,单个资本规模扩大,竞争实力相应提高,为大资本兼并中小资本,加快资本集中创造了条件。,25,第二,资本集中使单个资本有条件实现企业的规模经营,促进先进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促进资本积累和积聚。,二相对过剩人口与失业 1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促使资本主义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资本有

13、机构成不断提高,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下降,工人失业,出现相对过剩人口。,26,2相对过剩人口,是指劳动力的供给量相对于资本对它的需求量,表现为过剩的劳动人口。通常指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失业和半失业的状态。,3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1)相对过剩人口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由特定经济条件决定的,即伴随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必然结果。,27,(2)随着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可变资本在全部资本中所占比重相对下降。从而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虽然随着资本总额增长,资本对可变资本的需求也会增加,但增加的比例会越来越小。,(3)劳动力的供给却在资本积累的进程中增加了:一是机械化的发展,产生机器

14、排斥工人的现象,体力劳动的强度降低,使得劳动力的适用范围扩大;二是竞争使得小生产者和中小资本家破产,雇佣劳动者队伍在扩大。,28,(4)工人在创造资本积累和先进技术装备的同时,也使自己变成了相对过剩人口,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有的人口规律。,4相对过剩人口不仅是资本积累的产物,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1)作为资本积累必然产物的相对过剩人口,不能被资本吸收,处于失业状态,组成产业后备军。,29,(2)产业后备军队伍的存在,一方面等于是劳动力的蓄水池,资本家在扩大生产规模或创建新的生产部门时,有可能随时获得可供利用的劳动力。另一方面,资本家还可以利用产业后备军来威胁在业工人

15、,迫使在业工人提高劳动强度和接受资本家的苛刻条件。,4、相对过剩人口的三种基本形式 。 (1)流动的过剩人口指那些暂时找不到工作或暂时从生产过程中被排挤出来的失业人口。,30,(2)潜在的过剩人口指那些在农村多少还有一小块土地,靠经营这一小块土地和打短工过着艰苦生活的人。由于城市也存在着大量失业人口,他们只能暂时留在农村。他们是补充城市雇佣劳动者的源泉。,(3)停滞的过剩人口指那些没有固定职业依靠干些杂活勉强维持生活的人。他们虽然是现役劳动力的一部分,但劳动条件比一般工人更坏,生活水平则比一般工人更低。,31,(4)“结构性”失业人口,即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在生产中的应用,雇佣劳动者的技术技能

16、无法满足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而出现的失业人口。 三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一)无产阶级的贫困化 1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表现为:伴随资本积累,在资产阶级一方是财富的积累,整个资产阶级财富迅速膨胀;在无产阶级一方则是贫困的积累,是无产阶级的贫困化。,32,2无产阶级的贫困化有相对贫困化和绝对贫困化两种表现形式。,(1)无产阶级的相对贫困化,是指相对于资产阶级而言,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国家全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日益下降的趋势。即使在国民收入增长的情况下,工人工资总额虽然有所增长,但与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相比,仍然呈现下降趋势。 (2)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化,是指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经济地位有时甚

17、至出现绝对恶化的状况。,33,(二)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1马克思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立统一规律的原理说明:代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新的生产力的标志,是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正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灭亡。,34,(1)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资料的积聚,劳动协作和分工进一步发展,决定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必然代替分散的小生产,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代表个体所有制,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这是第一次剥夺,剥夺者剥夺直接生产者,资产者剥夺小生产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5,(2)生产力社会

18、化的发展,使得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进一步转化为社会共同使用即“公共”的生产资料,劳动进一步社会化,决定了资本的集中,决定了大资本必然代替小资本,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这是第二次剥夺,剥夺者相互剥夺,大剥夺者剥夺小剥夺者,少数大资本剥夺多数中小资本。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范围内部的局部调整,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6,(3)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资本集中基础上的分工和协作进一步发展,劳动资料日益转化为只能共同使用的劳动资料,生产资料因由于社会劳动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而日益节省,资本主义制度的世界性和国际性也日益发展。另一方面,生产资料和社会财富迅速集中到人数不断减少的资本巨头手里,贫困和剥削程度不断加深、力量日益壮大、觉悟和组织程度日益成熟的雇佣劳动者的反抗也不断增强。,37,用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同它的资本主义外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相容,就是通常所说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这一矛盾的发展和尖锐化,决定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代替。这是第三次剥夺,剥夺者被剥夺,无产者剥夺资产者,人民群众剥夺少数剥夺者即资本家。,2马克思还运用唯物辩证法否定之否定原理,说明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会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38,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对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个人私有制的否定。这是第一次否定。资本主义自身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