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的误区和实际应用_第1页
教育技术的误区和实际应用_第2页
教育技术的误区和实际应用_第3页
教育技术的误区和实际应用_第4页
教育技术的误区和实际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技术2013.11_图文81-3了解培训的内容和预期成果,并为下一步培训创建学习;1.我在参加培训前,应该准备哪些东西?;参加教育技术中级培训前原则上应参加过教育技术初级;2.学习了这个课程就可以拿到中级证书吗?;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和教育技术能力中级水平测试是;3.教育技术的定义;1994年国际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对教;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此定义刻了解培训的内容和预期成果,并为下一步培训创建学习小组、电子档案袋。1.我在参加培训前,应该准备哪些东西?参加教育技术中级培训前原则上应参加过教育技术初级培训,如果有一定教学实践经验并且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也比

2、较强的教师,可以参加教育技术中级培训,但是宜在培训前了解教育技术初级培训的内容,打一些知识补丁。教育技术中级培训重在培养教师指向单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教师在培训前应考虑学科单元教学的内容,携带好本学科的教材及课程标准。此外,也可以为培训做一些物质准备,譬如带好优盘等学习用具。2.学习了这个课程就可以拿到中级证书吗?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和教育技术能力中级水平测试是分离的,即教考分离,只有参加过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并且考核合格,才有资格参加国家考试院每年5月、11月组织的全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水平测试,水平测试合格方能获取中级证书。3.教育技术的定义1994年国际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

3、)对教育技术做如下定义:教学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这一定义通常简称为AECT94定义,其概念框架可以用下图来说明。此定义刻意将教育技术的研究范围聚焦于教学技术,并在其附加说明中指出使用这一名称是为了突破其应用范围的限制,教学技术既适合于教育领域,又可用于企业训练领域。实际上,教育技术这一概念是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理论观念的拓新而逐渐形成的。20世纪初以来,视听教育、视听传播等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美国教育界,此后又相继出现了教育技术(Educational Technology)、教学技术(Instructional Technology)、学习技

4、术(Learning Technology)等不同的名称,在我国,也曾经出现过电影教育、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等不同的名称。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当时,国内教育界已经开始使用电影、幻灯等来支持教学的尝试,并在30年代确立了“电化教育”名称。电化教育对于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国家在政策和经费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为各级各类学校配置了大量视听教学设备,一批高等院校开设了电化教育专业,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电化教育实验研究。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学科的发展与国际沟通的需要,“教育技术”的概念开始取代“电化教育”而在我国

5、普遍使用,其概念的界定大多吸纳了AECT94定义的内涵。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有关中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标准。该标准对教育技术作了以下定义: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始在教育中广泛应用,我国政府提出了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方针,并实施了一系列推进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重大项目,如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校校通”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技术的变化必然引起概念的变化,如文

6、献中频繁出现并逐渐为人们所认同的“信息化教育”这一概念,是指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育方式或形态。还有一个与之密切相关的名词“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促进教育现代化,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人才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结果将促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也就是说,可以把教育信息化看作是追求信息化教育的过程。2004年6月,南国农先生主编的信息化教育概论中提出,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育、电化教育三者的目的和研究对象相同,它们名称虽然不同,但基本实质是一样的,都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

7、效率”,因而可以互相换用。但名称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概念和理念的变化,“信息化教育”名称的流行表明教育技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从学科角度而言,信息化教育属于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畴,我国目前将教育技术学作为教育科学之下的二级学科。问题现象1 技术喧宾夺主有一节小学语文课葡萄沟,学生在网上一会儿欣赏葡萄沟的风光,一会儿听少数民族歌曲,一会儿查询葡萄干生产工艺,教师还设计了孩子画葡萄、品尝葡萄干的环节,忙活了半天,惟独忽略了学生对课文本身的理解感悟,整节课因技术应用的不合理而支离破碎,有意无意间语文课变成了活动课。【问题透视】在整合过程中,教学目标出现偏移。信息技术喧宾夺主,课程成了技术和资源

8、的展示,而没有突出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课程学科目标被忽视。这种缺乏目标的技术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几乎没有多大作用。问题现象2 公开课的“技术秀”目前,尽管有许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公开课,然而它在实际学科教学中却应用得很少。许多整合行为只是为展示需要而设,没有深入到日常教学中。公开课“作秀”的背后蕴藏着教学改革面临的实际困扰:许多一线教师表示,考试的压力迫使学校和教师倾向于采取填鸭式的口授式教学,而无暇顾及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实践。这是因为,尽管信息技术对教学效果有促进作用,但当采用技术时,许多教学内容都无法在原先规定的教学课时内完成,即定的教学任务无法落实。在单一课时或课堂教学中,

9、一些精心设计的整合技术的教学活动难以展开。此外,并不是所有的学科内容都适合于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如果强行使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所有内容的教学,反而适得其反,加重了师生的负担,效果又不明显。【问题透视】当技术作为一种新要素引入到教学中时,必然对传统的教学结构产生影响。以课时为设计单位、局限于教室物理时空的思路,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带来了限制,使得教师无法在更广阔的教学时空上进行全局设计。问题现象3 在网络资源中迷航周老师感到很兴奋,因为她发现了一个“好”网站,上面提供了很多整合技术的课程和相关资源。结合她将要上的“脊椎动物”单元,周老师找到并下载了一门课程设计以及整合技术的工作表。该单元的工作有两

10、个技术整合活动:找到并列出有关脊椎动物的信息网站列表;在学习完网站上的内容后写一篇有关脊椎动物的小论文。上课那天,周老师向学生们讲述了相应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要求,并关照学生在浏览网站时多做记录,以便参引这些网站来写论文。然而,由于课程设计中有太多关于脊椎动物的信息和网站,学生反而无从下手,不知道应该访问哪个网站,该看哪些信息。此外,许多网站内容对这些孩子来讲显得过难,内容不易理解,因为它们是为成人或高年级学生而设计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尽管做了记录,也写了论文,但最终效果却不理想。【问题透视】网络学习资源虽然丰富,但它的开放性和不定性却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如果网络资源使用不当

11、,会使学习者出现信息迷航或信息过载的现象,达不到原先设计的教学效果。问题现象4 炫耀高技术有的老师认为,越是采用高级的技术软件,就越能体现教学的先进性;教学课件越是新颖,所用图片、动画和音响越多,就越能体现信息技术的作用;或者,有老师认为,在教学中使用的技术手段越多,就越能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力度。在这种误解下,许多老师大力开发“精品课件”,以便在公开课上“亮相”一回,结果却导致了学生注意力分散或在新技术面前茫然失措;或者,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滥用各种技术手段,使得课堂教学变成了新型技术装置的展览会。【问题透视】教师盲目地关注技术、追求技术,为技术而用技术。课程整合的焦点被放在了具体技术手

12、段上,而不是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上。问题现象5 课堂管理失控在许多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于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性技术问题束手无策;或者不能对学生的教学进行有效地引导。例如,在让学生分组完成学习任务时,往往是由一、二个“小能人”包揽一切,其他同学无所事事。又如,在让学生用技术分组展示学习作品时,各小组通常只关注自己的展示内容,而对其他小组的展示内容一无所知或漠不关心。【问题透视】对于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教师缺乏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实施经验,不能够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引导,结果使得学生“放任自流”,不但没有发挥整合优势,效果反而更差。1.数字故事用角丈量世界数字故事用角丈量世界,是真实的教

13、学案例,它根据上海洛川学校董方老师的六年级数学课编写,该课从学生的视角与体会述说了在数字化环境下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学科技能“画相等的角”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选择情景问题:“便利店中售货员怎样通过反射镜看到身后的货架?”和“足球运动员沿一条直线带球,在什么位置射门最合适?”,分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当超市组的同学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主动学习老师提供的支架、参考同学的处理方式。随后,利用几何画板中模拟场景,体验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接着,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进行以小组合作的研究性学习。学生从猜测到设计,从实践反思到修改完善。在本单元学习后期,学生把知识

14、应用到真实生活中,提出解决土方车变道转弯时的视线盲区问题。学生开始实地调查,提出解决问题的要素,设计解决方案,并制作模型进行研究分析。学生在感受成功的喜悦和数学的魅力时,也明白了社会的责任和学习的价值。2.数字化环境下的项目学习案例造桥这是英特尔公司拍摄的数字化学习的短片,片中介绍的是在一个理想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下,Rubio老师和他的学生开展的关于“造桥”的项目学习。首先,Rubio老师在大屏幕上展示现实生活中多姿多彩的桥,然后提出本次项目学习的任务:设计一座桥梁。要求学生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完成五项任务:1)利用在线桥梁虚拟软件研究桥梁;2)采访一位桥梁工程师;3)设计一座桥梁;4)制作桥梁模型

15、;5)参与桥梁设计比赛。然后,学生开始用自己的小电脑通过桥梁虚拟软件学习桥梁相关知识,并完成小测试。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Rubio教师则通过联网的平板电脑了解学生的进展状况。对进展缓慢的学生进行单独指导。当学生完成测试后,Rubio老师讲解桥梁的各个构成,及桥梁的设计要领。接着,学生以小组合作利用桥梁设计软件设计自己的桥梁。设计过程中学生在家和家长讨论,和桥梁工程师进行远程在线交流,进一步了解桥梁设计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把设计的作品展示在屏幕上,所有学生可以相互比较,桥梁工程师及时指出设计中的问题,学生们在讨论和学习中不断改进。设计完成后学生开始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桥梁模型搭建。并对模型

16、进行受力测试,同时通过电脑屏幕监控数据的变化,了解桥梁受力情况和最大的承重能力。最后,学生们把自己设计、制作的桥梁模型参加桥梁模型竞赛:大屏幕上先展示了其他两所学校学生设计的桥梁,他们分别在承重35磅和40磅的时候桥梁坍塌。然后本校学生展示桥梁模型,他们设计的桥梁经受了更多的承重而没有坍塌,取得了竞赛的胜利。自测信息化教育能力信息化社会对教育者和学习者都提出了新的要求,2004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分别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对中小学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提出了相应的要求。2005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

17、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遵循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在接受中级培训之前,我们应该已经具备了有关教学人员的教育技术初级要求。请你认真回答下面的问题,对自己已有的信息化教育能力做一个自测,本课程会根据你的得分给出相应的参加中级培训建议。理解教育技术中级培训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有关中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标准。该标准提出,“教育技术就是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始在教育中

18、广泛应用,并由此催生了一系列新的名词,如 “信息化教育”与“教育信息化”,一般认为,前者是指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育方式或形态。后者是指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促进教育现代化,以培养满足社会需求人才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结果将促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也就是说,可以把教育信息化看作是追求信息化教育的过程。教育部强调,本次教育技术全员培训的宗旨是: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以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建立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认证体系,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

19、训,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教育技术涉及的领域十分宽泛,内容更新速度快,与人类教学和学习的相关度高。在信息化社会,人们要能自由并有尊严地生存,必须学会适应这一领域的发展变化,并巧妙地选择合适的方法,以期形成准确的决策与问题解决能力,改善自己的学习与生活质量。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考虑到教育技术能力与信息技术技能的区别与联系,在引导教师合理选择技术工具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教师在教学过程如何巧妙地寻找和加工资源,并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环境等因素设计教学过程的一般方法。如果说初级阶段主要是帮助教师理解信息技术对课程的支持作用及其支持的多样性,中级阶段则是为了帮助教师综合理解教

20、育技术应用的多样化与适应性功能,并能够围绕特定的学习单元,综合应用各种技术设计出合理有效的教学活动,真正意义上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初级阶段的培训面向的是全体教师,因而它以普适性教育为主,重点解决的是教育技术领域的基础性知识与技能,以帮助教师理解教育技术如何支持其完成教学任务,以及如何支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它以培养教师的信息选择与加工能力、常用技术的操作技能、不同课型的教学设计能力等为主。中级培训则主要面向不同学习领域的学科教师,在我国目前开展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结构中,主要包括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艺术、技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等学习领域。因而在培训中主要通过适当的活动设计,引领教师理解教育技术应用于自己所从事的学科的可能性与有效性,形成面向特定单元的综合化教学设计能力。在本阶段,将重点培养教师的以下能力:指向单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通常意义上的单元,都是和具体的学科相联系的,但是,学科本身是与知识技能相联系的一个概念,它一般以特定的经验领域对不同的知识门类进行系统的划分。新课程理念下,基于单元的学习主题通常是覆盖多个学科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