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说明文的读解.ppt_第1页
科技说明文的读解.ppt_第2页
科技说明文的读解.ppt_第3页
科技说明文的读解.ppt_第4页
科技说明文的读解.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8/6,1,科技说明文的读解贝学问,1考什么 2怎么考 3怎么答,2020/8/6,2,考什么,1、考纲规定 理解B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分析综合C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2020/8/6,3,2、考试实践,这六点中有的是每年必考的,出现的题型也是相对稳定的,如理解词语和推测与想象。有的则是轮流考,题型也有一些变化,如这四点。2004年全国15套试卷中,少数省市试卷题型和测点有些变化。,2020/8/6,4,2、考试实践,这六点中有的是每年必考的,出现的题型也是相对稳定的

2、,如理解词语和推测与想象。有的则是轮流考,题型也有一些变化,如这四点。2004年全国15套试卷中,少数省市试卷题型和测点有些变化。,2020/8/6,5,2、考试实践,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理解文中基本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根据内容合理推断,设题类型,2020/8/6,6,具体考点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这是一个传统考点,也是一个必考点。主要侧重对材料中说明对象或科学概念的解释,选项的表述一般是以下定义的形式,根据文意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加以说明。(注意: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概念前后的修饰语、限制语以及有指代意义的词语、关联词。),2、考试实践,2020/8/6,7,2、考试实践

3、,具体考点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这个考点近年来是轮流考的,全国2004年9份高考卷中有6份考到此点, 2005年比重更大,要求选出理解正确的和理解不正确的项都有。答好此类题目的关键在于理解句中的重要词语(注意:中心句、要点句及联结句、特殊句:判断句或有判断意义的句子;双重否定句;疑问句等),2020/8/6,8,2、考试实践,具体考点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个考点主要以“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的形式出现,有时也有些变化,如找出某种判断或说法的依据,找出不属于某个论断(原理)范围的一项,找出不能论证某个论断的论据,找出某个原因等等。关键是看选项与原文的意思是否一致。(注意

4、:正确还是不正确的项“解释”“理解”),2020/8/6,9,2、考试实践,具体考点 4、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这个考点出现的频率并不太高,主要考测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归纳结果的判断能力。如2004年辽宁卷第9题“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做文章标题的一项是”,对文章标题的选择,其实就是对文章主旨的把握。,2020/8/6,10,2、考试实践,具体考点 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是社科类文章和夹叙夹议文章常考的一个点,自然科学类文章中考得不多,主要是理解文中科学家及有关人士对科学发明、科学成就的看法。如1996年全国高考第23题“对于ALCFLL工艺,佩蒂和邓肯森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下列

5、对他俩看法的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选项将两个人的看法从原文中抽出,让考生判断正误。,2020/8/6,11,2、考试实践,具体考点 6、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这也是一个必考的点。所谓推断和想象,是在原文有关信息基础上的延伸,这种推断和想象并不是凭空进行的,而是有根有据的,合情合理的。(“推测”“分析” 、“原因”“证据”:错因常在“程度差异”与“逻辑错误”),2020/8/6,12,2、考试实践,推断不正确的项,往往是把原文中不可能发生的讲成可能发生的,把原文中可能发生的意思讲成必然会发生的,把没有联系的事讲成有联系的事,把间接的讲成直接的,把多角度说成惟一的,把部分说成整体,把

6、小范围说成大范围,把有分寸的说成绝对的等等。有时也会无中生有,选项所讲的意思在原文找不到一点点依据。,2020/8/6,13,怎么考,考试材料特点 一是内容“新”,反映的是前沿性的科学新概念、新动态、新发现、新发明、新技术。一个“新”读起来就有生疏感,非要从整体上把握,才能抓住文章的实质。二是范围“广”,天文地理、生物化学、环境保护、生命科学、微电光电等,无所不包。不从整体上把握,就不易读进去。三是语言“精”,限于篇幅,试卷上的文字往往是原材料的大幅度删节与改编,有些交代、过渡、铺垫的内容就没有了。,2020/8/6,14,怎么考,考试材料内容 说明对象的内涵和外延,有什么特点(特征),科学上

7、(生活上、经济上)有什么价值(作用),有什么意义等。如果是新技术、新发明,还要弄清它目前处在什么阶段,有什么发展的趋向及前景,有什么存在问题或可以改进的地方,科学家们对之有哪些(相同的或不同的)看法等等。,2020/8/6,15,怎么考,命题技巧综述 自然科学类文章主要考查的是理解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而且这种理解和分析还是命题者的理解和分析,并不是考生自己的阅读结果,考生只是命题者的阅读“结果”进行“鉴定”,判断出正确与否而已。,2020/8/6,16,怎么考,命题技巧综述 作为单项选择题,其选项的构成,实际上是命题者将原文中有关内容换了一种说法,在拟题目时,有意掺假掺杂,如偷换概念、以偏概全

8、、无中生有、源流倒置、混淆已然和未然、夸大其辞、答非所问等。通过故意设计陷阱,使得所有选项乍一看来讲得都有道理,让考生难以下手,作不出正确的选择。其实,判断出哪些选项与原文的意思一致,哪些不一致,正确答案也就一目了然了。,2020/8/6,17,怎么考,命题技巧分析 一、部分与整体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数量范围上设置干扰,故意将阅读材料中对部分事物情况的判断表述为对与其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所有事物情况的判断。(05乙) 汽冰9C、D 干细胞7A,2020/8/6,18,怎么考,命题技巧分析 有效阅读信息比如藏医,很长一个时期,它的传授是在寺庙中以隐秘的方式进行的,它用青藏高原所独有的植物、动

9、物、矿物和事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包括癌症、中风在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试题关于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下列说法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湖南卷第8题) B中医学能治疗包括中风在内的所有疑难杂症,西医学对这些病则感到束手无策。 剖析根据原文,藏医“对包括癌症、中风在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而B项却将其表述成了“中医学能治疗包括中风在内的所有疑难杂症”,这就犯了将“部分”表述为“整体”的错误。,2020/8/6,19,怎么考,二、已然与未然 “已然”是事物已经产生的情况,“未然”是事物即将出现的情况。命题者设计干扰项时,有时会故意将“即将出现的情况”表述

10、或推断为“已经产生的情况”。如:,2020/8/6,20,怎么考,命题技巧分析 有效阅读信息胚胎干细胞另一个研究重点是用于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再将这些胰腺组织移植到体内,以根治糖尿病。去年西班牙的研究者就将胰岛素基因转入小鼠的干细胞中,使之具有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再将这些干细胞植入患糖尿病的小鼠胰腺中,结果小鼠的糖尿病症状消失了。 胚胎干细胞还有多种可能的用途。不过,医学界的美梦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变成现实。 试题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项是()(全国卷I第10题) A经证实,把胰岛素基因转入人类胚胎干细胞可以产生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2020/8/6,21,怎么考,命题技巧

11、分析 剖析根据原文,“把胰岛素基因转入胚胎干细胞,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这项结果目前只在“小鼠”体内得以实现,至于在人类身上得以实现,“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变成现实”。所以A项“已经证实,把胰岛素基因转入人类胚胎干细胞可以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的推断就犯了把“未然”误作为“已然”的错误。汽冰9B 毒盶体17D 干细胞9B (时态:将、实、必、或、已、未然),2020/8/6,22,怎么考,命题技巧分析 三、先期与后期 命题者在事物、现象产生、出现的时间上设置干扰。他们有时将先期表述为后期,有时将后期表述为先期,有时将先期或后期表述为“先期和后期”如:,2020/8/6,23,怎么考,

12、命题技巧分析 有效阅读信息因为水由氢和氧原子构成,氢原子能够起到类似显微指南针的作用。在身体暴露于一个强磁场,无线电波的脉冲传递到位后,原子核的能量便开始改变。在脉冲之后,原子核退回先前的状态,一个共振波便发射出来。这样,原子核振荡的微小变化就可以探测出来。,2020/8/6,24,怎么考,命题技巧分析 试题下列对“氢原子核能够起到类似显微指南针的作用”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福建卷第9题) C、在人体于特殊磁场中接受无线电射频脉冲的前后,体内氢原子核便会产生微小振荡,发射出共振波。 D、在人体于特殊磁场中接受无线电射频脉冲的前后,体内氢原子核能够通过磁共振图象反映出人体疾病的水分变化。

13、,2020/8/6,25,怎么考,命题技巧分析 剖析根据原文,“氢原子核能够起到类似显微指南针的作用”是在“无线电波的脉冲传递到位后”“在脉冲之后”。而C项和D项却将其理解成了“在人体于特殊磁场中接受无线电射频脉冲的前后”。这就犯了将“后期”误作为“先期和后期”的错误。,2020/8/6,26,怎么考,四、主要与次要 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命题技巧分析,2020/8/6,27,怎么考,有效阅读信息到宋代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

14、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试题下列关于“茶马古道”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全国卷第7题) B.在宋代,“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入是当时全国军费的主要来源。,命题技巧分析,2020/8/6,28,怎么考,剖析根据原文,在宋代,“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入“补充”了军费之需。查阅现代汉语词典,“补充”指“在主要事物之外追加一些”。所以,B项说“在宋代,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入是当时全国军费的主要来源”就犯了将“主要”和“次要”倒置的错误。 毒盶体1A(本质与非本质),命题技巧分析,2020/8/6,29,怎么考,五、选择与兼备 事物产生某种结果都有一定的原

15、因或条件,有时这些原因或条件之间是选择关系,任何一个原因或条件都可产生这种结果;有时这些原因或条件是兼备关系,只有同时具备了才会产生这种结果。命题者设计干扰项时,有时将“选择”关系表述成“兼备”关系。有时将“兼备”关系表述成“选择”关系。(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命题技巧分析,2020/8/6,30,怎么考,有效阅读信息为了防止减压病,必须在出舱前吸纯氧,使体内的氦气 逐渐排出。吸纯氧的时间长短,根据密封座舱中氦的含量多少而定如果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穿上它出舱行走,也不会产生减压病 试题下列对防止减压病的方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湖北卷第8题) B。吸纯氧

16、排氮并且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命题技巧分析,2020/8/6,31,怎么考,剖析根据原文,无论采用“吸纯氧排氮”的方法,还是采用“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的方法,均可达到防止减压病的目的。所以,对防止减压病而言,这两种方法是选择关系(原文中有“也不会”的语言提示)提,而B项却将其误述成了兼备关系(有“并且”的语言提示)。汽冰7B,命题技巧分析,2020/8/6,32,怎么考,六、原因与结果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因果关系上设置干扰,或将因果关系颠倒,或强加因果关系。如: 有效阅读信息在我国,茶叶可依据制作过程中多酚类物质氧化程度的不同分为红

17、茶、绿茶、青茶、黄茶、白茶和黑茶六大类绿茶在制作过程中尽量减少多酚类物质的氧化,保持鲜叶的原色,富含维生素,称作不发酵茶,如产于黄山市的“屯绿”、苏州的“碧螺春”。,命题技巧分析,2020/8/6,33,怎么考,试题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广东卷第10题) A.茶被称为绿色保健饮料,而绿茶在制作过程中又保留了鲜叶的原色,因而绿茶是茶叶中的精品。,命题技巧分析,2020/8/6,34,怎么考,剖析 根据原文一,“在制作过程中保留了鲜叶的原色”是所有茶的一个共性特点、绿茶“在制作过程中保留了鲜叶的原色” 可能是“茶叶中的精品”,也可能不是“茶叶中的精品” 。所以A项犯了强加

18、因果的错误。,命题技巧分析,2020/8/6,35,怎么考,言此与言彼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有时题干要求从“此”对象入手作分析,而错项却从“彼”对象入手分析:有时题干要求从事物“此”方面入手作分析,而错项却从“彼”方面入手分析。,命题技巧分析,2020/8/6,36,怎么考,有效阅读信息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第二段) 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

19、为藏族非常喜欢饮茶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第三段),命题技巧分析,2020/8/6,37,怎么考,试题关于宋朝统治者重视“茶马互市”的目的,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全国卷第8题) D.藏族非常喜欢饮茶,以马易茶可以满足他们对茶叶的需求。 剖析根据原文,第二段说的是宋朝统治者重视“茶马互市”的目的,第三段说的是藏族也很重视“茶马互市”的原因。题干要求从“此”(宋朝统治者)入手分析,而D项却从“彼”(藏族)入手分析,这就犯了表述对象误判的错误。,命题技巧分析,2020/8/6,38,怎么考,八、肯定与否定 命题者设计选

20、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故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将否定了的事物加以肯定。如: 有效阅读信息网络协议使得人们几乎能够链接与计算机有关的其他任何东西:数据库、虚拟和可视化工具,甚至是计算机本身的计算能力。 试题下列有关“网络协议”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辽宁卷第7题) D、网络协议能提供标准平台,但与计算机本身的计算能力无关。,命题技巧分析,2020/8/6,39,怎么考,剖析根据原文,网络协议是能使人们链接“计算机本身的计算能力”的,而且原文对此用了“甚至”一词。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甚至”指“提出突出的事例(有更进一层的意思)”,这就表明“网络协议能使人们链接计算

21、机本身的计算能力”是“网络协议”的一个突出功能。而D项却将此判断为“与计算机本身的计算能力无关”,这就犯了将原文中“肯定”的事物加以“否定”的错误。,命题技巧分析,2020/8/6,40,怎么考,九、客观与夸大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不尊重阅读材料中事物的客观性,故意夸大事物实有的能力、功能和效用。如: 有效阅读信息在太空中,八面无着,双脚无用武之地,必须靠太空机器来移动身体的位置。目前用的是喷气设备,安放在舱外活动航天服背部,叫喷气背包,通过三个自由度六个方向上的喷嘴喷气,以达到向任何方向运动的目的。,命题技巧分析,2020/8/6,41,怎么考,试题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22、(湖北卷第10题) B、在太空中,航天员依靠太空机器来移动身体,因此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行走范围是立体的。 剖析根据原文,航天员在太空中能做到的是“向任何方向运动”,而B项却将其夸大为“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这就犯了夸大事实的错误。,命题技巧分析,2020/8/6,42,怎么考,十、有据与凭空 阅读材料中本无此意,而命题者却在设计的选项中故意凭空臆造出这种说法。如: 有效阅读信息根据世界报业协会2003年6月13日发表的全球日报发行量排行榜,中国有3份报纸进入前20名:参考消息以日发行量270万份排在第9名, 人民日报以日发行量186万份排在第18名, 羊城晚报以日发行量150万份

23、排在第20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报纸消费国,日销量达8200万份。仅次于中国的是日本,日销量是7080万份。,命题技巧分析,2020/8/6,43,怎么考,试题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项是()(上海卷第2题) A、不久前 参考消息等3份中国报纸以其发行量巨大、国际影响深远而在全球日报发行量统计中名列前茅。,命题技巧分析,2020/8/6,44,怎么考,剖析根据原文参考消息人民日报羊城晚报等3份中国报纸分别是以其日发行量270万份、186万份、150万份排在第9名、第18名、第20名。依据均为“发行量”,而且排行榜的名称也为“全球日报发行量排行榜”,均未提及“国际影响深远”,所以A项“国际影响深远

24、”的说法就犯了凭空臆造的错误。高考贵在知已知彼,深入探究高考命题者设置干扰的所在,一定会对我们快捷地排除干扰,准确地筛选答案起到极大的辅助作用。,命题技巧分析,2020/8/6,45,怎么答,整体把握原文精要,是答好自然科学类文章题目的前提。阅读材料时,不要急于弄清某个概念、某个句子的含义,而是要认真读完全文,着眼于对整体内容的把握。命题者也是通过反复阅读材料,从整体上把握原文的精要后,舍次求主,将阅读结果设置成题目来考测学生的。,1、整体把握戒浮躁,2020/8/6,46,怎么答,要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在阅读原文上,集中在整体把握文章的精要内容上。只有抓住重要内容,才能抓住核心。也可以说抓住了文

25、中的重要内容实际下就等于找到了有关题目的正确答案。考生阅读原文时千万不能缺少必要的耐心与细心,不能一目十行,囫囵吞枣,把主要精力花在看选项上,乱选一气,瞎碰运气。没有从整体上读懂原文,纠缠于选项文字本身,往往欲速则不达,因为命题者是不会让带有侥幸心理的人讨巧的。,1、整体把握戒浮躁,2020/8/6,47,怎么答,解读自然科学类文章的核心在哪里?核心在“求同辨异”上。作为单项选择题,其选项的构成,实际上是命题者将原文中有关内容换了一种说法,其实,判断出哪些选项与原文的意思一致,哪些不一致,正确答案也就一目了然了。怎样才能准确地做到“求同辨异”呢?,1、求同存异找准点,2020/8/6,48,怎

26、么答,第一步、找准对应点 不管伪装得多么巧妙的选项,大都会在原文中有对应点,解题时首先要把这个对应点找出来。怎么找呢?那就是依据题干要求,明确所涉及的内容是对着全篇,还是对着某一段某几句或某一句。有的选项涉及到的原文内容有主次之分,要找出主要的。有的选项涉及到的原文内容不止一处,就要把它找全。(注意:划读原文找“概念”,划读题干找方向:题目要求、提示 ),2020/8/6,49,怎么答,第一步、找准对应点 如2004年江苏卷第10题:下列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气冰”的气源有海底古生物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后产生的甲烷,还有在地球深处产生并进入地壳的天然气。B、与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相比

27、,在导致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方面“气冰”所起的作用决不比二氧化碳小。C、如果不进行人工开采,“气冰”矿藏就不会遭到破坏,也不会导致甲烷气体泄漏,增加温室效应。D、开发已探明的“气冰”资源比开采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困难,这是由陆缘海边的特殊地质条件决定的。,2020/8/6,50,怎么答,第一步、找准对应点 这道题考查的是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A项讲的是“气冰”的气源,对应点在原文第二段中,“海底古生物的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会产生甲烷,或者是天然气在地球深处产生并不断进入地壳”。B项讲的是“气 冰”在环境方面所起的作用,对应点在第三段中,有三处内容与本选项相关。,2020/8/6,51,怎

28、么答,第一步、找准对应点 分别是“气冰”中存在两种温室气体甲烷和二氧化碳,“甲烷是绝大多数气冰中的主要成分”;“作为短期温室气体,甲烷比二氧化碳所产生的温室效应要大得多”;“如果开采时甲烷气体大量泄露于大气中,造成的温室效应将比二氧化碳更为严重”。最后一句是最为关键的信息。,2020/8/6,52,怎么答,第一步、找准对应点 C项从假设的角度,讲的是不开采“气冰”就不会有危害。对应点在原文的第三段中,“气冰矿藏哪怕是受到最小的破坏,甚至是自然的破坏,都足以导致甲烷的大量释放”。D项讲的是开采已探明的“气冰”资源的难度,对应点主要在第三段和第四段,分别是“埋藏于海底岩石中的气冰,和石油、天然气相

29、比,它不易于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善的开采方案”;“陆缘海边的气冰开采起来十分困难,至今尚没有非常成熟的勘探和开发的技术”。,2020/8/6,53,怎么答,第二步、抓住关键点 这里的“关键”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抓住原文中的关键词语和概念。如表示句子关系的关联词,命题者常在这方面设计陷阱,如把原文中的充分条件说成必要条件,把因果关系表述成条件关系等。又如原文在表述科技成果时经常用“已经”、“将来”、“或许”、“可能”等词语,命题者常把未成事实说成已成事实,常有意扩大或缩小词语的内涵或外延。再如原文中常用“降低”、“缩小”、“成反比”、“截然相反”、“不同于”等词语表示内容上的相反,命题者

30、常在选项的表述上弄成似是而非,“引诱”粗心大意的考生上当。,2020/8/6,54,怎么答,第二步、抓住关键点 二是要了解题干设计时干扰项的常见类型。如以偏概全、以点代面,外延过大(过小);如偷换概念,混淆所说对象;如无中生有,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如夸大其辞,让选项在程度上与原文在表述上有差别等。 分号太重要 汽冰9A 干细胞7A,2020/8/6,55,怎么答,第三步、比较异同点 第三步,比较异同点。把选项与原文一一对照,在仔细的比较中辨别出异同之处,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还以江苏卷第9题为例,A项与原文均说明了气源的两种类型,所不同的只是语言表述上的差异,意思上与原文一致,所以是

31、正确答案。其余三项均与原文意思不同。如B项对应的原文是说“气冰”的开采可能会因甲烷气体泄露使地球增温更快,这是一种推测。这项却将“当前”全球变暖的原因从大气中的“甲烷”转嫁到“气冰”的头上,不但“推测”变成了现实,而且甲烷也与“气冰”混为一谈。这就不符合原文的意思了。,2020/8/6,56,怎么答,第三步、比较异同点 C项讲“不进行人工开采就不会”与原文中“甚至是自然的破坏”表述的内容不一致。D项对“气冰”开发难度的原因没有归纳全面,因为只涉及到三、四两段所讲的分布于“海底大陆架”的“气冰”,第一段中所讲的可能存在于“北极等地的永久冻土带”中的“气冰”却被遗忘了,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要特别

32、关毒盶体18题题型,2020/8/6,57,【课堂练习1】 转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的区别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早在1983年,生物学家就已经知道了怎样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产生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某种新的特性: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种害虫的特性等。用以移植的基因可来自任何生命体:细菌、病毒、昆虫等。 根据文意,对“转基因作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因环境影响脱氧核糖核酸的变化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 B能够产生抗除莠剂、抗植物病毒等额外基因的作物。 C一种利用移植其他生命体基因而形成的新的杂交作物。 D移植了其他生命体基因

33、从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课堂练习1】 转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的区别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早在1983年,生物学家就已经知道了怎样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产生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某种新的特性: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种害虫的特性等。用以移植的基因可来自任何生命体:细菌、病毒、昆虫等。 根据文意,对“转基因作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因环境影响脱氧核糖核酸的变化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 B能够产生抗除莠剂、抗植物病毒等额外基因的作物。 C一种利用移植其他生命体基因而形成的新的杂交作物。 D移植了其他生命体基因从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2020/8/6,58,【练习2】 人类总是依据自身的利益评价外部事物,将之分成优劣好坏,而大自然则另有一套行为规范与准则。现在人们闻之色变的沙尘暴,即由于强烈的风将大量沙尘卷起,造成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其实古已有之。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项工程,并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地质史上,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凡搬不动的粗大砾石,留在原地形成砾石戈壁滩;颗粒适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