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4跨国公司的组织管理.ppt_第1页
CHA4跨国公司的组织管理.ppt_第2页
CHA4跨国公司的组织管理.ppt_第3页
CHA4跨国公司的组织管理.ppt_第4页
CHA4跨国公司的组织管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 跨国公司的组织形式,主要内容: 第一节 企业的法律形式 第二节 跨国公司的法律形式 第三节 跨国公司的管理组织形式,1,第一节 企业的法律形式, 个人企业 企业的法律 合伙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 形式基本上 有限责任公司 分为三种 公司制企业 股份有限公司 无限责任公司 两合公司,2,第二节跨国公司的法律形式,企业的法律形式有: 个人企业 合伙制企业 公司制企业 从原则上讲:这几种形式在跨国经营中都可采用。例如: 港台资本的个人企业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从 事经营颇为成功; 有些国际著名的法律事务所、会计事务所 都采用合伙制企业的形式。如普华永道(PWC)、 毕马威(KPMG)、德勤(DTT)和

2、安永(EY) ,3,在跨国经营中最常见的企业法律形式还是有限(责任)公司,特别是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因公司债务的清偿责任仅限于股票的面值、风险较小,同时,所有权与经营管理职能分离,适应社会化生产发展的需要。 这类公司通过到海外开设分公司或建立子公司开展业务,形成跨国公司。 本节主要内容: 母公司、分公司与子公司 跨国公司的法律地位,4,一、母公司、分公司、子公司,(一)母公司(Parent Company) 1.定义:一家公司拥有另一家或几家公司的股权,并足以控制其业务活动,则该公司便是母公司,另一家或几家便是子公司。 2.母公司与控股公司 控股公司: 纯控股公司、混合控股公司 母公司是混合

3、控股公司,5,(二)分公司(Branch), 1.定义 分公司是总公司(母公司)的分支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在法律上、经济上没有独立性,而只是总公司的一个组成部分。 2.特点 由总公司授权开展业务,自己没有独立的公司名称; 其债务由总公司负全部责任,其资产也全部属于总公司;,6,可享受总公司所在国(母国)的外交保护,东道国的“外国公司”; 盈亏合并到总公司损益计算表中; 分公司在汇出红利时不必缴纳预扣税; 分公司在撤资时,只能出售其资产,而不能转让其股权,也不能与其他公司合并。,7,(三)子公司(Subsidiary),1.概念 由于各国法律规定互有出入,故对“子公司”很难有一个完全一致的定义

4、。但大体上有两点是十分明确的,即: 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不仅存在“所有权”的关系,而且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至少母公司对子公司能施加有效影响,但子公司自主权较大,能独立开展其业务。,8,1)中国“公司法”中规定,以公司组织系统的不同,将公司分为: 母公司和子公司 母公司是指通过掌握其他公司的一部分(从理论上说占50%以上)从而在事实上能够控制其他公司经营活动的公司。 子公司是指受母公司控制,但在法律上具有独立的企业法人资格,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9,2)美国通称Affiliate,具有三种:,广义的Affiliate(Affiliated)company凡是在“所有权”(股权)方面联系的公司

5、可以互称为Affiliate,即“联合”、“联系公司”、“联营公司”。 狭义的Affiliate(Majority Owned Foreign Affiliate)如果直接或间接拥有股权的50%以上者。 “直接”指美国母公司拥有, “间接”是指由另一子公司拥有。 Foreign Affiliate美国商务部将美国公司在国外直接或间接拥有10%及其以上股权的外国企业称为(译做)海外公司“附属公司”。 若通称为“Affiliate”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须视上下文而定。,10,3)英国有两种提法,即:,Associate Company 英国的“会计标准委员会”的提法,其业务与母公司分离,并有准自权

6、。是指一个投资集团(或投资公司)在某公司有长期的巨大利益,并能对该某公司施加显著影响。 Related Company英国的1981年公司法中采用的名称。与上述定义基本相同,只是明确“长期的巨大的利益”指拥有20%或以上股权。,11,2.子公司的法律特征,它是独立法人,可有自己的公司名称和章程,并可独立进行诉讼活动; 财务独立、主自经营、自负盈亏、可公开发行股票,并可独立借贷,而“分公司”往往需总公司担保才能在东道国借贷; 停止撤出时可出售股票或与其他公司合并或变卖资产,以收回投资; 子公司在东道国注册登记,须受东道国法律管辖,不受母国政府的外交保护; 有时容易与东道国的利益发生矛盾,如有东道

7、国的股份参与,也易受牵制。,12,3.子公司在税收方面的优缺点, 优点: 子公司在避税方面比分公司有更大的灵活性,因子公司财务独立、自负盈亏,可以不将利润汇回母公司,而汇到避税地的另一子公司,享受“合法”避税的利益。 分公司则无此便利,因为分公司即使不将利益汇回母公司,按法律母公司仍有义务为分公司的利润向母国政府缴税。,13,缺点: 子公司在东道国除交纳所得税,其利润作为红利和利息汇出时,还须交预扣税。 而分公司可通过帐户合并,将亏损转移给总公司负担,从而减轻总公司的税负。,14,(四)其他形式的子公司, 在跨国经营中,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设立的子公司,其名称和形式很多,仅就较为常见的列举如下

8、: 1.车间子公司(Workshop Subsidiary)、分厂子公司(Branch Plant)、中转子公司(Relay Subsidiary) 是指母公司在海外设立的工厂,生产零部件或从事装配,其设计、研制、营销和管理等均由母公司控制,而且只向母公司提供产品和服务,形同一个车间或分厂,故称之为“车间或分厂子公司”。如果自主权较大,除面向母公司外,也向第三者供应其产品或服务。 如果将来自母公司的一部分订单再分包给东道国当地的其他工厂。这样的厂商便称为“中转子公司”。,15,2.避税基地公司(Base Company) 又称 Intermediate Base Company,其作用在于避税

9、,即在避税地(避税港Tax Haven)设立子公司,将其他子公司的利润汇入,以享受低税或无税之利。 例如:安替圭(Antigua)、巴巴多斯(Barbados)、牙买加等加勒比海地区的岛国,将为了避税而前来注册登记的外国公司称为“国际工商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mpanies)。 按法律规定,其投资收入在扣除经营管理成本后,仅须2.5%的所得税即可,对持股的非当地居民所应获得的红利也仅须缴2.5%的预扣税即可。,16,3.空壳公司(Shell Corporation) 铜牌公司(Brass Plate Company),有些避税港的法律对前来注册登记的公司,只

10、要求有一间办公室和一名秘书,并聘请一位当地律师即可,可以没有实际业务,只是在办公室门前悬挂标明的公司名称的铜牌,故称“铜牌”公司,又称为空壳(Shell Corporation),17,4.中途歇脚公司(垫脚石公司) (Stepping Stone Company),母国和东道国为了防止跨国公司避税,也制定了些限制措施,而跨国公司又力图设法绕开这些限制,垫脚石公司便是方法之一。 母公司须先物色好一个与东道国订有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的第三国,如有环境宽松不严而又税率偏低的国家,则最为理想,可在该国设一家子公司,将在东道国所获利润汇入该国后,又立即设法转移避税港,形同中途歇脚,故有此名称。,18,二、

11、跨国公司的法律地位,判明自然人或法人的国籍,对于确定其法律地位以及相应的权利和义务,有着密切关系。但在跨国经营中,公司的国籍问题较之自然人要复杂得多。这就给确定企业的国籍带来了很多困难和矛盾。 这里主要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1.公司国籍与跨国经营:着重说明公司国籍对跨国经营的重要意义; 2.跨国公司的国籍问题,即对于作为一个整体的跨国公司,能否确定和如何确定其国籍; 3.母公司与子公司在法律责任上的分离与联系问题。,19,(一)公司国籍对跨国经营的意义,企业的国籍问题对跨国经营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涉及限制跨国经营的领域 有的国家在法律上及政策方面采用双重标准,如在法律上

12、采用“组建标准”或“管理标准”,但为了限制外资进入某些领域,在实践中又转而推行“控制标准”,因而引起争议。,20,例如:有的东道国以“国家安全”为理由,规定某些行业只准“本国公司”参与经营,如沿海航运、民用航空、电视广播等,在该国登记注册或在该国经营管理的外资企业,虽按法律应被视为该国法人公民,也不准进入这些领域。 此外,对于政府提供财政补贴的行业以及有关的招标或采购,也只准“本国公司”进入,理由是本国公司才应享受此项权利。 由此可见,上述情况很明显是以“控制标准”为依据,即只有股份控制权操于东道国公司之手的企业才算“本国企业”,才能进入上述领域。,21,2、对海外企业实施司法管辖权: 分别处

13、理、整体处理法(揭开面纱原则),海外分公司与总公司(母公司)为同一法律实体,故母国政府可以对海外分公司实施司法管辖权。 按东道国法律注册登记的海外子公司是独立法人,母国政府按理不能对它实施司法管辖权,在有的场合下,母国政府却提出管辖要求,这显然不符合国籍原则。,22,只所以这样做,其理由是这些企业(母公司、子公司)应视为一个整体,可称之为“企业整体处理法”。此法虽不被东道国接受,但母国当局可对母公司施加压力,再由母公司对海外子公司施加影响,使之就范。 与此相反:东道国政府有时也可置子公司是独立法人这一原则于不顾,向母公司追究法律责任,这实际上也采用了“企业整体处理法”或者是根据“揭开面纱”(t

14、o lift the Corporate Veil)的原则。 如案例:,23,欧洲共同体就有这类规定,曾任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的施米托夫指出:欧共体所设的欧洲法院有时会根据“共同体的竞争法”,掀掉这种法人面纱,把跨国公司视作一个法律单位。 如果一家跨国企业的母公司设在非成员国,但在成员国设有子公司,该子公司又没有根据市场情况自主地决定其行动,实际上是执行其母公司的指示,则欧洲法院对该母公司享有司法管辖权。 但必须强调指出,这不等于改变了母公司的国籍。,24,3、行使国际法的权利 企业国籍与外交保护的关系,原则:设在海外的分公司与母公司同一国籍,故母国政府有对该公司行使外交保护的权利,但对海

15、外子公司则不能行使外交保护。 例外:母公司有时会依据上述“控制标准”,提出应将海外子公司与母公司视为一体,从而要求母国政府对于子公司给予外交保护。但这很难被他国接受。,25,26,那么在国际上对跨国公司外交保护的条件和根据的问题共有哪些观点呢?归纳起来包括四种观点: 以人权的国际保护看作对跨国公司行使外交保护权的基础; 以“国籍加真正联系”原则为标准来行使外交保护权; 只要对外国投资者的投资利益造成损害就是对其母国利益的直接损害,母国就当然可以行使外交保护权; 只有公司的国籍国才能代表公司行使外交保护权。,27,除了上述四种观点以外,美国在坚持成立地原则的同时,还提出了与美国“重大利益原则”

16、、“对母公司具有重大利益原则”及“公司活动对美国的影响原则”。 “重大利益原则”按一般理解应该是公司绝大部分股份由美国公民持有。但什么是重大利益、其程度如何,国际法上没有定义,这一点更加反映了各国在行使外交保护权方面的任意性 。,28,历史上,国际法院曾先后受理过两起关于确定国籍问题的案件,一个是“诺特鲍姆案”,在该案中,法院否认了国籍原则,而采用的是“真正联系” (genuine link)原则。该案是有关自然人的国籍的确定问题,那么该判决是否适用于公司的外交保护呢?国际上有些学者以此认为,对公司的外交保护也应建立在“真正联系”原则基础上,从而削弱或否定国籍原则。对此,瑞士学者卡夫利施在分析

17、了该案以后认为, “公司被认为具有根据其法律而创立并在其领土内有注册的主事务所的那个国家的国籍。即使公司在外国营业并由外国股东控制,公司的国籍国仍然有权代该公司提出请求”。, 国际法院受理的另一个有关确定国籍的案例就是1970年“巴塞罗那公共运输业案”。在该案中,法院是以成立地为标准来确定公司的国籍的,对企业国籍问题确立了更为严格的标准,即把“组建标准”与“管理标准”统一起来。 认定“企业在该国注册登记并在该国设有管理机构,则该国才可以对它们行使外交保护”。 这两个标准已被长期实践和许多国际文件所肯定。,29,(二)如何确定跨国公司的国籍,通常确立公司国籍的标准有三个即: 组建标准 指按其(某

18、国)法律注册登记的 组建公司; 管理标准 指总部或实际管理机构的所在国; 控制标准 指其股权(有表决权的股份)足以控 制公司的股东的国籍。,30,各国法律采用不同的标准,故在测定公司国籍时的依据也就不同: 1)“英美法”编重于“组建标准” 2)“大陆法”编重于“管理标准” 3)大多数的情况是规定两项标准任择共一或二者结合 4)个别国家如澳大利亚,规定企业如符合上述三项标准之一,即为该国法人居民。,31,由于企业与东道国之间,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利益矛盾,在实践中测定企业的国籍时往往发生争议。 例如一方坚持上述“组建标准”或“管理标准” ,而另一方为了自己的利益可能强调“控制标准”,从而使法律争议

19、变为两国之间的政治关系问题。 所以“公司国籍”一词通常用来表示比严格的法律含义更为广泛的内容。,32,除了各国依据不同标准引起“国籍问题”的争议和复杂化以外,还有跨国公司本身发展及相应的法律不健全的原因。,1.跨国公司至今在法律上没有正式存在,因而也没有什么国籍。 跨国公司作为一个整体,包含海外的分公司、子公司、联系企业等,除了分公司外,它们是各自独立的法人,各有不同的国籍。 因此,在法律上,能否将跨国公司当作一个单一实体,一直是大有争议问题。,33,由于跨国公司至今在法律上还没有正式存在,因而也没有什么国籍可言。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只能以母公司的国籍来区分不同国家的跨国公司。 例如:说以美国

20、为基地的跨国公司,意指其母公司在美国,或说以美国为基地的跨国公司。 这是从政治角度出发划分的,并没有严格的法律依据。,34,2.由于国际一体化生产体系的发展,跨国公司所属各企业之间所有权关系的交叉性 和多层次性加深,从而使“究竟谁是母公司”这一问题,变得愈来愈难以弄清。,以美国制造业的跨国公司为例:1991年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平均每家跨国公司拥有2.4级联系企业(Ahiliate)。其中约有46%的跨国公司在海外有3-4级联系企业,即一级公司下有若干二级公司,而二级公司下又有若干三级公司。 这次抽样调查结果不仅仅反映出美国制造业跨国公司组织结构“多层次多等级”(Multi-Tier)的特点,而

21、且也揭示了跨国公司内部所有权关系的纵横交叉的特点,这主要是由于“内部合营”(Internal Joint Venture)和“兼并接管”所造成的。,35,一级公司与二级公司合资创办一家海外联系企业,而该企业又可能与另一家一级公司有股权关系; 母公司与一家二级公司合资创办海外联系企业,而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又向一家一级公司掺股,从而使内部所有权关系交叉。 兼并接管局外企业,也必然带来局外企业原来下属的各级公司,使跨国公司内部的层次等级变得更多,也更错综复杂。,36,3.跨国公司内部管理体系的变化,母公司地位淡化和职能分散,以致公司的国籍变得更加模糊,即很难确定哪一家算是真正的母公司。, 随着跨国公

22、司内部层次等级交叉复杂化,决定了跨国公司内部的管理体系由以“金字塔型”的等级联系为主,日益转向以“网络型的多边横向联系”为主。 母公司则更多地转向发挥沟通信息,协调咨询的功能。网络内各联系企业的自主权增大,原来的母公司可能委托某一家或几家子公司在财务处理掺股、控股的问题;,37,过去那种集中决策和直接命令的工作方式,日益转向分散决策的灵活反应。这就使得母公司地位淡化和职能分散,以致母公司的国籍变得更加模糊。即很难确定哪一家算是真正的母公司。 为了确定跨国公司的国籍,一些国际组织也做过偿试和努力。例如:早在60年代,欧洲共同体就曾考虑过建立“欧洲公司”的制度,各成员国的企业要成为这样的公司,须到

23、卢森堡的欧洲法院注册登记,并按欧洲共同体通过的法律公开集资组建,但实际上未能成为现实。,38,1977年“国际法学会”对此进行过讨论,酝酿起草“国际公司法”,企图通过一种国际性注册制度,赋予跨国企业的“国际公司”的地位,从而解决其国籍和法律责任问题。 要使母国和东道国政府以及跨国公司 都乐于采纳这样的制度并受其约束,简直 毫无可能,从而也无人重弹此调。,39,4.有关的国际公约也未解决跨国公司的国籍问题, 为了协调各国在公司国籍问题上的利益冲突,先后产生了以下两个国际公约。 1956年的承认外国公司法人地位海牙公约 1968年的相互承认公司和法人布鲁塞尔公约 但是这两个公约都避免正面触及有关跨

24、国公司国籍的难题,只是要求缔约国相互承认其公司的法人地位,而且获得议会通过的草签国家为数太少,故始终未能生效。 因此,有不少论著,称跨国公司为“无国家公司” ,即(Stateless Corporations),40,(三)处理跨国公司母公司与其附属公司法律问题的 基本原则有限责任原则与“揭开面纱”原则。,1.有限责任原则的合理性及其存在问题 2.“揭开面纱”原则 运用的前提条件,母公司操纵“卷入”,子公司未按正常市场规律运作,执行母公司的授意和操纵,损害东道国、东道国公司的利益。 方法清单核对法及其局限性 防止母公司逃避责任的法律规定: 破产法: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美国 反垄断法 产品责任

25、法 3.当前国外处理母公司与子公司责任关系的两个原则 驾驭责任原则母公司的权利、义务。 集团责任原则,41,第三节 跨国公司的管理组织形式,跨国公司的法律形式是要给跨国公司在法律上定位,按照跨国公司所采取的法律形式,确定其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 跨国公司的管理形式是要给跨国公司在管理上定位,即按照企业的权力主线,确定跨国公司内各层次、各部门的权力与职责的范围、分工与协作的关系。,42,所谓权力主线,简言之就是跨国公司内部机构设置、权力划分的依据或标准。 职能、产品、地区是最常见的三条主线,因此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也就有三种基本形式,即:1.职能结构;2.产品/地区分部结构;3.矩阵结构 故本节主讲

26、内容: 公司组织结构的三种基本形式 跨国公司的组织管理形式,43,一、公司组织结构的一般形式(三种基本形式), 公司组织结构的演变:公司组织结构历史上的演变,主要决定于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 直至上世纪初,欧美公司都采用职能结构,这种结构是按照行政管理的要求来划分职权的,如设计、制造、销售、财务、人事等,没有反映产品线的要求,而且偏于集权。,44,随着技术进步、产品的种类和系列的日益增加,生产过程中的专业化协作关系日趋复杂,单纯的职能结构已难以满足经营管理的需要,于是公司转向以产品为权力主线来设计自己的组织机构。 1921年美国三家汽车企业合并组成通用汽车公司,其总裁施龙(Alfred

27、Sloan Jr.)决定实行产品分部制,按照生产过程和产品系列设置若干部门,将权力分散到这些部门。杜邦公司、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等大企业相继仿效。,45,石油公司则偏向于地区主线。于是产品/地区分部结构在美国开始推广,而欧洲仍继续维持职能结构。 直至60年代,西欧共同体市场建立并发展,美国扩大对西欧的直接投资,大举进入欧共体市场,为了对付美国竞争,西欧企业也大力开发新产品,组织结构也向产品主线倾斜。 于是逐步形成了三种基本的组织结构形式。即:,46,职能结构 产品/地区分部结构 矩阵组织结构,(一)职能结构 (Functional Structure) 即直线职能结构及其变种,47,48,1.

28、基本形式 公司职能分为两个层面: 行业职能:按公司主要业务来划分。 例如制造业工厂一般有设计、加工、组装、 检验等职能。 幕缭职能,即参谋职能:是为保证行业 职能的实现所提供的各项支持和服务。 例如、财务、人事、采购、营销等职能。,2.职能结构的优缺点 优点: 符合专业化分工的原则,有助于提高效率; 职责分明、易于实行严格的规章制度,有利于控制。,49,缺点: 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横向联系和沟通,容易滋长本位主义; 如果公司的高层主管(各个副总裁)分别兼任领导各职能部门的日常工作,容易陷入行政事务,导致决策、监督控制与管理实施二者混为一体,不利于保证企业的战略方向。,50,3.适用条件 产品品种

29、较为单一,市场变化不大,或其面临的竞争压力不大; 技术相对稳定,或技术虽在进步,但可以在保持原有组织结构的条件下吸收运用。,51,4.职能结构的变种“职能一程序结构”, 对于某些产业(行业),生产过程有内在的紧密连续性,从原料的勘探开采,到提炼加工,最后将成品运送市场,这一个全过程由连续的环节组成,又分别由(行业)职能部门管理,从而形成以产销程序为主的组织结构。例: 随着产品品种的增加和销售地区的扩大,职能结构的负荷加重,其控制能力和管理效率降低,很多企业转向“产品/地区”分部结构。,52,(二)产品/地区分部结构,53,54,55, 1.采用产品/地区分部结构的前提条件 产品不仅已实现多样化

30、和系列化,而且产品类别之间存在明显的技术差异,形成了产品线分散的局面。为了有效地管理其生产和销售,故须设各产品部门,并赋予较多的自主权,才能灵活反应,提高效率。 各产品线的销量大,而且地区分散,已形成规模经济,足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利润中心”。,2.产品/地区分部的特点 采用“分权化”管理,各产品/地区分部是独立的利润中心、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总部仍设有中央幕僚机构,主要在“战略规划”、“整体协调”、“资本运作”三方面仍对各分部保持控制、协调、指导。 产品分部举例:美国洛克威尔国际集团,56,3.地区分部结构及实例 如果产品并不分散,产品规模、质量及其包装标志都较统一,宜于进行大规模生产,而且

31、市场环境技术条件变化不大,销售地区范围广泛。这时便应以地区为主线来设计企业的组织结构。适用于石油、仪器、饮料、医药等行业。 举例:以食品为主的CPC国际集团,57,4.产品/地区分部的优缺点 优点: 由各分部指挥日常产销业务,减轻了总部的负荷,可集中致力于长远的战略规划和重大决策; 各分部作为利润中心,不仅可提高经济效益,也分散了风险。 可使各分部对新产品的开发保持连续性、积极性。 缺点: 各分部独立经营产销业务,为追求本部门利益,可能影响总公司长远的战略目标的实现。 随着各分部的自主权的扩大,总部难以驾驭。,58,5.产品/地区分部的变种 以客户划分事业部 如专门设立有关分部负责政府采购业务

32、,包括角逐订单。 例如:图例5,59,(三)矩阵结构(网络结构、方格结构),将职能主线与分部(产品/地区)主线结合起来,纵横交错形成矩阵,成为二维或三维的组织机构,故称矩阵结构。,60,优点:在行政层面上,仍保持中央职能部门对各子公司的严密控制; 在业务层面上,减轻总部对具体产销业务的管理重负,加强业务第一线的决策应变能力,对付来自各方面的竞争压力,提高各子公司捕捉市场机会、开拓进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有利于职能部门、各产品/地区分部之间的协作; 有利于集中各分部与职能部门的专家,解决特殊性、临时性的任务。 缺点:容易形成多头领导; 有碍整体协调和战略方针的贯彻; 需要素质更高的管理人才。,6

33、1,实例幻灯片 83,二、跨国公司的管理组织形式,从历史的演变来看,跨国经营的管理组织形式大体经历了下列三个阶段和形式: 母女结构 国际部 全球结构,62,(一)母女结构 母公司的地位相当于控股公司 女儿公司被称为“国外自冶子公司”,特点:在国外设立的自主权很高的女儿公司(子公司),而母公司本身的组织结构并无变动,二者保持松散的联系。 适用条件:在企业走向跨国经营初期,是一种过渡形式。 原因:在企业跨国经营初期,对母公司而言,学习知识、积累经验较之进行控制更为重要。只要女儿公司的经营具有经济效益,母公司并不多加干涉。 例外:许多跨国公司在跨国经营初期,在国外设立分公司。,63,(二)国际部,随

34、着跨国经营的范围和规模日益扩大,国外子公司数量增多,业务量也增大,在经济上对母公司愈来愈重要。 为了加强对国外业务(子公司)的管理,协调国内外部门关系,便在总部设立国际部。,64,65,特点: 国际部与职能部门,“产品/地区”分部是平行的机构,通常由一名副总裁兼任主管,代表总部管理、协调国外业务。 国际部本身并不从事研究、开发、制造等活动,也不拥有这方面的资源和权力,而是依靠国外子公司来开拓业务。 从这时期来看,总公司的经营重点仍在国内市场,国际部往往容易与国内各部门发生利益矛盾。,66,67,国际事业部在许多方面不同于出口部门。它通常规模较大,并拥有较大的责任,除管理出口和销售力量之外,国际

35、分部监督履行多种职能的国外子公司,其中绝大多数是销售单位,有时还负责国外原材料的采购,负责履行诸如洽谈许可贸易与合资协议。 国际事业部组织结构在大公司的普及程度近十几年来有所下降,对于在许多国家从事多种产品经营的公司,它被认为不是一种合适的国际经营组织结构。 但是,对于中等规模、经营的产品和国家地区有限的公司来说,国际事业部结构依然是一种普遍的,潜在有效的组织结构。,(三)全球结构 产生的背景: 二次大战之后,国际分工的发展和经济区域化的趋势; 50-70年代企业跨国经营的迅速发展,其标志是:,68,以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大幅度增长, 以法德为核心的欧洲共同市场, 以英国为首的欧洲自由贸易协会的

36、建立。, 80-90年代、美国、日本、欧洲三极格局的形成,其FDI的规模迅速增长、扩大,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生产国际化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发展,跨国公司国际生产体系的建立,这意味着企业的国内业务与国外业务已难截然分开,而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些要求企业在管理结构上作为一个整体登上世界舞台,开展真正意义上的跨国经营,于是大企业纷纷进行组织调整,以全球结构取代国际部。 这一变化的意义不在于形式,而在于经营的目标、战略和心态。,69,全球结构形式无非仍是前述的职能结构、“产品/地区”分部结构、矩阵结构三种,或者是同时兼用两种或三种的混合结构。 但不论何种形式的全球结构,都反应了企业经营以全球为目标,制订全球战略,主管人员具备,全球取向的心态和眼光,要在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企业的资源,以实现企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