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45分钟课时检测练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含解析_第1页
中考化学45分钟课时检测练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含解析_第2页
中考化学45分钟课时检测练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含解析_第3页
中考化学45分钟课时检测练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含解析_第4页
中考化学45分钟课时检测练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6株洲质检)我们学化学、用化学、爱化学。下列有关化学的说法中合理的是()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与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绿色化学使更多的化学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之后,化学学习与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化学不但研究原子、分子的性质,而且要深入研究电子、质子、中子的性质A.B.C.D.【解析】选A。利用化学反应可以合成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的物质,从而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之后,在元素周期律的

2、指导下,利用元素之间的一些规律性知识来分类学习物质的性质,使得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并没有深入研究电子、质子、中子的性质。2.(2016湖州质检)下列四幅漫画描述了生活和自然中的现象,其中一幅漫画描述的物质变化类型与其他三幅不同,这幅漫画是()【解析】选C。冰箱内的饮料瓶变瘪,是因为温度降低,气体体积减小,是物理变化;云的形成及酒精挥发是物质的状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燃放烟花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3.(2016广州模拟)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中提炼金属铝B.秸秆、杂草、

3、粪便等在沼气池中发酵C.二氧化碳气体经加压、降温得到干冰D.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判断物质变化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看该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物质。从铝土矿中提炼金属铝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将铝分离出来,属于化学变化,选项A错误;秸秆、杂草、粪便等在沼气池中发酵一定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B错误;二氧化碳变成干冰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C正确;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新物质亚硫酸,发生了化学变化,选项D错误。4.下列物质的用途只应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干冰在舞台制雾时作致冷剂B.小苏打在做馒头时作发酵剂C.还原铁粉在月饼盒内作除氧剂

4、D.生石灰在某些食品袋内作干燥剂【解析】选A。干冰易升华吸热,在舞台制雾时作致冷剂,利用的是物理性质;小苏打能与酸反应,在做馒头时作发酵剂,利用的是化学性质;还原铁粉能与氧气反应,在月饼盒内作除氧剂,利用的是化学性质;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常用作干燥剂,利用的是化学性质。5.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解析】选D。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A错误;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B错误;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应用药匙取用,瓶塞应倒放,C错误;酒精灯用完,应用灯帽盖灭,D正确。6.下列对数据的几种描述中,合理的是()A.用pH试纸测得盐

5、酸pH=3.20B.用托盘天平称取NaCl固体5.85 gC.用10 mL量筒量取98%浓硫酸3.68 mLD.用“pH计”测得某血浆pH=7.40【解析】选D。本题考查测定实验数据的准确度的有关问题。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应为整数,A错误;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 g,B错误;10 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 mL,C错误;用“pH计”测得溶液的pH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D正确。7.下列实验操作叙述正确的是()A.过滤时,漏斗中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B.加热蒸发过程中,当溶液蒸干时停止加热C.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时,将pH试纸放入待测液中蘸取D.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紧挨着试管口快速倒入【解

6、析】选A。为防止过滤后仍浑浊,过滤时,漏斗中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A正确;蒸发结晶的实验中,当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水分蒸干,B错误;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时,pH试纸放入待测液中会污染试剂,C错误;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紧挨着试管口缓慢倒入,D错误。8.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给水加热时,水沸腾,水蒸气遇玻璃片,有小水滴生成B.稀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有白色沉淀氯化银生成C.在点燃的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小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D.吹灭蜡烛时会产生一缕白烟【解析】选B。稀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把生成物的名称当作现象描述。9.(2016丽水模

7、拟)小科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再滴入适量经过稀释的硫酸溶液。该实验过程的操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是()A.甲中试剂瓶标签正对手心,是为了防止手被腐蚀B.乙中将滴管伸入试管内,是为了防止试剂滴落到试管外C.丁中试剂瓶盖倒放在桌面上,主要是为了避免瓶中试剂受污染D.戊中将水缓缓倒入浓硫酸并搅拌,是为了防止局部过热引起酸液飞溅【解析】选C。甲中试剂瓶标签正对手心,是为了防止标签被腐蚀;滴管不可以伸入试管内,以防污染试剂;稀释浓硫酸时应该将浓硫酸倒入水中。10.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解析】选D。应该使用足量红磷,确保集气瓶中氧气消耗完,A错误;通过对

8、比思想探究铁锈蚀的条件:和水、氧气接触,该实验缺少验证没有水是否能生锈,B错误;燃烧的条件为必须是可燃物、和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正确的实验操作应该是确定一个条件,改变另一个条件来验证燃烧的条件,C错误;大烧杯外是一个对照实验,说明浓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由于浓氨水易挥发,大烧杯内酚酞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氨气分子通过运动扩散到整个烧杯中,所以可以达到实验目的,D正确。【方法指南】实验方案设计的技巧和方法(1)对比实验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设计的一种基本思路,有利于实验现象观察对比,有利于推理论证结论。(2)控制变量实验设计。一个问题常常受多方面的因素制约,为了研究每一个因素对问题的影响程度,常常

9、采取控制变量法逐个检验,每一种现象只说明一个问题,换一个条件再检验。综合各个因素对问题的影响作出综合性的判断。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4分)11.(8分)掌握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请从下列常见仪器示意图中,选择适当的字母序号填空。(1)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2)过滤时所用到的玻璃仪器:;(3)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需要用到的仪器: ;(4)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中都用到的仪器:。【解析】本题考查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1)所给仪器中,能直接加热的是试管。(2)过滤时需要的仪器为漏斗、玻璃棒、烧杯、铁架台,其

10、中漏斗、玻璃棒、烧杯为玻璃仪器。(3)排水法收集氧气用到:水槽、集气瓶、导管。(4)三个操作中都用到玻璃棒;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答案:(1)A(2)B、D、F(3)E、H、I(4)D12.(12分)现有以下5个变化: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给水通直流电锌加入稀硫酸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冷却硝酸钾热饱和溶液析出硝酸钾晶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探究化学变化的规律始终是化学科学的核心任务。上述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填变化的代号,下同),属于物理变化的是。(2)化学变化也叫化学

11、反应,在上述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有,属于氧化反应的有 。(3)我们知道,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物质之所以发生化学反应,从微观的角度看,是因为反应物的微粒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使微粒的结构发生改变,或微粒重新排列组合,宏观上表现为生成了新的物质。在反应中,发生有效相互作用的微粒是(写出微粒的符号)。(4)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上述反应中,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是。【解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中都有新物质生成,故属于化学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分解反应的特征是“一变多”,上述化学反应中,只有是由水这

12、一种物质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这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所以反应中发生有效相互作用的微粒是H2和O2。给水通直流电,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答案:(1)(2)(3)H2和O2(4)【延伸探究】(1)固体或液体物质受热产生气体一定是化学变化吗?提示:不一定。有气体产生是这一变化中伴随的现象,不能作为判断物质变化类型的依据,要判断该变化是否为化学变化,关键是看这种气体是否为新生成的物质。(2)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提示: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汽车轮胎“爆胎”、蒸汽锅炉爆炸等为物理变化,而火药爆炸、鞭炮爆炸等属于化学变化。13.(4分

13、)在实验室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在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中,要力求利用最少的实验用品,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B.稀释浓硫酸时,应沿烧杯壁向浓硫酸中缓缓加水,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C.取用液体药品时,要把瓶塞反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放回原处时标签向外D.做氢气等可燃性气体的燃烧实验时,应先检验气体的纯度后再点燃气体,以防爆炸E.不能用手接触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要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不能尝药品的味道F.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试管内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一半【解析】在进行实验操作时,若没有说明用量,应按最少量取用,A正确;稀释浓硫酸时

14、,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B错误;取用液体药品时,要把瓶塞反放在桌面上,为防止标签腐蚀,标签朝向手心,放回原处时标签向外,C正确;做氢气等可燃性气体的燃烧实验时,应先检验气体的纯度后再点燃气体,以防爆炸,D正确;不能用手接触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要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不能尝药品的味道,E正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以防试管滑落,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F错误。答案:A、C、D、E14.(10分)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组成的。(1)石蜡放入水中,浮在水面上,说

15、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填“大”或“小”)。(2)点燃蜡烛在其燃烧过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3)取一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 s后取出,可观察到两端变黑,中间无明显变化。说明火焰的(填“外焰”“内焰”或“焰心”)部分温度最高。(4)轻轻一吹即可使蜡烛熄灭,原因是 (填序号)。A.降低石蜡的着火点B.隔绝了空气C.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解析】本题考查蜡烛燃烧的相关知识。(1)石蜡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2)蜡烛燃烧过程中,石蜡的熔化过程只是由固态变为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3)火焰的外焰部分温度最高。(4)吹灭蜡烛是因为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答案:

16、(1)小(2)石蜡的熔化过程(3)外焰(4)C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6分)15.(14分)(2016广东模拟)请根据下图回答相关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2)A图称量前,要将天平调平衡,首先要把 ,然后再调节平衡螺母。(3)上述图有明显错误的是(填序号);C图中的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 。(4)D图的装置可用来制取的气体是(写一种),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装置操作上的优点是 。【解析】使用托盘天平时应首先调节天平平衡,具体方法是首先游码归零,然后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过滤操作中漏斗下端液体成滴滴下,说明漏斗下端没有靠在烧杯内壁上;蒸发操作中为防止

17、受热不均液滴飞溅,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D图装置为“固液不加热型”,可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该装置用注射器滴加液体,可控制反应的速率。答案:(1)酒精灯(2)游码归零(3)B受热不均液滴(或溶液)外溅(4)O2(或CO2,或H2)2H2O22H2O+O2(或CaCO3+2HClCaCl2+H2O+CO2,或Zn+H2SO4ZnSO4+H2)可控制滴入反应溶液的速度(或反应的速率,或快慢)16.(12分)央企报道“全国多地相继出现了假干粉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中灭火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而假干粉灭火器是用面粉作灭火剂。兴趣小组同学想了解学校干粉灭火器的灭火剂是否为报道中的“假干粉”。设计了以下

18、实验进行探究:探究一:甲、乙同学分别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设计方案,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甲取少量灭火剂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粉末逐渐溶解该灭火剂不属于报道中的“假干粉”乙取少量灭火剂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乙同学设计方案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探究二:某小组同学利用灭火器进行实验后,发现可燃物表面有白色粉末残留,为了解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继续以下探究:【查阅资料】(1)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受热不分解。(2)碳酸氢钠溶解吸收热量;碳酸钠溶解放出热量。【提出猜想】猜想1:残留主要成分是碳酸钠;猜想2:残留主要成分是。【设计方案】某小组同学设计的下列实验方案中,错误的是(填序号)。A.加热残留物质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猜想2正确B.将残留物溶于水,若有放热现象,则猜想1正确C.将残留物溶于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