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反思汇总_第1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反思汇总_第2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反思汇总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反思汇总 第一单元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反思: 在本课中,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建立表象,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 和经验,给学生提供思考空间。在初步尝试后,再次例题操作,加深认识。通过 一层层递进认识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这样经过学生的观察、 操作、猜测、推理等活动,让学生自己找到规律,解决问题。在数学过程中,学 生思维活跃,积极性高。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因此我没有选用例题引入,而是 以摆小棒,让学生从动手摆小棒的活动中,直观感知。从课堂反馈的情况来看, 教师一旦给学生提供了创造的空间,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 有的学生摆的 是三角形,有的学生摆的

2、是正方形,小金鱼等。在此基础上,通过让学生说说他 摆小棒的过程,促使学生认识到活动本身蕴涵的教学内容和数学模型之间建立联 系,紧接着结合学生用10 根小棒摆三角形这个例子,让学生尝试列式计算,学 生有摆的图形为基础, 从课堂反馈的信息来看, 学生实现了知识的主动建构。教 师适时进行列竖式的指导。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教学反思: 在教学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时, 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然后继续利用小棒, 以 4 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小棒活动, 13 根小棒平均分给4 个小朋友,怎样分呢? 在黑板上贴出 13 根,请同学来分。这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很快就能解决, 得到平均每人分 3 根,还剩 1 根。问题:

3、还剩 1 根,还能不能继续分呢?如果再 继续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学生说到:不能继续分,因为这时只有两根,而有 4 个小朋友。如果把这两根给了其中的两个小朋友,另外两个小朋友就少一根小 棒,这样就不是平均分了,所以剩下的两根是不能再分了。问题:剩下的小棒数 怎样时,就还能再分。剩下的小棒数怎样时,就不能再分。学生回答:剩下的小 棒数少于小朋友的人数时,就不能再分了。剩下的小棒数多于小朋友的人数时, 就可以再分, 直到剩下的小棒数少于小朋友的人数时,就不能再分了。 学生运用 不完全归纳法,概括并再次明确余数小于除数。我顺势问学生,如果除数是5, 余数可能是什么?最大的余数是几?如果除数是6,余数

4、可能是什么?最大的余 数是几?总之, 整堂课下来效果较好, 学生知识掌握的比较到位, 并且学生有兴 趣,在思维上给了学生延伸的空间。 第二单元 认识整时和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 这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一 是观察钟面, 让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此基 础上学习整时以及读写。二是在时、分的认识基础上探索时、分的关系。设计了 师生互动拨钟表的环节, 让学生体会分针、 时针是怎样走的。 四是在拓展延伸中, 让学生感受一分钟能做些什么?深刻体会虽然一分钟时间不长,可我们充分利用 还是可以做许多事的。 在这四个活动环节中, 充分激发

5、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 们在活动中快乐的学习数学。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同时结合传统教学。 16 在教学认识时分时,我利用了实物钟,让学生体会1时=60分时,我拨 动实物钟的分针,让学生观察时针的变化。“时、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 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 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一 年级的学习中,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整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使学生 进一步认识钟面, 掌握看钟表的方法, 以及认识时间单位小时和分, 知道 1 时=60 分。学生对于 1 时=60分这个时间的进率理解起来是比较难的,时间单位不像长 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

6、单位间的进率比较复 杂。这也是这节课的难点。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 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 ”根据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好小 闹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和表达的机会,激 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 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表达能力。在 “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 的问题上, 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用多种形式数一 数,算一算,使学生不仅对钟面上的大格、小格加深了印象,而且感受了同一问 题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解决。 认识分这一环节中, 所要达到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一分钟时间的长 短。学生有一定的生

7、活经验, 对一分钟能干什么都有一些模糊的认识,让学生唱 唱、做做、说说,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给学生交流的机会,发挥 自己的个性,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对时间的有关认识的记忆。这样通过直接体验与间接感受, 引导学生了解 1 分钟的珍贵,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又使学生受到 珍惜时间的教育。 认识几时几分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整时和了解时分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 习时、分的有关知识。 本课是学生在学习完时间的基础知识以及对钟表刻度认识 的基础上进一步灵活学习如何读写钟表所表示的时刻,它是本单元的重点

8、也是难 点。 教材首先安排了两个接近整时的时刻认读的例题,8:05 和 3:55,让学生 读出钟面上的时刻是几时几分。8:05 的难点是在读、写的时候要把“零”读出 来、写出来; 3:55 的难点是学生很容易说成是4:55,因为在前面的学习中学 生知道了时针指这数字几就是表示几时,3:55 时针大约指着 4,学生便认为是 4:55,这是学生对旧知识的迁移、运用。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会正确读、写几时 几分,我播放了两个钟面活动的动画,第一个钟面从 8 时整走到 8 时零 5 分,第 二个钟面从 3 时整走到 3 时 55 分,让学生通过一步一步的观察,体验时间的变 化,明白真正的时刻,清楚地看出时针

9、走过了数字几,就是表示几时多,然后观 察分针指着几,就是几个5 分。在学习例题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时针走过数字 几,就是表示几时多,要问多了多少分,请你仔细看分针”,帮助学生学会看时 刻的方法。钟面上的时刻的读写方法,要注意以下三点的指导:1. 分针从 12 起 所走的小格数不满10 时,要读作几时零几分,写的时候也要写“零”或0;2. 使用简便写法时,“: ”应位于字的下标; 3. 这里的时、 分不能说成或写成 “小时” 和“分钟”。认读第 2 个钟面上的时刻,要突出:时针的位置还没走到4,所以 钟面上的时刻是3 时多,而不是 4 时多;由于分针指向11,因而可以 5 个 5 个 地数到 5

10、5 分,也可以用 60 分减去 5 分得到 55 分。 16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大部分学生学会了如何看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并能很 快读出来,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看钟反应慢,我觉得这是由于学生平时在家里看 时钟的机会不多, 而在学校, 形成学生时间观念的并不是挂在墙上的钟,而是响 在耳边的铃声, 这些都导致了学生看钟不熟练。针对这一情况, 我们可以在平时 批作业、上课、吃饭等时候不时地问问学生“现在是几时几分?”,帮助学生在 平时积累经验。另外, 对于个别特别不认识时间的学生只能课后加强拨钟的练习, 不断强化认识。 认识秒教学反思: “秒的认识” 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 分和会读、 会写几时几分的

11、基础上进行 教学的。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运用多媒体呈现秒针走动的声音,通 过让学生听、看,讲秒钟可以做些什么,亲自试验一下等方式体验“秒”的实 际意义,加深了对 1 秒的印象。但在上课的过程中,虽然让学生思考,但是没有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所以学生想出的动作或声音都不多。在教学中,无论是观察, 发现,还是思考,都应让学生先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再全班交流,才能培养学 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到新知,并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我觉得课堂教学的生成学习具有不确定性和多样性,生成的结果是实际意义 上的学习目标, 对生成来说, 预设意味着在动态生成过程中设置了固定程序和目 标,两者存

12、在着一定距离,如何恰当地处理“意外”,使教学预设在动态中顺利 转化为生成,是我课后深思的另一重点。本节课教学中,有几个这样的情景: 刚开始观察钟面, 学生直接报出了钟面上还有秒针,一共有四根针, 另外一根针 是定闹钟的针。认识秒针走动“你还知道秒针走几大格是几秒?”,学生在我 的预设前说出秒针走一圈是60 秒。提问“为什么秒针走1 大格是 5 秒”时, 学生说“因为分针走一大格是5 分,所以秒针走一大格就是5 秒” 。“自行车 行 100 米大约 1() ”处的异议。“明明跑50 米只用了 12 秒”处的争论。 对于情况说明部分学生认知超前,在给予正确评价的同时, 我及时调整了教 学流程,将计

13、就计以此引入下面的教学。对的情况, 学生实际上用了类比的方 法,在肯定的同时再进行深入的探究。情况由于各生看法不一,我则更新了 学习方式,由独立思考转为小组讨论,在激烈地交流中寻求正确答案。由此,我 感到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 适时的对已有预设进行合理调整,不能 死搬教案。 第三单元 认识东南西北教学反思: 方向的认识, 既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经验和常识,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图 形与位置的重要知识,这一节的目标是经历在室外和室内认识东、南、西、北四 个方向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能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 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 在学习和生活中, 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方向的知 识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