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抽搐症.ppt_第1页
多发性抽搐症.ppt_第2页
多发性抽搐症.ppt_第3页
多发性抽搐症.ppt_第4页
多发性抽搐症.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多发性抽搐症第二临床医学院儿科杨丽新,教学目的,1.了解多发性抽搐证的概念与诊断; 2.熟悉多发性抽搐证的病因病机; 3.掌握多发性抽搐证的辩证治疗。 重点:多发性抽搐证的辩证治疗。 难点:多发性抽搐证的病因病机、诊断。,概述,定义 多发性抽搐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多发性抽动症、Tourettes 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临床特征为慢性、被动性、多发性运动肌快速抽搐,并伴有不自主发声和语言障碍。,概述,发病情况 起病在212岁之间; 病程持续时间长; 可自行缓解或加重; 发病无季节性; 男孩发病率较女孩约高3倍。,概述,范围:属于中医的慢惊风、抽搐、瘈疭等范畴。 小儿药证直诀肝有

2、风甚指出:“凡病或新或久,皆引肝风,风动而止于头目,目属肝,风入于目,上下左右如风吹,不轻不重,儿不能任,故目连箚也。” 证治准绳幼科慢惊:“水生肝木,木为风化,木克脾土,胃为脾之腑,故胃中有风,瘈疭渐生,其瘈疭症状,两肩微耸,两手下垂,时腹动摇不已”,概述,七、预后 抽动障碍预后一般良好,根据研究,在青春期过后大约3040的病人抽动症状可自行缓解, 2530病人抽动症状明显减轻,2530病人抽动症状迁延到成年,甚至终生者,但对学习及社会适应一般影响不大。,病因病机,多发性抽搐症的病因是多方面的, 与先天禀赋不足、产伤、窒息、感受外邪、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多由五志过极,风痰内蕴而引发。 病位主

3、要在肝,与心、脾、肾密切相关。,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若情志失调,五脏失和,则气机不畅,郁久化火,引动肝风,上扰清窍,则见皱眉眨眼,张口歪嘴,摇头耸肩,口出异声秽语。 气郁化火,耗伤阴精,肝血不足,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故伸头缩脑,肢体颤动。,病因病机 (一)气郁化火,病因病机 (二)脾虚痰聚,禀赋不足或病后失养,损伤脾胃,脾虚不运,水湿潴留,聚液成痰,痰气互结,壅塞胸中,心神被蒙,则胸闷易怒,脾气乖戾,喉发怪声; 脾主肌肉四肢,脾虚则肝旺,肝风挟痰上扰走窜,故头项、四肢、肌肉抽动。,素体真阴不足,或热病伤阴,或肝病及肾,肾阴虚亏,水不涵木,虚风内动,故头摇肢搐。 阴虚则火旺,木火刑金,肺阴受损,

4、金鸣异常,故喉发异声。,病因病机 (三)阴虚风动,情志失调 气机不畅,气郁化火,肝风挟痰上扰走窜,禀赋不足 或病后失养,损伤脾胃,脾虚痰聚,素体真阴不足 或热病伤阴,阴虚风动,耗伤阴精,脾虚肝旺,病因病机示意图,西医病因,1.遗传因素:抽动障碍可有家族聚集性,病儿家族成员中患抽动障碍者较为多见,故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2.中枢神经递质失衡:主要是基底节纹状体多巴胺受体超敏感。,西医病因,3.病理因素:围生期损害,如母亲怀孕期间受惊吓、先兆流产、产伤、窒息、早产、过期产、难产、剖腹产、新生儿黄疸等因素可能与本症有关。 4.精神因素:父母关系紧张,离异,训斥或打骂孩子 、过严家教、学习负担过重

5、、受惊吓等。 5.免疫病理损害:链球菌、病毒感染。,临床表现,1运动抽动 眨眼、眼球转动、挤眉、皱额、缩鼻、努嘴、伸舌、张口、摇头、点头、仰头、伸脖、耸肩、挺腹、扭腰、甩手等。重者呈奇特的多样姿态或怪样丑态,如冲动性触摸人或物、刺激动作、跺脚、似触电样全身耸动、走路回旋、转动腰臀、蹲下跪地或反复出现一系列连续无意义的动作。,临床表现,2发声抽动 清嗓、干咳、哼声、吠叫声、啊叫声、吸鼻、喷鼻声、咂舌声、深吸气等。也可表现复杂性发声,如重复言语或无意义的语音、无聊的语调,极少数儿童出现秽语症,如重复刻板同一秽语。,临床表现,抽动障碍的抽动症状可以时轻时重,呈波浪式进展,新的抽动症状可以代替旧的抽动

6、症状,或在原有抽动症状的基础上出现新的抽动症状,也可自然缓解一段时间,但不超过2个月。,影响抽动症状的因素,加重抽动的因素:紧张、焦虑、情绪低落、生气、惊吓、过度兴奋、过度疲劳、看惊险电视、小说及刺激的动画片、感冒发热等。 减轻抽动的因素:注意力集中、放松、情绪好等。,临床诊断,1.诊断要点 (1)起病年龄在212(15)岁,可有疾病后及情志失调的诱因或有家族史。 (2)不自主的眼、面、颈、肩及上下肢肌肉快速收缩,以固定方式重复出现,无节律性,入睡后消失。在抽动时,可出现异常的发音,如咯咯、咳声、呻吟声或粗言秽语。,临床诊断,(3)抽动能受意志遏制数分钟至数小时。 (4)病状呈慢性过程,但病程

7、呈明显波动性。 (5)实验室检查多无特殊异常,脑电图正常或非特异性异常。智力测试基本正常,2.鉴别诊断,(1)风湿性舞蹈病:6岁以后多见,女孩居多,是风湿热主要表现之一。表现为四肢较大幅度的无目的而不规则的舞蹈样动作,生活经常不能自理,常伴肌力及肌张力减低,并可有风湿热其他症状。,2.鉴别诊断,(2) 肌阵挛:肌阵挛是癫痫中的一个类型,往往是一组肌群突然抽动,病儿可表现突然的前倾和后倒,肢体或屈或伸。 (3) 习惯性抽搐:46岁多见。往往只有一组肌肉抽搐,如眨眼、皱眉、龇牙或咳嗽。发病前常有某些诱因,此症一般轻,预后较好。有些病儿能发展为多发性抽搐症。,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本病以八纲辨证为

8、主,重在辨阴、阳、虚、实。 病标:风、火、痰、湿。 病本:肝、脾、肾三脏,尤与肝最为密切。 往往三脏合病,虚实并见,风火痰湿并存,变异多端。,辨证论治 三个具体证型,气郁化火 多为肝阳上亢,属实证,其面红耳赤,急躁易怒,抽动频繁,舌红苔黄;,脾虚痰聚 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其面黄体瘦,胸闷作咳,抽动无常,舌淡苔白或腻;,阴虚风动 为肝肾不足,属虚证,其形体消瘦,两颧潮红,抽动无力,舌红苔少;,辨证论治 2.治疗原则,基本治则:平肝熄风 气郁化火者,宜清肝泻火,熄风镇惊; 脾虚痰聚者,宜健脾化痰,平肝熄风; 阴虚风动者,宜滋阴潜阳,柔肝熄风。,(1)气郁化火 辨证 本证以起病较急,病程较短,面红

9、耳赤,烦躁易怒,发作频繁,抽动有力,舌红苔黄,脉弦数为特征。兼痰火者,粗言骂人,喜怒不定,睡眠不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肝泻火,熄风镇惊。 方药 清肝达郁汤加减。常用栀子、菊花、丹皮清肝泻火;柴胡、薄荷、青橘叶疏肝解郁;钩藤、白芍、蝉蜕平肝熄风;琥珀、茯苓宁心安神;甘草调和诸药。,辨证论治3.证治分类,(2)脾虚痰聚 辨证 本证以面黄体瘦,精神不振,胸闷纳少,舌淡苔白或腻,脉滑为特征。 治法 健脾化痰,平肝熄风。 方药 十味温胆汤加减。常用党参、茯苓健脾助运;陈皮、半夏燥湿化痰;枳实顺气消痰;远志、枣仁化痰宁心;钩藤、白芍、石决明平肝熄风;甘草调和诸药。,辨证论治,(3)阴虚风动 辨

10、证 本证以形体消瘦,两颧潮红,五心烦热,舌红绛,苔光剥,脉细数为特征。 治法 滋阴潜阳,柔肝熄风。 方药 大定风珠加减。常用龟板、鳖甲、生牡蛎滋阴潜阳;生地、阿胶、鸡子黄、麦冬、麻仁、白芍柔肝熄风;甘草调和诸药。,辨证论治,西药治疗,氟哌啶醇、泰必利、利培酮、可乐定、-氨酪酸、肌苷、维生素B6等。用药时间6个月1年,重者12年,甚至到青春期。有效率6080。,其他疗法,1.中药成药 2.推拿疗法 3针灸疗法,心理治疗,1)心理转移法:当儿童抽动发作时,不要强制其控制,最好采用转移法,如发现患儿抽动明显时,可让他帮你把报纸递过来或做些轻松的事。这样通过减轻由抽动带来的紧张焦虑和自卑感,通过肢体的

11、有目的活动而逐渐减轻和缓解抽动症状。,心理治疗,2)认知支持疗法:儿童常因挤眉弄眼等抽动症状而深感自卑,患儿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感到痛苦而不能自拔。如果此时父母还唠叨、过分限制、没完没了地指责,犹如雪上加霜。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打破恶性循环,在心理医生指导下,父母与儿童一起分析病情,正确认识抽动症状的表现就象感冒发烧一样是一种病,并不是坏毛病,逐渐增强克服疾病的信心,消除自卑感。,心理治疗,3)行为疗法:行为相反训练,如对于发声抽动病儿可进行闭口、有节奏缓慢地做腹式深呼吸,从而减少抽动症状。另外还有自我监视和松弛训练疗法,但以相反习惯训练疗效最好。,生活饮食调理,注意妥善安排日常作息时间,不看紧张、惊险、刺激的影视节目,不宜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和游戏机。 避免过度紧张疲劳,适当参加一定的体育和文娱活动,注意运动不能过量。 避免食用含食物添加剂、色素及咖啡因饮料食品,煎炸类食品、肥甘厚味、生冷食品。,病例分析,曾,男,6岁,2001年3月19日初诊 患儿近2年来反复出现眨眼、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