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运动神经元的特点_第1页
上下运动神经元的特点_第2页
上下运动神经元的特点_第3页
上下运动神经元的特点_第4页
上下运动神经元的特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上下运动神经元的特点,傅健,.,2,上运动神经元:大脑皮质 (中央前回运动区、旁中央小叶等处的大锥体细胞) 及其轴突组成的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3,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4,superior frontal gyrus 额上回 cingulate gyrus 扣带回 middle frontal gyrus 额中回 inferior frontal gyrus 额下回 central sulcus 中央沟 superior parietal gyrus 顶上回 postcentral gyrus 中央后回 precentral gyrus 中央前回 centrum semi

2、ovale 半卵圆中心,superior frontal gyrus 额上回 cingulate gyrus 扣带回 middle frontal gyrus 额中回 inferior frontal gyrus 额下回 central sulcus 中央沟 superior parietal gyrus 顶上回 postcentral gyrus 中央后回 precentral gyrus 中央前回 centrum semiovale 半卵圆中心,.,6,锥体束传导径路,.,7,旁中央小叶 括约肌及外生殖器功能障碍,A 躯干肌受双侧大脑皮质支配, 一侧皮质脊髓束受损不出现躯干肌瘫痪 B 一侧

3、上、下肢运动受对侧大脑皮质支配 C,面神经核下部 舌下神经核受对侧皮质脑干束支配外, 其余的脑干运动神经核均受双侧皮质脑干束支配,.,8,中枢性面神经麻痹,支配上部面肌 (额肌、皱眉肌、眼轮匝肌) 的神经元受双侧皮质脑干束支配 支配下部面肌 (颧肌、颊肌、口轮匝肌、 颈阔肌)的神经元受对侧皮质脑干束支配,.,9,A 肌张力增高 (主要是中枢对脊髓抑制作用被解除,脊髓牵张反射作用加强,折刀样改变) B 腱反射亢进 C 出现病理反射 D 无肌肉萎缩,病程长可出现废用性萎缩 E 断联休克作用,瘫痪开始是迟缓的,无病理反射, 但休克期(数小时或数天后)过后转为痉挛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特点,.,10,

4、1.中央前回: 类似倒立的人字形 (上肢、下肢、口面),皮质脊髓束,.,11,2.内囊区: 内囊膝部: 皮质脑干束 内囊后肢: 前部2/3皮质脊髓束 支配上肢者靠前 支配下肢者靠后,3.大脑脚:中3/5区为锥体束 4.颈髓:从内向外:从头至下肢,.,12,foramen of Monro 室间孔 middle cerebral artry 大脑中动脉 parieto-occipital sulcus 顶枕沟 choroids plexus 脉络丛 internal capsule 内囊 caudate head 尾状核头部,.,13,foramen of Monro 室间孔 middle ce

5、rebral artry 大脑中动脉 parieto-occipital sulcus 顶枕沟 choroids plexus 脉络丛 internal capsule 内囊 caudate head 尾状核头部,.,14,皮质区损害 单侧肢体瘫痪或单侧上肢瘫合并中枢面瘫 刺激性征候: 易出现对侧躯体相应的部位局灶性痫性发作, 口角、拇指皮质区代表区范围较大、兴奋阈 较低,常为始发部位,若抽到沿运动区排列 顺序扩散呈为Jackson癫痫。,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15,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皮质下损害 放射冠的纤维较内囊分散, 损害可出现程度不等的偏瘫或单瘫等。 可伴有感觉和视觉损害。,内囊

6、损害 大多为完全的偏瘫。 常有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16,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脑干损害 交叉性瘫痪 (部位根据不同颅神经损害的征象确定) 3、4中脑; 5-8脑桥; 9-12延髓。,Weber综合征 动眼神经损害:同侧动眼神经麻痹 皮质脊髓束损害:对侧中枢性瘫痪 皮质核束损害:对侧中枢性面、舌肌瘫痪 脑桥腹外侧综合征 (Millard-Gubler综合征) 展神经、面神经 锥体束损害:对侧中枢性瘫痪 如累及到脊髓丘脑束:对侧偏身感觉障碍,.,17,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Dejerine综合征 舌下神经损害:同侧舌肌瘫痪及萎缩 锥体束损害:对侧中枢性瘫痪 内侧丘系损害:对侧肢体感觉障碍,.

7、,18,Brown-Seguard综合征: 病变同侧锥体束征 和深感觉(内侧丘系)障碍, 对侧浅感觉(脊髓丘脑侧束)障碍。 急性全横贯损害: 双侧锥体束受损,出现截瘫或四肢瘫,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脊髓损害,.,19,癔病性瘫痪 .不符合上述部位和瘫痪的特点。 .鲜明的心理因素。 .性别、年龄特征。 .人格特征。 .暗示有效。,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20,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鉴别,.,21,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肌肉病变 肌肉萎缩不按神经分布,多为近端型 (骨盆带、肩胛带)对称性肌萎缩,少数为远端型; 伴肌无力,无感觉障碍和肌束震颤。肌酸激酶常增高。 常见于肌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8、22,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重症肌无力: 部位眼外肌、面肌、咀嚼肌、延髓肌、肢带 肌和呼吸肌。 特征:病理性疲劳, 少见肌萎缩及反射改变。,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23,.突触前膜病变: 多为骨盆带肌无力, 常有疼痛等。 肌无力活动后减轻 多见于50以上的男性, 常为肺癌的副肿瘤综合征,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24,周围神经疾病 .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 对称性远端肌肉无力、 肌萎缩、反射减低或消失、 伴感觉障碍 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呈向心性发展。,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25,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定位,.多数性单神经病: 为多个不相邻的周围神经损害, 常见病因为糖尿病、结缔组织病变等。 .单一神经损害: 多为局部病因所致。,.,26,.神经丛病变: 见于外伤、肿瘤或炎症等。 可引起单肢多数周围神经瘫痪、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前根损害:呈节段性分布迟缓性瘫痪,多见于髓外肿瘤压迫、脊髓膜炎症或椎骨病变,因后根常同时受累,可伴根痛和节段性感觉障碍。,下运动神经元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