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业基础期末复习_第1页
种植业基础期末复习_第2页
种植业基础期末复习_第3页
种植业基础期末复习_第4页
种植业基础期末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种植业基础期末复习(2006.12.28)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对种植业基础这门课程和大家复习一遍。种植业基础这门课程是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管理类的学生开设的。作为农村的管理者,应该了解种植业生产以及有关基础课程的知识。种植业基础课程,包括五部分内容:首先是涉及植物本身的,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产量、质量的形成;第二就涉及到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光照、温度、水分、土壤、营养等等。第三是有关种子生产,良种繁育的。第四章是关于种植制度,从生态学理论出发,考虑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我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科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生产更多更好的植物性产品。最后是关于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础知识,前四章都是

2、要研究植物、研究环境、选用良种,要提高产量,但还要防止受到损失,就是要了解病和虫的发生、发展是怎么回事,尽量减少损失。绪论绪论是一门课程的开篇,它介绍了种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特点、研究范围以及发展趋势等。我国种植业历史悠久,长期以来,种植业一直是我国农业的主体,地位重要。种植业是农业的基础,种植业既为人们提供植物性食物,又为养殖业提供饲料。虽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下降,但是始终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种植业、植物生产是广义的概念,包括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果树、花卉、林木等,所以我们设计的种植业基础课程包括植物学知识、植物与环境、种子、种植制度和病虫害防治

3、这几方面内容,也为学习后续课程植物生产技术打基础。在绪论中要求掌握植物生产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第一章植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形成这一章包括植物各器官的形态、生长发育以及作物产量、品质的形成两方面的内容。首先说整个植物界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我们的种植业所涉及的植物主要是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类。第一节 植物各器官的形态、生长发育植物的生长发育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生长的重点不同,一般生长初期主要是营养生长,营养生长到一定阶段,就开始逐步向生殖生长转化,那么这段时间可能就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后来主要是生殖生长。植物的各个器

4、官都是种子萌发后逐渐发育形成的,种子的萌发是营养生长的起点。一、营养生长植物的种子,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便开始萌发,生根并形成茎和叶,植物由小长大,这样,植物的体积和重量都增加,这就是植物的生长现象。从种子的萌发到幼苗的形成以及根、茎、叶的长大,是植物营养生长的过程;营养生长到一定阶段后,植物开始开花并形成果实和种子,这是生殖生长的过程。种子植物的外形、大小差别虽大,但基本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构成。各器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从而保证植物体的协调统一。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种子是种子植物所特有的繁殖器官,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凡是由胚珠发育形成的种子才是真正的种子。种子的大小

5、、形状、颜色各不相同。成熟的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构成。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四部分组成,胚是种子中最重要的部分,胚乳是为胚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的。风干种子处于休眠状态,遇到适宜的水分、温度和氧气后,就开始萌发。种子吸水膨胀、种皮变软,贮藏的营养物质陆续分解与转化,供胚生长。胚根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根,并依靠胚轴的伸长,将胚芽或子叶顶出土面,开始出苗。种子萌发时,下胚轴伸长的种子形成子叶出土的幼苗;下胚轴不伸长的形成子叶留土的幼苗。幼苗末出现绿叶之前是靠种子内的胚乳或子叶里贮藏的营养进行生长的,因而选用籽粒饱满、充分成熟的种子是保证全苗、壮苗的基础。(二)根、茎、叶的形态及生长发育1根根是植

6、物在长期适应陆地生活的过程中形成的地下营养器官,根的重量可超过整个植株重量的一半。根的分枝能力很强,根系分布广,往往植物地下部分表面积比地上部分大515倍。根瘤是微生物和植物根系共生形成的瘤状物。菌根也是植物的根系与真菌菌丝体互相共生形成的。根的主要作用是将植物体固定在土壤中,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类。按根发生部位的不同,分为主根、侧根和不定根三种。一株植物根的总体叫根系,根系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两类。根生长的基本形式是长粗和长长,根有一个发生、发展与衰亡的过程,根有生长高峰期。根的变态类型有:肥大直根(萝卜)、块根(甘薯)、支持根(玉米)、寄生根(菟丝子)。实践证明,要使作物高产、稳产,必

7、须有一个发育良好的根系,使地上部和地下部保持相对均衡。耕作、施肥及水分管理等都是以根际为对象,对根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2茎茎的主要作用是输导水分和养分、支持枝叶和花果在空间合理展布。大多数植物的茎是直立的,茎的外形一般为圆柱形,少数植物为三棱柱形和四棱柱形。茎上着生叶的部位称为节,两个节之间的部分叫节间。茎与根在外形上的主要区别是:茎有节和节间,而根则没有。茎、叶、花都是芽发育成的。按芽在枝上着生的位置分为定芽和不定芽,按发育后形成器官的差异分为枝(叶)芽、花芽和混合芽。按叶腋内芽的数目,分为单芽和复芽。按在叶腋中的位置分为主芽和副芽。芽从原基出现到萌发所需时间差异很大,短的几天,长的近两年。

8、芽分化的速度和状况与营养、环境条件等有密切关系。栽培措施可以改变芽发育的进程。一些植物(如果树、棉花)的枝条可分为营养枝和结果枝两类。果树的结果枝通常又分为长果枝、中果枝、短果枝和花束状结果枝等等。水稻、小麦等禾本科植物,在它们接近地面的几个节上,由腋芽长出分枝,分枝的基部长出不定根,这种现象叫做分蘖。产生分蘖的数个节构成分蘖节。分蘖与产量有密切的关系,分蘖数目过多或过少对生产都不利。茎的生长和根一样,可分为加长生长和加粗生长。植物主茎与侧枝的生长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主茎顶端在生长上占有优势。主茎的顶芽抑制下部侧芽或侧枝生长的现象叫顶端优势。不同植物的顶端优势强弱不同。茎的变态可以分为地上茎的

9、变态(包括肉质茎、茎卷须和茎刺)和地下茎的变态(包括根茎、块茎、球茎、鳞茎等)两类。3叶叶最重要的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植物体内90左右的干物质是由叶片合成的。此外,叶片还具有呼吸、蒸腾、吸收等多种生理功能。有些植物的叶还有贮藏养分和水分的作用。叶可以分为完全叶和不完全叶。叶有单叶和复叶之分。植株单叶的发育是从叶原基出现开始的,经叶片、叶柄的分化,直到叶片展开、叶片停止增加为止。叶有三种生长方式,即顶端生长、居间生长和边沿生长。幼小的叶片制造的营养只供小叶片本身使用,一般只有叶面积达到成年叶的60%-70时,光合产物才向其他器官输送。叶的变态有鳞叶、苞叶、叶卷须、叶刺几种类型。二、生殖生长1开花

10、花是被子植物重要的繁殖器官。双子叶植物的花为典型花,由花柄、花托、花被(包括花瓣和萼片)、雄蕊(包括花丝和花药)和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五部分组成。花可以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单性花和两性花。根据单性花着生方式的不同,植物有雌雄同株和雌雄异株。大多数植物的花是许多朵花依一定的规律着生在茎上,称之为花序。花序分为无限花序和有限花序两类,这两类花序又可分为若干类型。花原基的形成,花芽各部分的分化与成熟,称为花器官的形成或花芽分化。花芽分化受植物内部和外界环境两方面的影响。授粉的方式主要分为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2种子和果实的形成花粉传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授粉,卵细胞和精细胞相互融合的过程叫受精

11、。受精作用后,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果树、蔬菜中有未经授粉受精而形成果实的现象,叫单性结实。单性结实包括自发单性结实和刺激单性结实。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营养生长不好,生殖生长也不会好。但营养生长过旺会推迟生殖生长。植物的整体或某一部分在某一时期自发地暂时停止生长的现象叫做休眠。休眠是植物对不良季节的一种适应。第二节作物产量、品质的形成一、产量形成产量是指作为收获对象的那一部分生产量,由单位面积上的各产量构成因素的乘积计算。以营养器官为产量器官的作物,由于生育过程中没有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协调问题,因此产量的形成过程较易控制;以生殖器官为产量器官的作物产量形成过程比较复杂。穗数、

12、穗粒数和粒重是禾谷类作物产量的三个基本构成因素。对玉米、高梁等无分蘖成穗的作物来说,穗数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种植密度。生产上常用的方法是增加播种量,待出苗后进行间苗和定苗,因此穗数的多少实际上决定于定苗后的株数。对大多数有分蘖的禾谷类作物来说,穗数由种植密度(包括移栽作物水稻等的插植密度)和单株有效分蘖数决定。穗粒数可分解成每穗可育颖花(小花)数和颖花结实率两个方面。每穗可育颖花数由幼穗分化过程决定;颖花结实率是指每穗结实粒数与可育颖花数的比值。开花前后是作物体内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也是一生中对环境条件最为敏感的时期。粒重的高低主要由作物的灌浆过程决定。灌浆过程可分

13、为灌浆长度和灌浆强度两个方面。双子叶作物基本的产量构成因素由单位面积株数、每株铃或荚数、每荚粒数和粒重(棉花为衣分)等构成。单位面积的株数由种植密度或移栽密度决定。大多数双子叶作物,都会形成一定数量的分枝,在分枝上再着生花序或花芽。 因此,每株铃荚数首先受分枝数的影响,其次是受每分枝分化的花序或花芽数的影响。分化的花芽能否成为有效的铃荚,取决于花芽形成的时间、营养或激素失调、病虫为害等原因。在双子叶作物中,果实(铃、荚)和种子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和依存的关系。子房的发育需要胚珠受精和种子发育的刺激,而种子发育和充实需要果实提供的光合产物。因此,双子叶作物中粒重的高低通常与果实的发育密切有关。提高

14、作物光能利用率能大幅度地提高产量。二、品质形成作物品质的优劣是以人类的需要决定的,优良品质的标准是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需要。作物产量与品质之间并没必然的联系,有时也可能是矛盾的。对食用作物(包括饲料作物)来说,品质的要求主要包括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等方面;对于经济作物来说,品质的要求主要包括工艺品质和加工品质等方面;很多需要经过初加工或深加工后才能食用的植物,也存在加工品质问题。品质的优劣是相对的,其评价标准也是相对的。目前,具体评价作物品质的指标主要有形态指标和理化指标两类。作物品质的形成过程在时间上主要集中在产量器官的物质积累阶段,与作物生产关系最为密切的品质性状是作物的理化品质,即蛋白质、

15、氨基酸、淀粉、糖类、维生素等物质在产量器官积累的数量和比例。改善作物品质可以从选育优良品种、改善作物生态环境、改进栽培技术三方面着手。第二章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环境主要包括光照、温度、水分、土壤和营养四部分内容。这些是植物生长的基本环境条件。一、光照光不仅影响作物生长和发育,也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方法主要是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光能利用率和扩大复种指数。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吸收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所合成的有机物质主要是糖类。光合作用在自然界的物质与能量循环中至关重要,它是农业、林业和其它切种植业以及畜牧、水产养殖、渔业等的基础。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

16、的同时,还进行着光呼吸作用。光呼吸作用与一般的呼吸作用不同,只有在光合作用时才发生,并且要消耗光合作用制造的一部分有机物质。在一定的光照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大。但光照强度也不是越强越好,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要使作物群体生产较多的干物质,必须有定数量的绿色叶面积,但叶面积增加将减弱群体内的光照。综合光照与叶面积两方面的因素,作物在不同发育期应有一个最适叶面积,使作物在一天中以至全生育期中光合产物的累积量最高,从而获得最高产量。光能利用率是指一定时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光合产物中贮存的能量占其得到光能的比率。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方法主要是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光能

17、利用率和扩大复种指数。二、温度常用的基本温度指标有5个,即最适温度、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受害温度与致死温度。在农业上除了五个基本温度指标外,还要有一些重要的温度指标,即界限温度。所谓界限温度是指标志某些重要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之开始、终止或转折点的温度。把作物整个生育期或某一生育阶段内需要的高于一定温度(生物学零度或有效温度)以上日平均温度的总和称为某一作物或某发育阶段的积温。积温可分为有效积温和活动积温两种。有效积温的计算方法是某段时间内的超过生物学零度的日平均温度减去生物学零度所得差数之和,活动积温为高于生物学零度的日平均温度的累积。农业上的灾害性天气包括低温冷害、干热风害、霜冻、冻害等。温

18、度的控制措施包括:选择和培育适宜的品种;地膜覆盖;防护措施;农业措施等。三、水分根系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毛区。在农业生产上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促进作物根系的生长,以使作物能更好的吸收水分。植物根系吸收水分的动力主要是叶片蒸腾作用所产生的蒸腾拉力。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98以上消耗在蒸腾作用中。蒸腾作用对植物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意义。首先,蒸腾作用所产生的蒸腾拉力是植物根系吸收和传导水分的主要动力;其次,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可以散失多余热量,保持适当的体温而免受热害;第三,通过蒸腾作用可促进植物体内矿物质和有机物的运输。干旱引起植物萎蔫。抗旱:增源节流和提高作物的抗旱性。提高作物抗旱性的生理

19、措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作物进行干旱锻炼,二是合理施用肥料。土壤水分分为:吸湿水和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根据土壤水分含量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土壤水分含量有以下三个指标:致死量、萎蔫系数和田间持水量。应根据作物的需水特性进行合理灌溉。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很多。作物种类和品种不同,对水分的需求也不同,农作物一生中各个生长发育时期对水分的需求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生育前期和后期需水较少,中期生长旺盛,需水较多。农作物在其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对水分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称为作物的水分临界期。对农作物进行合理灌溉是保证作物高产的重要前提,不及时灌溉、灌溉水分数量不足或过多都会导致作

20、物减产。旱作农业与节水农业强调的都是提高有限水资源的利用率。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为缺乏的国家之一,发展旱作农业、节水农业非常重要,可能采取这样一些措施:1.培育、使用抗旱节水新品种。2.加强农田基本建设。3.积极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包括: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包括滴灌、渗灌等)以及地面灌溉的节水技术等。4.充分利用自然降雨资源。5.合理灌溉,提高土壤水和灌溉水的利用率。6.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应开采、节制、涵养、回灌统筹兼顾,使地下水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7.积极稳妥的利用处理后的污水进行灌溉。城市里发展中水。四、土壤和作物营养土壤是指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作物扎根、生

21、长、发育的主要环境。我国将土壤质地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大组。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具有土壤肥力,土壤肥力包括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水、肥、气、热是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土壤肥力。良好的团粒结构性是土壤肥力的基础。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占土壤重量的百分数叫做土壤质地,也称为土壤的机械组成。土壤有机质一般是指有机物残体经微生物作用后,形成的一类特殊的、复杂的、性质比较稳定的多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有多方面的影响。土壤耕性是土壤对耕作的综合反映,包括耕作的难易、耕作质量和宜耕期的长短等。土壤的酸碱性直接关系到土壤的许多性质以及肥力状况,与作物的生长也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分

22、布最广中低产田为红壤类土壤、低产水稻土、盐碱土,应针对其低产致因采取不同的改良和利用措施。作物体内的必需营养元素有十六种。大量营养元素:包括碳、氢、氧、氮、磷、钾;中量营养元素:有钙、镁和硫;微量营养元素:包括铁、锌、铜、锰、钼、硼和氯。作物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是整个营养期的两个关键性施肥时期。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还有一个对某些养分要求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都最多的时期,这就是作物吸收养分最多的时期。营养诊断分为土壤诊断和植株诊断两种。肥料包括化学肥料、有机肥料、气肥等,应根据肥料的性质、作物对营养的需求、土壤的营养状况合理施肥。配方施肥是一项综合的科学施肥技术。包括配方和施肥两个部分,所谓

23、配方就是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应养分能力、灌溉条件、耕作管理措施和计划目标产量,结合肥料特性及其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等,开出施用肥料的品种和数量的处方。施肥是配方的执行,即将所用肥料在作物不同的生育时期,进行合理的分配,并采用不同的方法施入土壤,以获取尽可能多的农产品和经济效益。第三章 种子生产三部分内容,一是引种的规律和原则、二是优良品种的主要选育方法、第三是新品种审定程序和良种的生产、推广。一、引种什么是引种,引种是从外国、外地引入种子、苗木或营养体,通过试种,在当地推广种植或作为育种材料。引种所需时间比育种要短。引种分简单引种和驯化引种。一个品种从分布地区引入新的地区栽种,如果引入地与原

24、产地自然条件差异不大,或是这个品种的适应性广,能在新环境下正常生长发育并开花结果,叫简单引种。如果简单引种不行,还需要通过改变遗传性才能适应新环境,就叫驯化引种。引种工作要遵循引种规律。前一章讲了环境条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对于引种来说,重要的是温度和光照,海拔也影响温度、光照。海拔高的地方温度就会低一些。引种时考虑到海拔对不同纬度的调节作用。根据对温度、光照的反应,植物分为低温长日性植物和高温短日性植物,引种时,它们的情况不同。1低温长日性植物原产高纬度地区的品种,引到低纬度地区种植,往往因为低纬度地区冬季温度高于高纬度地区,春季日照短于高纬度地区,造成了生育期延长,有的甚至不能抽穗开花。

25、但茎叶等营养器官茂盛,成熟期延迟,容易遭受后期自然灾害的威胁,或者影响后作的播种、栽植。原产低纬度地区的品种,引到高纬度地区,由于温度、日照条件能很快满足,表现生长期缩短。但高纬度地区冬季寒冷,春季霜冻严重,所以容易遭受冻害。植株可能缩小,不易获得较高的产量。2高温短日性作物原产高纬度地区(如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的高温短日性作物,大都是春播的,属早熟春作物。它们向低纬度引种时,由于气温高于原产地,往往缩短生育期,提早成熟,造成植株、穗子和籽粒变小。原产低纬度地区的高温短日性作物品种,有春播、夏播之分,还有的秋播。如水稻有早、中、晚稻之分。这类作物的春播品种感温性较强而感光性较弱,引到高纬度地

26、区则往往表现迟熟,营养器官变大,影响产量。夏、秋播品种一般感光性较强而感温性较弱,引至高纬度地区,不能满足对短日照的要求,往往延迟成熟,植株、穗子可能长得较大。成熟期过迟,也会影响后茬播种或遭受后期冷害。如不能安全成熟,也会影响产量。引种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1. 引种必须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引进品种具备的优良性状。2. 必须先试后引,先进行多点小规模的试验,再推广种植。3. 引种试验与栽培试验相结合。4. 引种与繁殖相结合。5.进行检疫,以防止检疫性病、虫、杂草的传播。二、育种方法很多,较常用的有选择法,尤其是其中的系统选择法,还有杂交育种(包括远缘杂交)、辐射育种、倍性育种、基因工

27、程育种等。各种育种方法都要根据育种目标来操作。育种目标必须明确、具体。1选择育种选择是创造新品种和改良现有品种的手段,也是其它方法育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因为作物品种在种植中,常会发生自然变异,选择就是在这些自然变异中选优去劣,选取符合需要的类型。选择的方法很多,但基本方法是单株选择法和混合选择法。单株选择,就是系统育种,俗称“一穗传”、“一株传”,是从一个作物品种原始群体中或从一个作物的杂种群体中,按照育种目标选择符合要求的一些优良变异个体(单株、单穗),并按个体分别脱粒、编号、保存,下季播种或移栽。混合选择则是从作物原始群体或杂交群体中,根据育种目标选出一批优良个体,混合脱粒、保存、播种

28、、比较、鉴定的方法,也分一次和多次混合选择法。2杂交育种是通过遗传性不同的亲本之间进行杂交创造新变异,获得杂种,然后对杂种加以培育选择,创造新品种的方法。杂交育种是国内外应用最广泛而且是最有成效的育种方法。杂交育种根据亲本间亲缘关系的远近,又分为品种间的杂交和远缘杂交。进行品种间的杂交育种,首先要选配亲本,亲本的优缺点要尽可能互补。3辐射育种通过一些射线如X射线、射线、射线、中子等照射诱导处理材料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异,现在的航天育种,也是利用太空的各种辐射造成的变异,从变异群体中选择农艺性状优异的个体,进而育成新品种或获得新种质资源。辐射育种是物理诱变育种的主要方法。4倍性育种包括多倍体和单倍体

29、育种。例如异源多倍体的小黑麦,通过花粉培育的小麦品种等等。5基因工程育种先进的高科技育种方法。非常成功的例子就是抗虫棉、转基因大豆的培育,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中棉所29(中抗杂1号)。大面积推广,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减少环境的污染。6杂种优势利用由于双亲遗传物质的差异和相互作用,在杂种一代表现了强大的优势,如产量特别高、生活力特别强等,很有利用价值。与一般杂交不一样,优势只表现在杂种一代,杂种二代会发生严重的分离退化。7对植物新品种的保护植物新品种的选育是要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的,育种工作者培育出一个新品种往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以至几十年时间,我国自1997年10月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

30、保护条例保护了植物新品种的品种权,鼓励培育和使用植物新品种,促进农业、林业的发展。最近,我国还加入了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成为国际新品种保护联盟的成员国。三、新品种审定和推广1审定进行品种审定的重要性:实行品种审定制度,可以加强农作物的品种管理,有计划、因地制宜地推广良种,加速良种成果的转化、利用;避免盲目引种和不良播种材料的扩散,是实现生产用种良种化,良种布局区域化,合理使用良种的必要措施。在全国有农业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成立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此事。这个委员会根据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所规定的条件、程序来工作。各省也有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本省此项工作。2品种推广推广方式

31、:分片式、波浪式、多点式等。品种推广要根据品种的区域化合理布局,考虑良种的合理搭配,并且要良种良法配套,注意良种的提纯复壮。种子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种子生产要严格按照程序和标准,以保证种子生产的严肃性和种子的质量。种子生产程序一般划分为原原种、原种和良种三个阶段。我国种子的分级标准是由国家标准局颁布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商品种子生产单位、经营单位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及经过审批。第四章种植制度这一章主要有三部分内容,第一是合理的种植制度、作物布局的原则,第二是有关复种、间混套作、轮作连作的概念、技术等,第三是生态农业。一、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的原则、作物布局的原则1种植制度包括作物

32、布局和种植方式两大内容。一个合理的种植制度应该是可持续的,应体现当地当时条件下农作物种植的最佳方案,通过这一系统可以兼顾各方面的关系。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应遵循的原则包括:可持续的利用农业资源;用养地结合,目前农业上采用的养地措施主要包括:生物养地,主要种植豆科作物或牧草;施用有机肥料,采用秸秆还田技术;合理施用化肥;采用灌溉、农田基本建设、土壤改良等。提高土地利用率,满足社会需要、提高经济效益。2作物布局作物布局所指的范围可大可小,可以大到一个国家、省、地区、县;也可以小到一个自然村、一个农户;时间上可长可短,可以长到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作物布局规划,可以短到一年或一个生长季节作物的安排

33、。作物布局的原则包括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优势;适应农田生态平衡的要求;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因素。 作物布局的内容要求:明确对产品的需要、明确对环境条件的了解、确定农作物生态适应性、作物生态区、种植适宜区的划分与适生地的选择、确定作物生产基地和商品基地、确定作物组成、综合划分作物种植区划或配置、可行性鉴定。 二、复种、间混套作、轮作连作 1复种 最常见的复种方式:平播;套播。复种可以有效提高耕地的覆盖率,延长光合时间,提高光能利用率;复种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复种可增加地面覆盖,减少地面径流,复种可缓和各种作物间争地、争劳、争肥矛盾,促进粮、棉、油、瓜、果、菜

34、、饲全面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复种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热量条件和降雨量;生产条件包括劳畜力及机械化程度、水利设施和肥料准备等。复种的技术措施的特点是要抢时间、赶季节,提高复种的经济效益。主要技术有采用早熟品种、采用育苗移栽技术、套作和抢时播种,缩短农耗期。2间、混、套作是在我国长期农业生产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项增产措施,也是我国农业精耕细作传统的组成部分。正确运用间、混、套作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些作物争地、争水、争肥和争劳畜力、争农机的矛盾,还有利于培肥地力,同时还具有抵御自然灾害、稳产保收的作用。间、混、套作的全田植株密度大,增加了叶面积系数,有

35、效的利用空间和时间,提高了光能利用效率;间、混、套作把高矮不同或生长期早晚不同的作物搭配种植,改变了作物群体的层片结构,充分利用了边行优势;利用豆科、绿肥作物与其他作物进行间、混、套作,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水平,达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效果;通过不同作物在生育时间上的互补特性,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利用不同作物的抗逆性和适应能力不同,可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稳产保收。间、混、套作还改变了田间小气候和生物种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某种作物受病虫的危害。间、混、套作技术。在生态适应性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应尽量将株高、株型、叶形、叶片角度、根系深浅等形态不同和对光、温、水需求不同的作物组合在一起,以避免作物之间相

36、互竞争。3轮作可以均衡地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调节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轻农作物病虫草害。4连作会加剧土壤养分和水分供给与作物需要之间的矛盾,但是在实际生产中作物的连作现象仍普遍存在,应采取合理的连作措施。根据作物的茬口特性等因素建立合理的轮作制。不同作物类型或品种对连作的反应不同,按照对连作的反应可将作物大致分为三类:忌连作的作物、耐短期连作的作物、耐长期连作的作物。5茬口特性是指栽培某一作物后的土壤生产性能,是作物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措施对土壤共同作用的结果。茬口的评价一般从土壤肥力、土壤有机质、土壤水气热状况、土壤耕性、对后作物发苗情况的影响,前作物收获的早晚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而病虫

37、草害、根系分泌物等因素对某些作物的影响也较大。三、生态农业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是用机械代替人力和畜力,用化学肥料和农药替代有机肥料,用现代灌溉技术替代传统的雨养农业,用高产品种替代农家品种,用现代耕作方法替代传统耕作法等。现代农业使农业产量和产值不断增长,为解决世界范围内的粮食安全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后果,如能源过度消耗造成能源紧缺和能源价格上涨;水资源消耗严重,土地干化、沙漠化面积逐年扩大,农业生产灌溉成本不断上涨;大量化肥、农药及其它化学制品的应用,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及农产品质量下降;农药的大量使用短期内起到了抑制病虫草害的作用,但同时使病虫杂草产生抗性,病虫的天敌也受

38、到威胁,必须不断加大用药量和开发新的、污染更严重的农药才能起到抑制病虫草害作用,造成农业生产成本的增加和污染的加剧;过分依赖化肥,不重视有机肥料的施用,削弱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再循环,影响了土壤有机质的补充和土壤结构的保持,使土壤肥力不断下降等。生态农业的基本含义是“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的,经济上有生命力的,目标在于不产生大的和长远的环境方面或伦理方面和审美方面不可接受的变化的小型农业。”生态农业强调的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生态农业设计的几种类型包括多层利用型、综合循环利用型、引入补缺利用型和自净利用型。第五章病虫草害防治基础四部分内容:先概要介绍植物病虫草害防治的基本原理和

39、方法,然后分别讲述植物病害基础知识、虫害基础知识、草害基础知识。一、植物病虫草害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方针和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预防就是想方设法不让病虫草害发生,或说即使发生也不让它造成较重的损失。植保方针强调“综合防治”,就是从农业生产的整体出发考虑问题。2综合防治的特点:(1)全局观:从农业生产全局和农业生态系统总体观点出发,以预防为主,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发生,而有利于作物及有益生物生长繁殖的环境条件。既要考虑每项措施的效果,也要考虑到今后可能引发的后果,是多种防治措施的合理运用。(2)综合观(或辩证观点):因地、因时、因病虫害制宜地综合运用各种必要措

40、施,协调起来,取长补短。(3)经济、安全观点:考虑经济、安全、有效的原则。确保高产、高效,节省劳力,降低成本,保障人、畜、作物、有益生物的安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及其他副作用。3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提出的原则(1)非侵染性病害:消除不良环境条件,或增强植物对环境条件的抵抗能力。(2)植物侵染性病害:必须从寄主、病原和环境条件三方面考虑。培育和选用抗病品种,或提高植物对病害的抵抗力;防止新的病原物传入,对已有的病原物或消灭其越冬来源,或切断其传播途径,或防止其侵入和侵染;通过栽培管理创造一个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原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3)虫害防治措施提出的原则:防止外来新害虫的侵入,对本地

41、害虫或压低虫源基数,或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害虫于严重为害之前;培育和种植抗虫品种,调节植物生育期躲避害虫为害盛期;改善农田生态系,恶化害虫的生活环境。4植物病虫草害防治的五大方法: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和化学防治二、植物病害基础知识(一)概述:引发植物病害的原因和条件:包括不良环境(非侵染性病害)和病原物侵害(侵染性病害)识别植物病害:植物发病后所表现出的肉眼可见的反常状态称为症状。症状通常又分为病状和病征。病状分五大类: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病征:细菌性病害:菌脓;真菌性病害: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煤污状物、菌核、小黑粒和小黑点。(二)植物病害的病原非侵染性病害的病

42、原:营养失调、温度失调、水分失调、光照条件、盐碱、有害气体等6方面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真菌、细菌、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等。其中,重点是真菌三、害虫防治基础知识昆虫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群体数量最大的一个类群,现存的昆虫种类超过1000万种。(一)昆虫的基本形态特征1身体分头、胸、腹3个体段。2头部有口器和 l对触角,通常还有23个单眼和 l对复眼,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3胸部由3节构成,生有3对分节的足,大部分种类有2对翅,是昆虫的运动中心4腹部一般由911个体节组成,末端生有外生殖器,有的还有1对尾须,是昆虫的生殖中心。5昆虫身体的最外层是坚韧的“外骨骼”。(二)昆虫的发育1

43、繁殖方式:两性繁殖、孤雌生殖、多胚生殖2个体发育:昆虫从小到大,也就是从卵孵化出幼虫到发育为成虫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都要经过形态的变化。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这种形态上的变化,称为变态。变态类型包括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等。3世代及生活史:昆虫从卵到成虫性成熟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简称为代)。昆虫完成个世代的整个经历称为生活史。而一种昆虫在一年内生活史就称为生活年史(简称生活史)。了解害虫的生活史,在防治上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只有搞清了害虫在一年中的发生发展规律,掌握了害虫生活史中的薄弱环节才能有效地进行防治。越冬:昆虫的越冬,是渡过严冬的一种休眠状态。昆虫种类多,生活习性复杂,越

44、冬虫态也不一样。多数种类以老熟幼虫越冬,其次是蛹、成虫、卵越冬。也有极少数是以幼龄幼虫越冬的。4习性:趋性、食性、群集性四、农田杂草防除杂草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很大,它与作物争夺地面和空间,争夺水分、养分、光照,使作物生长发育不良,降低产量和品质。许多杂草还是作物病虫害的中间寄主,造成病虫害传播蔓延。有些杂草还直接威胁人畜健康及生命,如毒麦混入小麦磨成的面粉,人吃后引起中毒。因此,在作物生产过程中,要及时防除杂草。1杂草的种类杂草的种类很多,我国农田杂草约有500余种,其中发生比较普遍的,危害较严重的约150余种。2农田杂草防除措施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建立健全检疫制度、清除农田周围杂草、施用腐熟粪

45、肥、合理轮作,搞好田间管理、生物除草、化学除草3除草剂(1)按对作物作用方式分为:选择性除草剂:只能杀灭某一类(种)植物,如2,4-D类只能杀灭单子叶植物灭生性(非选择性)除草剂: 能杀灭大多数植物,如百草枯,五氯酚钠。(2)按使用方法分:茎叶处理剂:用于处理茎、叶的除草剂。如敌稗。土壤处理剂:通过杂草的根、芽鞘或下胚轴等部位吸收而产生毒效。如除草醚、西玛津、敌草隆、杀草胺等。茎叶兼土壤处理剂:既可用于处理茎、叶,又能用于土壤处理的除草剂。如2.4-D等。大家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通过课程的BBS、课程邮件向辅导老师或者直接向我提问。祝大家考试成绩好。再见!种植业基础网上教学活动文本(2007.

46、10.22)徐甸: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在这个时间我们把种植业基础这门课程总体给大家串一下。使大家的学习和复习更清楚一些。 “种植业基础”,这门课程有5章。种植业是农业的基础,既为人们提供植物性食物,又为养殖业提供饲料。虽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下降,但是始终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种植业基础课程,包括这样5章内容:首先是涉及植物本身的,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品质的形成;第二就涉及到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光照、温度、水分、土壤、营养等等。第三是有关种子生产,我们现在都知道要选用优良品种,在这章里,就介绍优良品种的培育方法,繁殖方法,以及防止优良品种混杂退化的方法。

47、第四章是关于种植制度,从生态学理论出发,考虑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我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科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生产更多更好的植物性产品。最后一章是关于植物病虫害的基础知识,前四章都是要研究植物、研究环境、选用良种,要提高产量,但还要防止受到损失,就是要了解病和虫的发生、发展是怎么回事,尽量减少损失。绪论先简单说说绪论。要了解种植业,也就是种植业所研究的范围和种植业基础包括的范围,我们说种植业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果树、花卉、林木等,种植业基础这门课程包括植物学基础、植物生活的环境条件、优良品种、种植制度和病虫害防治这几方面内容。在绪论中要求掌握植物生产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明确种植

48、业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就是既满足人类植物性食品需要,又是养殖业的基础。虽然种植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在下降,但它一直是非常重要的;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布局趋于合理。种植业的特点:产品是人类和其它动物的基本食物;产品具有生物学特性;有明显的季节性、周期性;生产有连续性和不可逆性;生产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受土地数量的制约严重);种植业难以控制;技术进步较缓慢。从发展趋势上看,一是在最适地区发展最适产业,一是要扩大经营规模,加快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让土地向种田大户集中。第一章 植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形成这一章包括植物各器官的形态、生长发育以及作物产量、品质的形成两方面的内容。首先说整个植物界可以分为两大

49、类,即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我们的种植业所涉及的植物主要是种子植物。植物的生长发育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生长的重点不同,一般生长初期主要是营养生长,营养生长到一定阶段,就开始逐步向生殖生长转化,那么这段时间可能就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后来主要是生殖生长。营养生长从种子的萌发到幼苗的形成以及根、茎、叶的长大,是植物营养生长的过程;营养生长到一定阶段后,植物开始开花并形成果实和种子,这是生殖生长的过程。种子植物的外形、大小差别虽大,但基本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构成。各器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从而保证植物体的协调统一。(1)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种子是

50、种子植物所特有的繁殖器官,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凡是由胚珠发育形成的种子才是真正的种子。成熟的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构成。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四部分组成,胚是种子中最重要的部分,胚乳是为胚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的。风干种子处于休眠状态,生理活动微弱,胚几乎完全停止生长。幼苗末出现绿叶之前是靠种子内的胚乳或子叶里贮藏的营养进行生长的,因而选用籽粒饱满、充分成熟的种子是保证全苗、壮苗的基础。(2)根、茎、叶的形态及生长发育 根根是植物在长期适应陆地生活的过程中形成的地下营养器官,根的重量可超过整个植株重量的一半。根的分枝能力很强,根系分布广,虽然每条根吸收的水分和营养不多,但吸收面积大,植株可以得到

51、足够的水分和无机盐。根的主要作用是将植物体固定在土壤中,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类。根生长的基本形式是长粗和长长,根有一个发生、发展与衰亡的过程,根有生长高峰期。在生产上,根据根的生长高峰期确定施肥的时间。根的变态类型有:肥大直根(萝卜)、块根(甘薯)、支持根(玉米)、寄生根(菟丝子)。实践证明,要使作物高产、稳产,必须有一个发育良好的根系,使地上部和地下部保持相对均衡。耕作、施肥及水分管理等都是以根际为对象,对根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如深中耕暂时抑制侧根的生长,密植促进根的垂直生长,移栽和培土则能促进不定根的发生。栽培中看到的许多生理障碍常与根系发育不良、生理机能降低有关。因此,不断地改进耕作

52、技术,加强水肥管理,提高土壤肥力,以形成疏松肥沃的耕作层,给根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是夺取丰产的保证。 茎茎的主要作用是输导水分和养分、支持枝叶和花果在空间合理展布。茎与根在外形上的主要区别是:茎有节和节间,而根则没有。着生叶的茎称为枝条,茎、叶、花都是芽发育成的,因此,芽实质上就是茎、叶、花的原始体。一些植物(如果树、棉花)的枝条可分为营养枝和结果枝两类。水稻、小麦等禾本科植物,在它们接近地面的几个节上,由腋芽长出分枝,分枝的基部长出不定根,这种现象叫做分蘖。产生分蘖的数个节构成分蘖节。分蘖与产量有密切的关系,分蘖数目过多或过少对生产都不利。所以,在栽培禾本科植物时,必须适时播种、合理施肥、合

53、理密植,控制无效分蘖,增加有效分糵。茎的生长和根一样,可分为加长生长和加粗生长。植物主茎与侧枝的生长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主茎顶端在生长上占有优势。主茎的顶芽抑制下部侧芽或侧枝生长的现象叫顶端优势。不同植物的顶端优势强弱不同。茎的变态可以分为地上茎的变态(包括肉质茎、茎卷须和茎刺)和地下茎的变态(包括根茎、块茎、球茎、鳞茎等)两类。 叶叶最重要的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植物体内90左右的干物质是由叶片合成的。此外,叶片还具有呼吸、蒸腾、吸收等多种生理功能。有些植物的叶还有贮藏养分和水分的作用。叶一般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构成,这种叶叫完全叶。凡缺少其中一部分或两部分的叶叫不完全叶。叶有三种生长方式

54、,即顶端生长、居间生长和边沿生长。幼小的叶片制造的营养只供小叶片本身使用,一般只有叶面积达到成年叶的60%-70时,光合产物才向其他器官输送。叶的变态有鳞叶、苞叶、叶卷须、叶刺几种类型。生殖生长 开花花是被子植物重要的繁殖器官。双子叶植物的花为典型花,由花柄、花托、花被(包括花瓣和萼片)、雄蕊(包括花丝和花药)和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五部分组成。一朵花中包含有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的称完全花;缺少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的叫不完全花。包含雄蕊和雌蕊的花称为两性花;仅有雄蕊或雌蕊的,则分别称雄花或雌花,雄花和雌花都是单性花。雄花和雌花生于同一植株上的称雌雄同株,如棉花、南瓜、核桃等。雌花和雄花分

55、别生长在不同植株上,称雌雄异株,如菠菜、猕猴桃、石刁柏等。大多数植物的花是许多朵花依一定的规律着生在茎上,称之为花序。花序分为无限花序和有限花序两类,这两类花序又可分为若干类型。花原基的形成,花芽各部分的分化与成熟,称为花器官的形成或花芽分化。花芽分化受植物内部和外界环境两方面的影响。双子叶植物花芽分化过程分为花萼形成、花瓣形成、雄蕊和雌蕊形成、生殖细胞形成等几个阶段。单子叶植物花芽分化常称为幼穗分化,幼穗分化过程通常可分为茎尖伸长、枝梗分化、小穗分化、小花分化、花器分化、生殖细胞形成等几个阶段。授粉的方式分为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 种子和果实的形成花粉传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授粉,卵细胞和精细胞

56、相互融合的过程叫受精。受精作用后,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双子叶植物的一朵花可有数个胚珠,开花受精后一般子房首先开始迅速生长,形成铃或荚等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的过程稍为滞后。禾本科植物的一朵小花只有一个胚珠,开花受精后子房与胚珠发育同步进行。果树、蔬菜中有未经授粉受精而形成果实的现象,叫单性结实。单性结实包括自发单性结实和刺激单性结实。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营养生长不好,生殖生长也不会好。但营养生长过旺会推迟生殖生长。作物产量、品质的形成产量是指作为收获对象的那一部分生产量,由单位面积上的各产量构成因素的乘积计算。以营养器官为产量器官的作物,由于生育过程中没有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协调问题,因此产量的形成过程较易控制;以生殖器官为产量器官的作物产量形成过程比较复杂。穗数、穗粒数和粒重是禾谷类作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