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ppt_第1页
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ppt_第2页
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ppt_第3页
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ppt_第4页
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数据( Data ):用于记录、描述可客观事物的可鉴别的符号(如数字、声、文字、电磁波、颜色、符号、图形、图像等等)。 信息( Information ):经过对数据的加工、处理等具有一定的且对决策有价值的数据。,信息技术概述,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含义。,信息处理:,信息获取 (感觉器官),信息传递 (神经系统),信息加工与存储 (大脑),信息传递 (神经系统),信息施用 (效应器官),事物客体,人工进行信息处理的过程,P1,眼/耳/鼻/舌/身,手/脚/身,信息技术概述,P2,指的是用来扩展人们信息器官功能、协助人们更有效地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类技术。,人的信息器官及

2、功能: 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获取信息 神经网络传递信息 思维器官(大脑)处理信息并再生信息 效应器官(手脚)施用信息,信息技术概述,扩展感觉器官功能的感测(获取)与识别技术-提高人们的感知范围、感知精度和灵敏度。 扩展神经系统功能的通信技术-消除人们交流信息的空间和时间障碍。 扩展大脑功能的计算(处理)与存储技术-增强人们的信息加工处理能力。 扩展效应器官功能的控制与显示技术-增强人们的信息控制能力。,信息技术概述,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信息的获取、传递、存储、显示和分配等相关技术。,文字识别、语音识别、图像识别,通信手段,编码、压缩、加密,显示、控制,信息输入,信息存储/传递

3、,信息处理,信息输出,信息技术概述,用于辅助人们进行信息获取、传递、存储、加工处理、控制及显示的综合使用各种信息技术的系统,可以通称为信息处理系统,通信/存储,信息加工,通信/存储,控制与显示,感测与识别,信息输入,信息输出,信息技术概述,P3,信息处理系统举例:,例:图书馆管理系统 信息的获取:图书登记、人员登记、借书规章等 信息的存储:主存储硬盘、光盘、后援存储设备等 信息的加工处理:增加、删除、修改信息等 信息的使用:查询书目,借书、还书,上网浏览查询等 内务处理:催还图书、休馆公告、过期罚款等,信息技术概述,微电子技术 通信技术 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支撑技术(信息技术的三大要素),最

4、重要部分是“计算机computer”,“通信communication”,“控制control ” 即3C技术。,信息技术概述,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以数字技术为基础 以计算机为核心 采用电子技术(包括激光技术),信息技术概述,P3,微电子技术与集成电路,微电子技术是信息技术领域中的关键技术,是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和各项高技术的基础,是实现电子电路和电子系统超小型化及微型化的技术. 微电子技术的核心是集成电路技术,P3,微电子技术与集成电路,电子管 (1904),基础元件的演变:,P4,微电子技术与集成电路,集成电路(简称IC),以半导体单晶片作为材料,经平面工艺加工制造,将大量晶体管、电阻等

5、元器件及互连线构成的电子线路集成在基片上,构成一个微型化的电路或系统。 现代集成电路使用的半导体材料通常是硅(Si),也可以是化合物半导体如砷化镓(GaAs)等.,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小规模集成电路,集成电路的优点: 体积小、重量轻 功耗小、成本低 速度快、可靠性高,根据所包含的晶体管数目分为:,集成电路芯片是微电子技术的结晶,它是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的硬件核心,是现代信息的产业。,微电子技术与集成电路,P4,微电子技术与集成电路,按用途分: 通用集成电路 专用集成电路(ASIC) 按电路的功能分: 数字集成电路 模拟集成电路 按晶体管结构、电路和工艺分: 双极型(Bipolar)电路 金属氧化物半

6、导体(MOS)电路 双极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集成电路(Bi-MOS)等,P4,集成电路的制造,集成电路的制造:400多道工序,晶圆是指硅半导体积体电路制作所用的硅晶片 ,硅晶片上可加工制作成各种电路元件结构,Moore定律:单块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平均每1824个月翻一番 (Gordon E.Moore,1965年),安腾 Itanium 2(2002) 221M晶体管 安腾双核 Itanium 2 Dual-Core(2006)1.7B 晶体管,P5,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趋势,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趋势,IC卡(chip card、smart card),又称为集成电路卡,它是把集成电路芯片密封在塑料

7、卡基片内,使其成为能存储信息、处理和传递数据的载体 特点: 存储信息量大 保密性能强 可以防止伪造和窃用 抗干扰能力强 可靠性高 应用举例: 作为电子证件,记录持卡人的信息,用作身份识别(如身份证、考勤卡、医疗卡、住房卡等) 作为电子钱包(如电话卡、公交卡、加油卡等),IC卡,按所镶嵌的集成电路芯片分类: 存储器卡:封装了几KB-几十KB的存储器,可通过读卡器改写,如电话卡、公交卡等 CPU卡(智能卡):集成了中央处理器(CPU)、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还配有操作系统。如手机中使用的SIM卡 按使用方式分类: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接触式IC卡,非接触式IC卡,IC卡,通信技术概述,通信 定义 广

8、义 :各种信息的传递通称 现代电信:使用电波或光波传递信息,通常称为电信(telecommunication),如电话、传真等 组成(三要素) 信息的发送者(信源) 信息的接受者(信宿) 信息的载体与传播媒质(信道),通信系统的模型,通信的三要素:,信道的任务是迅速、可靠而准确地将信号从信源传输到信宿,被传输的信息都必须以某种电(或光)信号的形式才能进行传输,发送信息的设备,接收信息的设备,信源和信宿中使用的发信和收信设备,也称为通信终端。,通信系统的模型,通信的三要素:,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电(或光)信号有两种形式: 模拟信号形式: 通过连续变化的物理量(如信号的幅度)来表示信息,例如人们打

9、电话或者播音员播音时声音经话筒(麦克风)转换得到的电信号; 数字信号形式: 使用有限个状态(一般是2个状态)来表示(编码)信息,例如电报机、传真机和计算机发出的信号都是数字信号,信道采用的传输技术: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技术。,对通信系统的一般要求,远距离:传输距离要远 低成本:传输成本要低 高速度:从发生到接收延迟时间要短 可靠:传输的信息不能有错误 方便: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通信 安全:传输的信息要保密,不能泄漏,模拟通信(模拟传输技术),模拟通信的基础是模拟传输技术。 近距离传输: 直接传输 (如:MP3播放器 耳机 ;计算机输出信号 投影仪) 远距离传输: 通过载波来传输模拟信号(如:广播电

10、台收音机) 什么是载波? 研究发现,高频振荡的正弦波信号在长距离通信中能够比其他信号传送得更远。因此若把高频振荡的正弦波信号作为携带信息的载波,把模拟信号放在(调制在)载波上传输,则可比直接传输远得多,模拟通信(模拟传输技术),调制:利用信源信号去调整载波的某个参数(幅度、频率或相位),所使用设备为“调制器” 解调:把载波所携带的信号检测出来恢复为原始信号,所使用设备为“解调器” 实现信号调制与解调的设备分别称为“调制器”和“解调器” 通信双向进行,需要使用“调制解调器”,基本调制方法:调幅,调频,调相,模拟传输技术中采用的多路复用技术是“频分多路复用”。 频分多路复用:为了提高传输线路的利用

11、率,多路数据传输合用一条传输线。 应用: (传统的)有线载波电话 无线电广播 电视(卫星电视、数字有线电视除外) 优点:历史长,技术成熟,结构简单,成本低。 缺点:在信号的调制和传输过程中易受噪声干扰,传输质量不够稳定。 趋势:已经越来越多地被数字通信所取代 。,模拟通信(模拟传输技术),模拟通信(模拟传输技术-频分多路复用),思想:将每个通信终端发送的信号调制在不同频率的载波上,通过频分多路复用器(MUX)将它们复合成为一个信号,然后在同一传输线路上进行传输。抵达接收端之后,借助分路器(DEMUX)把不同频率的载波分离出来,送到不同的接收设备 工作原理:,将不同频率的载波信号合成在一起,使用

12、一组滤波器分解出不同频率的载波信号,数字通信(数字传输技术),数字通信的基础是数字传输技术 数字传输技术:直接用数字信号来传输信息(基带传输)或者通过用数字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制来传输信息(频带传输)的技术。 基带传输技术:直接使用数字信号来传输信息的技术。数字信号不经过调制就在信道上直接进行传输,适合近距离传输。计算机之类的数字设备相互通信时,需要传输的是来自计算机或数据终端输出的“数字基带信号” (信号中含有丰富的低频分量,甚至的直流分量)。 频带传输技术:数字信号对特定频率的载波进行调制,使之变为适合于传送的信号,然后再进行传输,较长距离传输时数字信号采用频带传输。,数字通信采用的技术,数字

13、调制/解调技术 调幅;调频;调相 多路复用技术 时分多路;频分多路;波分多路 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分组交换 模-数和数-模转换技术; 数字编码和数据压缩技术,数字通信(性能指标),信道带宽(信道容量) 在模拟传输系统中,带宽指的是可以几乎无失真地传输的模拟信号的频率变化范围(最高频率-最低频率,单位Hz)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一个信道允许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称为信道的带宽(信道容量),与传输介质、距离等多因素有关 数据传输速率(数据速率):指实际进行数据传输时单位时间内传送的二进位数目,采用千位/秒(Kbps)、兆位/秒(Mbps)、千兆位/秒(Gbps)等 误码率:数据传输中规定时间内出错数据占

14、被传输数据总数的比例 端端延迟:数据从信源传送到信宿所花费的时间,数字技术基础,数字技术 用0和1两个数字来表示、处理、存储和传输一 切信息的技术 数字技术的处理对象:“比特”,只有两种状态:0或1。组成信息的最小单位 技术内涵:全面采用数字技术实现信息系统 电子计算机采用数字技术 通信和信息存储大量采用数字技术 广播电视正走向数字化,比特的运算(布尔代数),逻辑乘(与运算,符号:AND、 、 ):,逻辑加(或运算,符号:OR、 、+):,两个多位二进制数进行逻辑运算时,按位独立进行,相邻位之间不发生关系。,取反运算(非运算,符号:NOT、): “0”取反后为“1”,“1”取反后为“0”。,数

15、据通信和网络传输速率,网络传输二进位信息时,是一位一位串行传输,度量单位是每秒多少比特,采用10的幂次计算。 常用的传输速率单位有: 比特/秒(b/s),bps(波特率) 千比特/秒(Kb/s), 1Kb/s =103比特/秒=1000b/s 兆比特/秒(Mb/s),1Mb/s = 106比特/秒=1000Kb/s 吉比特/秒(Gb/s), 1Gb/s = 109比特/秒=1000Mb/s 太比特/秒(Tb/s), 1Tb/s = 1012比特/秒=1000Gb/s,比特与二进制数,数制(计数制):用一组固定的符号和统一的规则来表示数值的方法 数位:数码在一个数中所处的位置 基数(r):该数制

16、所用数(代)码的个数 “逢r进一,借一当r” 十进制 356.89D J=10,可使用0,1,2,3,4,5,6,7,8,9 二进制 1101.01B J=2 ,可使用0,1 八进制 753.66O J=8 ,可使用0,1,2,3,4,5,6,7 十六进制 A25.CH J=16 ,可使用0,.,9,A,B,C,D,E,F,PC机中数的主要类型,计算机中的数,小数点固定隐含在个位数右面,小数点不固定,整数(定点数)表示,整数:不带符号的整数和带符号的整数 n个二进制位表示无符号整数的范围为02n-1 n个二进制位表示有符号整数的范围为-2n-1-12n-1-1 表示方法: 原码:就是对有符号的

17、整数中的正负号用1位二进制数字“0”和“1”表示,通常放在用二进制表示的整数的最高位。 补码:对于正整数的补码和原码相同;对于负整数的补码,符号位不变,其他各位按位取反,末位加1,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法,符号:用0,用1表示 一般地,在计算机中,一个二进制数的最左边的那一位表示符号位,即:最高位作为符号位,0表示正,1 表示负。 例如,以一个字节代表一个数据: 0010101143 1010101143,符号位为0 表示正数,符号位为1 表示负数,计算机中对负数引入原码、反码、补码三种表示方式(对于正数没有区别),在计算机内部采用“补码”的方式。,负数的补码表示? 先表示为自然码 将自然码的每一位

18、取反码 在最低位加“1” 如: - 43用8位补码表示 所以: - 43 的8位补码为:11010101 如: - 64用8位补码表示 所以: - 64 的8位补码为:11000000,43 = 0101011 取反: 1010100 加1: 1010101,64 = 1000000 取反: 0111111 加1: 1000000,整数(定点数)表示,0的表示,+0的原、补码表示:00000000原、00000000补 - 0的原、补码表示:10000000原、00000000补 补码只有一个0:00000000补,因此能比原码多表示一个数。 由于: 11111111补=-1 10000001补=-127 因此用 10000000补表示成 -128 10000000补无原码,3种整数的比较,计算机中整数有多种,同一个二进制代码表示不同类型的整数时,其含义(数值)可能不同 一个代码它到底代表哪种整数(或其它东西),是由指令决定的,实数的特点与表示方法,特点: 既有整数部分又有小数部分,小数点位置不固定 整数和纯小数是实数的特例 任何一个实数总可以表达成一个乘幂和一个纯小数之积 例如: 56.725 = 0.567251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