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ppt_第1页
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ppt_第2页
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ppt_第3页
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ppt_第4页
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让我们与新课程同行, 实现改革的理想, 促进我们的自身发展。,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一次次的科技革命,广泛而又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体现了它的综合国力、竞争潜力及国际地位。然而,科技水平的提高,科技人员的培养都必须扎根于教育,尤其是科学教育。今天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将决定明天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社会质量和国家前途。这问题已引起许多国家的重视,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重点。,科学教育的调查,中国科协2001年10月23日公布的2001年中国公众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调查结果表明,2001年中国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比例仅为1.4%,即每千人中只有14人具有科

2、学素养。不及美国10年前的六分之一。中国从1990年起开始了对公众科学素养的调查,1992年、1994年、1996年进行的3次调查,其平均数据一直徘徊在0.3左右。据了解,1985年美国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为5%,到1990年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将近7%。,一、课程改革的演变,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一、课程改革的演变,我国新一轮(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3、在世纪之交启动。 学科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学科名称由原来的自然改为科学。,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动态,2001-2007年,教科版科学教材在实验区进行了广泛的实验,获得了实践的验证和检验,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动态,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课标研制负责人:郝京华(南师大教授) 2003-2011年教育部启动课程标准修订 前期主持修订负责人:郝京华(南师大教授) 后期主持修订负责人:韦 钰(原教育部副部长) 2011年3月韦钰修订组完成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稿),送教育部审定。,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动态,受教育部的委托,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

4、稿)的审议工作。经审议,学科审议组的审议结论是建议“先行试点,暂缓颁布”。 主要意见: 课程内容总量与难度的把握、内容标准采用“核心概念与分解概念”的表述方式、内容标准不能进行分阶段划分的做法等,未经实践检验。 在此基础上,专家工作委员会提出了“继续修订小学科学课标”的建议,得到了教育部党组的认可。,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动态,第一阶段:准备工作(2012年12月-2013年1月中旬) 第二阶段:部署修订工作(2013年1月中旬-2月初) 第三阶段:专家修订组调研(2013年2月初-3月底) 第四阶段:撰写修订稿(2013年4-9月) 第五阶段:征求意见(10-11月),三、科学教育的发展轨

5、迹,回眸二十世纪世界中小学的科学教育,大体经历了如下发展轨迹: 科学知识 科学方法 科学素养。,三、科学教育的发展轨迹,第一阶段:二十世纪初六十年代初 特征:知识本位 科学知识最有价值-【英】斯宾塞 第二阶段: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中期 特征:能力本位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第三阶段:七十年代末现在 特征:人本位 还教育的另一半,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手、脑结合。 进行“真实”问题的学习。 采用“探究法教学”。 重视交流技能的培养。 实施写实性评价。,三、科学教育的发展轨迹,当前国际科学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四、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解读,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

6、基础性课程。 科学课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课程的定位是基础性课程。,1.认识小学科学学科的性质,四、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解读,标准指出:科学素养主要是指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何谓“科学素养”,四、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解读,科学素养的五大要素,科学素养由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五大要素构成,这五大要素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四、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解读,在这五大要素中,科学知识起着基础性的作用,是培养和形成其他要素的载体;科学能力是核心,包括各种科学思

7、维能力和科学实践能力等内容;科学方法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要素,是科学的认识方法;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是科学素养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中科学意识包含科学的世界观、在社会生产及生活中有理解和应用科学的意识等内容,科学品质主要指科学态度、精神以及对科学的兴趣、情感、动机等内容。,四、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解读,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课程。 (2011年版中表述为:核心课程) (实验稿中表述为:科学启蒙课程),定位是基础性课程。,四、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解读,基本的设计思路是:通过活动水平层次的不断提升,使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不断加深,科学探究的能力不断提高,小学科学课程

8、的活动性与实践性,四、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解读,三年级对特定物体的观察和描述发现观察对象更多的观察内容和采用更多的观察方法;学会提出问题,作观察记录及进行小组间的交流等。 四年级有计划地对一个主题展开多侧面的调查学习制定包括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研究的准备、小组分工在内的研究计划,并付诸实施。 五年级自主参与和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学习之改变一个变量的对比实验及对实验现象和观察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 六年级尝试进行开放性较强的某些自主探究活动在系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方面积累起更多的经验。,四、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解读,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课程,综合性 学科内容综合:物质科学(物理学、化

9、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等 学习内容与学习经验的综合 动手和动脑的结合 科学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四、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解读,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的课程,小学科学课程不仅可以为初中理科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对小学阶段其他课程的学习也具有促进作用(语文、数学等)。,四、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解读,2.基本理念,核心理念: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四、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解读,2.基本理念,课程定位 科学课倡导了科学素养的提高 教学行为 科学课注重经历、体验和发现 学习方式 科学课体现自主、合作和探究 价值取向 科学课关注科学与人文的整合,

10、四、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解读,“四个提倡” 提倡科学探究 提倡多元目标 提倡用教材教 提倡过程评价,四、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解读,什么是科学探究 为什么提倡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倡“科学探究”,四、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解读,什么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原本是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根据研究中发现的证据提出解释的多样化的方式。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指的是:基于探究的教学和以探究为本的学习。,四、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解读,什么是科学探究,学生的以探究为本的学习 指的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四、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解读

11、,老师的以探究为本的教学 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一个个探究的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支持。教师的教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内容、科学方法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四、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解读,科学探究五个要素: 提出和聚焦问题; 设计研究方案; 收集和获得证据; 整理信息、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表达与交流,四、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解读,1.提出问题,四、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解读,2.猜想与假设,四、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解读,3制定计划,四、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解读,4观察、实验、制作,四、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解读,5.搜集整理信息,四、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解读,6.思考与结论,四、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解读,7.表达与交流,四、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解读,修订稿:包括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 学和技术四大领域的相关知识。 实验稿:包括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 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五 个方面。,3.内容标准,五、小学科学教师应具有的素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必须逐步建设一支专职的小学科学教师队伍。” 那么,具备哪些素质的教师才能胜任小学科学教学的任务呢?,五、小学科学教师应具有的素质,科学教师要有坚定的科学教育事业的心态 科学教师需有较为宽厚而扎实的科学知识 科学教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