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9).ppt_第1页
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9).ppt_第2页
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9).ppt_第3页
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9).ppt_第4页
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9).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进山中学校:吉红俭,目 录 CONTENTS,02,03,5,01,课程标准解读,04,06,07,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建议,学法指导,课程资源开发,08,09,10,结束,片段教学,教学评价,一课程标准解读,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两大基本特点,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和地域分异对人类活动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课程标准解读,1.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目标指向:“举例说明”,通过某一个或几个地理环境要素的分析,认识地理环境要素对地理环境的作用。说明:要结合实例予以说明。 以黄淮海对华

2、北平原形成和演变的作用为例说明河流对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的作用;以黄土高原植被的变化对黄土高原演变的作用为例植被对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的作用。,一课程标准解读,2.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目标指向:“举例说明”、“理解”,通过实例的分析,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作用而形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课程标准解读,2.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说明: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从大尺度范围来讲包括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人类圈,从小尺度范围看则包括地形要素、地质要素、大气要素、土壤要素、水文要素和生物要素;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

3、作用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课程标准解读,3.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目标指向: “运用地图分析”,通过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认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一课程标准解读,3.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说明:“运用地图”主要应是利用“世界主要自然带分布图”,通过地图信息认识到自然地理环境存在的地域分异,然后通过自然带的分布大势,归纳出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二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在高中地理必修1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 本章既是上一章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总结和升华,又是下一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前提和准备。,二教材分析,(二)地位和作用 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内容是自然地理的核心知识。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自然地理重要内容,是自然地理的基本特征,可以说是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原理的最终落脚点和归宿。,二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 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是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知识衔接。 地理学的两个显著特点是综合性和地域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特点,使得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具有显著综合性和地域性特点,对于人类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二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 4.为高中地理学习

5、打下必要的基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自然地理环境主要特点,对人类生活生产具有指导意义。,二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 4.培养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基本观念。 运用地图能力。例如运用地图归纳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综合思维能力。例如三峡工程的综合决策。 人地协调观。例如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因地制宜观。例如比较说明各自然带典型特征,明确因地制宜的意义。,二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 总体来说,关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把握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注重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当代地理学的重要内容。,二教材分析,(二)教材构成 除正文外,教材中还有阅读,课内活动,景观图,示意图,课后活动,单元后

6、双语学习,课程资源类型多样,内容丰富。,二教材分析,(三)知识网络,二教材分析,(四)教学重点与突破 人类在自然地理环境变化中所起的作用。 人类作为自然地理环境中非常特殊的要素,既可以改善地理环境,也可能给地理环境不利影响,甚至破坏环境。突破这一重点,一是要让学生认识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相互关系,二是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人类也是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三是借助正反两方面实例,让学生真正领悟人地关系,领悟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必要性。,二教材分析,(四)教学重点与突破 2. 理解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地理环境整体性含义。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方面是自然地

7、理要素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另一方面是某一地理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变化,甚至整体环境状态的变化。突破该重点,要借助多媒体演示,运用大量案例组织教学,有条件的可以借助地理模拟实验和野外考察进行教与学。,二教材分析,(四)教学重点与突破 3. 归纳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在地球表层表现为四种分异规律,即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垂直分异规律和地方性分异规律。突破重点一是紧紧扣住自然带这一载体,通过“世界自然带分布图”读图、析图、议图和绘图等,总结自然带的分布特点,归纳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二是注意从不同空间尺度去说明地域分异。,二教材

8、分析,(五)教学难点与解决 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这部分属于跨学科知识,解决该难点,应围绕“在生命出现以后,有机进化即生物演化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这一主题展开,以地质年代顺序为轴,认识生物进化过程,了解生物进化对于地理环境的影响。,二教材分析,(五)教学难点与解决 2. 自然地理要素与土壤相互作用的关系。 解决这一难点的关键,在于必须明确不能把重点放到土壤的形成上,而应重在让学生明确教材是以土壤形成作为一个切入点、一个实例,来说明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关系。,二教材分析,(五)教学难点与解决 3. 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原因的分析。 因为涉及到以往的旧知识,思维要求较高,对学生学习造成一定

9、困难。解决该难点,要让学生明白,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基础上形成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在地球表层分布的规律性差异,导致自然地理环境表现出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因素、经度因素、海拔高度和其他因素导致热量和水分的不同,进而形成不同的地域分异规律。,二教材分析,(六)教材亮点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四大地理核心素养在教材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渗透和体现,这是本单元最大的亮点。 1.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关系,从而较全面地认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材重在培养学生运用综合思维方法能力,并运用到社会

10、生活的实践中-长江三峡工程综合决策。,此阅读材料是一个典型案例,建议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分析。,综合思维的典型案例。,二教材分析,(六)教材亮点 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在不同尺度的地理区域所表现出来的,地域分异规律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区域认知方法,能够形成学生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等方式,来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人地关系问题,进而形成因地制宜进行区域开发的观念。,二教材分析,(六)教材亮点 3.第一节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第二节的“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的综合利用”、第三节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三个框题内容,处处凸现了人类活动与地理

11、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二教材分析,(六)教材亮点 4.教材活动“如何保持土壤不被侵蚀”的地理模拟试验和“人类活动与土壤”地理实地考察重在对于学生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应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养成。学生具备地理实践力,就能够运用适当的地理工具完成既定的实践活动,对地理探究活动充满兴趣与激情,并会用地理眼光认识和欣赏地理环境。,三学情分析,1.初三经历了地理学习空档,高一课程开设大大增多,学习能力受限; 2.地理基础知识薄弱,储备不足; 3.空间认知和空间思维能力欠缺; 4前两章节内容相对较难,学习比较吃力,遗留问题太多,学习兴趣下降; 5.文理选择处于摇摆期,还没有最终确定是否选考地理。,四教学目

12、标,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1.知道不同地质时代相应的生物发展阶段。 2.读图分析,理解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关系。 3.运用典型案例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辩证地认识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四教学目标,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举例说明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2.通过地理环境要素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过程说明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举例说明某一地理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至整体地理环境的改变,进一步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树立地理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4.通过案例探究,能够依据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采取科学方法对自然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

13、用。,四教学目标,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举出生活实例,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读图分析归纳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3.探究与活动,理解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原因。 4.依据自然地理的地理分异规律,因地制宜进行产业合理规划布局和生态环境建设。,五教学建议,1根据条件,综合运用多媒体演示法、图表分析法、案例教学法、地理模拟试验法和野外考察法等组织教学。 2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利用各种模型和教具学具,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地理模拟实验或地理专用教室等将抽象变为直观。 3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多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探究;让学生感到所学的是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而不是空洞的理论。 4注

14、重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读图、绘图,并学会图文转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5.创设情境,预设问题,有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五教学建议,“举例说明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以东北地区森林变化导致环境整体变化为实例分析。,森林 减少,土壤腐殖质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仅存人工林天然次生林,滞留降水功能降低,洪水 断流,沟谷纵横岩石裸露,风化 加速,分析案例3,东北森林变化导致环境整体变化的因果关系。,七学法指导,1.培养兴趣。 2.重视地图。 3.联系生活。 4.学以致用。,八课程资源开发,1.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 地图册、地理挂图、模型、标本、实验器材、图书资料、电教器材等。 2.学校地理课程资源 地理专用教室、学校花园。 3校外地理课程资源 某一区域的野外考察和某一工厂企业地理社会调查。,十教学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在授课和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参与度、课堂展示、作业完成等过程性评价,单元授课结束时通过单元小测验进行终结性评价。,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片段教学 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三)垂直分异规律,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活动设计一: 用具:自制的三种不同形状的三角板 哪种情况更可能出现垂直分异现象? 三角板底边的自然带形成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 每一个垂直自然带的分布都和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