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8).ppt_第1页
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8).ppt_第2页
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8).ppt_第3页
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8).ppt_第4页
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8).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保定二中白沟分校,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1、自然地理环境,即地球表层。是指岩石圈、大气圈、 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 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2、自然地理环境要素,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组成,包括地貌、气候、水文、植物、动物和土壤。,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二)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生物出现前:,生物出现后:,化学演化(无机演化),生物演化(有机演化),活动1:阅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1) 具有光合作用功能的生物的出现和

2、发展,对地表环境的演化为什么具有重要意义? (2) 真核细胞生物出现以后,为什么生物的演化进程明显加快? (3)完成67活动: A. 地球表层的演变可分为哪几个地质时代? B. 读图3-1,将生物发展阶段序号填入表内。,地球发展的初期阶段,地球形成约在50亿到46亿年前。当时大地上火山遍地,岩浆横流,环境之恶劣不在今日金星之下。但由于地球距离太阳较金星远一些,且自转周期合理,这为生命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随着地球表面的不断冷却和水气的增加,大地开始出现了水,并逐渐汇集得越来越多。,(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约在38亿年前,地球为广阔的海洋。几乎完全是淡水的原始海水中溶入了大量的有机质,如氨基酸、核

3、苷酸等,在太阳及地球其它物理作用下,一些有机质形成蛋白质。在随后的几亿年中,这些蛋白质越来越复杂,终于在34亿年前生命开始出现了。此时代,地球上岩浆活动剧烈,火山喷发频繁。,34亿年前的古细胞化石,太古代,(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元 古 代,从距今34亿18亿年前这漫长的16亿年中,原始无真核细胞在不断地进化。从距今18亿年前到6亿年前,真核生物出现,从此地球进入了一个生命大发展的阶段。这时期的海洋生物主要是蓝藻、红藻和绿藻,原生动物大概也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到距今6亿年前时,已经有浮游动物、杯海绵和腔肠动物了。元古代晚期出现了大片的陆地。,(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古 生 代,海生无脊椎动

4、物空前繁盛,海洋中出现了多种动物如三叶虫、珊瑚等,中期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后期鱼类演化为两栖类。陆地出现了大片植物,蕨类植物繁生。此时代,地壳活动剧烈、陆地面积大大增加,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雏形基本形成。,(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中 生 代,生物变化很大,爬行动物盛行,各种恐龙繁生,出现了始祖鸟。本时代中期裸子植物出现。 地球上大陆轮廓基本形成,环太平洋带地壳运动剧烈。,(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新 生 代,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大发展,出现灵长类,第四纪出现了人类。 本时代,地球上海陆与地形与现代接近。第四纪出现了气候寒冷的时期第四纪冰期。,(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46亿年前 地球发展初期阶段

5、,6亿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白垩纪,中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古生代,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一)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元古代,人类时代 哺乳动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两栖动物时代,鱼类时代,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动物孕育萌芽,原始生命体,被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无脊椎动物 三叶虫,鱼 类,两栖动物,中生代,恐 龙,原始祖鸟,新生代,剑齿象,剑齿虎,新生代灵长类,新生代,海 藻,海生藻类时代,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裸子植物时代,世界第一活化石银杏,和恐龙同岁的植物,银杉水杉,柏树,被子植物时代,番茄,桃子,杏子,西瓜,葡萄,猕猴桃

6、,活化石银杏,银杏最早出现于3.45亿年前的石炭纪。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欧、亚、美洲,中生代 侏罗纪银杏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白垩纪晚期开始衰退。至50万年前,发生了第四纪冰川运动,地球突然变冷,绝大多数银杏类植物濒于绝种,在欧洲、北美和亚洲绝大部分地区灭绝,只有中国自然条件优越,才奇迹般的保存下来。所以,被科学家称为“活化石”,“植物界的熊猫”。,为什么银杏在绝大部分地区灭绝?,(二)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两栖类全部灭绝。,中生代末期,5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盛极一时的恐龙全部灭绝。,活动,阅读教材P68, 陨石:

7、中生代恐龙灭绝的证据,恐龙灭绝的原因,小行星撞击理论:长期以来,最权威的观点认为,恐龙的灭绝和6500万年前的一颗大陨星有关。据研究,当时曾有一颗直径7-10公里的小行星坠落在地球表面,引起一场大爆炸,把大量的尘埃抛入大气层,形成遮天蔽日的尘雾,导致植物的光合作用暂时停止,恐龙因此而灭绝了。,气候变迁说:6500万年前,地球气候陡然变化,气温大幅下降,造成大气含氧量下降,令恐龙无法生存。也有人认为,恐龙是热血动物,身上没有毛或保暖器官,无法适应地球气温的下降,都被冻死了。,恐龙灭绝的原因,物种斗争说:恐龙年代末期,最初的小型哺乳类动物出现,这些动物属啮齿类食肉动物,可能以恐龙蛋为食。由于这种小

8、型动物缺乏天敌,越来越多,最终吃光了恐龙蛋。,大陆漂移说:地质学研究证明,在恐龙生存的年代,地球的大陆只有唯一一块,即“泛古陆”。由于地壳变化,这块大陆在侏罗纪发生的较大的分裂和漂移现象,最终导致环境和气候的变化,恐龙因此而灭绝。,恐龙灭绝的原因,地磁变化说:现代生物学证明,某些生物的死亡与磁场有关。对磁场比较敏感的生物,在地球磁场发生变化的时候,都可能导致灭绝。由此推论,恐龙的灭绝可能与地球磁场的变化有关。,被子植物中毒说:恐龙年代末期,地球上的裸子植物逐渐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被子植物,这些植物中含有裸子植物中所没有的毒素,形体巨大的恐龙食量奇大,大量摄入被子植物导致体内毒素积累过多,终

9、于被毒死了。,恐龙灭绝的原因,酸雨说:白垩纪末期可能下过强烈的酸雨,使土壤中包括锶在内的微量元素被溶解,恐龙通过饮水和食物直接或间接地摄入锶,出现急性或慢性中毒,最后一批批死掉了。,疾病论:美国权威的病理学家认为在地球上恐龙这一物种发展到最鼎盛的时候,一场类似于人类目前面临的艾滋病一样的神秘病毒或者瘟疫突然席卷了整个地球,使称霸地球长达1.4亿年的物种灭绝。,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一)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二)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三)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人,孕育,改造,(一)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活动:请你谈谈人与环境是什么关系。,(二)人类活

10、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 的影响在不断地加大,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既有有利的方面, 也有不利的方面,活动:请你举出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例 子,并讨论是有利的影响还是不利的影响。,人类活动造成温室效应及产生的影响,大量使用 矿物燃料,砍伐森林,大气 CO2 增多,气 温 升 高,气 候 变 暖,冰川 融化 海水 膨胀,海 平 面 上 升,淹 没 沿 海 低 地,植被,大气,水,地貌,全球降水、干湿状况变化,世界各国经济结构变化,(三)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尊重自然规律,防止过度开发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环境生

11、态保护的关系,2)地球上既造煤又有石油生成的地质年代是( ) A. 太古代 B. 元古代 C. 古生代 D. 中生代,3)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的时代是( ) A. 太古代 B. 元古代 C. 古生代 D. 中生代,1)最低等原始生命体形成的时代是( ) A. 太古代 B. 元古代 C. 古生代 D. 中生代,A,课堂测验,D,C,课堂测验,4)裸子植物繁盛的时代是( )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C,5)哺乳动物、被子植物的时代是( )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6)人类出现在 ( ) A、古生代 B、中生代 C、第三纪 D、第四纪,D,D,7)近现代的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